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擂台 下
所谓教义辩驳并不是真的比较对于《教典》、对于女神事迹的熟悉程度,那种比较是得不出结果的。
毕竟虽然教典厚度超过五百页,拎在手里跟砖头、武器一样,但是背书这种事情,从来都算不上难事。无数的医学生、法学生甚至历史系的学生,在这方面肯定很有发言权。
别说一块“砖头”了,他们在期末考试前刷夜的时候,需要背的大部头书籍,往往能够垒成一道墙壁。
(注释一:刷夜是作者大学的时候,听医学部的同学聊到的概念,即教学楼不熄灯,通宵背书,作者当时的工科专业是没听过这个名词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通用的专有名词,总之备注一下。)
用个更近似的类比,古代时期的中国依旧有着科举制度,穷酸秀才之所以被称为穷酸秀才,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没钱,还满口酸腐文章,张口就是掉书袋。
四书五经、圣人文章中的每一句都在无数遍的重复背诵中被他们刻进了脑子里面。所以即使是被黑得最惨的明朝八股文、八股取士,也没有说考默写和记忆的。
同样的,教义辩驳这种事情,如果只考默写的记忆的话,以林过云现在的智力水平,他甚至可能不需要一周,就能够把那本《教典》倒背如流。
所以,事实上比的还是理解和认知。
对于《教典》上一条条教义的理解,对于女神和曾经的圣徒们的谕令的理解,对于遗留的各种女神事迹中,女神的行为逻辑的理解。
同样的文字,同样的事迹还能够有不同的理解的?
事实上是有,当然有。就像那句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句话的看法方向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与逻辑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
不然教会也不会分出黑白灰三袍,而以研究教义为主要活动的灰袍苦修士们,内部又还有更多诸如摩山苦修会这样的派别了。
“我们谈什么?”来自黑狮王国的圣女候选人——安妮,一上擂台,就主动问道。
这位有着一头艳丽的红色头发的圣女候选人,有着一个修女中少有的活泼、热烈的性格,看着卡珊德拉时,暗红色的瞳孔里有着明显的挑衅意味。
虽然她打破规矩,提前和卡珊德拉进行教义辩驳,是受到了盖文三世的授意,但是作为教会的圣女候选人,国王其实对她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做不做,基本还是取决于她自身,而安妮之所以接受了盖文三世的请求,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有兴趣和冒险的想法。
赢了这位据说最强的圣女候选人,她这一届圣女之名基本就定下了,而如果输了,也算是完成了国王的任务,甚至还能自我安慰一下自己。
“为什么要把教义切割开来谈呢?”卡珊德拉反问道。
这个回答让安妮修女愣了一下,皱着眉头反问道:“不从事件和条律出发,教义怎么谈?”
“神的神迹事件也好,教典中的每条条律也好。都应该是源自于最为核心的教义,源自于女神最核心的教导。它们只不过是这个教导在方方面面具体事务上的体现而已,一生万物,万法归一,我们首先要谈的,自然是这个一。”卡珊德拉回答道。
“还是说,难道女觉得女神是自相矛盾的?或者说她并没有那个中心的想法?”
如果说刚才安妮还只是有些懵,没有搞明白卡珊德拉的意思的话,现在她就是脸都开始白了,卡珊德拉扣下来的那顶帽子,着实有点大,至少她顶不住。
“当然不是,女神肯定有着她睿智和恒一的想法。”
没错,朝令夕改、三心二意的只能是人类,女神身上肯定不能有这种缺点的,睿智的女神的目光肯定早就已经看到了千年之后,一直带领着人类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些事情是不需要质疑的。
但即使安妮这么回答了,但她的脸色却一点都没有能够变好看,因为认同了卡珊德拉的观点,就意味着她们的讨论要从一个完整而核心的教义上来进行。
而这,是她所不具备的知识面。
这也是林过云建议卡珊德拉主动开启教义辩驳的理由,因为这个世界的宗教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
宗教、神话……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业余爱好的东西,因为神魔游戏的涉及原因,是林过云在基地里四个月内恶补文化课中最重要的课题。毕竟他们要面对的,可是复苏的神明。
这也是他能够给卡珊德拉讲述和分析宗教的成因与各种优劣势的原因,因为他真的有很深的研究。
对比地球、蓝海和这边的宗教、教会,其实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女神是确实存在这个世界的。而在地球和蓝海,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神明都是不存在的。
所有兴起的宗教都与神明本身没有关系。
虽然有神明的存在,让信仰变得更加坚定,也让宗教的真实性大大提升,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件完全的好事。至少在教义和宗教性上,这个世界比不上地球和蓝海。
听起来很讽刺是吗?一个有神明的宗教,在宗教性上比不过没有神明的宗教。那是因为宗教性本身是什么?是信仰、是盲从、是心灵寄托与慰藉,宗教是人生的完美解法和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
简单来说,宗教信仰是完美无缺的。
但是神明不是,至少真实存在的神明不是。简单一点的例子,我们再迫害一下天天被林过云白嫖的命运女神薇儿丹蒂,她明显就是不完美的。
同样的,卡珊德拉他们所信仰的女神——美神,阿芙洛狄忒,也是一样。她是不完美的。
事实上,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并不能像安妮说的那样,有着睿智和恒常的想法,不然也不会挂得那么容易。也就是说,她的那些神迹,她所颁布的那些条例其实是并不完美的,其中必然有一些是方向不同,难以归纳的。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教会也依旧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具有纲领性质的教义的原因之一。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女神的存在,让大家对于信仰教会这件事习以为常了,让教会没有考虑磨炼嘴皮子这件事。
而地球和蓝海的宗教不同,它们并不存在真实的神明,也不存在真实的神迹,它们发展的唯一依靠,就是理论,就是嘴皮子,就是给出的那个“终极答案”。
不要小看这样一份纲领,它绝对不是什么一个人花上几分钟就能够现编出来的东西。真正的纲领是能够做到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有着极为强大而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是那种典型的“设定比正文多”的产物。
虽然可能本身只有百十个字,但是这百十个字需要的是数代甚至数十代人慢慢修改,反复锤打,凝练,最后才能得出。
比如说,安妮随便如果说一句,教会的理念是“导人向善”,卡珊德拉就会接着问她,“何为善?怎么去定义这个善?”
这个定义就不是很好下的东西了,十个人里面可能得有七八个是说不出来,“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即使安妮再回答出了一个普世性的答案来,比如“为他人着想为善”的话。
卡珊德拉也可以接着往后提问,“那为百人杀一人,算不算善?”“那为两人杀一人算不算善?”“如果这百人都是罪大恶极的罪犯,而这一人是十世善人呢?”
越是大而空的理论,最后就越会落到逻辑的坑洞里面,像是“白马非马”这样的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而在历史上,这些问题也却是威胁到了宗教的立足之本身上,而有些问题甚至得过去百年,才能有真正大智慧的人给出一个答案来。
像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而有原罪”,这样的纲领,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形成不了的。它不仅需要答案,还需要问题,甚至需要配套的行为措施去实行,才能证明。
比如人之初,儒家的教义,其实是规矩。为什么是规矩,因为人最初都是善良的,是差不多的人,但是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有人会长歪了,就需要规矩把他框回来。
怎么框,用教育——读书!用社会定位——君君臣臣父父!用道德——君子之行。基于规矩,有了无数外部的设定和规划。
同样的人生而有罪,有什么罪,七原罪:愤怒、傲慢、色欲、暴食、懒惰、嫉妒、贪婪。为什么会有这七原罪,因为在伊甸园里被蛇教唆着偷吃了禁果,所以我们要赎罪……
所以当卡珊德拉把战场拉到这一层上面的时候,林过云就知道她已经赢了。
两个世界数千年的积累差距,不是人力可以跨越的。
毕竟虽然教典厚度超过五百页,拎在手里跟砖头、武器一样,但是背书这种事情,从来都算不上难事。无数的医学生、法学生甚至历史系的学生,在这方面肯定很有发言权。
别说一块“砖头”了,他们在期末考试前刷夜的时候,需要背的大部头书籍,往往能够垒成一道墙壁。
(注释一:刷夜是作者大学的时候,听医学部的同学聊到的概念,即教学楼不熄灯,通宵背书,作者当时的工科专业是没听过这个名词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通用的专有名词,总之备注一下。)
用个更近似的类比,古代时期的中国依旧有着科举制度,穷酸秀才之所以被称为穷酸秀才,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没钱,还满口酸腐文章,张口就是掉书袋。
四书五经、圣人文章中的每一句都在无数遍的重复背诵中被他们刻进了脑子里面。所以即使是被黑得最惨的明朝八股文、八股取士,也没有说考默写和记忆的。
同样的,教义辩驳这种事情,如果只考默写的记忆的话,以林过云现在的智力水平,他甚至可能不需要一周,就能够把那本《教典》倒背如流。
所以,事实上比的还是理解和认知。
对于《教典》上一条条教义的理解,对于女神和曾经的圣徒们的谕令的理解,对于遗留的各种女神事迹中,女神的行为逻辑的理解。
同样的文字,同样的事迹还能够有不同的理解的?
事实上是有,当然有。就像那句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句话的看法方向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与逻辑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
不然教会也不会分出黑白灰三袍,而以研究教义为主要活动的灰袍苦修士们,内部又还有更多诸如摩山苦修会这样的派别了。
“我们谈什么?”来自黑狮王国的圣女候选人——安妮,一上擂台,就主动问道。
这位有着一头艳丽的红色头发的圣女候选人,有着一个修女中少有的活泼、热烈的性格,看着卡珊德拉时,暗红色的瞳孔里有着明显的挑衅意味。
虽然她打破规矩,提前和卡珊德拉进行教义辩驳,是受到了盖文三世的授意,但是作为教会的圣女候选人,国王其实对她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做不做,基本还是取决于她自身,而安妮之所以接受了盖文三世的请求,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有兴趣和冒险的想法。
赢了这位据说最强的圣女候选人,她这一届圣女之名基本就定下了,而如果输了,也算是完成了国王的任务,甚至还能自我安慰一下自己。
“为什么要把教义切割开来谈呢?”卡珊德拉反问道。
这个回答让安妮修女愣了一下,皱着眉头反问道:“不从事件和条律出发,教义怎么谈?”
“神的神迹事件也好,教典中的每条条律也好。都应该是源自于最为核心的教义,源自于女神最核心的教导。它们只不过是这个教导在方方面面具体事务上的体现而已,一生万物,万法归一,我们首先要谈的,自然是这个一。”卡珊德拉回答道。
“还是说,难道女觉得女神是自相矛盾的?或者说她并没有那个中心的想法?”
如果说刚才安妮还只是有些懵,没有搞明白卡珊德拉的意思的话,现在她就是脸都开始白了,卡珊德拉扣下来的那顶帽子,着实有点大,至少她顶不住。
“当然不是,女神肯定有着她睿智和恒一的想法。”
没错,朝令夕改、三心二意的只能是人类,女神身上肯定不能有这种缺点的,睿智的女神的目光肯定早就已经看到了千年之后,一直带领着人类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些事情是不需要质疑的。
但即使安妮这么回答了,但她的脸色却一点都没有能够变好看,因为认同了卡珊德拉的观点,就意味着她们的讨论要从一个完整而核心的教义上来进行。
而这,是她所不具备的知识面。
这也是林过云建议卡珊德拉主动开启教义辩驳的理由,因为这个世界的宗教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
宗教、神话……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业余爱好的东西,因为神魔游戏的涉及原因,是林过云在基地里四个月内恶补文化课中最重要的课题。毕竟他们要面对的,可是复苏的神明。
这也是他能够给卡珊德拉讲述和分析宗教的成因与各种优劣势的原因,因为他真的有很深的研究。
对比地球、蓝海和这边的宗教、教会,其实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女神是确实存在这个世界的。而在地球和蓝海,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神明都是不存在的。
所有兴起的宗教都与神明本身没有关系。
虽然有神明的存在,让信仰变得更加坚定,也让宗教的真实性大大提升,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件完全的好事。至少在教义和宗教性上,这个世界比不上地球和蓝海。
听起来很讽刺是吗?一个有神明的宗教,在宗教性上比不过没有神明的宗教。那是因为宗教性本身是什么?是信仰、是盲从、是心灵寄托与慰藉,宗教是人生的完美解法和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
简单来说,宗教信仰是完美无缺的。
但是神明不是,至少真实存在的神明不是。简单一点的例子,我们再迫害一下天天被林过云白嫖的命运女神薇儿丹蒂,她明显就是不完美的。
同样的,卡珊德拉他们所信仰的女神——美神,阿芙洛狄忒,也是一样。她是不完美的。
事实上,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并不能像安妮说的那样,有着睿智和恒常的想法,不然也不会挂得那么容易。也就是说,她的那些神迹,她所颁布的那些条例其实是并不完美的,其中必然有一些是方向不同,难以归纳的。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教会也依旧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具有纲领性质的教义的原因之一。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女神的存在,让大家对于信仰教会这件事习以为常了,让教会没有考虑磨炼嘴皮子这件事。
而地球和蓝海的宗教不同,它们并不存在真实的神明,也不存在真实的神迹,它们发展的唯一依靠,就是理论,就是嘴皮子,就是给出的那个“终极答案”。
不要小看这样一份纲领,它绝对不是什么一个人花上几分钟就能够现编出来的东西。真正的纲领是能够做到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有着极为强大而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是那种典型的“设定比正文多”的产物。
虽然可能本身只有百十个字,但是这百十个字需要的是数代甚至数十代人慢慢修改,反复锤打,凝练,最后才能得出。
比如说,安妮随便如果说一句,教会的理念是“导人向善”,卡珊德拉就会接着问她,“何为善?怎么去定义这个善?”
这个定义就不是很好下的东西了,十个人里面可能得有七八个是说不出来,“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即使安妮再回答出了一个普世性的答案来,比如“为他人着想为善”的话。
卡珊德拉也可以接着往后提问,“那为百人杀一人,算不算善?”“那为两人杀一人算不算善?”“如果这百人都是罪大恶极的罪犯,而这一人是十世善人呢?”
越是大而空的理论,最后就越会落到逻辑的坑洞里面,像是“白马非马”这样的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而在历史上,这些问题也却是威胁到了宗教的立足之本身上,而有些问题甚至得过去百年,才能有真正大智慧的人给出一个答案来。
像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而有原罪”,这样的纲领,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形成不了的。它不仅需要答案,还需要问题,甚至需要配套的行为措施去实行,才能证明。
比如人之初,儒家的教义,其实是规矩。为什么是规矩,因为人最初都是善良的,是差不多的人,但是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有人会长歪了,就需要规矩把他框回来。
怎么框,用教育——读书!用社会定位——君君臣臣父父!用道德——君子之行。基于规矩,有了无数外部的设定和规划。
同样的人生而有罪,有什么罪,七原罪:愤怒、傲慢、色欲、暴食、懒惰、嫉妒、贪婪。为什么会有这七原罪,因为在伊甸园里被蛇教唆着偷吃了禁果,所以我们要赎罪……
所以当卡珊德拉把战场拉到这一层上面的时候,林过云就知道她已经赢了。
两个世界数千年的积累差距,不是人力可以跨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