金川郡主入城,排场极大。
    南蛮使者持节开道,身后跟着一百力士,力士后三千铁骑护卫。
    两旁站着两个女子,一个是身穿华丽金甲的方戎女,一旁是姿容艳丽的楚儿。
    楚儿跟郡主乘车,戎人骑马,跟乌校尉一左一右,保护马车。
    金川郡主南下,没有带一个侍女,一直轻车简从,所以只能从军中挑选仪仗。好在这些力士经常干这些活儿,熟门熟路,打着各种仪仗,华盖,加上高大的身材,不输给京城里的王公出行,而且这些力士是真的能打,并不是花架子。
    楚儿随行,一方面是楚儿懂画道,能将所见画出来,回去给王爷看;另一方面,则是楚儿是女子,而且放得下身段伺候人,不然岭南王军中,画道高手众多,一路上绘画地图,记录风土,水准不比楚儿差,不会派不出几个画师。方戎女随军保护,也有这个考虑,高手很多,可女的就这一个,贴身护卫郡主,自然是女子更方便一些。
    至于让刘知易随行,更多是金川郡主的意图。
    刘知易赶到的时候,他们基本已经准备好了。
    郡主询问刘知易准备骑马还是坐车,考虑了一下,刘知易决定坐车。
    岭南王大营距离九蠡城十里,这一路过去,得一会儿呢,正好跟郡主说说话。
    上车后,车驾很快开行。刘知易将自己刚才的一些胡思乱想说出来,跟郡主交流一番,在这些话题上,郡主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
    郡主听完刘知易那些关于地理和政治的猜想,把岭南王止步九蠡城跟朝廷控制大海联系起来,金川郡主听得十分入神。
    听完之后惊叹:“把地理和军政联系起来,你是第二个人!”
    刘知易更惊讶,他说这些,是许多现代社会里的政治专家研究出来的,地缘跟政治结合,是很现代的学说。这个时代,竟然也有人能领悟其中奥妙?
    “第一个人是谁?”
    刘知易问道。
    “魏无暇!”
    郡主笑道。说起这个人,她眼神中透露出复杂无比的光芒,有赞赏,有崇拜,还有不服。
    刘知易问道:“魏太师是如何说的?”
    他想听听魏无暇这个兵家大宗师的理论。
    郡主摇摇头:“他从未说过,可他做了。”
    刘知易道:“做了?怎么做的?”
    郡主问道:“你可知岭南东郡远比西郡繁华?”
    刘知易点点头,东郡靠海,人口集中在入海口广阔的平原地区,沿着海岸线往北,只需要三千里就能抵达大夏王朝最富庶的江南郡。岭南西郡,从金川城出发,距离中原最近的通道,要通过太平沟进入楚郡,这一路虽然也是三四千里,但楚郡完全无法与江南郡相比,而且这一路也远远无法跟便捷的海陆相比。相当于广东和云南的天然的劣势,非人力能够弥补。虽然岭东郡也受限于人口稀少的缺陷,但在技术水平上,却远超岭西郡。
    郡主又问:“你可知道岭南东郡与西郡不睦,与王府貌合神离?”
    刘知易点点头,听过这个传闻,到了岭南,感受更加强烈。岭东郡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岭西郡人口集中在金川城周边。两个统治中心,一个在金川江上游,一个在金川江下游,一头一尾相隔万里,尽管一水相连,却很难紧密联系在一起。岭西郡的商船顺流而下的多,岭东郡的船逆流而上的少,许多货船,满载货物输送到岭东郡后,船就可以卖掉了。因为逆流拉纤上万里,根本不划算。这种天然的地缘纽带,也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可是一水相连,相互隔绝到这种程度,也有些蹊跷。
    郡主再问:“你可知道,金川之乱以前,岭南东郡才是岭南中心。一千万岭南人,八百万在东郡。西郡南蛮遍地,蛮夏杂居,民风凶悍,对岭南王府十分仇视。东郡豪族世家,对岭南王府更加亲近。”
    岭东郡靠近大海,便于开发,文武皇帝两朝,对岭南开发相对重视。岭南是岭南王祖上领兵开拓,岭南旧族许多出自岭南王帐下,对旧主心怀感恩,文武皇帝对岭南王家族不公之时,东郡豪族世家多为王府抱不平。西郡则是岭南王当年打击的重点,依靠武力降服的蛮族,更多是心怀畏惧,内心不服。
    郡主叹道:“你可知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刘知易当然知道:“金川之乱。”
    郡主摇头:“准确的说,是太平沟修成之后。”
    太平沟是一条运河,后来成为分割岭南东西两郡的界限,怎么看这条河的修建,对岭南两郡都有好处。他不太明白,这条河与东郡越来越远离岭南王府有什么关系。
    不由问道:“这是为何?”
    金川郡主道:“当年开挖太平沟,本为军事。可征发民力巨大,当时徐谦当权,坚决反对挖掘太平沟。幸好武帝英明神武,坚定支持我父。后来太平沟成,岭南平定。那年,魏无暇高中状元,重塑兵家,成就宗师。势头一时无两,强势入主兵部。事后叙功,徐谦坚决反对在岭南置节度使,设置东西两大边郡。我兄当时抬棺还朝,以开疆拓土之功,与魏无暇联合,力压徐谦一党,成功让桓帝顺应武帝遗命,开设岭南两郡,设置东西节度使。然后岭南王帐下两大猛将,先锋裴骏与中军都督司马亮分为两大节度使,永镇岭南。两位部下受封,主将没有不封的道理。你可知当时为了岭南军功封赏,魏无暇和徐谦各持何种态度?”
    这种朝堂秘闻,不入史书,刘知易无从得知,摇了摇头。
    金川郡主道:“当时徐谦认为,岭南王立下不世之功,自然该赏。封王都不足以酬功,奏请为岭南王加九锡。哼哼!”
    说到这里,郡主冷笑一声。加九锡,位尊到极致了。是历来篡位者毕竟过程,加九锡,出行用天子仪仗。但实际好处没多少,反而让人非议,遭人排挤。岭南王加九锡,地位一下子就超过八国柱,不管岭南王做什么,都会成为旧权贵的眼中钉。徐谦出这样的主意,简直是捧杀,用心险恶。
    金川郡主又道:“当时魏无暇坚决反对,我兄长坚辞不受。最后魏无暇建议,将太平沟两岸作为岭南王封地。有王爵,有封地,名实兼顾。说服了桓帝。”
    刘知易点点头,太平沟两岸封地虽然小,但很重要,卡着运河,吃不尽的好处。封地狭小,不可能繁衍多少人口,还不会被猜忌,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金川郡主问:“如果你是宰相,你会如何决断?”
    岭南王当时立下大功,且手握雄兵,按照功劳,把整个岭南封给他都不为过,可一旦如此,岭南王就成了新的诸侯,且跟中原八郡不同,岭南远离夏京,及其容易成为割据势力。对朝廷威胁很大。所以岭南可以分成两郡,设置两个节度使辖区,但不能封给岭南王。可部下封为节度使,岭南王又不能不赏,封太平沟这种狭长、富庶的地方确实很合适。魏无暇不亏能够斗倒徐谦,权倾朝野,考虑的确实很周全。站在朝廷和岭南王的角度,都能够接受。
    刘知易道:“是我的话。坚决不会开设岭南边郡的,岭南必须朝廷直辖。开发岭南,成为另一个中原。太平沟封给王爷倒是无可厚非。”
    金川郡主摇头:“文武两代皇帝,就是这么做的。岭南太远,岭南官员与地方豪族勾结,欺压蛮族,朝廷无暇顾及,乃至酿成金川之乱。开设边郡,是武帝临终前深思熟虑的遗命。非此不能保岭南安定。”
    刘知易点头,其实也有道理。大夏王朝本就不是一个纯粹郡县制的帝国,北方本就有边郡,而且很好的制衡了中原八郡,又抵御了北方狄人。岭南也是如此,如果不设边郡,谁敢保证南蛮参与不会卷土重来。开设边郡之后,岭南再无大乱,也证明了武帝的英明。
    金川郡主又道:“你可看出魏无暇支持加封太平沟封地的意图?”
    刘知易想了想,摇了摇头,还是想不明白这有什么关系。
    金川郡主道:“当时谁都不知道这背后的深意,徐谦没看明白,以为是魏无暇勾结岭南王的私相授受,拿国利换私利。我王兄也没看明白,以为魏无暇只是拉拢自己,趁势与魏无暇结盟对抗徐谦。只有魏无暇明白,太平沟加封给岭南王之后,岭南必将分崩离析。”
    听到这里,刘知易陷入了沉思,许久才抬起头。
    “魏无暇果然才智无双!”
    郡主问道:“你想明白了?”
    刘知易点点头。
    “那你还不笨。我王兄用了十八年才想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不是有现实在眼前,刘知易或许也需要十八年。那个人的智计太可怕了,他反复推演,反证,结合实际,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假如不封太平沟这个可以控制岭南的通道给岭南王,岭南王的地位会如何?
    岭南王成为一个太平王爷,地位很高,没有实权。此时会十分依赖岭南的地方势力支持,所以岭南王在朝中会坚定的成为岭南代言人,为岭南发声。
    岭南两大节度使,互相之间可能会有冲突,但在面对朝廷的时候,他们必须得拧成一股绳,就像中原八郡那样,面对朝廷会团结起来。他们还会支持岭南王,需要岭南王在朝中为他们发声,将岭南王看做他们首领。
    这样一来,威望高,权力小的岭南王和权力大,威望低的岭南边郡之间,就形成了互相需要,互相依赖的局面,必须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朝廷无论动谁,都要顾及其他方面。最后任由岭南形成一个以岭南王为旗帜,岭南边郡为根基的割据势力集团。
    而将太平沟封给岭南王又会如何?
    太平沟是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是个人控制了这里,都会形成对岭南的强大影响力。岭南王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好处,更何况岭南王本身在岭南的势力就盘根错节,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太平沟在岭南王手中,就会成为他束缚岭南的一条缰绳,将岭南紧紧绑在岭南王的战车上。但这样一来,岭南王和岭南两大节度使之间,就不再是互相依赖、互相需要的关系,而是变成岭南王要控制岭南,节度使要摆脱束缚的关系。
    没人愿意头上有个太上皇,只要有可能,岭南节度使家族一定会想方设法加强自己的力量,摆脱岭南王的掣肘。所以两大节度使各怀鬼胎,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结果被岭南王敲打,有所收敛。尤其是岭西郡,索性躺平了,裴骏将自己当成岭南王家臣,对岭南王唯命是从。但岭东郡节度使司马家族,在司马亮死后,却越来越不驯服。与东海边郡夏氏联姻,跟海商集团的关系更加密切。
    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岭东有选择,而岭西没有选择。离开岭南王控制的太平沟,岭西几乎跟中原切断联系,金川之乱后,岭南凋敝,百废待兴,离不开中原的物资支持。岭南王只要阻断太平沟,就能让岭西郡破产。而岭东郡,靠近东海,完全可以依靠海路,从江南获取支持。所以跟岭南王有旧情的司马亮在十八年后死去,继任的二代岭东节度使,开始对岭南王阳奉阴违,把岭南王安插在岭东郡的官员逐一清洗排挤。
    岭南王对此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岭东节度使跟岭东世家豪族沆瀣一气,对外勾结东海势力,日渐脱离岭南王控制,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而且跟朝廷走的越来越近。岭南王还不敢过于逼迫,一旦将岭东彻底逼到朝廷一边,岭南王在岭南的根基就彻底动摇了。
    金川郡主叹道:“可笑当年得到太平沟封地后,王兄还将魏无暇当成兄弟,与魏无暇联手对抗徐谦。用了十几年,将徐谦势力彻底驱逐出朝堂。”
    刘知易点头:“徐谦在朝堂,才能制衡魏无暇,对王爷更有利。”
    金川郡主冷笑:“等他明白,一切都晚了。”
    正说着,九蠡城使者提醒,九蠡城到了!

章节目录

这个异界需要革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人阿Q并收藏这个异界需要革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