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她也不揭穿,只叹道:不知外祖母如何了,她一向最疼宝玉,不知该如何难过呢。
胤祚道:你放心吧,前几天岳父就请太医去贾家瞧过了,老太太没事。
黛玉松了口气,又问:那宝玉如何,能治好吗?
这个不好说,胤祚咬着块糕点道,他这病原不是旁的缘故,而是惊吓受惊所致,根子还在他心里,他要是放不开,就永远不能行,大夫能做的有限。
至于宝玉能不能放宽心?
都已经好几年了,能放下早该放下了,何至于拖到今日?既然拖到今日,只怕日后康复的可能性不大。
胤祚这么跟黛玉说,黛玉也不由叹了口气:不知他日后该如此自处?还有宝姐姐,也实在太可怜了。
胤祚没说话,宝玉如今在贾家算是丢尽了脸面,至于消息会不会从贾府传出去跟他有什么关系?自作孽不可活,贾政和贾宝玉自己都知道他有缺陷,却还是瞒着薛家定下婚事,既然敢做,就该做好被报复的准备。
丢人罢了,总不会比薛宝钗还惨。
薛宝钗确实悲惨了些,不过这婚事原是她自己求来的,怨不得旁人。
果然不出胤祚所料,你可以永远相信贾家下人的嘴,不出几日,宝玉不行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宁荣街。
宝玉走哪都觉得别人在笑话他,连门都不愿意出了,倒是宝钗洗去污点,如今大家只觉得她可怜,倒不说她拴不住男人之类的了。也算有好有坏吧。
贾家大失颜面,自是焦头烂额,但很快他们就没心思管这个了。
江南传来消息,甄家被问罪抄家了!
第134章
甄家在江南扎根多年,颇有几分势力,然而近些年来却不大安分,连通当地商户和官员,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几乎成了当地土皇帝,以至于鱼肉乡邻,百姓苦不堪言却求告无门。
只这一条就够康熙要了甄家一家子性命了,况且甄家之恶行罄竹难书,欺男霸女、横行霸道都是常事,他们还买官卖官,买官卖官不是不允许,康熙当初为了缓解国库压力,默认把一些不要紧的闲职以捐官的形势卖给百姓,但却要由朝廷经手,且有严格的资格审查。
可甄家却私自插手捐官之事,不仅替没有资格捐官的人打通关系,而且私纳捐官款项,等于从国库拿钱放到他们自己口袋!
贾家与甄家乃世交,对于此事也知道一些,上回薛蟠之事,贾母便是先求了甄家,只是那事涉及胤祚,甄家不敢擅专,这才辗转联系上了八福晋。
自然,甄家不全是为了贾家,他们早就和八福晋有牵扯了,盖因甄家野心极大,就算成了土皇帝也有不满的时候,他们还想争个从龙之功,谋求更高的权势地位呢。
一开始他们投靠大阿哥,但大阿哥无心争储,纳兰明珠被外派,大阿哥一党失了锐气,眼瞧着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甄家就打算另找下家。
正好八福晋表露出了这个意思,还是那句话说的,没人想到八福晋嚣张到这个地步,居然自作主张联络外臣,还以为一切都是八阿哥的授意,甄家觉得八阿哥是个可塑之才,于是转投八福晋门下
且不说八阿哥有没有争储的意思,只说甄家试图挑起皇子争斗就已经犯了康熙大忌,况且他还能联系上身处深宫的八福晋往皇宫安插人是什么企图?
这还不算最要紧的,更要命的是甄家曾贪污克扣赈灾钱粮,百姓因此死伤无数,甄家和其党羽倒是赚得盆满钵满,且甄家还曾与海外小国和准噶尔眉来眼去,有通敌之嫌。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都够甄家死上十回八回了,如今数罪并罚,抄家下狱委实不算冤枉。
但贾母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贾家和甄家世代相交,同气连枝,甄家想要从龙之功都不忘分贾家一杯羹,若是甄家倒了,贾家岂不是失了一个靠山?
四王八公已经逐渐没落,近些年出息些的不过就那么几个南安郡王犯错,遭了皇上厌弃,已经不中用了;王子腾倒是没犯什么大错,却于去岁暴病而亡。如今贾家能指望的只有一个甄家,若甄家也没了,于贾家大大的不利!
哦,还有林如海!
贾母连忙叫人:鸳鸯,去请姑爷过来。
林家,林如海听了小厮回话沉默片刻,道:告诉来人,我出京办差去了,半月后才能回来。
反正贾家朝上没人,他是否真的出京办差他们也不能知道。
小厮应了一声就要出去传话,林如海又叫住他,犹豫片刻还是道:罢了,我去一趟吧。
他知道贾母要说什么,本来是不想去的,但身为女婿,他到底还是不能眼眼睁睁看着贾家像蒙着眼的驴似的跟在甄家后头跑,然后一起掉到坑里去。
林如海重新梳洗后便带人去贾家,见了贾母,林如海请安,贾母连忙叫人扶他起来,开门见山道:一家子骨肉,不讲究这些虚礼。今儿叫你过来,是听说了甄家的事,我这心里慌得很,不知发生了什么,你是朝廷股肱,可知里头有什么内情?
林如海扶着贾母坐下,这才把甄家的事说了。
贾母问:你可知怎么判的?
林如海叹气:御史在大朝会上列举甄家□□罪状,皇上震怒,已经定下抄家,成年男子一律斩首,女眷没为官奴,未成年男子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生不得回京。
--
胤祚道:你放心吧,前几天岳父就请太医去贾家瞧过了,老太太没事。
黛玉松了口气,又问:那宝玉如何,能治好吗?
这个不好说,胤祚咬着块糕点道,他这病原不是旁的缘故,而是惊吓受惊所致,根子还在他心里,他要是放不开,就永远不能行,大夫能做的有限。
至于宝玉能不能放宽心?
都已经好几年了,能放下早该放下了,何至于拖到今日?既然拖到今日,只怕日后康复的可能性不大。
胤祚这么跟黛玉说,黛玉也不由叹了口气:不知他日后该如此自处?还有宝姐姐,也实在太可怜了。
胤祚没说话,宝玉如今在贾家算是丢尽了脸面,至于消息会不会从贾府传出去跟他有什么关系?自作孽不可活,贾政和贾宝玉自己都知道他有缺陷,却还是瞒着薛家定下婚事,既然敢做,就该做好被报复的准备。
丢人罢了,总不会比薛宝钗还惨。
薛宝钗确实悲惨了些,不过这婚事原是她自己求来的,怨不得旁人。
果然不出胤祚所料,你可以永远相信贾家下人的嘴,不出几日,宝玉不行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宁荣街。
宝玉走哪都觉得别人在笑话他,连门都不愿意出了,倒是宝钗洗去污点,如今大家只觉得她可怜,倒不说她拴不住男人之类的了。也算有好有坏吧。
贾家大失颜面,自是焦头烂额,但很快他们就没心思管这个了。
江南传来消息,甄家被问罪抄家了!
第134章
甄家在江南扎根多年,颇有几分势力,然而近些年来却不大安分,连通当地商户和官员,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几乎成了当地土皇帝,以至于鱼肉乡邻,百姓苦不堪言却求告无门。
只这一条就够康熙要了甄家一家子性命了,况且甄家之恶行罄竹难书,欺男霸女、横行霸道都是常事,他们还买官卖官,买官卖官不是不允许,康熙当初为了缓解国库压力,默认把一些不要紧的闲职以捐官的形势卖给百姓,但却要由朝廷经手,且有严格的资格审查。
可甄家却私自插手捐官之事,不仅替没有资格捐官的人打通关系,而且私纳捐官款项,等于从国库拿钱放到他们自己口袋!
贾家与甄家乃世交,对于此事也知道一些,上回薛蟠之事,贾母便是先求了甄家,只是那事涉及胤祚,甄家不敢擅专,这才辗转联系上了八福晋。
自然,甄家不全是为了贾家,他们早就和八福晋有牵扯了,盖因甄家野心极大,就算成了土皇帝也有不满的时候,他们还想争个从龙之功,谋求更高的权势地位呢。
一开始他们投靠大阿哥,但大阿哥无心争储,纳兰明珠被外派,大阿哥一党失了锐气,眼瞧着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甄家就打算另找下家。
正好八福晋表露出了这个意思,还是那句话说的,没人想到八福晋嚣张到这个地步,居然自作主张联络外臣,还以为一切都是八阿哥的授意,甄家觉得八阿哥是个可塑之才,于是转投八福晋门下
且不说八阿哥有没有争储的意思,只说甄家试图挑起皇子争斗就已经犯了康熙大忌,况且他还能联系上身处深宫的八福晋往皇宫安插人是什么企图?
这还不算最要紧的,更要命的是甄家曾贪污克扣赈灾钱粮,百姓因此死伤无数,甄家和其党羽倒是赚得盆满钵满,且甄家还曾与海外小国和准噶尔眉来眼去,有通敌之嫌。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都够甄家死上十回八回了,如今数罪并罚,抄家下狱委实不算冤枉。
但贾母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贾家和甄家世代相交,同气连枝,甄家想要从龙之功都不忘分贾家一杯羹,若是甄家倒了,贾家岂不是失了一个靠山?
四王八公已经逐渐没落,近些年出息些的不过就那么几个南安郡王犯错,遭了皇上厌弃,已经不中用了;王子腾倒是没犯什么大错,却于去岁暴病而亡。如今贾家能指望的只有一个甄家,若甄家也没了,于贾家大大的不利!
哦,还有林如海!
贾母连忙叫人:鸳鸯,去请姑爷过来。
林家,林如海听了小厮回话沉默片刻,道:告诉来人,我出京办差去了,半月后才能回来。
反正贾家朝上没人,他是否真的出京办差他们也不能知道。
小厮应了一声就要出去传话,林如海又叫住他,犹豫片刻还是道:罢了,我去一趟吧。
他知道贾母要说什么,本来是不想去的,但身为女婿,他到底还是不能眼眼睁睁看着贾家像蒙着眼的驴似的跟在甄家后头跑,然后一起掉到坑里去。
林如海重新梳洗后便带人去贾家,见了贾母,林如海请安,贾母连忙叫人扶他起来,开门见山道:一家子骨肉,不讲究这些虚礼。今儿叫你过来,是听说了甄家的事,我这心里慌得很,不知发生了什么,你是朝廷股肱,可知里头有什么内情?
林如海扶着贾母坐下,这才把甄家的事说了。
贾母问:你可知怎么判的?
林如海叹气:御史在大朝会上列举甄家□□罪状,皇上震怒,已经定下抄家,成年男子一律斩首,女眷没为官奴,未成年男子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生不得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