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锦州守将祖大寿得知吴巴什与诺木齐欲图献城投清后,不仅大惊失色,他深知外城一旦被鞑清突破,锦州形势便会遭到危机,急忙召集麾下众将,商议应对之策。
可是,那吴巴什能成为一军之将,也不是普通的糨糊,他实乃粗中有细之人。
他离开玉润房中,前去寻心腹手下安排献城之事,虽有些话还不好明说,但事情却可以预作准备,毕竟是战时,兵马临时调动也属常有之事。
可他猛然想起宠妾玉润适才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对,终觉放心不下,他匆匆布置一番,便掉头回府。
好巧不巧,正碰见那名玉润的贴身侍婢慌慌张张的从外面回来,他心中更增疑惑,忙命人将那名侍婢捉住,逼问她适才出府去了哪里,又见了何人?
那侍婢伺候玉润多年,虽也是对她极为忠心,但在严刑逼问之下,她也是又惊又怕,不多时便被吓得肝胆俱裂,哪里还有不招的道理?
吴巴什听了原委后,登时勃然大怒,他一刀就结果了这名侍婢,又奔回到房中准备要杀了玉润。
可当他见到面带冷笑的玉润,面上毫无惧色地望着他时,吴巴什的大刀举起,又放了下来,终究还是情爱占了上风,不忍辣手摧花。
他只是命人严加看管宠妾玉润,而自己则急奔出而走,前去找诺木齐商议对策。
当诺木齐闻知献城投清一事已然泄露时,神情却并不慌张,他恶狠狠的说道:“事已至此,更无犹豫,稍有迟疑,你我就要人头落地。
此刻,当立即举火,引清军入城才是!”
于是,他二人当机立断,不待祖大寿前来捉拿,便立刻在城门楼上举火为号,并发动部下蒙古兵丁,向驻扎在外城的明军辽兵展开进攻。
只见,锦州成东面宁远门的门楼上,火光冲天,整个外城顿时喊杀声响成一片,蒙古兵与辽兵激战不休。
他们二人当初定计献城投清后,便早早派人与围锦清军主帅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取得了联系,并且已约定就在这几日,便要开东关城门献城。
此时,济尔哈朗一见东关的城门楼火光冲天,便猜想诺木齐、吴巴什献城一事有变,他可不想就此错失良机。
当下便与多罗贝勒多铎商议决定,立刻召集麾下八旗将士,急急奔往锦州城下,就见城门虽仍是紧闭,但城头上却已是喊杀一片,数十根粗大的绳索从城墙上垂下。
济尔哈朗一望便知,定是诺木齐等人行事不密,以致事泄为祖大寿等明将侦知,他们二人为求自保才仓促起事。
济尔哈朗与多铎立即指挥清军攀绳而上,登城与蒙古兵想配合,内外夹击祖大寿的辽兵,终将祖大寿所率明军击败,退缩至内城。
自此,原本守卫锦州的蒙古将士自都司、守备以下官将八十六人,男女家小共计六千二百一十口全部投降清国。
济尔哈朗怕再有变故,于第二日便将蒙古将士及家小六千余众尽数迁往义州安置,同时,也领清军退出了外城。
…………
清军虽未在锦州外城布设兵马驻守,但外城的城郭尽毁,也失去了防御的功能。
祖大弼领骑兵在前先驱散了在外城巡逻的清兵,率祖泽远等领马步军八千余众直杀出去,他们久困锦州,如今稍见有解围之望,自是个个奋勇,很轻松就突破了锦州城南鞑贼的第一道壕沟。
见到锦州城内杀出的明军如此凶猛,多尔衮也不敢怠慢,军情急迫,从其他地方调兵也来不及,他便命驻守乳峰山上的清军大部,立刻驰援城南,堵截祖大弼部明军。
虽然事实如此,但王朴与马科兵马都已布置到乳峰山方向上,大军一时也不好调回,因此,现在洪承畴手上能够随意调派的也就自己督标营,张诚宣北军,刘肇基的辽东兵马这三部分而已。
他虽然听到了张诚的话,也理解他迫切想要出战,去救解宣镇杨国柱所部的心情。
但是他更深知,此一战干系重大,他每做出一个决断都会大大影响战局的进展,更何况,在他心里仍坚信张诚出战的时机未到。
依洪承畴的判断,此番他四面用兵,整个松锦一线处处皆是战场,洪承畴所依持的就是其雄厚的兵力。
而鞑贼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兵力不济,就算在某一方向上略占上风,也绝无余力歼灭任意的一股明军。
只听他语气温和的说道:“此刻,杨帅所部虽有些危急,但尚有余力,未必就不得坚持,反观东奴已然兵力不济,调度乏力。
而我尚有数万兵马未动,此战实大有可为,忠忱且稍安勿躁,待时机成熟,本督自会使你奋马扬蹄,阵前杀奴!”
张诚闻言心中惶急,又接道:“末将也知督臣所言乃是正理。但职下与杨帅兵马本是宣镇一体,今若是见危不救,恐会使军心懈怠,于大战不利。”
洪承畴面上仍是一副儒雅之态,淡淡道:“山西李辅明尚未尽全力,怎知他就不能冲破奴贼阻拦,往救杨帅。”
他说道此处转头看向张诚,儒雅的面色上一双眼眸射出威严的目光,语气坚定又森然的说道:“尔心忧杨帅安危,本督怎会不知。然慈不掌兵,时机未到,决不可轻出,当为全局计!”
张诚一时哑然,对于洪承畴之言,确是无力反驳,他从千里镜中望去,杨国柱所部明显被鞑贼分割成若干小股,紧紧包围其中。
而李辅明的山西兵马却被千余鞑贼白甲精骑,阻击在一里之外,虽是数箭之地,却如同天堑之险一般,终使李辅明数千大军却难以逾越。
但洪承畴之意却也明显,他并非不救杨国柱,而是想杨国柱的宣镇兵马再坚持片刻,待鞑贼也显疲惫力竭之际,再使大军杀上,一战成功。
正如他所言之“慈不掌兵”,那是在提醒张诚万不可因个人间的私谊,乱了大局,为此战之成功,即使牺牲了宣镇兵马也是必然。
如今,杨国柱所部就如同钓鱼的鱼饵一般,不管是否能够钓得到大鱼,这鱼饵都是十不存一!
想到这里,张诚不由担心起杨国柱的安危来。
可是,那吴巴什能成为一军之将,也不是普通的糨糊,他实乃粗中有细之人。
他离开玉润房中,前去寻心腹手下安排献城之事,虽有些话还不好明说,但事情却可以预作准备,毕竟是战时,兵马临时调动也属常有之事。
可他猛然想起宠妾玉润适才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对,终觉放心不下,他匆匆布置一番,便掉头回府。
好巧不巧,正碰见那名玉润的贴身侍婢慌慌张张的从外面回来,他心中更增疑惑,忙命人将那名侍婢捉住,逼问她适才出府去了哪里,又见了何人?
那侍婢伺候玉润多年,虽也是对她极为忠心,但在严刑逼问之下,她也是又惊又怕,不多时便被吓得肝胆俱裂,哪里还有不招的道理?
吴巴什听了原委后,登时勃然大怒,他一刀就结果了这名侍婢,又奔回到房中准备要杀了玉润。
可当他见到面带冷笑的玉润,面上毫无惧色地望着他时,吴巴什的大刀举起,又放了下来,终究还是情爱占了上风,不忍辣手摧花。
他只是命人严加看管宠妾玉润,而自己则急奔出而走,前去找诺木齐商议对策。
当诺木齐闻知献城投清一事已然泄露时,神情却并不慌张,他恶狠狠的说道:“事已至此,更无犹豫,稍有迟疑,你我就要人头落地。
此刻,当立即举火,引清军入城才是!”
于是,他二人当机立断,不待祖大寿前来捉拿,便立刻在城门楼上举火为号,并发动部下蒙古兵丁,向驻扎在外城的明军辽兵展开进攻。
只见,锦州成东面宁远门的门楼上,火光冲天,整个外城顿时喊杀声响成一片,蒙古兵与辽兵激战不休。
他们二人当初定计献城投清后,便早早派人与围锦清军主帅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取得了联系,并且已约定就在这几日,便要开东关城门献城。
此时,济尔哈朗一见东关的城门楼火光冲天,便猜想诺木齐、吴巴什献城一事有变,他可不想就此错失良机。
当下便与多罗贝勒多铎商议决定,立刻召集麾下八旗将士,急急奔往锦州城下,就见城门虽仍是紧闭,但城头上却已是喊杀一片,数十根粗大的绳索从城墙上垂下。
济尔哈朗一望便知,定是诺木齐等人行事不密,以致事泄为祖大寿等明将侦知,他们二人为求自保才仓促起事。
济尔哈朗与多铎立即指挥清军攀绳而上,登城与蒙古兵想配合,内外夹击祖大寿的辽兵,终将祖大寿所率明军击败,退缩至内城。
自此,原本守卫锦州的蒙古将士自都司、守备以下官将八十六人,男女家小共计六千二百一十口全部投降清国。
济尔哈朗怕再有变故,于第二日便将蒙古将士及家小六千余众尽数迁往义州安置,同时,也领清军退出了外城。
…………
清军虽未在锦州外城布设兵马驻守,但外城的城郭尽毁,也失去了防御的功能。
祖大弼领骑兵在前先驱散了在外城巡逻的清兵,率祖泽远等领马步军八千余众直杀出去,他们久困锦州,如今稍见有解围之望,自是个个奋勇,很轻松就突破了锦州城南鞑贼的第一道壕沟。
见到锦州城内杀出的明军如此凶猛,多尔衮也不敢怠慢,军情急迫,从其他地方调兵也来不及,他便命驻守乳峰山上的清军大部,立刻驰援城南,堵截祖大弼部明军。
虽然事实如此,但王朴与马科兵马都已布置到乳峰山方向上,大军一时也不好调回,因此,现在洪承畴手上能够随意调派的也就自己督标营,张诚宣北军,刘肇基的辽东兵马这三部分而已。
他虽然听到了张诚的话,也理解他迫切想要出战,去救解宣镇杨国柱所部的心情。
但是他更深知,此一战干系重大,他每做出一个决断都会大大影响战局的进展,更何况,在他心里仍坚信张诚出战的时机未到。
依洪承畴的判断,此番他四面用兵,整个松锦一线处处皆是战场,洪承畴所依持的就是其雄厚的兵力。
而鞑贼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兵力不济,就算在某一方向上略占上风,也绝无余力歼灭任意的一股明军。
只听他语气温和的说道:“此刻,杨帅所部虽有些危急,但尚有余力,未必就不得坚持,反观东奴已然兵力不济,调度乏力。
而我尚有数万兵马未动,此战实大有可为,忠忱且稍安勿躁,待时机成熟,本督自会使你奋马扬蹄,阵前杀奴!”
张诚闻言心中惶急,又接道:“末将也知督臣所言乃是正理。但职下与杨帅兵马本是宣镇一体,今若是见危不救,恐会使军心懈怠,于大战不利。”
洪承畴面上仍是一副儒雅之态,淡淡道:“山西李辅明尚未尽全力,怎知他就不能冲破奴贼阻拦,往救杨帅。”
他说道此处转头看向张诚,儒雅的面色上一双眼眸射出威严的目光,语气坚定又森然的说道:“尔心忧杨帅安危,本督怎会不知。然慈不掌兵,时机未到,决不可轻出,当为全局计!”
张诚一时哑然,对于洪承畴之言,确是无力反驳,他从千里镜中望去,杨国柱所部明显被鞑贼分割成若干小股,紧紧包围其中。
而李辅明的山西兵马却被千余鞑贼白甲精骑,阻击在一里之外,虽是数箭之地,却如同天堑之险一般,终使李辅明数千大军却难以逾越。
但洪承畴之意却也明显,他并非不救杨国柱,而是想杨国柱的宣镇兵马再坚持片刻,待鞑贼也显疲惫力竭之际,再使大军杀上,一战成功。
正如他所言之“慈不掌兵”,那是在提醒张诚万不可因个人间的私谊,乱了大局,为此战之成功,即使牺牲了宣镇兵马也是必然。
如今,杨国柱所部就如同钓鱼的鱼饵一般,不管是否能够钓得到大鱼,这鱼饵都是十不存一!
想到这里,张诚不由担心起杨国柱的安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