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斌算是彻底的历练了出来,在与纳兰明珠谈判期间,各种手段信手拈来,让纳兰明珠都无法摸清他的套路。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的势力,什么话都能说出口,而不担心局面谈崩之后的后果。不预设条件,能谈成什么样就谈成什么样, 这才是谈判者最大的底气。
既然明珠让周全斌提条件,那周全斌哪里还会客气,当然是将作战会议的时候能够想到的条件全部提一遍,最主要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个条件,只要能把这三个条件谈下来,这一趟的京畿之战就算圆满了。
至于其他的条件, 完全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态度, 既然明珠让提,周全斌怎么会客气,巴拉巴拉一说了一大堆,洋洋洒洒说了二十一条。
这些条件提出来,听得明珠目瞪口呆,尤其是周全斌还提出了要康熙到天津面见华夏王郑经,双方当面换约达成最后的和约文件。
这在明珠看来是不可原谅的羞辱,忍着无比愤怒的心情,明珠离开了华夏军大营,从阜成门悄悄返回了京城。
明珠非常低调地在宫门外递了牌子给值守的宦官,等候康熙的召见。眼瞅着快天黑了,才有一名小太监出来带着明珠进了南书房。
“奴才给皇上请安!”
康熙挥手让值守南书房的宦官宫女离开,李德全很有眼色地守在南书房门外,看到没人了,康熙才低声说道:“起来吧!委屈你了明珠,让你入海寇大营与豺狼为伍。”
“奴才不委屈,不过奴才辜负了皇上的信重,并没有与海寇达成任何一条一条协议!”
“海寇都提了什么要求?”
明珠便将周全斌提出的条件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说着还将书记员记录下来的这些条件草案交给康熙。
康熙边听明珠讲述, 边看着草案上触目惊心的这些条件, 看完之后,狠狠地将草案摔在地上怒吼道:“欺人太甚,郑经匹夫欺人太甚!”
“皇上息怒,别气坏了身子,这些海寇一点礼义廉耻之心都没有,那周全斌竟然公然说就是来抢劫的,拿不到是不会退兵的。”
康熙摆摆手道:“这不算什么,我大清当年做的更过分,朕倒是不担心关内,毕竟关内的百姓都是海寇的同族,他们不会痛下杀手,可是在关外就不同了,盛京将军倭内派的信使已经绕道喜峰口到了京城。
海寇已经拿下了宁远与锦州,驻守锦州的副都统阵亡在锦州城上,倭内奏报,锦州坚城连一天都没有守住。
朕担心的是留在关外的族人,海寇对关外的杀戮非常凶狠,大有要将我满洲一族杀光的样子。
所以说, 明珠你不管用什么办法, 哪怕背负一身的骂名也要与海寇签下和约,只有签下和约,我们才有缓冲的机会。
不然,我满洲一族真的离亡族灭种不远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时候了,你明白吗?”
明珠不知是自己的错觉,还是什么,他感觉今天的皇帝说话的时候是带着一丝恐惧的。大清已经危如累卵,这个时候确实不能再计较个人得失了。
“奴才明白了,请皇上给奴才交个底,这些条款哪些能够签订,哪些不能签订,奴才做到心里有数。”
“明珠!你还不明白吗?城下之盟我们说了算吗?尽量争取吧,能砍下一条是一条,不能砍下那就答应了吧。
朕给你交个底,朕已经给倭内发去密旨,让他将族人尽量向北边的山林里撤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而朝廷在海寇撤离之后,也会大部向西撤离,京师虽好,但是离着大海太近,以海寇的水师之利,即使今日和约签订,说不定哪天又会再次将京城围起来。
在朝廷拥有绝对实力之前,不能再待在京城这种险地。”
“奴才明白了,这签约的责任奴才会一力承担,不让皇上受到任何的影响,等到和约签订之后,奴才就自裁以谢国人。”
“大清风雨飘摇,正是需要族人勠力同心的时候,怎么能够轻易言死,若是为朕办差一次就死一个重臣,以后谁还敢为朕效力。
明日早朝你在朝会上将这条约的条款公布出来,试一试众臣的反应,若是哪个跳的高,朕就让他上城墙御敌。
北城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大,完全是在用人命挡住海寇的进攻,好在海寇惜命不敢与我大清将士近身肉搏,不然早已守不住了。”
“奴才谢皇上体恤,有皇上这句话,奴才就算是赴汤蹈火也甘之如饴。”
康熙这个人笼络人心的本事很高明,几句话就让明珠热血冲顶,恨不得现在就提刀子去和华夏军拼命。
清从明制,早朝的时间都很早,朱重八穷苦人出身,最恨这些读书人当官的,可是又离不开这些读书人,于是就想了个损招,想挣老子的俸禄那就给老子当牛做马。
他自己做劳模,精力旺盛,当然也会逼着自己的那些臣子们一样跟他当劳模,于是乎这种变态的早朝制度便诞生了。
官员上朝丑时就得起来,家贫住的远的,要更早起来。天还没亮,官员们就等在了天安门之外等候城门打开,当然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不会穷。
在朝会上,明珠将华夏军提出的二十一条丢了出来,朝堂上瞬间就像油锅里落进一滴粮水,瞬间炸了锅。
马上就出来几个御史弹劾明珠丧权辱国,明珠也不辩解,一副听从发落的样子。眼瞅着朝堂上就吵翻了天,康熙靠在龙椅上仿佛睡着了一般,任由官员们吵闹。
陈廷敬实在看不下去了,出班大声说道:“诸位乱哄哄的成何体统,大清国的颜面何在?”
“都要签这丧权辱国的条约,还有什么颜面可言?”一位言官一句话硬邦邦地顶了过来,差点儿怼的陈廷敬一口气没上来。
陈廷敬指着这个御史怒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你们还在这里争这些所谓的面子,本官请问这面子能够把城外即将打进来的海寇赶走吗?”
“君子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
“说的好!朕就喜欢这样的忠臣,前敌正需要这样愿意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传旨将这位忠臣送到北城,编入防守军队,为我大清国击退强敌!”
群臣没想到康熙突然发难,竟然要将这位言官送到前线当炮灰,别看这些言官嘴炮无敌,弹劾官员的时候敢玩儿命上,可是对上皇帝的时候却没有怼明朝皇帝时的勇气。
因为明朝的皇帝轻易不会杀人,顶多气急了打一顿板子,所以这些言官才敢肆无忌惮的攻击,放在满清,分分钟教你怎么重新做人。
至于能不能重新做人,只有天知道,也许下辈子投胎投错了,没准就进了畜生道,反正基本不说人话和畜生也没多大区别。
被康熙一句话吓得御史连忙跪地辩解道:“皇上!臣是御史言官啊,怎能因言获罪?”
“朕什么时候说要治你的罪了,朕奖赏你还来不及呢,只要爱卿能够将强敌击退,朕不吝王侯赏赐。”
“臣是文官,臣不会打仗啊!臣到了前线就是送死啊!皇上饶命啊!”
康熙一拍龙椅的扶手怒道:“刚才是谁在口口声声说就算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怎么别人死就可以,轮到你的时候命就值钱了。
既然你反对和谈,那就是认为这京城能够守住,朕当然要唯才是举,将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你是御史,是正七品,朕给你官升三级,去北城任从五品千总。
若是能够杀退海寇,朕再论功行赏,朕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发誓,只要你立下大功,朕朝中的官位任你挑选。”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的势力,什么话都能说出口,而不担心局面谈崩之后的后果。不预设条件,能谈成什么样就谈成什么样, 这才是谈判者最大的底气。
既然明珠让周全斌提条件,那周全斌哪里还会客气,当然是将作战会议的时候能够想到的条件全部提一遍,最主要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个条件,只要能把这三个条件谈下来,这一趟的京畿之战就算圆满了。
至于其他的条件, 完全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态度, 既然明珠让提,周全斌怎么会客气,巴拉巴拉一说了一大堆,洋洋洒洒说了二十一条。
这些条件提出来,听得明珠目瞪口呆,尤其是周全斌还提出了要康熙到天津面见华夏王郑经,双方当面换约达成最后的和约文件。
这在明珠看来是不可原谅的羞辱,忍着无比愤怒的心情,明珠离开了华夏军大营,从阜成门悄悄返回了京城。
明珠非常低调地在宫门外递了牌子给值守的宦官,等候康熙的召见。眼瞅着快天黑了,才有一名小太监出来带着明珠进了南书房。
“奴才给皇上请安!”
康熙挥手让值守南书房的宦官宫女离开,李德全很有眼色地守在南书房门外,看到没人了,康熙才低声说道:“起来吧!委屈你了明珠,让你入海寇大营与豺狼为伍。”
“奴才不委屈,不过奴才辜负了皇上的信重,并没有与海寇达成任何一条一条协议!”
“海寇都提了什么要求?”
明珠便将周全斌提出的条件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说着还将书记员记录下来的这些条件草案交给康熙。
康熙边听明珠讲述, 边看着草案上触目惊心的这些条件, 看完之后,狠狠地将草案摔在地上怒吼道:“欺人太甚,郑经匹夫欺人太甚!”
“皇上息怒,别气坏了身子,这些海寇一点礼义廉耻之心都没有,那周全斌竟然公然说就是来抢劫的,拿不到是不会退兵的。”
康熙摆摆手道:“这不算什么,我大清当年做的更过分,朕倒是不担心关内,毕竟关内的百姓都是海寇的同族,他们不会痛下杀手,可是在关外就不同了,盛京将军倭内派的信使已经绕道喜峰口到了京城。
海寇已经拿下了宁远与锦州,驻守锦州的副都统阵亡在锦州城上,倭内奏报,锦州坚城连一天都没有守住。
朕担心的是留在关外的族人,海寇对关外的杀戮非常凶狠,大有要将我满洲一族杀光的样子。
所以说, 明珠你不管用什么办法, 哪怕背负一身的骂名也要与海寇签下和约,只有签下和约,我们才有缓冲的机会。
不然,我满洲一族真的离亡族灭种不远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时候了,你明白吗?”
明珠不知是自己的错觉,还是什么,他感觉今天的皇帝说话的时候是带着一丝恐惧的。大清已经危如累卵,这个时候确实不能再计较个人得失了。
“奴才明白了,请皇上给奴才交个底,这些条款哪些能够签订,哪些不能签订,奴才做到心里有数。”
“明珠!你还不明白吗?城下之盟我们说了算吗?尽量争取吧,能砍下一条是一条,不能砍下那就答应了吧。
朕给你交个底,朕已经给倭内发去密旨,让他将族人尽量向北边的山林里撤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而朝廷在海寇撤离之后,也会大部向西撤离,京师虽好,但是离着大海太近,以海寇的水师之利,即使今日和约签订,说不定哪天又会再次将京城围起来。
在朝廷拥有绝对实力之前,不能再待在京城这种险地。”
“奴才明白了,这签约的责任奴才会一力承担,不让皇上受到任何的影响,等到和约签订之后,奴才就自裁以谢国人。”
“大清风雨飘摇,正是需要族人勠力同心的时候,怎么能够轻易言死,若是为朕办差一次就死一个重臣,以后谁还敢为朕效力。
明日早朝你在朝会上将这条约的条款公布出来,试一试众臣的反应,若是哪个跳的高,朕就让他上城墙御敌。
北城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大,完全是在用人命挡住海寇的进攻,好在海寇惜命不敢与我大清将士近身肉搏,不然早已守不住了。”
“奴才谢皇上体恤,有皇上这句话,奴才就算是赴汤蹈火也甘之如饴。”
康熙这个人笼络人心的本事很高明,几句话就让明珠热血冲顶,恨不得现在就提刀子去和华夏军拼命。
清从明制,早朝的时间都很早,朱重八穷苦人出身,最恨这些读书人当官的,可是又离不开这些读书人,于是就想了个损招,想挣老子的俸禄那就给老子当牛做马。
他自己做劳模,精力旺盛,当然也会逼着自己的那些臣子们一样跟他当劳模,于是乎这种变态的早朝制度便诞生了。
官员上朝丑时就得起来,家贫住的远的,要更早起来。天还没亮,官员们就等在了天安门之外等候城门打开,当然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不会穷。
在朝会上,明珠将华夏军提出的二十一条丢了出来,朝堂上瞬间就像油锅里落进一滴粮水,瞬间炸了锅。
马上就出来几个御史弹劾明珠丧权辱国,明珠也不辩解,一副听从发落的样子。眼瞅着朝堂上就吵翻了天,康熙靠在龙椅上仿佛睡着了一般,任由官员们吵闹。
陈廷敬实在看不下去了,出班大声说道:“诸位乱哄哄的成何体统,大清国的颜面何在?”
“都要签这丧权辱国的条约,还有什么颜面可言?”一位言官一句话硬邦邦地顶了过来,差点儿怼的陈廷敬一口气没上来。
陈廷敬指着这个御史怒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你们还在这里争这些所谓的面子,本官请问这面子能够把城外即将打进来的海寇赶走吗?”
“君子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
“说的好!朕就喜欢这样的忠臣,前敌正需要这样愿意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传旨将这位忠臣送到北城,编入防守军队,为我大清国击退强敌!”
群臣没想到康熙突然发难,竟然要将这位言官送到前线当炮灰,别看这些言官嘴炮无敌,弹劾官员的时候敢玩儿命上,可是对上皇帝的时候却没有怼明朝皇帝时的勇气。
因为明朝的皇帝轻易不会杀人,顶多气急了打一顿板子,所以这些言官才敢肆无忌惮的攻击,放在满清,分分钟教你怎么重新做人。
至于能不能重新做人,只有天知道,也许下辈子投胎投错了,没准就进了畜生道,反正基本不说人话和畜生也没多大区别。
被康熙一句话吓得御史连忙跪地辩解道:“皇上!臣是御史言官啊,怎能因言获罪?”
“朕什么时候说要治你的罪了,朕奖赏你还来不及呢,只要爱卿能够将强敌击退,朕不吝王侯赏赐。”
“臣是文官,臣不会打仗啊!臣到了前线就是送死啊!皇上饶命啊!”
康熙一拍龙椅的扶手怒道:“刚才是谁在口口声声说就算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怎么别人死就可以,轮到你的时候命就值钱了。
既然你反对和谈,那就是认为这京城能够守住,朕当然要唯才是举,将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你是御史,是正七品,朕给你官升三级,去北城任从五品千总。
若是能够杀退海寇,朕再论功行赏,朕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发誓,只要你立下大功,朕朝中的官位任你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