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入学
看到秦谨言越来越放松的肢体动作,以及越来越流畅的语句表达。温夏不得不承认,这名马先生不仅自身的学问不错,而且,也挺会教学生的。
既然对方确实是有真才实学,把秦谨言送到这里来读书,温夏也放心不少。
就在温夏胡思乱想的时候, 那边秦谨言也已经回答完他的答案了。
听完秦谨言的回答,马先生微微点了点头。他先是出声,肯定了秦谨言的一些观点。表扬了他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是踏实,语言叙述能力也很不错。
就在秦谨言咧着嘴,有些不好的时候。马先生才话锋一转,说出了秦谨言在刚刚回答问题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越听, 秦谨言脸上的表情就越严肃。时不时带还会点点头, 表示自己听明白了。
等马先生点评完之后,秦谨言又再次就他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疑惑。
而马先生则是把秦谨言提出来的这些疑惑,给他解释的清清楚楚。
等他们两个人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温夏才上前了两步,对着马先生说出了,自己今天在秦谨言过来的原因,想要让秦谨言在马先生的门下读书。
通过刚才的考验,秦谨言对马先生非常佩服,想要呆在马先生的门下。马先生也对聪明伶俐,在学问上一点就通的秦谨言非常有好感。
听到温夏的话之后,马先生也并没有拿乔。直接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你家小公子聪明伶俐,学习刻苦,这个学生我收下了。”
得到马先生的肯定回答,温夏顿时笑了起来。
马先生伸手对着窗外招了招手, 刚才带着温夏和秦谨言, 来到候客室等着马先生的那名阿婆,就从门外走了进来。
她先是对着马先生行了一个礼,然后看向温夏,对着她说道:“这位小娘子,请跟我过来填写关书。”
在这个时代,学童入馆之前,家长必须填写一张关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入学志愿书。
在关书里。会写明需要交的束脩金,也就是学费是多少,分几次交完。还要写清楚,节庚礼除外。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需要额外送一些红包给先生。
这个时候读书的孩童,可没有后世那么幸福,还有寒暑假。在这个年代,学童除了少数的沐休日之外。全年只有清明、端午各放一天。每年十二月初十前后放年假,到次年的正月十五之后开门。
这些事,温夏在今天带着秦谨言来找马先生之前,就已经打听得差不多了。甚至就连马先生每年收的束脩有多少, 她也打听的差不多。
因此, 当温夏看到关书上写着, 一年的束脩就要四两银子的时候,她也没有太过于吃惊。
即使这四两银子,在村子里已经足够买一个小房子了。
不过在古代,读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不仅是跟着先生学习要交束脩,就连笔墨纸砚,哪一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
温夏今天过来的时候,身上就带了五两银子。想着如果秦谨言能够通过考试,当场就把束脩给交了,争取让秦谨言早点过来读书。
当温夏把银子拿出来,递给这名阿婆的时候,阿婆的表情明显很是高兴。
虽然马先生本身学问好,和郭举人关系又非常不错。但是,他毕竟只是一名秀才,不能领朝廷发下来的银子。
镇上一些有钱的人家,家里都又家塾。会请一些他们认可的先生,来为自家的子侄授课。
而这种家塾老师,往往都会住在主人家中,好方便教学。
虽然镇上也有一些富贵人家来请马先生,但是马先生的夫人身体不算好。马先生不放心把夫人一个人留在家,自己常年在外,就拒绝了很多人家。
这样一来,马先生能够教授的,大多都是一些平民人家的孩子。
虽然能够拿得起银两,给孩子读书的人家,大多条件不算太差,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马先生为人厚道,并不要求过来读书的孩童,一次性交齐全年的束脩。所以有不少人家,每旬一交。难得碰到一个这么痛快大方的家长,阿婆心里自然高兴。
温夏这边儿签好了关书,交完了束脩,秦谨言就算得上是私塾里的一份子了。
温夏和马先生约定好,明天就送秦谨言过来读书之后,就带着秦谨言和马先生告辞。准备带着他到镇上,去买一些读书的时候,需要用到的东西。
刚出了了马先生家的院门,在院子里还表现得很是成熟稳重的秦谨言,就忍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他看向温夏,说道:“姐,我通过考试了。明天开始,我就可以跟着马先生一块儿读书了。姐,这马先生可厉害了。刚才他给我讲的那些破题的观点,我之前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难怪之前秦喜生脑袋削个尖儿,也要到镇上来读书。果然,镇上的先生学问就是高。”
听到秦谨言的话,温夏并没有告诉他。秦喜生当初一门心思的要到镇上来读书,不仅仅是看中镇上私塾先生们的教学能力,更多的是被镇上的花花世界迷了眼。
温夏只是伸手摸了摸秦谨言的脑袋,对着他说道:“既然先生的水平高,你又非常信服马先生,那以后可要跟着马先生好好学习。”
秦谨言非常用力的点了点脑袋,大声说道:“姐,你放心,我肯定会好好学习的。”
说完之后,秦谨言压低了声音,对着温夏问道:“姐。马先生的水平这么高。到这儿来读书,要交的束脩金应该不少吧?”
听到秦谨言的问话,温夏也没有瞒着,直接说出个数。
听完之后,秦谨言的脸色都已经变了。
他知道马先生的收费不会便宜,却没想到竟然会这么高。顿时有些紧张兮兮的看向温夏,说道:
“姐,你这束脩金没交吧?我突然觉得马先生水平这么高,教我有点浪费了,要不,我们再去其他的私塾看一看?”
既然对方确实是有真才实学,把秦谨言送到这里来读书,温夏也放心不少。
就在温夏胡思乱想的时候, 那边秦谨言也已经回答完他的答案了。
听完秦谨言的回答,马先生微微点了点头。他先是出声,肯定了秦谨言的一些观点。表扬了他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是踏实,语言叙述能力也很不错。
就在秦谨言咧着嘴,有些不好的时候。马先生才话锋一转,说出了秦谨言在刚刚回答问题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越听, 秦谨言脸上的表情就越严肃。时不时带还会点点头, 表示自己听明白了。
等马先生点评完之后,秦谨言又再次就他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疑惑。
而马先生则是把秦谨言提出来的这些疑惑,给他解释的清清楚楚。
等他们两个人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温夏才上前了两步,对着马先生说出了,自己今天在秦谨言过来的原因,想要让秦谨言在马先生的门下读书。
通过刚才的考验,秦谨言对马先生非常佩服,想要呆在马先生的门下。马先生也对聪明伶俐,在学问上一点就通的秦谨言非常有好感。
听到温夏的话之后,马先生也并没有拿乔。直接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你家小公子聪明伶俐,学习刻苦,这个学生我收下了。”
得到马先生的肯定回答,温夏顿时笑了起来。
马先生伸手对着窗外招了招手, 刚才带着温夏和秦谨言, 来到候客室等着马先生的那名阿婆,就从门外走了进来。
她先是对着马先生行了一个礼,然后看向温夏,对着她说道:“这位小娘子,请跟我过来填写关书。”
在这个时代,学童入馆之前,家长必须填写一张关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入学志愿书。
在关书里。会写明需要交的束脩金,也就是学费是多少,分几次交完。还要写清楚,节庚礼除外。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需要额外送一些红包给先生。
这个时候读书的孩童,可没有后世那么幸福,还有寒暑假。在这个年代,学童除了少数的沐休日之外。全年只有清明、端午各放一天。每年十二月初十前后放年假,到次年的正月十五之后开门。
这些事,温夏在今天带着秦谨言来找马先生之前,就已经打听得差不多了。甚至就连马先生每年收的束脩有多少, 她也打听的差不多。
因此, 当温夏看到关书上写着, 一年的束脩就要四两银子的时候,她也没有太过于吃惊。
即使这四两银子,在村子里已经足够买一个小房子了。
不过在古代,读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不仅是跟着先生学习要交束脩,就连笔墨纸砚,哪一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
温夏今天过来的时候,身上就带了五两银子。想着如果秦谨言能够通过考试,当场就把束脩给交了,争取让秦谨言早点过来读书。
当温夏把银子拿出来,递给这名阿婆的时候,阿婆的表情明显很是高兴。
虽然马先生本身学问好,和郭举人关系又非常不错。但是,他毕竟只是一名秀才,不能领朝廷发下来的银子。
镇上一些有钱的人家,家里都又家塾。会请一些他们认可的先生,来为自家的子侄授课。
而这种家塾老师,往往都会住在主人家中,好方便教学。
虽然镇上也有一些富贵人家来请马先生,但是马先生的夫人身体不算好。马先生不放心把夫人一个人留在家,自己常年在外,就拒绝了很多人家。
这样一来,马先生能够教授的,大多都是一些平民人家的孩子。
虽然能够拿得起银两,给孩子读书的人家,大多条件不算太差,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马先生为人厚道,并不要求过来读书的孩童,一次性交齐全年的束脩。所以有不少人家,每旬一交。难得碰到一个这么痛快大方的家长,阿婆心里自然高兴。
温夏这边儿签好了关书,交完了束脩,秦谨言就算得上是私塾里的一份子了。
温夏和马先生约定好,明天就送秦谨言过来读书之后,就带着秦谨言和马先生告辞。准备带着他到镇上,去买一些读书的时候,需要用到的东西。
刚出了了马先生家的院门,在院子里还表现得很是成熟稳重的秦谨言,就忍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他看向温夏,说道:“姐,我通过考试了。明天开始,我就可以跟着马先生一块儿读书了。姐,这马先生可厉害了。刚才他给我讲的那些破题的观点,我之前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难怪之前秦喜生脑袋削个尖儿,也要到镇上来读书。果然,镇上的先生学问就是高。”
听到秦谨言的话,温夏并没有告诉他。秦喜生当初一门心思的要到镇上来读书,不仅仅是看中镇上私塾先生们的教学能力,更多的是被镇上的花花世界迷了眼。
温夏只是伸手摸了摸秦谨言的脑袋,对着他说道:“既然先生的水平高,你又非常信服马先生,那以后可要跟着马先生好好学习。”
秦谨言非常用力的点了点脑袋,大声说道:“姐,你放心,我肯定会好好学习的。”
说完之后,秦谨言压低了声音,对着温夏问道:“姐。马先生的水平这么高。到这儿来读书,要交的束脩金应该不少吧?”
听到秦谨言的问话,温夏也没有瞒着,直接说出个数。
听完之后,秦谨言的脸色都已经变了。
他知道马先生的收费不会便宜,却没想到竟然会这么高。顿时有些紧张兮兮的看向温夏,说道:
“姐,你这束脩金没交吧?我突然觉得马先生水平这么高,教我有点浪费了,要不,我们再去其他的私塾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