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万贯的教育财政拨款,牵动了天下无数士大夫的心。
这些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朝廷要推动教育、兴办学校,无论如何都少不了他们这些地方名流、“饱学之士”的襄助。
殊不知,赵桓早已为他们挖掘好了坟墓,就等着日后将他们彻底扫进历史尘埃里。
待梁红玉看完女官递给她的札子之后,赵桓说道:“这四千万贯财政, 大概会分为三大部分,其一是投入太学,为我朝培养最顶级的人才,以及储备官员,这部分卿无需操心。”
“但另外两部分,却都与卿息息相关。这两部分一是新建大量学校, 校舍, 二是为学校教授、学生提供食宿保证。”
赵桓说道:“按朝廷颁布的济学法, 首批开设的校舍不会低于国家境内安济坊数量,即凡户数达到千户以上的城寨,皆需设立官学。”
安济坊即大宋的老年人疗养院。
这是大观四年(1110年)期间,赵桓的便宜老爹宋徽宗颁布的“安济法”的内容:凡国家境内,千户以上的城寨,均要设立安济坊,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收治。
除了安济坊,还要“安老坊”、“安怀坊”、“安济院”都是收养“老而无归”者的养老院。
总结起来,大宋王朝建立的贫民福利制度,绝对是中原最为发达的,不但超越了之前的汉唐,即便是后来的元明清,也未能追上宋代的福利水平。
就一句话,大宋有钱!
仅安济法一条法案,每岁糜户部钱数十万贯,朝廷拨款为地方偿还。
赵桓要大力兴办教育, 自然不能比上一朝的情况有所落后,官学的数量一定要超过安济坊。
为此不惜消耗财政数百万贯, 由朝廷负担学生学费。
这一点,在其他王朝看来简直是疯了,要负担全国的学子学费,食宿,要花多少财政?
但在大宋却是一直贯之的传统,从仁宗开始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到徽宗时期,大宋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
这种壮举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今这个世界,绝对四方无人能比。
这也是为什么大宋皇帝非常强势,士大夫硬不起来。宋徽宗手握十五六万的学生,他完全不怕士大夫们辞官。为此他直接废除了科举,天下官员都要从学校中挑选。就是将学生培养为自己的亲信,以取代士大夫。
学生们的表现也没有辜负大宋的恩厚与照顾。
靖康之难中,太学生前赴后继,慷慨报国,忠贞光照日夜,气壮山河。他们的表现将士大夫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可谓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希望。
介绍完情况之后,赵桓问道:“这每处兴办的学校都要配备教授, 卿在南京皇家女子学校培育的女教授情况如何了?”
南京皇家女子学院,是赵桓去年勒着腰带用内库支持兴办的女子师范学校,这些人将来会走进各个学校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如果兴办成功,首批学校中的学子绝大部分都算是赵桓的天子门生。
这些人吃皇家的饭,受皇家女教授的教育,承了赵宋皇室无数的恩惠,将来不论是谋逆还是造反都要加一条欺师灭祖的罪过。
想象一下,又有几个人敢在现实中对老师施以毒手,杀害老师满门?
有这层关系,至少大宋皇室的安稳统治能增加一层可靠保证。
无论如何,赵宋皇室的存在都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天下学子。
梁红玉天资聪慧,十分清楚南京皇家女子学院对当今天子的重要作用,立即说道:“禀官家,从去年开始,南京皇家女子学院开始动工建设,下半年九月开始教学。”
“主要学员是京畿路、淮南路、江南路各地的官妓,各地官府转送至南京者两万余人。”
“还有此前在南京之乱中被乱兵掠夺的妇女,除去返家及投奔亲属者,亦有两万余人。”
“如今南京皇家女子学院共计有女子四万六千三百余人。”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生员是不少,这么多生员能够妥善教育吗?教授可充足?”
梁红玉回道:“妾身唯恐辜负官家重托,是故特意礼聘易安居士为南京皇家女子学院祭酒。妾身负责管理学院行政、常务及勤务,易安居士则负责教育学员。妾身请让易安居士为官家介绍一番学院教务事宜。”
赵桓微微点头,含笑望向坐在梁红玉身边的易安居士。
易安居士也就是大宋鼎鼎有名的千古才女李清照,她的诗词太多了,后世就算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对这位女词人也必然有所耳闻。
最著名的那首自然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过这首诗是他讽刺他老公赵明诚畏惧金军,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所作。
这会儿,金军连黄河都没过,被宋军撵回了燕云,李清照的这首千古名篇估计是没有机会问世了。
她与赵明诚的甜蜜爱情,缠绵悱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了。
这位被爱情滋润多年的才女如今45岁了,但面色红润,风韵犹存,看起来像是三十多岁的少妇。
这主要归功于她与丈夫的夫妻和谐,享受了十几年的闺中之乐。
穿越到大宋,赵桓也是数次听闻易安居士之名。
主要是这女人实在太剽悍了,比赵桓还要像穿越者。
像赵桓虽然穿越过来,但一直谨守本分,安安静静,除了对士大夫苛刻了一点,其他各个方面都完美符合大宋皇帝给人的固有认知形象。
但李清照就不同了,女频小说中的穿越者都没她豪放、剽悍以及……好色。
也不知道后世哪个鬼才,把她归为婉约派诗人的代表。
就她做的那些事,写的那些诗,豪放如李白都干不出来呀。
也正是到了大宋,赵桓听人数次谈及这位易安居士,才逐渐了解到一个与后世人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大宋奇女子。
谁说千古才女一定是温柔婉约的?
这些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朝廷要推动教育、兴办学校,无论如何都少不了他们这些地方名流、“饱学之士”的襄助。
殊不知,赵桓早已为他们挖掘好了坟墓,就等着日后将他们彻底扫进历史尘埃里。
待梁红玉看完女官递给她的札子之后,赵桓说道:“这四千万贯财政, 大概会分为三大部分,其一是投入太学,为我朝培养最顶级的人才,以及储备官员,这部分卿无需操心。”
“但另外两部分,却都与卿息息相关。这两部分一是新建大量学校, 校舍, 二是为学校教授、学生提供食宿保证。”
赵桓说道:“按朝廷颁布的济学法, 首批开设的校舍不会低于国家境内安济坊数量,即凡户数达到千户以上的城寨,皆需设立官学。”
安济坊即大宋的老年人疗养院。
这是大观四年(1110年)期间,赵桓的便宜老爹宋徽宗颁布的“安济法”的内容:凡国家境内,千户以上的城寨,均要设立安济坊,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收治。
除了安济坊,还要“安老坊”、“安怀坊”、“安济院”都是收养“老而无归”者的养老院。
总结起来,大宋王朝建立的贫民福利制度,绝对是中原最为发达的,不但超越了之前的汉唐,即便是后来的元明清,也未能追上宋代的福利水平。
就一句话,大宋有钱!
仅安济法一条法案,每岁糜户部钱数十万贯,朝廷拨款为地方偿还。
赵桓要大力兴办教育, 自然不能比上一朝的情况有所落后,官学的数量一定要超过安济坊。
为此不惜消耗财政数百万贯, 由朝廷负担学生学费。
这一点,在其他王朝看来简直是疯了,要负担全国的学子学费,食宿,要花多少财政?
但在大宋却是一直贯之的传统,从仁宗开始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到徽宗时期,大宋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
这种壮举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今这个世界,绝对四方无人能比。
这也是为什么大宋皇帝非常强势,士大夫硬不起来。宋徽宗手握十五六万的学生,他完全不怕士大夫们辞官。为此他直接废除了科举,天下官员都要从学校中挑选。就是将学生培养为自己的亲信,以取代士大夫。
学生们的表现也没有辜负大宋的恩厚与照顾。
靖康之难中,太学生前赴后继,慷慨报国,忠贞光照日夜,气壮山河。他们的表现将士大夫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可谓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希望。
介绍完情况之后,赵桓问道:“这每处兴办的学校都要配备教授, 卿在南京皇家女子学校培育的女教授情况如何了?”
南京皇家女子学院,是赵桓去年勒着腰带用内库支持兴办的女子师范学校,这些人将来会走进各个学校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如果兴办成功,首批学校中的学子绝大部分都算是赵桓的天子门生。
这些人吃皇家的饭,受皇家女教授的教育,承了赵宋皇室无数的恩惠,将来不论是谋逆还是造反都要加一条欺师灭祖的罪过。
想象一下,又有几个人敢在现实中对老师施以毒手,杀害老师满门?
有这层关系,至少大宋皇室的安稳统治能增加一层可靠保证。
无论如何,赵宋皇室的存在都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天下学子。
梁红玉天资聪慧,十分清楚南京皇家女子学院对当今天子的重要作用,立即说道:“禀官家,从去年开始,南京皇家女子学院开始动工建设,下半年九月开始教学。”
“主要学员是京畿路、淮南路、江南路各地的官妓,各地官府转送至南京者两万余人。”
“还有此前在南京之乱中被乱兵掠夺的妇女,除去返家及投奔亲属者,亦有两万余人。”
“如今南京皇家女子学院共计有女子四万六千三百余人。”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生员是不少,这么多生员能够妥善教育吗?教授可充足?”
梁红玉回道:“妾身唯恐辜负官家重托,是故特意礼聘易安居士为南京皇家女子学院祭酒。妾身负责管理学院行政、常务及勤务,易安居士则负责教育学员。妾身请让易安居士为官家介绍一番学院教务事宜。”
赵桓微微点头,含笑望向坐在梁红玉身边的易安居士。
易安居士也就是大宋鼎鼎有名的千古才女李清照,她的诗词太多了,后世就算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对这位女词人也必然有所耳闻。
最著名的那首自然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过这首诗是他讽刺他老公赵明诚畏惧金军,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所作。
这会儿,金军连黄河都没过,被宋军撵回了燕云,李清照的这首千古名篇估计是没有机会问世了。
她与赵明诚的甜蜜爱情,缠绵悱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了。
这位被爱情滋润多年的才女如今45岁了,但面色红润,风韵犹存,看起来像是三十多岁的少妇。
这主要归功于她与丈夫的夫妻和谐,享受了十几年的闺中之乐。
穿越到大宋,赵桓也是数次听闻易安居士之名。
主要是这女人实在太剽悍了,比赵桓还要像穿越者。
像赵桓虽然穿越过来,但一直谨守本分,安安静静,除了对士大夫苛刻了一点,其他各个方面都完美符合大宋皇帝给人的固有认知形象。
但李清照就不同了,女频小说中的穿越者都没她豪放、剽悍以及……好色。
也不知道后世哪个鬼才,把她归为婉约派诗人的代表。
就她做的那些事,写的那些诗,豪放如李白都干不出来呀。
也正是到了大宋,赵桓听人数次谈及这位易安居士,才逐渐了解到一个与后世人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大宋奇女子。
谁说千古才女一定是温柔婉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