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江先生说过……圣上最为痛恨贪赃枉法之人。”常青青沉吟道:“这些官员想……想讨好于我,此下将礼收下,日后若有过失,必会求助于我……届时或是会陷我不忠不义。”
洛逍遥未料她小小年纪,心思如此细腻,心中暗赞。
林婉真浅浅一笑,接言道:“若是有失官德之辈,你自不必管他……而他们送与你的财物想必也是不义之财,你将它收下济于民生,倒是替他们消了罪孽。
又有道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败其家……若是忠良之辈,你帮他们也是应该。而这些财物是拿去赈济百姓,小青青大可问心无愧收下。”
常青青未料她会如此劝慰,一时愣住,但听洛逍遥笑道:“婉真师妹随林统领身边日久,有拿捏人心变化方寸。但官场犹胜江湖之险,交友之义,事君之忠的大是大非,并非青青的阅历可以轻易识晓……而此下若是收了礼物,常例一开,必有人仿效,日后作为说辞,想是会让圣上为难……”
言语一顿,突是转首望向厅外,脸显惊喜站了起来,林婉真随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位年有三十余岁,身着常服、气度不凡的男子行进院井之中。
身侧跟着江秋白与一位老者,后面随着六位手中捧着酒坛,禁卫打扮之人,林婉真心头一震,立马猜到来人定是当今大周天子。
来人正是郭荣,他来到郡主府前恰遇赴约而来的付长老,想是要给众人惊喜,便也不让门卫通报,直接行入中庭。
众人纷纷离座而起,迎到院井中,俱皆行礼下拜,“参见皇上……”
“哈哈……”郭荣开怀大笑,伸手一扶洛逍遥,笑道:“青青、众师弟都起来吧,今日不可拘礼。”
随着众人站起后,目光望到站在尚佑身侧的林婉真时,停了下来,微笑道:“你就是荆南王府林统领的千金?”
林婉真点了点头,欠身应道:“林婉真见过皇上。”
“好、好。听江师叔言道你端庄大气,果是如此。”郭荣点了点头,转而望向洛逍遥,“今日收获如何?”
“捕了几只山羊、山鹿……”
“好。”郭荣笑道:“我可是饿着肚子来的,走,带我去将它们烤了充饥,哈哈……”
此下不以‘朕’为自称,众人拘束感一松,常青青忙在前头引路,带着众人向西院花园行去。
到了花园的草地上,在主位落座的郭荣,看着仆人将木炭点燃,颇有感慨道:“当初我在书院之时,也曾有过与师兄弟们一同上山捕捉鸟兽……唉,一晃却是十九年了。
虽说其间随着先帝南征北战,在军旅中时常亦会有烧烤山味之举,却非是能与众师兄弟一起品尝可比,今日与你们相聚一堂,借此重温旧情,当是令人开怀……来呀,上酒。”
身侧的禁卫闻言立马将酒坛打开,倒入小壶分起,但闻阵阵酒香扑鼻。
郭荣望向付长老,“昨日听江师叔言道……付长老与武师公一样甚是懂酒,便带些御酒前来,若是能入长老口感,我明日遣人送十坛与长老品尝。”
“草民只是好酒,岂能与武先生相比。”付长老望了望已经放在案上的酒壶,抱拳道:“承蒙皇上厚爱,草民受之有愧。”
客气之中,却也接受了所赐的美酒,郭荣闻言摇了摇头,正色道:“何愧之有?倒是我薄待了付长老。高平厮杀于千军万马之中、挺进河东攻城掠寨之际,付长老的功劳非是十坛美酒可以相抵的,可惜……”
言语一顿,便自微叹一声。郭荣自是有意收拢付长老在身边效力,但知他江湖意气为先,只对洛寒水听命,不便强求之下,言语中难免又流露惋惜之意。
此时一众仆人端来了几份精美素菜,置于案上,江秋白便是领着众人,举起酒盏向郭荣敬上,但恐众人拘谨,郭荣将酒饮尽后,举箸招呼众人吃菜。
不一会儿,只听‘嗞、磁’声响,随着油渍滴入火中,轻烟顿起,肉香味也是扑鼻而来,三个仆人边转动着各自手中的铁架,边撒着细盐,烤羊肉色已见金黄。
尚佑拿起案上小刀,离座而出,轻划一刀,切下一片羊肉,放在口中一尝,对着仆人点了点头,那三个仆人知是火候已到,便是将秘制香料撒上。
一阵‘嗞、嗞’声中,肉香味愈发浓郁,几位仆人便将炭火压小,将羊肉取下,切割分盘装好,陈到众人面前案上。
想是难得有与书院学子欢聚的时刻,郭荣心情大好,推却丫环帮他剔肉去骨礼仪,亲自举着刀叉切割羊肉,品尝起来,一时大呼美味,直教众人饮酒相佐,气氛立时热闹,谈起捕猎的乐趣,一时间欢声笑语,杯盏交错。
待觉有七分饱之时,郭荣举盏招呼众人饮酒后,望向尚佑笑道:“前两日,我听赵匡胤说是你带来了几位师弟,要编入神虎营,本欲今日招你入宫询问,恰好知晓此下相聚,也就未与人唤你……”
尚佑略一迟疑,便是起身见礼,“尚佑谨听圣谕。”
“书院此下十五岁以上的学子还有多少人?”郭荣举手示意尚佑落座。
“还有十余位师弟年过十五岁……”尚佑听出郭荣所问何意,顿了一下,又道:“皆是中原之外的人氏,他们也想来为大周朝堂效力,又恐家人不允,个个都是犹豫不决……”
郭荣点了点头,叹道:“可惜易师公几十年来的潜移默化之举,还是收效甚微……”
江秋白闻言一愣,他十岁随江无涯到了太白书院,与易无为相处时间比郭荣即早且长,但听郭荣感慨,却是不解其‘潜移默化’之言的意思。
郭荣见他脸有疑色,笑了一下,缓声道:“易师公当年有感于黄巢造反有违民心本意,失望之下隐入太白山,后来说是因为楚师伯的缘故,办了书院……但依我所知,大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闻听家父与武师公他们所言,易师公心中天下太平的心愿其实一直未曾放下……”江秋白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包括已逝去的两位师公,”郭荣点头道:“还有武师公他们心中又何尝是放下了心中的抱负……”
郭荣口中已逝去了两位师公,是指当年易无为创办书院之初,同样失意于黄巢起义,受邀入院教习学子的两位儒家文士。
“只是这几十年来,中原纷争,诸边藩镇割剧,以至他们尚有的热情渐消……我刚上书院之时,发觉院中的学子来自各个朝国,心中便是感到易师公希望天下一统的抱负犹在。在我十五岁那年……也是离院之时,我曾问过易师公,我入伍军旅是否可以?”
太白书院的规矩洛逍遥等学子自是知道,闻言皆是心中作想,易无为定是会回答,只要不报出书院来历,日后荣辱不涉及书院就可。
“易师公当时反是问我……对书院学子来自各个朝国有何看法?若是他日在战场上遇上对手是同门师兄弟会如何应对?我那时却也不知如何应答,又听师公问我,入伍军旅是为了什么?”
“那时我脱口而出,说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师公又问我一句,是否是整个天下?我点头道是。
师公沉言许久,方又言道:如今众多百姓不知国之所在,书院之所以不分籍贯,又规定不超过十三岁的孩子才可入院就学,且至少要在书院受教三年方可离院,就是要学子们从小受书院声教,不以割剧分裂的藩镇朝邦为国……”
对于易无为与郭荣的私下对话,书院之中无人知晓,洛逍遥、江秋白等人顿有所感,便是凝神倾听。
“以付长老的年纪想是也未见过天下一统的局面吧?”郭荣望向付长老问道。
“草民未曾见过。唉,幼年也曾上过私塾,听闻过大唐盛世,到如今却是不知自己是哪国子民……”但觉话有不妥,付长老忙道:“请皇上恕草民失言……”
他今时六十余岁,当他出生之时,正是黄巢之乱,待长大之后,天下更是群雄割剧,中原连接易主,就如大周朝廷也才刚刚建国立朝三年,故而在他潜意识之中或许哪天也就改朝换代了。
郭荣却是不以为意,微微一笑,“易师公但想乱世日久,年轻一代已是有了出生之地所属朝邦为国的念头,心知统一声教的厉害所在,故而才反对众学子入仕,恐被以一家一姓为先之人所用,以致眼界狭隘,却是失了书院育才真正的目的。
而诸多学子文武双全,确是可造福百姓的人才,但若拘于各自出生地朝邦为国的心境,日后难免会同门自相残杀,仰或因此更使百姓受战乱之苦,师公感叹之后,又问我准备投效何处?
先帝龙潜之时,奉事于后唐朝廷,那时我便如实相告要投奔于先帝帐下,师公闻言道:眼下明君难觅,纵观天下诸雄皆非是一统天下的雄主,但有一人虽非君王,却是有治世大才,你可以随他身侧行事……”
江秋白心中一震,隐隐猜出易无为口中之人应是冯道。
“我便问是何人?师公言说是冯道冯先生。我当时对冯元老不甚了解,便向师公请教原因,易师公言道:而今天下礼乐丧失,君父尊卑无序,声教不一,百姓日昧,冯道奏请后唐皇帝刻印‘九经’广布坊间,想一统声教,开智民识,是为百姓先之人,当可随他奉事,造福于民。
我自是将易师公之言谨记于心,又问他老人家,日后若有明君英主,是否可以邀请书院同门协助……师公那时笑道:我书院教学此下虽是以隐世之说为重,实则是保全学子赤子之心。等、等书院学子开悟之日,知晓真正家国所在的要义,等有一位可造之人能在此中脱颖而出,唤醒众学子家国情怀的那天。”
江秋白等人以为,易无为当日立下离院学子入仕也好,行走江湖也罢,不准道出自己师门的规矩,是防学子为功名利禄自相残杀,是为打消学子以师门为靠山的念头。
此下听郭荣所言,其中却是有着更深的含义,众人面面相觑之后,一时神色凛然,此下方知郭荣所言‘潜移默化’的意思,但想易无为真正的心思,武望博等人未必也是知晓。
“朕有幸承先帝之灵,得至尊之位,当以易师公、冯元老百姓先之念为念。此下听得尚佑所言,想是众师弟有心与朕共致天下太平之愿,正如易师公当日要朕等待之言……”
言及朝堂大事,郭荣便是以天子口吻言事。望向江秋白,“朕有一事相托师叔去办……师叔可回书院一趟,那十六位各朝国学子,若因家室安危所在,而未敢助朕一臂之力,可让他们举族来京,若实是不愿也自不可勉强……”
想是此下时机成熟,郭荣将易无为当日所言告知后,直接了当道出心声。
江秋白但想将易无为的心思言出,自是会使本有心相助的武望博等人痛下决心,闻言行礼应道:“微臣谨遵皇上旨意。”
“好。”郭荣点了点头,接着又道:“师叔怎不问诸多离院学子之中,何以易师公唯独对朕告知心思?”
对此江秋白与众人都想知道其中原因,但知此下若是楚南风言道此事,出口相询也是失礼,何况郭荣帝王之尊,江秋白闻言便道:“臣不敢。”
郭荣听他实诚之答,笑了一笑,“当时朕便是有此念想,也就问了易师公。易师公笑称朕是第一个如实将自己未来打算告知与他之人……说是有缘,才将立下规矩的用意告知。”
但想以易无为在学子心中的威严,规矩又是他所订,诸多学子离院之时即使有心入仕,自也是偷偷摸摸放在心上,断是不敢再去当面询问易无为是否可行。
江秋白相信郭荣所言同时,心中又是猜想学究天人的易无为,或是早已看出郭荣有帝王之相也未可知。
郭荣顿了一下又道:“还有一事,朕想请赵师叔、闵师叔辛苦一趟,将这十来年学成离院的中原弟子寻访一下,或文或武,此下若是有意入仕,皆可前来。对于各朝国中的师兄弟……或是早在自己所在之地的朝堂奉事,再加以劝说颇费周折,此等情况留待日后再说。”
“到时习武之人都编入神虎营中由尚佑统领,日后随朕平定天下,哈哈……”想来多年心愿得以施行,郭荣开怀大笑。
所谓君无戏言,郭荣此言一岀,自是坐实了尚佑的官职,他本是神虎营都校,升任神虎营指挥使自也合理,尚佑听了但感惶恐,忙行礼道:“为臣寸功未立,恐难服众……”
“赵匡胤此次征讨刘逆,立了军功,朕已拟为殿前指挥使,你来统营神虎营当无不可。”郭荣笑道:“你若是随朕亲征,想必也是会立下战功,何况在书院教习学子行伍之略,以待未来大用,也是大功一件,你就不必推辞了。”
“为臣谢皇上隆恩。”尚佑但知推却不得,忙岀案跪拜谢恩。
“起来吧,朕明日便拟旨告与军中。”郭荣微微一笑,转而望向付长老,沉吟道:“朕知晓付长老忠义,着实不敢用功名利禄累劳长老。但想请长老为神虎营供奉,不为任何人节制……长老自可居住在原先宅院,若需长老帮忙,由尚佑知会,不知付长老可是愿意?”
郭荣心知付长老江湖闲散之人,若以朝堂礼制约束,反而不好,但想洛寒水为大周百姓千金散尽,又解散了通宝阁,众多闲置人员或许亦也意让他们为朝廷效力,出言相请或是机会,同时也可试探洛寒水对未来的安排。
此下通宝阁解散,除了银两倾助之外,洛寒水实也对阁中诸长老透露出,对大周朝堂人力相助之意,但也凭各长老自愿。若说不受朝堂礼节节制,依如寻常之时住在坊间宅院,有事奉调倒是可行,而郭荣以帝王之尊,如此承诺,足见诚心。
付长老闻言心念一动,“皇上仁德,以天下百姓安宁为念,当是让人敬仰。草民无用之身得以厚待,想来汗颜,待禀明阁主,若阁中无事得有闲暇,草民愿尽绵薄之力。”
乱世之中,纵使帝王之尊,未必能驾驭付长老这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隐世之人,而若非在高平之战时折服于郭荣身先士卒,英勇果敢,付长老却也不会轻言答应。
郭荣本只抱着三分希望岀言相请,未料付长老应允,当想到通宝阁还有一众高手可图,自是大喜过望,举盏笑道:“哈哈……朕当是幸甚,幸甚。来,江师叔,众师弟一同与朕敬付长老一杯。”
一阵欢谈下,郭荣竟是酒足饭饱后方才起驾回宫。
两日后傍晚,在郡主府等候旨意前去潞州的洛逍遥,却是见到折德守随尚佑而来。二人自府州一别,已逾两年,洛逍遥大为意外,见礼后,喜道:“折大哥,你何时来京城的?”
“今日午时。听江先生说洛兄弟在郡主府,便是过来打扰了。”折德守望着脸色激动的洛逍遥笑道,顿了一下,忽是叹息道:“听闻萧姑娘她……哎,若非萧都统不幸,想是萧姑娘不会遇此劫难,折某当是有罪。”
对于萧慕云的遭遇,他是从江秋白口中得知,但想若非萧雁北身死,萧慕云自也不会南下,就不会中了‘负情蛊’之毒,此下自责之意显于言表。
逍遥想起穆道承的言语,心中暗叹,忙道:“世事无常,此祸皆是柳宫文恶贼所累,折大哥不可自责……”
顿了一下,道:“穆师公他爱徒之心,幸是没有伤了折大哥家人,他老人家此下也已消去怨气,我离岛之时已是交代……过去一事就莫要再提,待哪一日折大哥有空,逍遥陪大哥一同前去拜奠萧伯父。”
折德守自也听出他的言下之意,叹道:“穆前辈纵使取了折某性命,也是有理……折某我倒是希望被穆前辈打断双手,反是心安一点。”
“折大哥莫作此念想。”洛逍遥忙转开话题道:“不知折大哥打算何时离京?我这一两日想是有空,当陪大哥一起畅饮……”
“好。”折德守点了点头,举目盯着洛逍遥笑道:“听江先生之言,折某方知逍遥兄弟是通宝阁少主,呵呵,待会儿罚酒十杯也不为过……”
“逍遥无意隐瞒,失礼之处,应是罚酒。”洛逍遥尴尬一笑,顿了一下,望向尚佑道:“尚师弟,江师叔呢?”
未待尚佑作答,折德守接言应道:“折某此次进京,实为一要事而来,江先生进宫转禀圣上定夺,待会应是会来郡主府。”
接着便将来京事由道岀,原来郭荣在高平大败辽汉联军,又挥师河东,直取太原,虽未攻下,却已是让契丹朝堂大为震撼。心恐大周借此崛起,便有心向南唐联议合击大周,于是派遣乙室已帐的萧不也以国舅身份出使南唐。
此次契丹遣使南下甚为机密,鉴于当初萧雁北出使归辽,曾在光州遭大周高手伏袭事件,便是选择从海路南下,而折家军自也在上京布有暗线,得悉消息后,折德守便来京向郭荣禀明此事。
“据上京暗桩所称,此次随护萧不也岀使的护卫首领,是侍卫司南院首席供奉周童。此人是上京‘兴龙寺’的俗家弟子,身手已入明窍山巅,还有一众身手不凡的客卿相随护卫……若使契丹与南唐联兵,南北夹击,定对我中原大为不利。”
“那折大哥想如何对付?”洛逍遥道。
折德守沉吟道:“依折某看来,眼下只能先谋取在江宁府伺机下手,只是人手缺乏……且看圣上如何安排。”
“听闻南唐亦有诸多高手,若非有我家先生与穆师公的身手,想要得手……恐非易事。”一旁的林婉真插言道。
见礼之时,折德守自也听洛逍遥介绍,知晓林婉真是马希兰弟子,闻言点了点头,苦笑道:“林姑娘所言甚是,但若说让楚先生、穆前辈去行刺杀之举,即使是圣上也是请之不动。”
若非情不得已,即使以武望博、华千行的修为也耻于刺杀之举,更何况楚南风、穆道承元婴修为,而他们虽有心相助郭荣,却也不愿直接明面涉身朝堂之争。
须知江湖之中亦有诸多武学高人蜇伏,如南唐“怒剑”向啸天,契丹“兴龙寺”住持木智大师,“大明寺”的了觉大师,都是入了元婴、金身之境。虽说他们有门下的弟子奉事于各自朝国,但他们自身却是不涉及其中。倘若楚、穆等人涉入朝事,与其门下弟子结怨,或是引出江湖动荡,到时反是徒增一番打斗。
洛逍遥未料她小小年纪,心思如此细腻,心中暗赞。
林婉真浅浅一笑,接言道:“若是有失官德之辈,你自不必管他……而他们送与你的财物想必也是不义之财,你将它收下济于民生,倒是替他们消了罪孽。
又有道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败其家……若是忠良之辈,你帮他们也是应该。而这些财物是拿去赈济百姓,小青青大可问心无愧收下。”
常青青未料她会如此劝慰,一时愣住,但听洛逍遥笑道:“婉真师妹随林统领身边日久,有拿捏人心变化方寸。但官场犹胜江湖之险,交友之义,事君之忠的大是大非,并非青青的阅历可以轻易识晓……而此下若是收了礼物,常例一开,必有人仿效,日后作为说辞,想是会让圣上为难……”
言语一顿,突是转首望向厅外,脸显惊喜站了起来,林婉真随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位年有三十余岁,身着常服、气度不凡的男子行进院井之中。
身侧跟着江秋白与一位老者,后面随着六位手中捧着酒坛,禁卫打扮之人,林婉真心头一震,立马猜到来人定是当今大周天子。
来人正是郭荣,他来到郡主府前恰遇赴约而来的付长老,想是要给众人惊喜,便也不让门卫通报,直接行入中庭。
众人纷纷离座而起,迎到院井中,俱皆行礼下拜,“参见皇上……”
“哈哈……”郭荣开怀大笑,伸手一扶洛逍遥,笑道:“青青、众师弟都起来吧,今日不可拘礼。”
随着众人站起后,目光望到站在尚佑身侧的林婉真时,停了下来,微笑道:“你就是荆南王府林统领的千金?”
林婉真点了点头,欠身应道:“林婉真见过皇上。”
“好、好。听江师叔言道你端庄大气,果是如此。”郭荣点了点头,转而望向洛逍遥,“今日收获如何?”
“捕了几只山羊、山鹿……”
“好。”郭荣笑道:“我可是饿着肚子来的,走,带我去将它们烤了充饥,哈哈……”
此下不以‘朕’为自称,众人拘束感一松,常青青忙在前头引路,带着众人向西院花园行去。
到了花园的草地上,在主位落座的郭荣,看着仆人将木炭点燃,颇有感慨道:“当初我在书院之时,也曾有过与师兄弟们一同上山捕捉鸟兽……唉,一晃却是十九年了。
虽说其间随着先帝南征北战,在军旅中时常亦会有烧烤山味之举,却非是能与众师兄弟一起品尝可比,今日与你们相聚一堂,借此重温旧情,当是令人开怀……来呀,上酒。”
身侧的禁卫闻言立马将酒坛打开,倒入小壶分起,但闻阵阵酒香扑鼻。
郭荣望向付长老,“昨日听江师叔言道……付长老与武师公一样甚是懂酒,便带些御酒前来,若是能入长老口感,我明日遣人送十坛与长老品尝。”
“草民只是好酒,岂能与武先生相比。”付长老望了望已经放在案上的酒壶,抱拳道:“承蒙皇上厚爱,草民受之有愧。”
客气之中,却也接受了所赐的美酒,郭荣闻言摇了摇头,正色道:“何愧之有?倒是我薄待了付长老。高平厮杀于千军万马之中、挺进河东攻城掠寨之际,付长老的功劳非是十坛美酒可以相抵的,可惜……”
言语一顿,便自微叹一声。郭荣自是有意收拢付长老在身边效力,但知他江湖意气为先,只对洛寒水听命,不便强求之下,言语中难免又流露惋惜之意。
此时一众仆人端来了几份精美素菜,置于案上,江秋白便是领着众人,举起酒盏向郭荣敬上,但恐众人拘谨,郭荣将酒饮尽后,举箸招呼众人吃菜。
不一会儿,只听‘嗞、磁’声响,随着油渍滴入火中,轻烟顿起,肉香味也是扑鼻而来,三个仆人边转动着各自手中的铁架,边撒着细盐,烤羊肉色已见金黄。
尚佑拿起案上小刀,离座而出,轻划一刀,切下一片羊肉,放在口中一尝,对着仆人点了点头,那三个仆人知是火候已到,便是将秘制香料撒上。
一阵‘嗞、嗞’声中,肉香味愈发浓郁,几位仆人便将炭火压小,将羊肉取下,切割分盘装好,陈到众人面前案上。
想是难得有与书院学子欢聚的时刻,郭荣心情大好,推却丫环帮他剔肉去骨礼仪,亲自举着刀叉切割羊肉,品尝起来,一时大呼美味,直教众人饮酒相佐,气氛立时热闹,谈起捕猎的乐趣,一时间欢声笑语,杯盏交错。
待觉有七分饱之时,郭荣举盏招呼众人饮酒后,望向尚佑笑道:“前两日,我听赵匡胤说是你带来了几位师弟,要编入神虎营,本欲今日招你入宫询问,恰好知晓此下相聚,也就未与人唤你……”
尚佑略一迟疑,便是起身见礼,“尚佑谨听圣谕。”
“书院此下十五岁以上的学子还有多少人?”郭荣举手示意尚佑落座。
“还有十余位师弟年过十五岁……”尚佑听出郭荣所问何意,顿了一下,又道:“皆是中原之外的人氏,他们也想来为大周朝堂效力,又恐家人不允,个个都是犹豫不决……”
郭荣点了点头,叹道:“可惜易师公几十年来的潜移默化之举,还是收效甚微……”
江秋白闻言一愣,他十岁随江无涯到了太白书院,与易无为相处时间比郭荣即早且长,但听郭荣感慨,却是不解其‘潜移默化’之言的意思。
郭荣见他脸有疑色,笑了一下,缓声道:“易师公当年有感于黄巢造反有违民心本意,失望之下隐入太白山,后来说是因为楚师伯的缘故,办了书院……但依我所知,大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闻听家父与武师公他们所言,易师公心中天下太平的心愿其实一直未曾放下……”江秋白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包括已逝去的两位师公,”郭荣点头道:“还有武师公他们心中又何尝是放下了心中的抱负……”
郭荣口中已逝去了两位师公,是指当年易无为创办书院之初,同样失意于黄巢起义,受邀入院教习学子的两位儒家文士。
“只是这几十年来,中原纷争,诸边藩镇割剧,以至他们尚有的热情渐消……我刚上书院之时,发觉院中的学子来自各个朝国,心中便是感到易师公希望天下一统的抱负犹在。在我十五岁那年……也是离院之时,我曾问过易师公,我入伍军旅是否可以?”
太白书院的规矩洛逍遥等学子自是知道,闻言皆是心中作想,易无为定是会回答,只要不报出书院来历,日后荣辱不涉及书院就可。
“易师公当时反是问我……对书院学子来自各个朝国有何看法?若是他日在战场上遇上对手是同门师兄弟会如何应对?我那时却也不知如何应答,又听师公问我,入伍军旅是为了什么?”
“那时我脱口而出,说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师公又问我一句,是否是整个天下?我点头道是。
师公沉言许久,方又言道:如今众多百姓不知国之所在,书院之所以不分籍贯,又规定不超过十三岁的孩子才可入院就学,且至少要在书院受教三年方可离院,就是要学子们从小受书院声教,不以割剧分裂的藩镇朝邦为国……”
对于易无为与郭荣的私下对话,书院之中无人知晓,洛逍遥、江秋白等人顿有所感,便是凝神倾听。
“以付长老的年纪想是也未见过天下一统的局面吧?”郭荣望向付长老问道。
“草民未曾见过。唉,幼年也曾上过私塾,听闻过大唐盛世,到如今却是不知自己是哪国子民……”但觉话有不妥,付长老忙道:“请皇上恕草民失言……”
他今时六十余岁,当他出生之时,正是黄巢之乱,待长大之后,天下更是群雄割剧,中原连接易主,就如大周朝廷也才刚刚建国立朝三年,故而在他潜意识之中或许哪天也就改朝换代了。
郭荣却是不以为意,微微一笑,“易师公但想乱世日久,年轻一代已是有了出生之地所属朝邦为国的念头,心知统一声教的厉害所在,故而才反对众学子入仕,恐被以一家一姓为先之人所用,以致眼界狭隘,却是失了书院育才真正的目的。
而诸多学子文武双全,确是可造福百姓的人才,但若拘于各自出生地朝邦为国的心境,日后难免会同门自相残杀,仰或因此更使百姓受战乱之苦,师公感叹之后,又问我准备投效何处?
先帝龙潜之时,奉事于后唐朝廷,那时我便如实相告要投奔于先帝帐下,师公闻言道:眼下明君难觅,纵观天下诸雄皆非是一统天下的雄主,但有一人虽非君王,却是有治世大才,你可以随他身侧行事……”
江秋白心中一震,隐隐猜出易无为口中之人应是冯道。
“我便问是何人?师公言说是冯道冯先生。我当时对冯元老不甚了解,便向师公请教原因,易师公言道:而今天下礼乐丧失,君父尊卑无序,声教不一,百姓日昧,冯道奏请后唐皇帝刻印‘九经’广布坊间,想一统声教,开智民识,是为百姓先之人,当可随他奉事,造福于民。
我自是将易师公之言谨记于心,又问他老人家,日后若有明君英主,是否可以邀请书院同门协助……师公那时笑道:我书院教学此下虽是以隐世之说为重,实则是保全学子赤子之心。等、等书院学子开悟之日,知晓真正家国所在的要义,等有一位可造之人能在此中脱颖而出,唤醒众学子家国情怀的那天。”
江秋白等人以为,易无为当日立下离院学子入仕也好,行走江湖也罢,不准道出自己师门的规矩,是防学子为功名利禄自相残杀,是为打消学子以师门为靠山的念头。
此下听郭荣所言,其中却是有着更深的含义,众人面面相觑之后,一时神色凛然,此下方知郭荣所言‘潜移默化’的意思,但想易无为真正的心思,武望博等人未必也是知晓。
“朕有幸承先帝之灵,得至尊之位,当以易师公、冯元老百姓先之念为念。此下听得尚佑所言,想是众师弟有心与朕共致天下太平之愿,正如易师公当日要朕等待之言……”
言及朝堂大事,郭荣便是以天子口吻言事。望向江秋白,“朕有一事相托师叔去办……师叔可回书院一趟,那十六位各朝国学子,若因家室安危所在,而未敢助朕一臂之力,可让他们举族来京,若实是不愿也自不可勉强……”
想是此下时机成熟,郭荣将易无为当日所言告知后,直接了当道出心声。
江秋白但想将易无为的心思言出,自是会使本有心相助的武望博等人痛下决心,闻言行礼应道:“微臣谨遵皇上旨意。”
“好。”郭荣点了点头,接着又道:“师叔怎不问诸多离院学子之中,何以易师公唯独对朕告知心思?”
对此江秋白与众人都想知道其中原因,但知此下若是楚南风言道此事,出口相询也是失礼,何况郭荣帝王之尊,江秋白闻言便道:“臣不敢。”
郭荣听他实诚之答,笑了一笑,“当时朕便是有此念想,也就问了易师公。易师公笑称朕是第一个如实将自己未来打算告知与他之人……说是有缘,才将立下规矩的用意告知。”
但想以易无为在学子心中的威严,规矩又是他所订,诸多学子离院之时即使有心入仕,自也是偷偷摸摸放在心上,断是不敢再去当面询问易无为是否可行。
江秋白相信郭荣所言同时,心中又是猜想学究天人的易无为,或是早已看出郭荣有帝王之相也未可知。
郭荣顿了一下又道:“还有一事,朕想请赵师叔、闵师叔辛苦一趟,将这十来年学成离院的中原弟子寻访一下,或文或武,此下若是有意入仕,皆可前来。对于各朝国中的师兄弟……或是早在自己所在之地的朝堂奉事,再加以劝说颇费周折,此等情况留待日后再说。”
“到时习武之人都编入神虎营中由尚佑统领,日后随朕平定天下,哈哈……”想来多年心愿得以施行,郭荣开怀大笑。
所谓君无戏言,郭荣此言一岀,自是坐实了尚佑的官职,他本是神虎营都校,升任神虎营指挥使自也合理,尚佑听了但感惶恐,忙行礼道:“为臣寸功未立,恐难服众……”
“赵匡胤此次征讨刘逆,立了军功,朕已拟为殿前指挥使,你来统营神虎营当无不可。”郭荣笑道:“你若是随朕亲征,想必也是会立下战功,何况在书院教习学子行伍之略,以待未来大用,也是大功一件,你就不必推辞了。”
“为臣谢皇上隆恩。”尚佑但知推却不得,忙岀案跪拜谢恩。
“起来吧,朕明日便拟旨告与军中。”郭荣微微一笑,转而望向付长老,沉吟道:“朕知晓付长老忠义,着实不敢用功名利禄累劳长老。但想请长老为神虎营供奉,不为任何人节制……长老自可居住在原先宅院,若需长老帮忙,由尚佑知会,不知付长老可是愿意?”
郭荣心知付长老江湖闲散之人,若以朝堂礼制约束,反而不好,但想洛寒水为大周百姓千金散尽,又解散了通宝阁,众多闲置人员或许亦也意让他们为朝廷效力,出言相请或是机会,同时也可试探洛寒水对未来的安排。
此下通宝阁解散,除了银两倾助之外,洛寒水实也对阁中诸长老透露出,对大周朝堂人力相助之意,但也凭各长老自愿。若说不受朝堂礼节节制,依如寻常之时住在坊间宅院,有事奉调倒是可行,而郭荣以帝王之尊,如此承诺,足见诚心。
付长老闻言心念一动,“皇上仁德,以天下百姓安宁为念,当是让人敬仰。草民无用之身得以厚待,想来汗颜,待禀明阁主,若阁中无事得有闲暇,草民愿尽绵薄之力。”
乱世之中,纵使帝王之尊,未必能驾驭付长老这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隐世之人,而若非在高平之战时折服于郭荣身先士卒,英勇果敢,付长老却也不会轻言答应。
郭荣本只抱着三分希望岀言相请,未料付长老应允,当想到通宝阁还有一众高手可图,自是大喜过望,举盏笑道:“哈哈……朕当是幸甚,幸甚。来,江师叔,众师弟一同与朕敬付长老一杯。”
一阵欢谈下,郭荣竟是酒足饭饱后方才起驾回宫。
两日后傍晚,在郡主府等候旨意前去潞州的洛逍遥,却是见到折德守随尚佑而来。二人自府州一别,已逾两年,洛逍遥大为意外,见礼后,喜道:“折大哥,你何时来京城的?”
“今日午时。听江先生说洛兄弟在郡主府,便是过来打扰了。”折德守望着脸色激动的洛逍遥笑道,顿了一下,忽是叹息道:“听闻萧姑娘她……哎,若非萧都统不幸,想是萧姑娘不会遇此劫难,折某当是有罪。”
对于萧慕云的遭遇,他是从江秋白口中得知,但想若非萧雁北身死,萧慕云自也不会南下,就不会中了‘负情蛊’之毒,此下自责之意显于言表。
逍遥想起穆道承的言语,心中暗叹,忙道:“世事无常,此祸皆是柳宫文恶贼所累,折大哥不可自责……”
顿了一下,道:“穆师公他爱徒之心,幸是没有伤了折大哥家人,他老人家此下也已消去怨气,我离岛之时已是交代……过去一事就莫要再提,待哪一日折大哥有空,逍遥陪大哥一同前去拜奠萧伯父。”
折德守自也听出他的言下之意,叹道:“穆前辈纵使取了折某性命,也是有理……折某我倒是希望被穆前辈打断双手,反是心安一点。”
“折大哥莫作此念想。”洛逍遥忙转开话题道:“不知折大哥打算何时离京?我这一两日想是有空,当陪大哥一起畅饮……”
“好。”折德守点了点头,举目盯着洛逍遥笑道:“听江先生之言,折某方知逍遥兄弟是通宝阁少主,呵呵,待会儿罚酒十杯也不为过……”
“逍遥无意隐瞒,失礼之处,应是罚酒。”洛逍遥尴尬一笑,顿了一下,望向尚佑道:“尚师弟,江师叔呢?”
未待尚佑作答,折德守接言应道:“折某此次进京,实为一要事而来,江先生进宫转禀圣上定夺,待会应是会来郡主府。”
接着便将来京事由道岀,原来郭荣在高平大败辽汉联军,又挥师河东,直取太原,虽未攻下,却已是让契丹朝堂大为震撼。心恐大周借此崛起,便有心向南唐联议合击大周,于是派遣乙室已帐的萧不也以国舅身份出使南唐。
此次契丹遣使南下甚为机密,鉴于当初萧雁北出使归辽,曾在光州遭大周高手伏袭事件,便是选择从海路南下,而折家军自也在上京布有暗线,得悉消息后,折德守便来京向郭荣禀明此事。
“据上京暗桩所称,此次随护萧不也岀使的护卫首领,是侍卫司南院首席供奉周童。此人是上京‘兴龙寺’的俗家弟子,身手已入明窍山巅,还有一众身手不凡的客卿相随护卫……若使契丹与南唐联兵,南北夹击,定对我中原大为不利。”
“那折大哥想如何对付?”洛逍遥道。
折德守沉吟道:“依折某看来,眼下只能先谋取在江宁府伺机下手,只是人手缺乏……且看圣上如何安排。”
“听闻南唐亦有诸多高手,若非有我家先生与穆师公的身手,想要得手……恐非易事。”一旁的林婉真插言道。
见礼之时,折德守自也听洛逍遥介绍,知晓林婉真是马希兰弟子,闻言点了点头,苦笑道:“林姑娘所言甚是,但若说让楚先生、穆前辈去行刺杀之举,即使是圣上也是请之不动。”
若非情不得已,即使以武望博、华千行的修为也耻于刺杀之举,更何况楚南风、穆道承元婴修为,而他们虽有心相助郭荣,却也不愿直接明面涉身朝堂之争。
须知江湖之中亦有诸多武学高人蜇伏,如南唐“怒剑”向啸天,契丹“兴龙寺”住持木智大师,“大明寺”的了觉大师,都是入了元婴、金身之境。虽说他们有门下的弟子奉事于各自朝国,但他们自身却是不涉及其中。倘若楚、穆等人涉入朝事,与其门下弟子结怨,或是引出江湖动荡,到时反是徒增一番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