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司马睿成为东晋晋王
江东天翻地覆。
中原一带,开封被攻取后,汉军沿着颖水,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向陈留、梁国、谯、济阴、山阳、沛、鲁等郡东进。
一时间,兖、徐、青三州各郡城头变幻大王旗,晋国的黑红底色旗帜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明黄色的汉国王旗。
十二月二十八日。
赵广领军到达高祖刘邦的家乡,沛县。
随同赵广一起到沛县的,是魏容、寇林等几个最早跟随赵广的老弟兄,这也正契合了高祖返乡时哼唱的那一首《大风歌》的场景。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最后那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赵广则并不认可,汉国如今名将、良将、猛将、勇将、智将都有,最不缺的就是猛士,而他赵广也不是四十多岁起兵、垂垂老矣回乡的刘邦。
大汉统一的大业,还有“渡江攻取江东”这个临门一脚要完成,他来沛县只不过是想继承了汉国的国荫,到沛县来祭扫一番,也是应有之义。
“晦气,城垣完整没有毁坏,看上去怎么又是不战而降的?”沛县城外,鹰扬将军魏容策马前出,看了一眼低矮城垣忍不住嘟嚷起来。
沛县城楼上,十余面绣好的“汉”、“赵”旗帜插在城头高处,生怕前来进攻的汉军将校没有看到。
汉军东进一路行来,渴望求战的魏容郁闷不已,他竟然找不到打仗的地方,就连小规模的战事都没有。
这也难怪,开封被汉军猛攻了有二个多月,晋国后方的各郡、县能战之将、可战兵早已被抽空,就算有个别的漏网之鱼,也早早的逃到了徐州广陵郡一带。
在沛县的城门口,听到大汉皇帝到来的消息,一众乡老们不顾年迈,从各自的乡邑或坐车、或由子孙背负着前来相迎。
“吾等高祖遗民,期盼大汉天军久矣,期盼大汉复兴久矣!”一个柱着柺杖,走路都要携扶的八旬老者用尽全身的力气叫喊道。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在领头宿老的带领下,众沛县三老跪倒高呼万岁,讨好的笑容堆砌在这些人的脸上,仿佛他们一直是汉国的臣民,从来没有在魏晋两朝生活过一样。
赵广领军入沛县,与众乡老一番叙谈,畅谈大汉治国的理念,以及要继承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的遗志,发展大汉、再现万夷来朝的盛景,心灵鸡汤一遍遍的叙说下来,这一众没见过世面的沛县乡老激动不已。
大业四年,元月。
在汉国博闻司的统一运作下,这些被洗脑的乡老、愚民被送上一辆辆巡游的马车,他们将被前往汉国新占领的郡县,为彰显赵广大汉政权的合法性而宣讲。
舆论阵地,其重要性不亚于战场。
赵广从后世而来,对此更有深刻的认识。
兖青徐这三州不比关中、蜀中,这里受魏晋影响多年,民众对汉国的感情已经渐渐淡去,重新唤起百姓士子对驱逐诸胡、北狩草原的强大汉王朝的怀念,是统治这几个州郡的关键。
只有掌控了人心,才能治理好地方,若是人心动荡,那什么好的政策,也无法推行下去。
——
大业四年,元月上。
吴国随着孙皓的投降而覆灭,随即司马骏、司马徽、司马肜就谁来当皇帝争了个面红耳赤。
司马骏辈份最大,是司马懿的第七子,按理说由他来当皇帝比较合适,但司马骏此人权力欲不是很大,对当这个被汉国欺负的东晋皇帝也没多大的兴趣,他一力推荐了尚在徐州彭城苦战的三哥司马亮。
司马肜是司马懿的第八子,为人器量狭窄,见利忘义,历史上正是他坚决不救被齐万年围攻的周处,才使得这位吴地名将战死于西北边地。
东晋这个烫手皇帝,司马肜也不想干,七哥司马骏有意司马亮,司马肜听从别驾卢播的建议,推荐了东海王司马越,因为他觉得司马越领兵打仗颇有本事,为人也甚有谋略,正好年富力强,相比垂垂老矣的司马亮来说更有精力与赵广相争。
这两人意见相持不下,推荐的两位正主,司马亮、司马越一个在彭城,一个在青州,距离江东关山重重,暂时也不可能亲自前来。
商议到后面,司马徽和王戎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暂时先不立皇帝,改立七岁的司马睿为晋王,代掌东晋大权,等司马亮、司马越从北地脱身之后,再行商议谁来当这个晋国皇帝。
这个折衷的提议终于得到三方的一致认可。
司马骏、司马肜觉得,一个七岁小儿,立不立晋王无关紧要,反正在朝堂上也是一个摆设,真正作主的是他们这几个重臣。
同时,在司马亮、司马越那里,也有一个过得去的说法,皇帝位置还空着,你们可不要说兄弟没有照顾老哥。
与历史上相似又有不同的东晋王朝,就这样仓促的建立了起来。
为了抵御汉国的进攻,司马骏、王戎等人又马不停蹄,连续向北府兵下令,迅速向南进军,以雷霆风暴之势占领原吴国的各个郡县。
在强大的武力压迫下,忠诚于吴国的势力一个个被扑灭,就连吴郡的陆景、陆机等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只能先撤出郡城,带着陆家的部曲遁入太湖躲避。
同时,东晋朝堂的各路使节,多次往返于建业和庐江、柴桑之间,游说柴桑吴军、庐江徐胤军归附新生的晋朝。
“诸位王爷,有柴桑、合肥在手,再加上已在我北府兵掌控中的寿春,江东可保无恙。”当着司马骏等人的面,负责布防长江、淮河防线的晋国大都督王戎大言不惭。
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持续了将近六十年,其中,吴国是支撑最久的一国,原因就是江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冷兵器时代,没有强有力的水军,北方不谙水战的军队是极难攻破长江天险的,就算渡河过去一支军队,也难以长久立足。
从长江的中游往下游,北方可操练水军的地方其实不多。
襄阳有汉水经过,可以作为一处屯兵练兵之地,这也是历史上襄阳屡屡成为左右天下战局关键的原因。
合肥有巢湖直通长江,这里是魏吴两国争夺的焦点,曹魏以大将张辽守卫合肥,孙权则屡屡举十万大军北伐,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巢湖,不让北方的魏国练出水军来。
广陵有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经过江淮之间的樊梁湖(高邮湖)、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湖泊,进抵淮水。这一条水道也是沟通南北的主要通道,当年夫差率吴军北伐就是走的这条道。
从当前汉吴之间的态势来看,长江中游的荆州已经被汉军占领,吴国只能凭籍柴桑也就是九江一带的彭泽(鄱阳湖)复杂水系抵挡。吴国之所以还能坚持下去,依靠的就是庐江郡的合肥、淮水上的寿春都还在晋军手里。
柴桑在晋军手中,合肥一带被友好势力徐胤控制,寿春一带则在北府兵手中,有这三个重点的战略节点在,司马骏、司马肜、王戎等人对守住江东信心十足。
中原一带,开封被攻取后,汉军沿着颖水,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向陈留、梁国、谯、济阴、山阳、沛、鲁等郡东进。
一时间,兖、徐、青三州各郡城头变幻大王旗,晋国的黑红底色旗帜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明黄色的汉国王旗。
十二月二十八日。
赵广领军到达高祖刘邦的家乡,沛县。
随同赵广一起到沛县的,是魏容、寇林等几个最早跟随赵广的老弟兄,这也正契合了高祖返乡时哼唱的那一首《大风歌》的场景。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最后那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赵广则并不认可,汉国如今名将、良将、猛将、勇将、智将都有,最不缺的就是猛士,而他赵广也不是四十多岁起兵、垂垂老矣回乡的刘邦。
大汉统一的大业,还有“渡江攻取江东”这个临门一脚要完成,他来沛县只不过是想继承了汉国的国荫,到沛县来祭扫一番,也是应有之义。
“晦气,城垣完整没有毁坏,看上去怎么又是不战而降的?”沛县城外,鹰扬将军魏容策马前出,看了一眼低矮城垣忍不住嘟嚷起来。
沛县城楼上,十余面绣好的“汉”、“赵”旗帜插在城头高处,生怕前来进攻的汉军将校没有看到。
汉军东进一路行来,渴望求战的魏容郁闷不已,他竟然找不到打仗的地方,就连小规模的战事都没有。
这也难怪,开封被汉军猛攻了有二个多月,晋国后方的各郡、县能战之将、可战兵早已被抽空,就算有个别的漏网之鱼,也早早的逃到了徐州广陵郡一带。
在沛县的城门口,听到大汉皇帝到来的消息,一众乡老们不顾年迈,从各自的乡邑或坐车、或由子孙背负着前来相迎。
“吾等高祖遗民,期盼大汉天军久矣,期盼大汉复兴久矣!”一个柱着柺杖,走路都要携扶的八旬老者用尽全身的力气叫喊道。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在领头宿老的带领下,众沛县三老跪倒高呼万岁,讨好的笑容堆砌在这些人的脸上,仿佛他们一直是汉国的臣民,从来没有在魏晋两朝生活过一样。
赵广领军入沛县,与众乡老一番叙谈,畅谈大汉治国的理念,以及要继承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的遗志,发展大汉、再现万夷来朝的盛景,心灵鸡汤一遍遍的叙说下来,这一众没见过世面的沛县乡老激动不已。
大业四年,元月。
在汉国博闻司的统一运作下,这些被洗脑的乡老、愚民被送上一辆辆巡游的马车,他们将被前往汉国新占领的郡县,为彰显赵广大汉政权的合法性而宣讲。
舆论阵地,其重要性不亚于战场。
赵广从后世而来,对此更有深刻的认识。
兖青徐这三州不比关中、蜀中,这里受魏晋影响多年,民众对汉国的感情已经渐渐淡去,重新唤起百姓士子对驱逐诸胡、北狩草原的强大汉王朝的怀念,是统治这几个州郡的关键。
只有掌控了人心,才能治理好地方,若是人心动荡,那什么好的政策,也无法推行下去。
——
大业四年,元月上。
吴国随着孙皓的投降而覆灭,随即司马骏、司马徽、司马肜就谁来当皇帝争了个面红耳赤。
司马骏辈份最大,是司马懿的第七子,按理说由他来当皇帝比较合适,但司马骏此人权力欲不是很大,对当这个被汉国欺负的东晋皇帝也没多大的兴趣,他一力推荐了尚在徐州彭城苦战的三哥司马亮。
司马肜是司马懿的第八子,为人器量狭窄,见利忘义,历史上正是他坚决不救被齐万年围攻的周处,才使得这位吴地名将战死于西北边地。
东晋这个烫手皇帝,司马肜也不想干,七哥司马骏有意司马亮,司马肜听从别驾卢播的建议,推荐了东海王司马越,因为他觉得司马越领兵打仗颇有本事,为人也甚有谋略,正好年富力强,相比垂垂老矣的司马亮来说更有精力与赵广相争。
这两人意见相持不下,推荐的两位正主,司马亮、司马越一个在彭城,一个在青州,距离江东关山重重,暂时也不可能亲自前来。
商议到后面,司马徽和王戎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暂时先不立皇帝,改立七岁的司马睿为晋王,代掌东晋大权,等司马亮、司马越从北地脱身之后,再行商议谁来当这个晋国皇帝。
这个折衷的提议终于得到三方的一致认可。
司马骏、司马肜觉得,一个七岁小儿,立不立晋王无关紧要,反正在朝堂上也是一个摆设,真正作主的是他们这几个重臣。
同时,在司马亮、司马越那里,也有一个过得去的说法,皇帝位置还空着,你们可不要说兄弟没有照顾老哥。
与历史上相似又有不同的东晋王朝,就这样仓促的建立了起来。
为了抵御汉国的进攻,司马骏、王戎等人又马不停蹄,连续向北府兵下令,迅速向南进军,以雷霆风暴之势占领原吴国的各个郡县。
在强大的武力压迫下,忠诚于吴国的势力一个个被扑灭,就连吴郡的陆景、陆机等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只能先撤出郡城,带着陆家的部曲遁入太湖躲避。
同时,东晋朝堂的各路使节,多次往返于建业和庐江、柴桑之间,游说柴桑吴军、庐江徐胤军归附新生的晋朝。
“诸位王爷,有柴桑、合肥在手,再加上已在我北府兵掌控中的寿春,江东可保无恙。”当着司马骏等人的面,负责布防长江、淮河防线的晋国大都督王戎大言不惭。
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持续了将近六十年,其中,吴国是支撑最久的一国,原因就是江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冷兵器时代,没有强有力的水军,北方不谙水战的军队是极难攻破长江天险的,就算渡河过去一支军队,也难以长久立足。
从长江的中游往下游,北方可操练水军的地方其实不多。
襄阳有汉水经过,可以作为一处屯兵练兵之地,这也是历史上襄阳屡屡成为左右天下战局关键的原因。
合肥有巢湖直通长江,这里是魏吴两国争夺的焦点,曹魏以大将张辽守卫合肥,孙权则屡屡举十万大军北伐,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巢湖,不让北方的魏国练出水军来。
广陵有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经过江淮之间的樊梁湖(高邮湖)、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湖泊,进抵淮水。这一条水道也是沟通南北的主要通道,当年夫差率吴军北伐就是走的这条道。
从当前汉吴之间的态势来看,长江中游的荆州已经被汉军占领,吴国只能凭籍柴桑也就是九江一带的彭泽(鄱阳湖)复杂水系抵挡。吴国之所以还能坚持下去,依靠的就是庐江郡的合肥、淮水上的寿春都还在晋军手里。
柴桑在晋军手中,合肥一带被友好势力徐胤控制,寿春一带则在北府兵手中,有这三个重点的战略节点在,司马骏、司马肜、王戎等人对守住江东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