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平整理着头脑中的资料。
仙人传法的这一门功法,果然乃是一门“动功”,其名为【抱婴功】。
十足正宗的道门风格。
记下“动功”之后,接着焦平继续梳理消化的工作,又取出一件东西来。
这件东西乃是一块冰蓝色的令牌,有巴掌大小,其中一面刻着一条无角蛟龙。
无角的蛟龙, 就叫“螭”,“螭”是传说中的九龙子之一,名气相当的大。
而此物不是它物,正是他昔日在“北海海集”之中撞到的“机缘”,也是导致他被人算计的罪魁祸首物品。
不过在“海眼”一行的事后,焦平检视之下,发现这东西在蜕去表面的绿锈之后,其上似乎也别有一番玄机。
看来此物的确是机缘不错, 只不过是被人抢先截住、以机心巧手下了算计,然后才被自己“撞到”、得到。
想想也对,那“海眼道人”看去确实受到了极大限制,下饵若不下“真饵”,恐怕也很难遂心意、真钓到蛟龙。
算计是真算计,机缘也是真机缘。
既然已经吃下“炮弹”,没理由放着“糖衣”不吃,因此这个机缘还是要收下的,不必在这个地方瞎矫情、较劲。
至于仇怨和报复,自然是百年、千年都是未晚,记得越长,报应越狠。
焦平而今已是注籍长生,他自然而然的就逐渐在着改换自己的思维和观念,用另外一种时间的尺度、来筹划事务。
……
冰蓝色的令牌,一直发着微弱但有起伏的灵光,灵光的起起伏伏之间, 就像潮汐的涨落一般,有着一种节奏和规律。
这个令牌拿在手上久了,就会感觉到一种仿佛来自大海的呼唤一般, 让人心醉而神弛,想要去奔赴这场“约会”。
从“萌头”神通反馈而来的感应,焦平隐约觉得这里面多半藏着一门法门,而且于自己而言、似是一桩紧要事物。
事不宜迟,焦平当即再度探出“神识”深入令牌之中,细细搜索、窥探究竟。
很快“神识”退出,令牌上潮汐一样起起伏伏的蓝光,也好像被焦平的“神识”吸收了一般、随之消逝不见了。
令牌表面上看起来,回复了寻常。
焦平则眉毛一挑,眼下他的蛟身已经是长达三百多米,来到了物种的生长极限,是一厘米都往上再增长不了了。
不想刚一遇到瓶颈,就又得到了这样一个法门,可以助他打破极限,难怪“萌头”的反馈是“大休”。
所谓“休”,就是“吉”的意思,而“咎”则是“凶”的意思, 都是卜算的用语。
例如在《汉书·刘向传》中,就有“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之句。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中, 也有“因此又想起我今天‘不成’了大半天,运气殊属欠佳,不如也卜一课,以觇晚上的休咎罢”之语。
而这块冰蓝令牌里面,所记载着的法门相当特别,其名为【三相决】。
说它特别,就出在这个“决”字。
一般来说,像天罡地煞这种神通名字由四字、二字组成的,你在其后面加上个“法”或者“术”的字眼,都是可以的。
这并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
但如果是、直接出现在一个法门名称中的后缀字,那则都是有着特别规范的。
比如说“功”指的就是道行根本,如焦平练过的“灵水功”、“北海功”等等。
而“法”指的则是应用,一般对应神通法术,比如地煞第一术“通幽”,若按照正式格式来,就该写作“地煞通幽法”。
“术”则指的是武艺,比如“剑术”、“刀术”、“枪术”等等,都是如此。
而“决”,所指的则是“窍门”,一般对应着的,就都是辅助类的法门了。
而这“三相决”,正是这样的法门。
所谓的“三相”,指的就是水这种事物的“液”、“气”、“固”这三种不同形态。
这篇“三相决”的大致主旨,就是教人尽情利用“水之三相”,来提升自己。
这“三相决”中说,水道的修行者,宜以“液相”来修道行,可得“沧海”。
以“气相”释神通,可得“雷霆”。
而以“固相”炼体魄,则最终可证“冰肌玉骨、清凉无汗”的“无垢法身”。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液修行”、“固练体”、“气施法”这三样了。
“三相”并非独立、各自为战,而是彼此相关、师法自然,教那法门修行者在自己体内模拟构建一套“自然水循环”。
将那身外的“大宇宙”,映入自家“小宇宙”;身外“大自然”,映入“小自然”。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肌骨脏腑器官为冰盖,以经脉为江河、丹田作海洋,又蒸腾起水汽,化作雨云弥漫全身各处”。
“三相”一成,“固相”可使体魄如冰坚不可摧,“液相”则使法力更易于积蓄储藏、最终积得“沧海”,深不可测。
而以“气相”来释放神通与法术,则会迅快无比、疾如雷霆,远超“液固”。
这个“三相”法门,看起来倒是十分之好用,但想要成就“三相”,却是必须以“固相”为根基、来承载,才能成行。
这于是就有了一点小小的问题。
要知道,仙家炼体可不是讲笑,如果浅尝辄止、炼不出什么名堂的话,那就是白费时间精力,倒还不如不炼。
要炼,就要冲着一次次脱胎换骨、最终“肉身成圣”这个目标去的。
但是“脱胎换骨、肉身成圣”,所需要的是海量到难以想象程度的法力灵气。
仙家炼体,那是一个犹如无底般、几乎永远无法填满的黑洞,也是一头永不知餍足的“贪婪恶兽”。
选择“炼体”,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极其巨大、极其严重的拖累道行上的修行。
仙家在“炼神返虚”大境中的修行,金丹每过“一转”,丹气就能多收敛“一分”。
丹气外泄少,对天地的扰动就少,招来的灾难、自然就会变少。
也就是说,随着金丹“转数”升高“品数”升高,相应遇到的灾难也会越来越少。
而一旦炼体,就与之相悖了。
仙人传法的这一门功法,果然乃是一门“动功”,其名为【抱婴功】。
十足正宗的道门风格。
记下“动功”之后,接着焦平继续梳理消化的工作,又取出一件东西来。
这件东西乃是一块冰蓝色的令牌,有巴掌大小,其中一面刻着一条无角蛟龙。
无角的蛟龙, 就叫“螭”,“螭”是传说中的九龙子之一,名气相当的大。
而此物不是它物,正是他昔日在“北海海集”之中撞到的“机缘”,也是导致他被人算计的罪魁祸首物品。
不过在“海眼”一行的事后,焦平检视之下,发现这东西在蜕去表面的绿锈之后,其上似乎也别有一番玄机。
看来此物的确是机缘不错, 只不过是被人抢先截住、以机心巧手下了算计,然后才被自己“撞到”、得到。
想想也对,那“海眼道人”看去确实受到了极大限制,下饵若不下“真饵”,恐怕也很难遂心意、真钓到蛟龙。
算计是真算计,机缘也是真机缘。
既然已经吃下“炮弹”,没理由放着“糖衣”不吃,因此这个机缘还是要收下的,不必在这个地方瞎矫情、较劲。
至于仇怨和报复,自然是百年、千年都是未晚,记得越长,报应越狠。
焦平而今已是注籍长生,他自然而然的就逐渐在着改换自己的思维和观念,用另外一种时间的尺度、来筹划事务。
……
冰蓝色的令牌,一直发着微弱但有起伏的灵光,灵光的起起伏伏之间, 就像潮汐的涨落一般,有着一种节奏和规律。
这个令牌拿在手上久了,就会感觉到一种仿佛来自大海的呼唤一般, 让人心醉而神弛,想要去奔赴这场“约会”。
从“萌头”神通反馈而来的感应,焦平隐约觉得这里面多半藏着一门法门,而且于自己而言、似是一桩紧要事物。
事不宜迟,焦平当即再度探出“神识”深入令牌之中,细细搜索、窥探究竟。
很快“神识”退出,令牌上潮汐一样起起伏伏的蓝光,也好像被焦平的“神识”吸收了一般、随之消逝不见了。
令牌表面上看起来,回复了寻常。
焦平则眉毛一挑,眼下他的蛟身已经是长达三百多米,来到了物种的生长极限,是一厘米都往上再增长不了了。
不想刚一遇到瓶颈,就又得到了这样一个法门,可以助他打破极限,难怪“萌头”的反馈是“大休”。
所谓“休”,就是“吉”的意思,而“咎”则是“凶”的意思, 都是卜算的用语。
例如在《汉书·刘向传》中,就有“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之句。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中, 也有“因此又想起我今天‘不成’了大半天,运气殊属欠佳,不如也卜一课,以觇晚上的休咎罢”之语。
而这块冰蓝令牌里面,所记载着的法门相当特别,其名为【三相决】。
说它特别,就出在这个“决”字。
一般来说,像天罡地煞这种神通名字由四字、二字组成的,你在其后面加上个“法”或者“术”的字眼,都是可以的。
这并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
但如果是、直接出现在一个法门名称中的后缀字,那则都是有着特别规范的。
比如说“功”指的就是道行根本,如焦平练过的“灵水功”、“北海功”等等。
而“法”指的则是应用,一般对应神通法术,比如地煞第一术“通幽”,若按照正式格式来,就该写作“地煞通幽法”。
“术”则指的是武艺,比如“剑术”、“刀术”、“枪术”等等,都是如此。
而“决”,所指的则是“窍门”,一般对应着的,就都是辅助类的法门了。
而这“三相决”,正是这样的法门。
所谓的“三相”,指的就是水这种事物的“液”、“气”、“固”这三种不同形态。
这篇“三相决”的大致主旨,就是教人尽情利用“水之三相”,来提升自己。
这“三相决”中说,水道的修行者,宜以“液相”来修道行,可得“沧海”。
以“气相”释神通,可得“雷霆”。
而以“固相”炼体魄,则最终可证“冰肌玉骨、清凉无汗”的“无垢法身”。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液修行”、“固练体”、“气施法”这三样了。
“三相”并非独立、各自为战,而是彼此相关、师法自然,教那法门修行者在自己体内模拟构建一套“自然水循环”。
将那身外的“大宇宙”,映入自家“小宇宙”;身外“大自然”,映入“小自然”。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肌骨脏腑器官为冰盖,以经脉为江河、丹田作海洋,又蒸腾起水汽,化作雨云弥漫全身各处”。
“三相”一成,“固相”可使体魄如冰坚不可摧,“液相”则使法力更易于积蓄储藏、最终积得“沧海”,深不可测。
而以“气相”来释放神通与法术,则会迅快无比、疾如雷霆,远超“液固”。
这个“三相”法门,看起来倒是十分之好用,但想要成就“三相”,却是必须以“固相”为根基、来承载,才能成行。
这于是就有了一点小小的问题。
要知道,仙家炼体可不是讲笑,如果浅尝辄止、炼不出什么名堂的话,那就是白费时间精力,倒还不如不炼。
要炼,就要冲着一次次脱胎换骨、最终“肉身成圣”这个目标去的。
但是“脱胎换骨、肉身成圣”,所需要的是海量到难以想象程度的法力灵气。
仙家炼体,那是一个犹如无底般、几乎永远无法填满的黑洞,也是一头永不知餍足的“贪婪恶兽”。
选择“炼体”,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极其巨大、极其严重的拖累道行上的修行。
仙家在“炼神返虚”大境中的修行,金丹每过“一转”,丹气就能多收敛“一分”。
丹气外泄少,对天地的扰动就少,招来的灾难、自然就会变少。
也就是说,随着金丹“转数”升高“品数”升高,相应遇到的灾难也会越来越少。
而一旦炼体,就与之相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