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第四百六十六章 星星之火
阿苑用手指轻轻点着桌子,笑容狡黠,“按理说,咱们的批文只需要宁州府允准就行,可宁州府怕麻烦呈报上去让内阁处理,内阁也很纠结,就把这事儿的决定权交给了皇上。”
“皇上可能还没想好,但是只要他没有明文反对,那咱们就还有机会。最多就是他们拖着不给咱们批文,让民报只是试刊,永远不能成为正刊罢了。”
季元昌激动的嘴唇都哆嗦了起来,“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先试上一试?”
“试!”
阿苑重重点了点头,她要用实际效果让李璟看看,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阿苑亲自指定了民报的式样,完全抛弃了以往书籍的模板,而是用一种更简单直接明了的方式展现。
将重大事件和百姓们最关心的时局政事,以及科考指导,分门别类,共同在一张纸上展现出来。
季元昌再清楚不过读书人对于科考的热衷,不管是童生试、秀才试、举人试还是最高难度的进士试,若是有名师指导,定会事半功倍。
尤其是童生试,作为受众最多,最容易的入门考试,若是民报的发行,能够让普通学子更清楚了解该如何通过这个考试,从中受益,那这份教化亿万民众的功劳,白马书院就坐实了。
日后不管哪家的学子,哪个书院出来的考生,只要看过他们的民报,从中得到过好处,就不会忘了白马书院!
这让一直陷于困境,苦苦挣扎的季元昌,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所以哪怕明知前途坎坷,他也愿意拼上全部身家,跟阿苑试上一试!
民报在悄无声息中,紧张的准备着。
九月初二,民报第一刊正式印发,没有任何的宣传,只是在清晨摆放到了宁州府各大书店文院中,甚至连书贩都不知情。
民报头版头条名为“女子书院创办之我见”,作者署名是——天静宫风云九。
宁州府一普通书店门口,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们照例在门口翻看着便宜处理的旧书残卷,无意中看到一沓奇怪的纸也摆在哪儿,不由好奇问道:“这是何物?”
“哦,这是民报,今日刚刚发售。”书店伙计挥着拍子驱赶着飞落到书上的飞虫,随口回道。
学子愣住,“民报?是何物?”
同伴们相互看看,都是一脸困惑。
伙计见他们感兴趣,便耐心解释道:“民报是白马书院创办的报刊,说是给百姓们看的,跟邸报有些相似,但又很不一样,我也说不太清楚,你们要是感兴趣可以买来看看,只要一文钱。”
众学子一听是白马书院创办,还只需一文钱,便好奇买来一份,几人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哪知这一看,眼睛就被黏在了上面,脚也像长根了一般,一动也不想动了。
“这,这是天静宫宫主写的文章?”第一个买民报的学子目瞪口呆,“她还要创办女子书院!!!”
“哎哎哎!我没看错吧,这是余老翰林写的童生考试指导?”
“什么?哪个余老翰林?不会是湘州余文圣吧?”
“白马书院有几个余文圣?当然就是那位老先生!”
.........
几人挤到一起,伸长脖子看着惊叹着,后面的人看不清,便急忙冲伙计嚷:
“给我来一份民报!”
“我也要!”
“还有我!”
书店内的人和路边经过的人,见他们这般大呼小叫争先恐后,不由都好奇起来。
很快,十几个人,人手一份民报,跟托着大面饼一样,站在书店门口翻看起来。
一边看还一边议论:
“余老先生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妙啊,初读觉老生常谈,细读方觉鞭辟入里,不愧是文圣!我若是早读到这篇文章,也不至于在童生试上耽误那么多年!”
“原来潞州这次的水患这般严重,官府的邸报上可没记载的这么详细。”
“没想到天静宫宫主文章写的这么老练沉稳,若不是看署名,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文章出自女子之手。只是她要创办女子书院这事吧,还真是让人不舒服.......”
一开始,众人只是捧着民报看,后来议论越来越激烈,大家根据各自关注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团体议论。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过来买民报,说起民报。
一文钱,在宁州府只能买两个馒头,饭量大的连肚子都填不饱,可现在,天静宫宫主的亲笔文章,和余文圣的童生试指导却只卖一文钱,即便是每天饭都吃不饱的寒门学子们也没有犹豫。
不就少吃两个馒头嘛,能看到这样的文章,饿一顿也没什么打紧。
这一天的宁州府,民报就像风一样席卷了各处,不光读书人,家里有孩子上学的普通百姓,甚至念过几天书的商贩,都捏着一文钱向离他们最近的书店文院跑去。
大家都怕自己跑的慢点,就买不到一文钱一份的民报了。
最后来买的人太多了,连店里的伙计都怕到最后连自己那份都留不住,赶紧先藏起来一份。
因为民报只印了一万份,按这个抢着买的速度,估计不到中午就要卖空了。
白马书院,季元昌看着气喘吁吁跑过来要求加印的书商们,惊呆了。
整个宁州府也不过三十万人,识字又有看书看报习惯的可能不到五万,平均五人一份,一万份,应该都卖不完。
因为每次的邸报,大约也只能卖一万来份,所以季元昌一开始还跟阿苑说印五千份就行,是阿苑坚持要印一万份,他才印了一万份。
可现在,他们却告诉他,马上就要卖完了,还有很多人在抢着买。
这一瞬间,季元昌似乎觉得,阿苑说的可能是真的,他们的民报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个宁州府的印刷工坊都在全力印刷,可依然赶不上卖,因为整个宁州府的男女老少,识字的不识字的,都跟疯了一样,抢着买民报。
甚至一些不在城里住的人,还专门从村里赶来买,哪怕家里孩子开没上学,可也要先抢一份备着,那可是余文圣的科考指导啊,要是以后买不上,孩子考不上童生了怎么办?
午夜时分,民报第一天的销量统计出来了,七万三千六百五十三份!
季元昌激动的手都颤抖了,“阿苑,咱们民报火了!”
阿苑也很激动,但她还能保持冷静,“还不够,这把火应该烧的更旺一些!”
次日,白马书院发榜征文,请天下人公开讨论第一期民报上的内容,观点突出,论题优异者的文章会被选入,发布到下一期的民报上。
“皇上可能还没想好,但是只要他没有明文反对,那咱们就还有机会。最多就是他们拖着不给咱们批文,让民报只是试刊,永远不能成为正刊罢了。”
季元昌激动的嘴唇都哆嗦了起来,“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先试上一试?”
“试!”
阿苑重重点了点头,她要用实际效果让李璟看看,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阿苑亲自指定了民报的式样,完全抛弃了以往书籍的模板,而是用一种更简单直接明了的方式展现。
将重大事件和百姓们最关心的时局政事,以及科考指导,分门别类,共同在一张纸上展现出来。
季元昌再清楚不过读书人对于科考的热衷,不管是童生试、秀才试、举人试还是最高难度的进士试,若是有名师指导,定会事半功倍。
尤其是童生试,作为受众最多,最容易的入门考试,若是民报的发行,能够让普通学子更清楚了解该如何通过这个考试,从中受益,那这份教化亿万民众的功劳,白马书院就坐实了。
日后不管哪家的学子,哪个书院出来的考生,只要看过他们的民报,从中得到过好处,就不会忘了白马书院!
这让一直陷于困境,苦苦挣扎的季元昌,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所以哪怕明知前途坎坷,他也愿意拼上全部身家,跟阿苑试上一试!
民报在悄无声息中,紧张的准备着。
九月初二,民报第一刊正式印发,没有任何的宣传,只是在清晨摆放到了宁州府各大书店文院中,甚至连书贩都不知情。
民报头版头条名为“女子书院创办之我见”,作者署名是——天静宫风云九。
宁州府一普通书店门口,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们照例在门口翻看着便宜处理的旧书残卷,无意中看到一沓奇怪的纸也摆在哪儿,不由好奇问道:“这是何物?”
“哦,这是民报,今日刚刚发售。”书店伙计挥着拍子驱赶着飞落到书上的飞虫,随口回道。
学子愣住,“民报?是何物?”
同伴们相互看看,都是一脸困惑。
伙计见他们感兴趣,便耐心解释道:“民报是白马书院创办的报刊,说是给百姓们看的,跟邸报有些相似,但又很不一样,我也说不太清楚,你们要是感兴趣可以买来看看,只要一文钱。”
众学子一听是白马书院创办,还只需一文钱,便好奇买来一份,几人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哪知这一看,眼睛就被黏在了上面,脚也像长根了一般,一动也不想动了。
“这,这是天静宫宫主写的文章?”第一个买民报的学子目瞪口呆,“她还要创办女子书院!!!”
“哎哎哎!我没看错吧,这是余老翰林写的童生考试指导?”
“什么?哪个余老翰林?不会是湘州余文圣吧?”
“白马书院有几个余文圣?当然就是那位老先生!”
.........
几人挤到一起,伸长脖子看着惊叹着,后面的人看不清,便急忙冲伙计嚷:
“给我来一份民报!”
“我也要!”
“还有我!”
书店内的人和路边经过的人,见他们这般大呼小叫争先恐后,不由都好奇起来。
很快,十几个人,人手一份民报,跟托着大面饼一样,站在书店门口翻看起来。
一边看还一边议论:
“余老先生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妙啊,初读觉老生常谈,细读方觉鞭辟入里,不愧是文圣!我若是早读到这篇文章,也不至于在童生试上耽误那么多年!”
“原来潞州这次的水患这般严重,官府的邸报上可没记载的这么详细。”
“没想到天静宫宫主文章写的这么老练沉稳,若不是看署名,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文章出自女子之手。只是她要创办女子书院这事吧,还真是让人不舒服.......”
一开始,众人只是捧着民报看,后来议论越来越激烈,大家根据各自关注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团体议论。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过来买民报,说起民报。
一文钱,在宁州府只能买两个馒头,饭量大的连肚子都填不饱,可现在,天静宫宫主的亲笔文章,和余文圣的童生试指导却只卖一文钱,即便是每天饭都吃不饱的寒门学子们也没有犹豫。
不就少吃两个馒头嘛,能看到这样的文章,饿一顿也没什么打紧。
这一天的宁州府,民报就像风一样席卷了各处,不光读书人,家里有孩子上学的普通百姓,甚至念过几天书的商贩,都捏着一文钱向离他们最近的书店文院跑去。
大家都怕自己跑的慢点,就买不到一文钱一份的民报了。
最后来买的人太多了,连店里的伙计都怕到最后连自己那份都留不住,赶紧先藏起来一份。
因为民报只印了一万份,按这个抢着买的速度,估计不到中午就要卖空了。
白马书院,季元昌看着气喘吁吁跑过来要求加印的书商们,惊呆了。
整个宁州府也不过三十万人,识字又有看书看报习惯的可能不到五万,平均五人一份,一万份,应该都卖不完。
因为每次的邸报,大约也只能卖一万来份,所以季元昌一开始还跟阿苑说印五千份就行,是阿苑坚持要印一万份,他才印了一万份。
可现在,他们却告诉他,马上就要卖完了,还有很多人在抢着买。
这一瞬间,季元昌似乎觉得,阿苑说的可能是真的,他们的民报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个宁州府的印刷工坊都在全力印刷,可依然赶不上卖,因为整个宁州府的男女老少,识字的不识字的,都跟疯了一样,抢着买民报。
甚至一些不在城里住的人,还专门从村里赶来买,哪怕家里孩子开没上学,可也要先抢一份备着,那可是余文圣的科考指导啊,要是以后买不上,孩子考不上童生了怎么办?
午夜时分,民报第一天的销量统计出来了,七万三千六百五十三份!
季元昌激动的手都颤抖了,“阿苑,咱们民报火了!”
阿苑也很激动,但她还能保持冷静,“还不够,这把火应该烧的更旺一些!”
次日,白马书院发榜征文,请天下人公开讨论第一期民报上的内容,观点突出,论题优异者的文章会被选入,发布到下一期的民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