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品?”
“所以,范宁先生是选择了在这里首演他的新作?用作品替代论证?”
“是一首小品,还是完整的多乐章作品?”宾客们互相交头接耳,看有没有知情人士预先了解过更多信息。
音乐演奏是沙龙的重要元素,新作首演更值得关注,只要是一首精妙的小品首演,就能让某场沙龙一段时间内在其他社交场合被频频重提, 因此人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大厅的灯光短暂熄灭,再次亮起时,只剩中央一圈。
四张椅子,四把谱架,组成简单的舞台,三位淑女和一位绅士站在各自的座椅前面。
侍者们已从大厅四周不着痕迹地进场,点燃各处烛台,以造成光线的明暗对比, 既不让舞台过于刺眼, 又让宾客们将注意力都放在接下来的演奏上。
“一场没有提前告知的演出。”烛光映照着一旁侯爵夫人脸庞的笑意,“这是我们的小女主人罗伊·麦克亚当小姐,同青年作曲家卡洛恩·范·宁先生一起为诸位策划的惊喜…”
侯爵夫人逐一做介绍:“除了他们外,另几位也都是圣莱尼亚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拉中提琴的这位绅士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亚岱尔家族的卢,另外这两位美丽的小姑娘则是尼西米勋爵的女儿琼,以及音乐学院已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安东·科纳尔的女儿希兰…”
四位演奏者的信息,也让众宾客开始持续解读其含义。
“铁路大亨家族的卢·亚岱尔先生为之站台,这已经提前预示了范宁先生的一些艺术人格魅力…”
“两位小提琴手,正是用餐时前排两位美丽的小姑娘,原来如此…”
“没想到最高贵耀眼的罗伊小姐亲自参与到了这场演奏…”
罗伊平时在校有一些演出场合,但不管是交响大厅,还是室内乐厅,都和听众有着“台上台下”的距离感。
而此时是真正意义上的“室内乐”,这种难得的“亲切交谈”氛围,让坐在旁边的绅士淑女们, 包括很多年轻倾慕者倍感激动。
至于赫胥黎和另几位教授, 此时既感意外,又觉颇为受用。
毕竟这里是博洛尼亚学派的主场,作曲者和演奏者都是学生身份,这让他们脸面添光不少。
“所以这是卡洛恩的主动提议,还是罗伊的推动争取?抑或两人关系比我认为的更亲密?…”赫胥黎副校长坐于柔软沙发,品着一口红酒,暗自揣摩细节,“今年学校和城市音乐厅的合作受到艺术界广泛关注,赞誉和质疑皆有,若今晚首演效果良好,又是一轮在主流媒体的造势…嗯,话说回来,还是得看曲子的质量如何,这应该是卡洛恩复试参赛的室内乐作品…”
舞台上四人向观众行礼后,三人先坐下,第一小提琴希兰走到一侧钢琴前,按下校对音准用的琴键,最后一个落座。
“d小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题献保罗·麦克亚当侯爵…说起来,这也是一首标题音乐…让我们把接下来的时间留给音乐本身。”
空弦的摩擦声中,侯爵夫人的引导词结束, 然后款步走下舞台。
范宁一只手搭在沙发扶边,换了个侧靠的舒服姿势,遥遥看向灯光下的四人。
台上希兰向另外三人递出眼神,随后持弓右手微微提起,在蓄力的同时,充当了预备拍的功能。
四人干净利落地拉动弓弦!
强有力的弦乐齐奏,呈现出引子的d小调三连音动机。
这种齐奏是撞击般的,倾泻式的,以撕扯的方式拉开帷幕,最后在a大调属和弦上稍作停留。
14个小节,短短二十多秒的引子,鲜明的音乐形象已将听众的紧张感牢牢抓起。
呈示部开始,第一小提琴希兰奏出向上级进的旋律,而同一时刻,另外三人将引子中的三连音动机做模仿发展,彼此形成复调,似生命挣扎攀升,死亡步步紧逼。随后副题由小提琴中提琴合奏出,有甜美的田园风格,跃动的节奏型充满生命活力。
两者这种冲突无疑是对立式的,彼此对峙纠缠,但迟迟不愿展开战斗,就像两位骑士在决斗场上静静周旋,不找到对方破绽决不轻易出剑,这使得矛盾自始至终悬而未解。
终于来到核心的第二乐章。
四位乐手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之际,小心地持弓在琴弦上轻轻摩擦,合奏出主题阴郁感伤的柱式和弦。
“一琴一音,规整的节奏,简洁到几乎透明的织体…这不就是一个常规的四部和声写作吗?为什么色彩如此深沉,又如此感人肺腑…”
在场绝大多数听众都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此刻在对比之下,只觉得自己平日里写的四部和声只是一道作业题,而这里却是伟大的艺术品。
主题之后是五段变奏,希兰手下的琴弓奏出一支凄婉动人的旋律,那是处于最美好年华的少女一厢情愿的感伤,大提琴的拨奏和中声部铺就的背景,像是盛放琼浆的玻璃杯,美酒在第二变奏由大提琴罗伊倒出,这杯酒当是鲜红色的,很成熟,有神秘甚至可怖的危险性,但馥郁芬芳,引诱人一饮而尽。
不少宾客听到这里,心中已充满绵绵愁思,很难不对作曲者涌起好奇心和探知欲,这是拥有怎样的才思和经历,才能写出这样极度感伤和浪漫的乐段?
“灵的共鸣已经发生了…”在三四变奏的酩酊之中,听众心境从狂舞到酣睡,奇特的灵体丝线联系被范宁感知。
而最后一段变奏似覆盖漆黑坟墓的白雪,这里对死亡的解读充满静谧的意境,安详而沉郁。两把小提琴在尾声以ppp的极弱力度收尾,映射着苍白色的沉郁幻象,暗示恒久安宁的解脱。
此时共情能力更强、情绪更为敏感的淑女们已完全代入其中,有人鼻子泛酸,眼角发红,更有人已流下清泪,甚至微不可察地啜泣。
篇幅短小的谐谑曲奏响,第三乐章首尾部分带有粗野而强烈的切分节奏,中间转为温和的大调,短暂的明暗交替间,终章到来。
这里的主题有着令人心悸的发展动力,首乐章死亡与生命的对峙,终于展开彻底而激烈的冲突,跳跃性节奏固执地推动着行步的言辞,死亡淡去阴沉之面,却依旧如期而至,少女被赋予了失败的抗争结局,表面凯旋式的热情结尾,竟然暗合了安东教授构想的交响曲末乐章的意境。
一声强奏之后,四人的琴弓扬起,音符戛然而止。
范宁将杯中酸甜的西梅汁一饮而尽。
沙龙大厅的掌声如潮水般淹没了四位乐手。
“所以,范宁先生是选择了在这里首演他的新作?用作品替代论证?”
“是一首小品,还是完整的多乐章作品?”宾客们互相交头接耳,看有没有知情人士预先了解过更多信息。
音乐演奏是沙龙的重要元素,新作首演更值得关注,只要是一首精妙的小品首演,就能让某场沙龙一段时间内在其他社交场合被频频重提, 因此人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大厅的灯光短暂熄灭,再次亮起时,只剩中央一圈。
四张椅子,四把谱架,组成简单的舞台,三位淑女和一位绅士站在各自的座椅前面。
侍者们已从大厅四周不着痕迹地进场,点燃各处烛台,以造成光线的明暗对比, 既不让舞台过于刺眼, 又让宾客们将注意力都放在接下来的演奏上。
“一场没有提前告知的演出。”烛光映照着一旁侯爵夫人脸庞的笑意,“这是我们的小女主人罗伊·麦克亚当小姐,同青年作曲家卡洛恩·范·宁先生一起为诸位策划的惊喜…”
侯爵夫人逐一做介绍:“除了他们外,另几位也都是圣莱尼亚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拉中提琴的这位绅士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亚岱尔家族的卢,另外这两位美丽的小姑娘则是尼西米勋爵的女儿琼,以及音乐学院已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安东·科纳尔的女儿希兰…”
四位演奏者的信息,也让众宾客开始持续解读其含义。
“铁路大亨家族的卢·亚岱尔先生为之站台,这已经提前预示了范宁先生的一些艺术人格魅力…”
“两位小提琴手,正是用餐时前排两位美丽的小姑娘,原来如此…”
“没想到最高贵耀眼的罗伊小姐亲自参与到了这场演奏…”
罗伊平时在校有一些演出场合,但不管是交响大厅,还是室内乐厅,都和听众有着“台上台下”的距离感。
而此时是真正意义上的“室内乐”,这种难得的“亲切交谈”氛围,让坐在旁边的绅士淑女们, 包括很多年轻倾慕者倍感激动。
至于赫胥黎和另几位教授, 此时既感意外,又觉颇为受用。
毕竟这里是博洛尼亚学派的主场,作曲者和演奏者都是学生身份,这让他们脸面添光不少。
“所以这是卡洛恩的主动提议,还是罗伊的推动争取?抑或两人关系比我认为的更亲密?…”赫胥黎副校长坐于柔软沙发,品着一口红酒,暗自揣摩细节,“今年学校和城市音乐厅的合作受到艺术界广泛关注,赞誉和质疑皆有,若今晚首演效果良好,又是一轮在主流媒体的造势…嗯,话说回来,还是得看曲子的质量如何,这应该是卡洛恩复试参赛的室内乐作品…”
舞台上四人向观众行礼后,三人先坐下,第一小提琴希兰走到一侧钢琴前,按下校对音准用的琴键,最后一个落座。
“d小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题献保罗·麦克亚当侯爵…说起来,这也是一首标题音乐…让我们把接下来的时间留给音乐本身。”
空弦的摩擦声中,侯爵夫人的引导词结束, 然后款步走下舞台。
范宁一只手搭在沙发扶边,换了个侧靠的舒服姿势,遥遥看向灯光下的四人。
台上希兰向另外三人递出眼神,随后持弓右手微微提起,在蓄力的同时,充当了预备拍的功能。
四人干净利落地拉动弓弦!
强有力的弦乐齐奏,呈现出引子的d小调三连音动机。
这种齐奏是撞击般的,倾泻式的,以撕扯的方式拉开帷幕,最后在a大调属和弦上稍作停留。
14个小节,短短二十多秒的引子,鲜明的音乐形象已将听众的紧张感牢牢抓起。
呈示部开始,第一小提琴希兰奏出向上级进的旋律,而同一时刻,另外三人将引子中的三连音动机做模仿发展,彼此形成复调,似生命挣扎攀升,死亡步步紧逼。随后副题由小提琴中提琴合奏出,有甜美的田园风格,跃动的节奏型充满生命活力。
两者这种冲突无疑是对立式的,彼此对峙纠缠,但迟迟不愿展开战斗,就像两位骑士在决斗场上静静周旋,不找到对方破绽决不轻易出剑,这使得矛盾自始至终悬而未解。
终于来到核心的第二乐章。
四位乐手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之际,小心地持弓在琴弦上轻轻摩擦,合奏出主题阴郁感伤的柱式和弦。
“一琴一音,规整的节奏,简洁到几乎透明的织体…这不就是一个常规的四部和声写作吗?为什么色彩如此深沉,又如此感人肺腑…”
在场绝大多数听众都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此刻在对比之下,只觉得自己平日里写的四部和声只是一道作业题,而这里却是伟大的艺术品。
主题之后是五段变奏,希兰手下的琴弓奏出一支凄婉动人的旋律,那是处于最美好年华的少女一厢情愿的感伤,大提琴的拨奏和中声部铺就的背景,像是盛放琼浆的玻璃杯,美酒在第二变奏由大提琴罗伊倒出,这杯酒当是鲜红色的,很成熟,有神秘甚至可怖的危险性,但馥郁芬芳,引诱人一饮而尽。
不少宾客听到这里,心中已充满绵绵愁思,很难不对作曲者涌起好奇心和探知欲,这是拥有怎样的才思和经历,才能写出这样极度感伤和浪漫的乐段?
“灵的共鸣已经发生了…”在三四变奏的酩酊之中,听众心境从狂舞到酣睡,奇特的灵体丝线联系被范宁感知。
而最后一段变奏似覆盖漆黑坟墓的白雪,这里对死亡的解读充满静谧的意境,安详而沉郁。两把小提琴在尾声以ppp的极弱力度收尾,映射着苍白色的沉郁幻象,暗示恒久安宁的解脱。
此时共情能力更强、情绪更为敏感的淑女们已完全代入其中,有人鼻子泛酸,眼角发红,更有人已流下清泪,甚至微不可察地啜泣。
篇幅短小的谐谑曲奏响,第三乐章首尾部分带有粗野而强烈的切分节奏,中间转为温和的大调,短暂的明暗交替间,终章到来。
这里的主题有着令人心悸的发展动力,首乐章死亡与生命的对峙,终于展开彻底而激烈的冲突,跳跃性节奏固执地推动着行步的言辞,死亡淡去阴沉之面,却依旧如期而至,少女被赋予了失败的抗争结局,表面凯旋式的热情结尾,竟然暗合了安东教授构想的交响曲末乐章的意境。
一声强奏之后,四人的琴弓扬起,音符戛然而止。
范宁将杯中酸甜的西梅汁一饮而尽。
沙龙大厅的掌声如潮水般淹没了四位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