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毛遂自荐,愿为先锋
第1章 毛遂自荐,愿为先锋
初春四月,中原大地已是百花齐放,春意盎然。
但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并没有繁花似锦,只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的惨状。
只因为一件事,那便是一个月前震惊大汉十三州的黄巾起义,巨鹿人氏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发动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
短短一个月,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院子里,十五岁的少年王晨正穿戴整齐,腰上佩戴着一柄宝剑,走出院落朝着前厅走去。
这座府邸的最外面正有一块牌匾,上刻“豫州刺史府”,而王晨便是新任豫州刺史王允的侄儿,因父母早亡,多年来一直与叔父生活在一起。
王允出自太原王氏,鉴于因为他出色的才能和表现,王允不久被朝廷三公同时征召,以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
月前黄巾起义爆发,当朝皇帝刘宏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并以名士尚爽、孔融等为从事,前来豫州平定黄巾贼。
很快,王晨走入了前厅,如今的大厅里正是刺史府官员满列,今年四十七岁的刺史王允正坐于上方,目视诸臣。
“拜见叔父。”
王晨入了大厅,恭恭敬敬的行礼,他自是穿越而来,所以要把握住这次机会,而自己的这位亲叔父王允就是关键所在。
见到侄儿前来,王允眉头一皱,随即有些不喜的问道:“我与诸君商议大事,你这小儿前来何干?”
“禀叔父,今黄巾贼作乱,豫州百姓被贼寇所害,叔父既为豫州刺史,当率军破敌。”
说着说着,王晨话锋一转道:“然小侄自诩有些勇力,愿领一军为先锋,为平定黄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晨前世乃是枪术高手,他的枪法是祖传的,据说他的先祖是隋唐高手罗成,学的不仅仅是枪法,更是杀人术。
听见王晨此话,王允大怒道:“胡闹!你不过束发之年,岂能领军打仗,再敢胡闹,我非家法从事!”
王允的生气是真的,当然更多的是担忧,他的兄长王长文多年前就去世了,留下的几个孩子都跟着他长大,可以说与亲生孩子无异。
而且他兄长已经去世了,又怎能让这个侄儿再有风险呢?若是出了事,他又有何面目面对九泉之下的兄长。
“叔父,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十二拜相,冠军侯十八岁深入大漠,今黄巾作乱,我王氏儿郎又怎能贪生怕死?”
王晨话音落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从旁边走了出来道:“好一句有志不在年高,刺史不如满足他带兵之愿。”
“文举。”王允看了一下此人,随后叹道:“也罢,王晨听令,着你为前军司马,引兵两千,出城十里驻军,与我城中成掎角之势。”
说话的男子正是孔融,字文举,当年三岁让梨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是刺史府从事了。
“谢刺史,末将遵命。”
一跃成为军中之人,王晨也是改了称呼,从叔父改为刺史。
看着众人,王允又是露出一副严肃的表情道:“文举,由你主持负责粮草辎重,其余人等分作两波随本将守城,待击退了这贼寇,本官有功必赏。”
“谢刺史。”
众人散去,王晨自顾去校场点兵,如今黄巾军即将到来,他也顾不得与叔父王允多言。
倒是王允看着这个平时资质平平的侄儿,今日一句有志不在年高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校场内。
沛国是汉朝封王之地,第一任封王沛献王刘辅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郭圣通的次子,传至今日已经是第六世,是沛幽王刘荣之子刘琮。
而谯县作为豫州的治所之地,本就富庶,再加上沛国是个王国,自然遭来了黄巾军的窥视。
可如今的谯县官军不过万余人,王允也只得分出两千人给王晨,出城驻军意味着要与敌军正面交锋,要重创敌军。
王晨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对于自己的枪法还是很有信心的。
好在谯县的官军还算正规,并没有缺少衣甲武器的,王晨也是匆匆调了两千人就准备出城了,尚未来得及与家人告别。
“弟兄们,前方探马来报,今日黄巾贼就要犯我谯县,他们要掠夺我们的财富,杀戮我们的亲人,抢占我们的土地,我们能忍吗?”
“不能忍!”
“不能忍!”
看着两千人群情激奋,王晨又继续说道:“也许我们出城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不后悔!”
“也许你们很好奇我这个年轻人是谁,凭什么带领你们杀敌!”
“我,王晨,乃是王刺史的亲侄儿,我虽不才,愿与兄弟们同生共死,杀退黄巾狗,保家卫国!”
“杀退黄巾狗,保家卫国!”
“杀退黄巾狗,保家卫国!”
看着众将士正激动,王晨骑上战马,挥动手中的长枪道:“随我出城,与敌军一战!”
两千人马出城,伴随着微风习习,他们头也不回的去了,没有人知道这支人马是否能再回来。
城中刺史府的王允,也是心中有些不自然,他本想亲自出城,但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侄儿非要领兵,他王允在家和国之间还是选择了国。
他王子师要为大汉守住豫州,守住谯县!
“彦达,你去将为父的五百亲卫聚集,从西门而出,随时准备接应晨儿。”
王允对着身后这个二十左右的男子说着,这是自己的长子王盖王彦达,论精锐肯定是王允多年的亲卫最强。
可是王晨是不可能接受这支兵马的,毕竟亲卫是要保护王允的,但是王晨是王允的侄儿,不是儿子,王允不可能让王晨至于绝境。
看了看父亲,王盖也是心中一横,答应了一声便转身出去了,他王氏儿郎从不惧生死!
(本章完)
初春四月,中原大地已是百花齐放,春意盎然。
但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并没有繁花似锦,只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的惨状。
只因为一件事,那便是一个月前震惊大汉十三州的黄巾起义,巨鹿人氏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发动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
短短一个月,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院子里,十五岁的少年王晨正穿戴整齐,腰上佩戴着一柄宝剑,走出院落朝着前厅走去。
这座府邸的最外面正有一块牌匾,上刻“豫州刺史府”,而王晨便是新任豫州刺史王允的侄儿,因父母早亡,多年来一直与叔父生活在一起。
王允出自太原王氏,鉴于因为他出色的才能和表现,王允不久被朝廷三公同时征召,以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
月前黄巾起义爆发,当朝皇帝刘宏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并以名士尚爽、孔融等为从事,前来豫州平定黄巾贼。
很快,王晨走入了前厅,如今的大厅里正是刺史府官员满列,今年四十七岁的刺史王允正坐于上方,目视诸臣。
“拜见叔父。”
王晨入了大厅,恭恭敬敬的行礼,他自是穿越而来,所以要把握住这次机会,而自己的这位亲叔父王允就是关键所在。
见到侄儿前来,王允眉头一皱,随即有些不喜的问道:“我与诸君商议大事,你这小儿前来何干?”
“禀叔父,今黄巾贼作乱,豫州百姓被贼寇所害,叔父既为豫州刺史,当率军破敌。”
说着说着,王晨话锋一转道:“然小侄自诩有些勇力,愿领一军为先锋,为平定黄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晨前世乃是枪术高手,他的枪法是祖传的,据说他的先祖是隋唐高手罗成,学的不仅仅是枪法,更是杀人术。
听见王晨此话,王允大怒道:“胡闹!你不过束发之年,岂能领军打仗,再敢胡闹,我非家法从事!”
王允的生气是真的,当然更多的是担忧,他的兄长王长文多年前就去世了,留下的几个孩子都跟着他长大,可以说与亲生孩子无异。
而且他兄长已经去世了,又怎能让这个侄儿再有风险呢?若是出了事,他又有何面目面对九泉之下的兄长。
“叔父,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十二拜相,冠军侯十八岁深入大漠,今黄巾作乱,我王氏儿郎又怎能贪生怕死?”
王晨话音落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从旁边走了出来道:“好一句有志不在年高,刺史不如满足他带兵之愿。”
“文举。”王允看了一下此人,随后叹道:“也罢,王晨听令,着你为前军司马,引兵两千,出城十里驻军,与我城中成掎角之势。”
说话的男子正是孔融,字文举,当年三岁让梨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是刺史府从事了。
“谢刺史,末将遵命。”
一跃成为军中之人,王晨也是改了称呼,从叔父改为刺史。
看着众人,王允又是露出一副严肃的表情道:“文举,由你主持负责粮草辎重,其余人等分作两波随本将守城,待击退了这贼寇,本官有功必赏。”
“谢刺史。”
众人散去,王晨自顾去校场点兵,如今黄巾军即将到来,他也顾不得与叔父王允多言。
倒是王允看着这个平时资质平平的侄儿,今日一句有志不在年高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校场内。
沛国是汉朝封王之地,第一任封王沛献王刘辅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郭圣通的次子,传至今日已经是第六世,是沛幽王刘荣之子刘琮。
而谯县作为豫州的治所之地,本就富庶,再加上沛国是个王国,自然遭来了黄巾军的窥视。
可如今的谯县官军不过万余人,王允也只得分出两千人给王晨,出城驻军意味着要与敌军正面交锋,要重创敌军。
王晨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对于自己的枪法还是很有信心的。
好在谯县的官军还算正规,并没有缺少衣甲武器的,王晨也是匆匆调了两千人就准备出城了,尚未来得及与家人告别。
“弟兄们,前方探马来报,今日黄巾贼就要犯我谯县,他们要掠夺我们的财富,杀戮我们的亲人,抢占我们的土地,我们能忍吗?”
“不能忍!”
“不能忍!”
看着两千人群情激奋,王晨又继续说道:“也许我们出城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不后悔!”
“也许你们很好奇我这个年轻人是谁,凭什么带领你们杀敌!”
“我,王晨,乃是王刺史的亲侄儿,我虽不才,愿与兄弟们同生共死,杀退黄巾狗,保家卫国!”
“杀退黄巾狗,保家卫国!”
“杀退黄巾狗,保家卫国!”
看着众将士正激动,王晨骑上战马,挥动手中的长枪道:“随我出城,与敌军一战!”
两千人马出城,伴随着微风习习,他们头也不回的去了,没有人知道这支人马是否能再回来。
城中刺史府的王允,也是心中有些不自然,他本想亲自出城,但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侄儿非要领兵,他王允在家和国之间还是选择了国。
他王子师要为大汉守住豫州,守住谯县!
“彦达,你去将为父的五百亲卫聚集,从西门而出,随时准备接应晨儿。”
王允对着身后这个二十左右的男子说着,这是自己的长子王盖王彦达,论精锐肯定是王允多年的亲卫最强。
可是王晨是不可能接受这支兵马的,毕竟亲卫是要保护王允的,但是王晨是王允的侄儿,不是儿子,王允不可能让王晨至于绝境。
看了看父亲,王盖也是心中一横,答应了一声便转身出去了,他王氏儿郎从不惧生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