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粪贸易的繁荣,离不开当前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初
发展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席卷欧洲,至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以蒸汽动力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到欧美各国,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国际贸易繁荣。
欧美各国工厂林立,对劳动力需求强烈,这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工厂务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相应的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
与之相比较
农业领域的发展显得滞后,在化肥没有出现的年代,土地产量很低,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有机肥促进农作物生产,所以人畜粪便是很抢手的资源。
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欧洲人甚至跑到拿破仑时期的战场去挖掘骨骸,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动物骨渣,埋到地里以增加肥力。
以上种种的措施,效果都不明显。
但是鸟粪的出现,解决了欧美各国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难题,翻倍的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是一种宝贵的农业资源,在国际贸易中方兴未艾,热度空前高涨。
秘鲁海岛上的鸟粪矿藏,就是奇货可居的珍贵资源,遭遇到欧美各国的哄抢,价格节节攀升。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秘鲁成为输入华工的南美洲国家大户,他们可以支付大笔的费用,持续不断的从神州大陆输入华工。
另一个输入华工的大户则是古巴白人蔗糖种植园,现阶段,预计华工总数不低于15万人,主要分布在哈瓦那周边地区。
鸦片战争后
紧闭的大清国门实际上已经破防,以英国海峡殖民地和法国中南半岛殖民地为首的列强,由于迫切需要劳动力,每年从神州大陆沿海地区输出的华工数量惊人,年均数量以数10万计。
仅英国海峡殖民地,数10年输入华工高达300余万人。仅荷属东印度群岛巴达维亚(雅加达)一地,就高达13万余华人。
整个19世纪
是华工人口大迁徙的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华工人口遍及东南亚各地,澳洲,南美洲各国和北美,总数不下于千万人。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为了在马来亚进行殖民扩张﹐以授地招垦﹑贷款补助等优惠条件为诱饵﹐鼓励和罗致大量华工前往开发。
早期华工多数是东南沿海的破产农民和无业贫民,因契卖或拐卖而置身异国,备尝血泪艰苦。
同治年间《救时揭要》记载:
“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这是劳工血泪历史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中叶已经愈演愈烈,成为仅次于黑奴贸易的第二大人口贩卖浪潮,几乎波及世界各地。
19世纪20年代
马六甲附近和半岛西部各土邦的锡矿已有几万名华工,槟城和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很快就被华工开辟无遗,随后转向半岛内陆柔佛﹑雪兰莪和霹雳等土邦。
华工在当地自建村镇﹐就像葡萄谷一样聚村而居,柔佛境内华人聚居达数千家村庄﹐柔佛邦的二十九条河流的两岸﹐几乎全是华工开垦的种植园。
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港,成为华工不断向半岛内陆推进的据点。
仅以北美为例;
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是专业从事跨洋华工人口运输的轮船公司,其运输一名“猪仔”成本约6~7美元,抵达北美或中美洲目的地的船票,价值50美元,船公司可以从中获取暴利。
而一名契约华工在古巴市场上,只需要约350~400美元(18岁以上的强壮男性)。
19世纪初
一名黑人奴隶价值250美元,随着美国南方棉花贸易产生了丰厚利润,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到了19世纪中叶,黑人奴隶则需要800~1000美元(同上),最高的甚至需要2000美元,仅美国一地黑奴总数已经达到390余万人。
这是显而易见的差距,极大的刺激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矿场主对华工的迫切需求,是引发人口流动浪潮的根本因素。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沿着原定的轨迹运行中……
在李察的心里,既有扩大华人势力基本盘整想法,也有为这些流落到异域他乡的华工谋一份光明前程的考虑,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相比较那些刻薄压榨华工的白人矿主和种植园主,跟着李察在北美开辟一片事业,这些海外华人的前景更加光明。
能为同胞尽一份心力,李察深感义不容辞。
他的目标并非是三藩市的这3000余名华工,而是中美洲和南美洲数10万华工甚至更多,但这要一步步来,急不得。
心中斟酌片刻
李察轻轻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肩膀上沉甸甸的压力,让他感觉任重而道远。
现阶段
还是要在三藩市打好牢固基础,将相应的产业做起来,训练士兵需要时间,巩固势力需要时间,扫清前进道路上一个个障碍需要时间。
心中计议已定
李察打开声望系统界面,点亮了声望称号任务“湾区之王”;
声望称号任务;“湾区之王”
当前任务进度;31722人/3331人,进展超过10%。
10%?
李察思索了下,便明白了声望系统的认定,3331这个数字包括了三藩市2955名华人和部分萨克拉门托市的华人。
在清除了协议堂的影响力之后,他已经被公认为华人领袖,是华人心目中的“湾区之王”,在该地区拥有崇高声望,得到声望系统认可。
而要让整个圣弗朗西斯克地区包括白人,墨西哥人和土著印第安人都认可这一“湾区之王”称号,显然不是容易的事。
最起码,以约翰-萨特数10年经营的庞大势力,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就可以想见完成这一声望称号任务的难度有多高?
在这个鬼地方,白人和墨西哥人的死脑筋可不少,想要得到他们的承认,就必须具备碾压性实力。
李察默默的给自己鼓劲打气;
好吧,我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这只是前进中一个小小的挑战,有足够的信心完成。
19世纪初
发展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席卷欧洲,至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以蒸汽动力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到欧美各国,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国际贸易繁荣。
欧美各国工厂林立,对劳动力需求强烈,这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工厂务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相应的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
与之相比较
农业领域的发展显得滞后,在化肥没有出现的年代,土地产量很低,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有机肥促进农作物生产,所以人畜粪便是很抢手的资源。
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欧洲人甚至跑到拿破仑时期的战场去挖掘骨骸,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动物骨渣,埋到地里以增加肥力。
以上种种的措施,效果都不明显。
但是鸟粪的出现,解决了欧美各国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难题,翻倍的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是一种宝贵的农业资源,在国际贸易中方兴未艾,热度空前高涨。
秘鲁海岛上的鸟粪矿藏,就是奇货可居的珍贵资源,遭遇到欧美各国的哄抢,价格节节攀升。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秘鲁成为输入华工的南美洲国家大户,他们可以支付大笔的费用,持续不断的从神州大陆输入华工。
另一个输入华工的大户则是古巴白人蔗糖种植园,现阶段,预计华工总数不低于15万人,主要分布在哈瓦那周边地区。
鸦片战争后
紧闭的大清国门实际上已经破防,以英国海峡殖民地和法国中南半岛殖民地为首的列强,由于迫切需要劳动力,每年从神州大陆沿海地区输出的华工数量惊人,年均数量以数10万计。
仅英国海峡殖民地,数10年输入华工高达300余万人。仅荷属东印度群岛巴达维亚(雅加达)一地,就高达13万余华人。
整个19世纪
是华工人口大迁徙的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华工人口遍及东南亚各地,澳洲,南美洲各国和北美,总数不下于千万人。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为了在马来亚进行殖民扩张﹐以授地招垦﹑贷款补助等优惠条件为诱饵﹐鼓励和罗致大量华工前往开发。
早期华工多数是东南沿海的破产农民和无业贫民,因契卖或拐卖而置身异国,备尝血泪艰苦。
同治年间《救时揭要》记载:
“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这是劳工血泪历史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中叶已经愈演愈烈,成为仅次于黑奴贸易的第二大人口贩卖浪潮,几乎波及世界各地。
19世纪20年代
马六甲附近和半岛西部各土邦的锡矿已有几万名华工,槟城和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很快就被华工开辟无遗,随后转向半岛内陆柔佛﹑雪兰莪和霹雳等土邦。
华工在当地自建村镇﹐就像葡萄谷一样聚村而居,柔佛境内华人聚居达数千家村庄﹐柔佛邦的二十九条河流的两岸﹐几乎全是华工开垦的种植园。
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港,成为华工不断向半岛内陆推进的据点。
仅以北美为例;
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是专业从事跨洋华工人口运输的轮船公司,其运输一名“猪仔”成本约6~7美元,抵达北美或中美洲目的地的船票,价值50美元,船公司可以从中获取暴利。
而一名契约华工在古巴市场上,只需要约350~400美元(18岁以上的强壮男性)。
19世纪初
一名黑人奴隶价值250美元,随着美国南方棉花贸易产生了丰厚利润,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到了19世纪中叶,黑人奴隶则需要800~1000美元(同上),最高的甚至需要2000美元,仅美国一地黑奴总数已经达到390余万人。
这是显而易见的差距,极大的刺激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矿场主对华工的迫切需求,是引发人口流动浪潮的根本因素。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沿着原定的轨迹运行中……
在李察的心里,既有扩大华人势力基本盘整想法,也有为这些流落到异域他乡的华工谋一份光明前程的考虑,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相比较那些刻薄压榨华工的白人矿主和种植园主,跟着李察在北美开辟一片事业,这些海外华人的前景更加光明。
能为同胞尽一份心力,李察深感义不容辞。
他的目标并非是三藩市的这3000余名华工,而是中美洲和南美洲数10万华工甚至更多,但这要一步步来,急不得。
心中斟酌片刻
李察轻轻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肩膀上沉甸甸的压力,让他感觉任重而道远。
现阶段
还是要在三藩市打好牢固基础,将相应的产业做起来,训练士兵需要时间,巩固势力需要时间,扫清前进道路上一个个障碍需要时间。
心中计议已定
李察打开声望系统界面,点亮了声望称号任务“湾区之王”;
声望称号任务;“湾区之王”
当前任务进度;31722人/3331人,进展超过10%。
10%?
李察思索了下,便明白了声望系统的认定,3331这个数字包括了三藩市2955名华人和部分萨克拉门托市的华人。
在清除了协议堂的影响力之后,他已经被公认为华人领袖,是华人心目中的“湾区之王”,在该地区拥有崇高声望,得到声望系统认可。
而要让整个圣弗朗西斯克地区包括白人,墨西哥人和土著印第安人都认可这一“湾区之王”称号,显然不是容易的事。
最起码,以约翰-萨特数10年经营的庞大势力,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就可以想见完成这一声望称号任务的难度有多高?
在这个鬼地方,白人和墨西哥人的死脑筋可不少,想要得到他们的承认,就必须具备碾压性实力。
李察默默的给自己鼓劲打气;
好吧,我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这只是前进中一个小小的挑战,有足够的信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