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时的感受,我想……很复杂很复杂。一个人,在不合宜的时间喜欢上了一个心宜的姑娘。”
徐从阐述道。
他纵然饱受世事沧桑,可灰白狐狸的它,却也无法代入到徐二愣子那时的心境。纵然妙笔生花、口灿舌花,却也难以形容。
“合宜?是门第吗?”
吴昊口中又说出了这一个词。
这个词不罕见,网文中经常喜欢用这个词。习惯到他……听到相符的事例时,脑海就蹦出了这两个字。
……
升级考之后,徐二愣子如愿以偿的取得了初等小学的结业证书。一张厚厚的白色方形纸张上,盖着几个红色印戳,左上角贴着一枚价格为二角银毫的印花税票。(清末没有印花税,这是县令另加的。)
一枚壹元银元,价值十角。在银元之下,还有一角银毫、二角银毫。一角银毫可当十个铜子。一角银毫等同于当十文的铜元。普通的铜元都是价值一枚方孔铜钱。
清末币制混乱,新钱旧钱并用。
初小毕业之后,距离高小开学还有一段日子。昨夜下过一场夏雨,风骤雨急,早晨县城青石板铺就的主道上尚遗留湿痕,沾了一些过道树的落叶。
县衙位于县城南门一侧,也在主道的末端。
他到了县衙,熟悉的绕到了衙署工房的耳房。刚刚落座没多久,耳房就走进了一个皂袍的胥吏,捧着木案,上面放着厚厚的一沓公文。
这胥吏姓郑,一个方脸汉子。
“徐从,你过来了,这是县里下放各乡催促织造的令文。你抄写一百张,这里有一些点心,你吃完后,再抄写也行。”
他指了指耳房的一个圆桌,上面摆放着一个果盘,里面是一些核桃酥。
他对徐二愣子很客气。从弘文学堂毕业的初小学生,虽则学历不足以称道,可却得了留洋先生的介绍信,这就便与常人有所不同了。
等郑胥吏走后,徐二愣子吃了一块核桃酥,然后开始誊写公文。抄书这活计也只是赚一份辛苦钱,二十份一个铜子,一百份只得五个铜子。
这一天下来,顶多赚上十来个铜子。
只够吃上两碗羊肉烩面。
看起来似乎还不如卖柿子的活计,可柿子也是他和徐三儿摘了一个半月,才贮存起来的。那么多柿子,好几缸,也只卖得了一两多银子。
但帐不能这么算,这只是清闲的时候,抄书赚的钱。每逢春秋之季,劝农课税的时候,忙一天甚至能赚上一钱多银子。此外,抄书对他的学业亦有不少的好处。
催促织造的公文很简练,只有短短三十余字。
徐二愣子抄写的速度不慢,大约忙碌了一个时辰后,就将一百份公文誊录完毕。他舒展了一下筋骨,又吃了第二口核桃酥,核桃酥里掺杂着枣泥,配上县衙里的免费茶水,润口舒服。
抄写完毕,他前往工房,换了五枚铜子。
一人一狐准备离开县衙。
可就在这时,耳畔传来一声年轻女人的轻笑。这笑声很寻常,却仿佛像是牛头马面用铁钩勾住了他的魂魄,催促他向后转头看一眼真切。
他想到了油坊内掌柜的秀美脖颈,白嫩的肌肤上淌着细密的汗珠,馋的人想凑过去闻闻。她的唇,她的脸蛋,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物事。还有村里的王寡妇,墙内传来的水花声……。
一切都令人好奇至极,让人忍不住前去探视。
女人的香气萦绕到了鼻翼,是兰花的清香。他望见了侧容,和内掌柜一样,白皙的鹅脸蛋,还有比油坊内掌柜更纤细的腰肢,双螺髻的发髻,修长高挑的身姿,带着曲线美的弧度,极美极美。
一阵淡柔的香风扑来,又远离。
不用他去转头了。
他望见她出了县衙,走进了轿子,由人抬着的小轿。也是,这般靓丽的小姐,生来就是坐轿子的。他注意到了她的脚,只有巴掌大,应是缠了足吧。这样的脚走不了路,就应该坐轿子。
呦呦的狐鸣响起,惊醒了他。
他看了一眼在他脚边的狐仙,两三块核桃酥已跌落在地,摔成了几瓣。其中一块,被他踩在了脚底下。这是他偷拿的点心,打算让爹也尝尝鲜。爹没吃过精细白面做成的点心,至少在他印象中,应是没有。
县衙的点心,可以在耳房吃,但不能带走。
否则县衙再有钱,也遭不住。
被他踩在地面上的点心被他捡拾起来,胡乱塞在了嘴里,然后再将剩下的塞到了袖中,偷带了回去。
回到徐家堡子时,尚且天明。
徐三儿割完猪草回来,往常都是徐二愣子干这个活计,让他能清闲些,但徐二愣子读书了,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活。
“核桃酥?你偷……”
后面的话他没说出后,默默撇头,将徐二愣子塞给他的核桃酥吃了个囫囵干净。他吃完后,喝了口清冽的井水,“我不差这一口零嘴,你今后别带了。”
又是冷漠至极的话。
“嗯,我只是觉得你没尝过,给你带一次。”
得了抄书的活计,徐二愣子觉得,想要等到他很有钱的那一天,应该很难很难,也很漫长。抄书赚取的钱不少,可也仅能让这个家庭宽裕一点。
父子二人各干各的活,谁也再没搭理谁。
读完书后,徐二愣子走出了房门。
月色下,徐三儿蹲在院落中,编着柳筐,他老竹般的粗劲大手将一个个韧劲十足的柳条压弯,然后熟练的编织。和女人在织房里踏着纺车一样。他的大手就如纺车上的飞梭。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可还是止了口。
“爹,我和你一起编柳筐吧。”
他走了过去。
“你读书人的手,皮嫩,受不了这个苦。”
徐三儿制止了他。
“爹,我没听过娘的故事,娘似乎很早很早就走了,我每次去那片麦地的时候,都会看上一眼,娘她该长什么样子?”
徐二愣子拾掇着柳条,分出粗细,轻声问道。
他的记忆中,没有娘。
“你娘?”
徐三儿抬起了头,他用火纸点燃了黄铜烟锅,这一次装的很满,约是一旬的烟叶子。他嘬着一口又一口烟嘴,“你娘是个苦命人,死的早哩。”
他言语淡漠,像是在说一个陌生人。
蜷缩一旁的灰白狐狸抬起了脑袋。
徐从阐述道。
他纵然饱受世事沧桑,可灰白狐狸的它,却也无法代入到徐二愣子那时的心境。纵然妙笔生花、口灿舌花,却也难以形容。
“合宜?是门第吗?”
吴昊口中又说出了这一个词。
这个词不罕见,网文中经常喜欢用这个词。习惯到他……听到相符的事例时,脑海就蹦出了这两个字。
……
升级考之后,徐二愣子如愿以偿的取得了初等小学的结业证书。一张厚厚的白色方形纸张上,盖着几个红色印戳,左上角贴着一枚价格为二角银毫的印花税票。(清末没有印花税,这是县令另加的。)
一枚壹元银元,价值十角。在银元之下,还有一角银毫、二角银毫。一角银毫可当十个铜子。一角银毫等同于当十文的铜元。普通的铜元都是价值一枚方孔铜钱。
清末币制混乱,新钱旧钱并用。
初小毕业之后,距离高小开学还有一段日子。昨夜下过一场夏雨,风骤雨急,早晨县城青石板铺就的主道上尚遗留湿痕,沾了一些过道树的落叶。
县衙位于县城南门一侧,也在主道的末端。
他到了县衙,熟悉的绕到了衙署工房的耳房。刚刚落座没多久,耳房就走进了一个皂袍的胥吏,捧着木案,上面放着厚厚的一沓公文。
这胥吏姓郑,一个方脸汉子。
“徐从,你过来了,这是县里下放各乡催促织造的令文。你抄写一百张,这里有一些点心,你吃完后,再抄写也行。”
他指了指耳房的一个圆桌,上面摆放着一个果盘,里面是一些核桃酥。
他对徐二愣子很客气。从弘文学堂毕业的初小学生,虽则学历不足以称道,可却得了留洋先生的介绍信,这就便与常人有所不同了。
等郑胥吏走后,徐二愣子吃了一块核桃酥,然后开始誊写公文。抄书这活计也只是赚一份辛苦钱,二十份一个铜子,一百份只得五个铜子。
这一天下来,顶多赚上十来个铜子。
只够吃上两碗羊肉烩面。
看起来似乎还不如卖柿子的活计,可柿子也是他和徐三儿摘了一个半月,才贮存起来的。那么多柿子,好几缸,也只卖得了一两多银子。
但帐不能这么算,这只是清闲的时候,抄书赚的钱。每逢春秋之季,劝农课税的时候,忙一天甚至能赚上一钱多银子。此外,抄书对他的学业亦有不少的好处。
催促织造的公文很简练,只有短短三十余字。
徐二愣子抄写的速度不慢,大约忙碌了一个时辰后,就将一百份公文誊录完毕。他舒展了一下筋骨,又吃了第二口核桃酥,核桃酥里掺杂着枣泥,配上县衙里的免费茶水,润口舒服。
抄写完毕,他前往工房,换了五枚铜子。
一人一狐准备离开县衙。
可就在这时,耳畔传来一声年轻女人的轻笑。这笑声很寻常,却仿佛像是牛头马面用铁钩勾住了他的魂魄,催促他向后转头看一眼真切。
他想到了油坊内掌柜的秀美脖颈,白嫩的肌肤上淌着细密的汗珠,馋的人想凑过去闻闻。她的唇,她的脸蛋,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物事。还有村里的王寡妇,墙内传来的水花声……。
一切都令人好奇至极,让人忍不住前去探视。
女人的香气萦绕到了鼻翼,是兰花的清香。他望见了侧容,和内掌柜一样,白皙的鹅脸蛋,还有比油坊内掌柜更纤细的腰肢,双螺髻的发髻,修长高挑的身姿,带着曲线美的弧度,极美极美。
一阵淡柔的香风扑来,又远离。
不用他去转头了。
他望见她出了县衙,走进了轿子,由人抬着的小轿。也是,这般靓丽的小姐,生来就是坐轿子的。他注意到了她的脚,只有巴掌大,应是缠了足吧。这样的脚走不了路,就应该坐轿子。
呦呦的狐鸣响起,惊醒了他。
他看了一眼在他脚边的狐仙,两三块核桃酥已跌落在地,摔成了几瓣。其中一块,被他踩在了脚底下。这是他偷拿的点心,打算让爹也尝尝鲜。爹没吃过精细白面做成的点心,至少在他印象中,应是没有。
县衙的点心,可以在耳房吃,但不能带走。
否则县衙再有钱,也遭不住。
被他踩在地面上的点心被他捡拾起来,胡乱塞在了嘴里,然后再将剩下的塞到了袖中,偷带了回去。
回到徐家堡子时,尚且天明。
徐三儿割完猪草回来,往常都是徐二愣子干这个活计,让他能清闲些,但徐二愣子读书了,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活。
“核桃酥?你偷……”
后面的话他没说出后,默默撇头,将徐二愣子塞给他的核桃酥吃了个囫囵干净。他吃完后,喝了口清冽的井水,“我不差这一口零嘴,你今后别带了。”
又是冷漠至极的话。
“嗯,我只是觉得你没尝过,给你带一次。”
得了抄书的活计,徐二愣子觉得,想要等到他很有钱的那一天,应该很难很难,也很漫长。抄书赚取的钱不少,可也仅能让这个家庭宽裕一点。
父子二人各干各的活,谁也再没搭理谁。
读完书后,徐二愣子走出了房门。
月色下,徐三儿蹲在院落中,编着柳筐,他老竹般的粗劲大手将一个个韧劲十足的柳条压弯,然后熟练的编织。和女人在织房里踏着纺车一样。他的大手就如纺车上的飞梭。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可还是止了口。
“爹,我和你一起编柳筐吧。”
他走了过去。
“你读书人的手,皮嫩,受不了这个苦。”
徐三儿制止了他。
“爹,我没听过娘的故事,娘似乎很早很早就走了,我每次去那片麦地的时候,都会看上一眼,娘她该长什么样子?”
徐二愣子拾掇着柳条,分出粗细,轻声问道。
他的记忆中,没有娘。
“你娘?”
徐三儿抬起了头,他用火纸点燃了黄铜烟锅,这一次装的很满,约是一旬的烟叶子。他嘬着一口又一口烟嘴,“你娘是个苦命人,死的早哩。”
他言语淡漠,像是在说一个陌生人。
蜷缩一旁的灰白狐狸抬起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