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辞离京之时,特意和云幼卿敲定完女学事宜,才带上纪家族谱,心无杂念地前去弘章纪家。
纪家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大概十日的车程。
纪景延一路上,都在哔哔叭叭,和纪辞说纪家如何如何。
纪家半隐于深山之中,云雾缭绕,霞光若隐若现,一条蜿蜒盘旋的青石板路,直达纪家老宅。
这条青石板路,正好装下一辆马车。
老宅庄严古朴,背依青山,绿水环绕,周围时不时飞过几只仙鹤。
老宅的守门人,便有十八人。
个个着墨色竹柏衣袍,看似朴实无华,身上的刺绣却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着缕缕银光。
纪辞坐在马车里,不禁感慨道:“区区守门人,都身着锦衣华服,纪家还真是一掷千金。”
纪景延扬了扬头颅,“纪家三千载的底蕴,自然非同一般。还有,那些人不是守门人,是纪家的旁系子弟。除却重要日子,只能在纪家外院,进不了主院。”
纪言一听到这话,笑得身子一颤一颤的,“小辞儿,虽然我很想陪你进去,但我不是纪家人,实在进不了纪家,能不能批准我暂时离开你啊?”
“行了行了,知道你打什么主意。这段时间,你就和于遇他们在外边浪荡吧。”
纪辞拉着陶融,“走吧,我们下去。”
纪景延盯着纪辞的手,皱起了眉头,“阿辞,纪家家规,人前不可拉扯。”
纪辞想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咬了咬牙,忍痛放开了陶融,“行!”
纪辞气得直接从马车上跳下。
守门的纪家子弟,见到这一幕,气得都瞪大了眼睛,“纪家家规,蹿跳是为大不雅,当抄写家规10遍!”
纪景延轻声地咳了咳,“这是四姑娘,多年未回纪家,难免不熟悉规矩。”
守门子弟眼底泛起一层层不屑,但还是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见过四姑娘!”
纪辞指着陶融,“还有他呢?”
守门子弟眸中流露的不满更甚。
纪景延又轻声提醒,“阿辞,指点他人,是为失礼。这,也是纪家家规。”
这么多条条框框,纪家这是要将人变成一动不动的泥塑娃娃吧。
陶融对着额纪辞微微摇头,“小小,别冲动。”
罢了,她好歹也是古典舞出身的人。仪态,她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纪景延见纪辞如此配合,似乎非常意外。
纪家老宅太大,一进去大门,便有人抬来三顶小轿子。
“延老爷、四姑娘、四姑爷,请上轿!”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穿过一重重的粉墙黛瓦,轿子才将他们送到主院的正厅。
正厅里,端坐了一位瘦骨嶙峋的老者,颧骨高高耸起,似乎能将人戳出一个窟窿来。
双眼浑浊却有光芒,看着极有精神。
纪景延缓缓跪在老者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儿景延问父亲安,父亲安否?”
纪老太公微微颔首,“安。起!”
纪景延又磕了三个响头,才从容不迫地站起身,“谢父亲。”
这时,纪老太公的目光扫向纪辞。
纪辞本就在犹豫,要不要给他请个安,见纪老太公微冷的目光扫过来,心底猛地一咯噔。
不过,纪辞的腿愣是没弯下去。
她还在纠结,堂叔父的父亲叫啥啊?
陶融看出了纪辞的为难之处,对纪老太公躬身拱手,“晚辈陶悟之见过堂叔祖父,堂叔祖父躬身安否?”
纪老太公眯着眼,仔仔细细地扫过几遍,硬是没挑出一点错处来,这才板着脸地点头,“安。起!”
纪辞有样学样,好歹也过了这一关。
“入座。”
“谢堂叔祖父/父亲!”
纪老太公坐得一板一正,“缘缘重回纪家,是何缘故?”
为何要叫她缘缘?
“阿辞回来是……”
纪辞才说半句,便被纪景延低咳着打断,“咳咳咳……”
纪老太公不悦地望向纪景延,“无故低咳,罚抄家规一遍。”
纪景延缓缓起身,对着纪老太公躬身,“景延回父亲话,景延认罚。”
纪辞这才回反应过来,原来,回话还得站起来。
“阿辞回唐叔祖父话,此番阿辞回纪家,是因为思念老家,特意回来小住。”
她总不能,明晃晃的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吧。
纪老太公没从纪辞身上挑出错处,这才满意地点头,“坐。”
“谢堂叔祖父。”
纪辞的屁股刚沾凳子,纪老太公再次开口,“缘缘是景翰唯一的骨血,既重回纪家,便长住于此。以免,纪家嫡系血脉流落在外,遭人诟病。”
“阿辞回堂叔祖父话,此番回纪家,除却思念老家,另外,也是归还纪家族谱。”
纪老太公气得面容都涨红,质问的话就要脱口而出,又想起纪家的家规,硬是挤出一个字,“坐!”
纪老太公命令的话出口,纪辞也只得坐下。
这么折腾了一番后,纪老太公终于再次开口,这时也已经调整好情绪,“天色不早,缘缘早些回去安寝。等择选良道吉日后,便开宗祠,见族老。”
纪辞回到给她准备的房间,终于卸下了一身的紧绷,“这纪家,规矩真多。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待在这里,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光是应付这些规矩,她就力不从心了。
这还怎么有余力追查真相啊。
陶融揉了揉纪辞的眉心,“你待着这院子别出去,凡事,我来处理。”
“那可不行,我不看着你,万一别人欺负你呢?”
“那就早些睡,明日,卯时初刻就要起。”
卯时初刻,那就是早上5点。
纪辞想想就头大,爬到床上就闭上了眼睛。
等到卯时初刻,陶融已经梳洗好,起床困难症的纪辞,都还没翻身。
“小小,该起来了。”
“我再睡一会会,就一会会嘛。”
房外,想起一道清冷的女声,“四姑娘,纪家有规矩,过时不食。过了饭点,整个纪家,都找不到半点吃的。四姑娘不想饿肚子,还是早些起来。”
纪辞被逼无奈,只得顶着一身的睡意起来。
出了院子,还得强打起精神,保持着得体的仪态。
纪家的正厅,灯火通明,聚集了几百号人,大概坐了百来桌。
所有人都坐得规规矩矩,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只是在见到纪辞后,恭恭敬敬地道了一声安。
纪辞几乎是踩着点过来的,一入座,一个个姿容清美的女子,便呈上各色清淡的膳食。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动筷,目不斜视地坐好。
直到正中心的纪老太公提筷,大家才像荡开的涟漪一样,一圈圈地提筷用膳。
几百号人用膳,竟然听不到一丝丝的声响。
这阴森压抑的氛围,就跟置身阴嗖嗖的墓场一样,只能听到呼呼的冷风吹刮。
纪辞起床时,还是饥肠辘辘,在这种氛围里,没吃几口就饱了。
纪辞刚放下筷子,和纪辞一桌的纪老太公,也不悦的放下筷子。
所有人,都不敢再吃,齐刷刷地放下筷子。
筷子一放下,无论吃没吃饱,都不能再提筷。
一回到房间,纪辞便忍不住吐槽。
“布置任务八的人,绝对是脑子有坑,才想出这么折磨人的任务出来!等我回去了,我一定要找他算账!”
这时,陶融在纪辞面前放了一碗杏酪,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乖!别气了,我给你带吃的过来了。”
纪辞搓了搓手,大口大口地吃着,“不是说,过时不食,纪家上下,找不到任何吃的吗?你打哪找来这吃的啊,也太厉害了吧。”
“我途经纪老太公院子之时,正巧看到有你爱吃的杏酪,便留了一锭银子,将东西带过来了。”
哪有这么巧的事,陶融说的话,她是半个字也不信。
“确定是途经?我怎么感觉,你就是冲他的院子去的呢?”
“其他人即便没吃饱,也不敢在院中生火。纪老太公却不一样,即便生火,也没人敢说什么。”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这个纪老太公,还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纪辞话音刚落,外面便传进来一道女声,听起来十分威严低沉,“大胆,何人敢背后议论纪老太公!”
纪家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大概十日的车程。
纪景延一路上,都在哔哔叭叭,和纪辞说纪家如何如何。
纪家半隐于深山之中,云雾缭绕,霞光若隐若现,一条蜿蜒盘旋的青石板路,直达纪家老宅。
这条青石板路,正好装下一辆马车。
老宅庄严古朴,背依青山,绿水环绕,周围时不时飞过几只仙鹤。
老宅的守门人,便有十八人。
个个着墨色竹柏衣袍,看似朴实无华,身上的刺绣却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着缕缕银光。
纪辞坐在马车里,不禁感慨道:“区区守门人,都身着锦衣华服,纪家还真是一掷千金。”
纪景延扬了扬头颅,“纪家三千载的底蕴,自然非同一般。还有,那些人不是守门人,是纪家的旁系子弟。除却重要日子,只能在纪家外院,进不了主院。”
纪言一听到这话,笑得身子一颤一颤的,“小辞儿,虽然我很想陪你进去,但我不是纪家人,实在进不了纪家,能不能批准我暂时离开你啊?”
“行了行了,知道你打什么主意。这段时间,你就和于遇他们在外边浪荡吧。”
纪辞拉着陶融,“走吧,我们下去。”
纪景延盯着纪辞的手,皱起了眉头,“阿辞,纪家家规,人前不可拉扯。”
纪辞想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咬了咬牙,忍痛放开了陶融,“行!”
纪辞气得直接从马车上跳下。
守门的纪家子弟,见到这一幕,气得都瞪大了眼睛,“纪家家规,蹿跳是为大不雅,当抄写家规10遍!”
纪景延轻声地咳了咳,“这是四姑娘,多年未回纪家,难免不熟悉规矩。”
守门子弟眼底泛起一层层不屑,但还是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见过四姑娘!”
纪辞指着陶融,“还有他呢?”
守门子弟眸中流露的不满更甚。
纪景延又轻声提醒,“阿辞,指点他人,是为失礼。这,也是纪家家规。”
这么多条条框框,纪家这是要将人变成一动不动的泥塑娃娃吧。
陶融对着额纪辞微微摇头,“小小,别冲动。”
罢了,她好歹也是古典舞出身的人。仪态,她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纪景延见纪辞如此配合,似乎非常意外。
纪家老宅太大,一进去大门,便有人抬来三顶小轿子。
“延老爷、四姑娘、四姑爷,请上轿!”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穿过一重重的粉墙黛瓦,轿子才将他们送到主院的正厅。
正厅里,端坐了一位瘦骨嶙峋的老者,颧骨高高耸起,似乎能将人戳出一个窟窿来。
双眼浑浊却有光芒,看着极有精神。
纪景延缓缓跪在老者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儿景延问父亲安,父亲安否?”
纪老太公微微颔首,“安。起!”
纪景延又磕了三个响头,才从容不迫地站起身,“谢父亲。”
这时,纪老太公的目光扫向纪辞。
纪辞本就在犹豫,要不要给他请个安,见纪老太公微冷的目光扫过来,心底猛地一咯噔。
不过,纪辞的腿愣是没弯下去。
她还在纠结,堂叔父的父亲叫啥啊?
陶融看出了纪辞的为难之处,对纪老太公躬身拱手,“晚辈陶悟之见过堂叔祖父,堂叔祖父躬身安否?”
纪老太公眯着眼,仔仔细细地扫过几遍,硬是没挑出一点错处来,这才板着脸地点头,“安。起!”
纪辞有样学样,好歹也过了这一关。
“入座。”
“谢堂叔祖父/父亲!”
纪老太公坐得一板一正,“缘缘重回纪家,是何缘故?”
为何要叫她缘缘?
“阿辞回来是……”
纪辞才说半句,便被纪景延低咳着打断,“咳咳咳……”
纪老太公不悦地望向纪景延,“无故低咳,罚抄家规一遍。”
纪景延缓缓起身,对着纪老太公躬身,“景延回父亲话,景延认罚。”
纪辞这才回反应过来,原来,回话还得站起来。
“阿辞回唐叔祖父话,此番阿辞回纪家,是因为思念老家,特意回来小住。”
她总不能,明晃晃的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吧。
纪老太公没从纪辞身上挑出错处,这才满意地点头,“坐。”
“谢堂叔祖父。”
纪辞的屁股刚沾凳子,纪老太公再次开口,“缘缘是景翰唯一的骨血,既重回纪家,便长住于此。以免,纪家嫡系血脉流落在外,遭人诟病。”
“阿辞回堂叔祖父话,此番回纪家,除却思念老家,另外,也是归还纪家族谱。”
纪老太公气得面容都涨红,质问的话就要脱口而出,又想起纪家的家规,硬是挤出一个字,“坐!”
纪老太公命令的话出口,纪辞也只得坐下。
这么折腾了一番后,纪老太公终于再次开口,这时也已经调整好情绪,“天色不早,缘缘早些回去安寝。等择选良道吉日后,便开宗祠,见族老。”
纪辞回到给她准备的房间,终于卸下了一身的紧绷,“这纪家,规矩真多。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待在这里,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光是应付这些规矩,她就力不从心了。
这还怎么有余力追查真相啊。
陶融揉了揉纪辞的眉心,“你待着这院子别出去,凡事,我来处理。”
“那可不行,我不看着你,万一别人欺负你呢?”
“那就早些睡,明日,卯时初刻就要起。”
卯时初刻,那就是早上5点。
纪辞想想就头大,爬到床上就闭上了眼睛。
等到卯时初刻,陶融已经梳洗好,起床困难症的纪辞,都还没翻身。
“小小,该起来了。”
“我再睡一会会,就一会会嘛。”
房外,想起一道清冷的女声,“四姑娘,纪家有规矩,过时不食。过了饭点,整个纪家,都找不到半点吃的。四姑娘不想饿肚子,还是早些起来。”
纪辞被逼无奈,只得顶着一身的睡意起来。
出了院子,还得强打起精神,保持着得体的仪态。
纪家的正厅,灯火通明,聚集了几百号人,大概坐了百来桌。
所有人都坐得规规矩矩,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只是在见到纪辞后,恭恭敬敬地道了一声安。
纪辞几乎是踩着点过来的,一入座,一个个姿容清美的女子,便呈上各色清淡的膳食。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动筷,目不斜视地坐好。
直到正中心的纪老太公提筷,大家才像荡开的涟漪一样,一圈圈地提筷用膳。
几百号人用膳,竟然听不到一丝丝的声响。
这阴森压抑的氛围,就跟置身阴嗖嗖的墓场一样,只能听到呼呼的冷风吹刮。
纪辞起床时,还是饥肠辘辘,在这种氛围里,没吃几口就饱了。
纪辞刚放下筷子,和纪辞一桌的纪老太公,也不悦的放下筷子。
所有人,都不敢再吃,齐刷刷地放下筷子。
筷子一放下,无论吃没吃饱,都不能再提筷。
一回到房间,纪辞便忍不住吐槽。
“布置任务八的人,绝对是脑子有坑,才想出这么折磨人的任务出来!等我回去了,我一定要找他算账!”
这时,陶融在纪辞面前放了一碗杏酪,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乖!别气了,我给你带吃的过来了。”
纪辞搓了搓手,大口大口地吃着,“不是说,过时不食,纪家上下,找不到任何吃的吗?你打哪找来这吃的啊,也太厉害了吧。”
“我途经纪老太公院子之时,正巧看到有你爱吃的杏酪,便留了一锭银子,将东西带过来了。”
哪有这么巧的事,陶融说的话,她是半个字也不信。
“确定是途经?我怎么感觉,你就是冲他的院子去的呢?”
“其他人即便没吃饱,也不敢在院中生火。纪老太公却不一样,即便生火,也没人敢说什么。”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这个纪老太公,还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纪辞话音刚落,外面便传进来一道女声,听起来十分威严低沉,“大胆,何人敢背后议论纪老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