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全新理念
随便就近找了个食堂,萧锐带人走了进去。
“侯爷,这就是书院的食堂?”
“没错,二十八个食堂只是布局不同,但大体的设施和环境是差不多的。”
嘶……
萧锐云淡风轻的解释,让在场众人齐齐吸了口凉气。
不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简陋,相反,恰恰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豪华。这哪里是食堂嘛,简直就是一座干净整洁的酒楼,侯爷这是在书院内开了二十八家醉仙楼呀,稍有不同的是,这些食堂都是一层,并不设二楼。
李二也很惊讶,这么大一座食堂?寻常酒楼可比不得,论宽敞,皇宫太极殿也不如此地。
“你这食堂能容纳多少人吃饭?把食堂建这么大,而且一建设就是二十八座,得花不少钱吧?”
萧锐呵呵笑道:“这食堂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吃饭,当然了,如果是有人吃完离开,再有人来,算上这种翻台的,因为食材有限,所以一顿饭可以供一千人用餐。”
“二十多个食堂,能容纳两三万人吃饭,虽然书院没有那么多学生,但将来未必没有。之所以如此设计,不是为了铺张,而是想让学生们不用为吃饭发愁,尽量节省心思和时间在读书上。”
“甚至有几座食堂是日夜无休、随时供应饭食的,保证那些读书痴迷的学生,什么时候饿了,随时都能有顿热乎饭吃。”
“至于说花钱?呵呵,建设这所书院,仅仅工钱就二十万两银子,所有的材料都是赊欠,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还清。”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叹服,仅此一项,足见侯爷对教育的用心,这所无类书院,虽未招生,却已经走在当世顶尖了。
老李渊拍了拍萧锐的肩膀,慈爱的说道:“孩子,苦了你了。”
萧锐笑了笑:“皇爷爷,哪里是我的功劳?都是陛下的支持,若不是朝廷作保,这笔天价巨款我可借不来。”
李二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年纪轻轻,却不愿入朝为官出力。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好好办书院,给朝廷还二十年的债,省得你天天钓鱼偷懒。朕还没到养老钓鱼的那天呢,你岂能闲着?”
萧锐讪讪一笑,却没有当面吐槽。
被儿子搀扶着的杜如晦看到萧锐吃瘪,开口换了个话题解围:“原本我们以为书院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可侯爷却有不同见解。他说书院只是个帮孩子们护道的地方,给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环境、一切能用到的书籍技能,保证他们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仅此而已。”
“侯爷认为,学生就像一块干布,书院就是一碗水,把干布投入水中,学生可以尽情的从碗里吸水,能吸收多少,就看个人天赋和努力了。”
哦?这种教育理念,好像跟当世的大相径庭啊。
不少人陷入了沉思,很多人看向了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孔颖达也表示不解,“侯爷,您不是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吗?如果全都靠学生自学,那要老师作甚?还如何传道授业?往圣先贤的学问,如何传承延续下去?”
萧锐哈哈大笑道:“传道不是填鸭灌输。若一人不喜数算,您却把他按下了学习十年数算,虽然也能学成高手,但却不能让此人迈向绝顶,因为他的天赋不在此。”
“无类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当世不太一样,发扬天赋是特色之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兴趣,哪怕此人学习一辈子,又能有多大的成就呢?”
“至于圣贤传承?呵呵,不用担心。书籍在那里,圣贤的传承就在那里,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总有人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天赋,选择哪一门最喜欢的学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圣贤找到得意的隔代真传。”
“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不能算传人,最多只能算是继承者罢了。就好比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可都不是师承关系,但也只有这样的,才能青出于蓝,将一门学问发扬光大。”
“为何自荀子之后,儒家至今都没有圣人出现?我想,与此不无关系。”
萧锐此言振聋发聩,更多的人陷入了沉思,包括孔颖达。
聊到这里,时间有限,萧锐不愿继续跟这帮人辩论教学理念,接着介绍起书院的教学,“书院一共教学五年,第一年是所有学生在一起上课,教一些实用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诸子百家,然后从第二年开始,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哪一家了。”
“当然了,如果是天才、或者学有余力者,可以兼修多门。若真有本事,哪怕是一人把书院的学问全都学完,也不做限制。”
一人精通百家?世上怕是无人能做到。
谁说的?眼前不就有一位吗?侯爷就是这样的天才!
“刚才孔祭酒问我,书院的老师是做什么的?我打个比方,诸位看到那天上的太阳了吗?若学问的顶峰是那太阳,那书院的一切,包括书籍、老师,都是帮助学生上天逐日的梯子。”
“在学生的学问不如老师的时候,老师是帮学生答疑解惑的。有朝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老师,那能给学生解惑指路的,就只剩下先贤书籍了。若有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了先贤,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道,只能他们靠自己探索前行了。求道的路上,注定的孤独的。”
嘶……
随着萧锐的描述,众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踩在书册搭成的天梯,天梯上一个踽踽独行的人影,一步步的爬向太阳。
不愧是冠军侯,不愧是天下第一人,办一家书院,也如此天马行空。上天揽日?换个人,怕是想都不敢想的。
看着成功忽悠住了众人,萧锐满是得意,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嘛,为了督促学生们勤学苦读,避免他们虚耗光阴进来混日子,书院是有出师考试的,五年时间,若是不能通过出师考试,可以给机会多修三年,三年里一年一考核,若是多读三年还不能出师,呵呵,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学术混子,两者于国于民都是无用之物,将会被书院除名。”
不少文官劝解道:“侯爷,是不是太严苛了些?俗话说十年寒窗苦……您这里八年时间……”
文官们担忧学习时间短,许多人学不成才,混个半瓶水,岂不是大大的浪费?应该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全都培养成人才的。
但武将们却赞成说道:“侯爷此言有理,若是八年时间都不能在这里学出个名堂,那一定是没有用心。继续留下来,除了空耗粮食,百无一用,该踢出去。什么十年寒窗苦,读书能有我们习武吃苦吗?我们习武三五年也能出师了,更何况八年?”
“打打杀杀怎么比得了读书?让你们打架行,但让你们背书试试?”有人吐槽反驳道。
眼看着文武两派就要吵起来,萧锐赶紧叫停,“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为了督促学生们求学积极性的。书院规矩如此,若是不认同,那就是不适合在此地就学,书院是培养人才,将来给大唐出力的,不是供他们休息享乐的。想皓首穷经可以去他处,躲在家里闭门造车,一本书读个六十年,也无人管的。”
“哈哈,彩!还是侯爷说话在理,没规矩能行?”武将们开怀大笑,一众文官却若有所思,好像侯爷说的有道理,如果不限制时间的供人在此就读,不仅是浪费书院的资源,而且于国于民也没有任何益处。
“说了半天,差点忘了时间,说好的边吃边聊的。诸位,按秩序排队吧,咱们先吃饭,吃完了饭接着聊。”
啥玩意儿?排队?
众人纷纷傻眼,我们来是吃饭的,你这里摆满了八仙桌,大家坐好你让人上菜就行了,还排什么队啊?真当我们是学生了?
“侯爷,这就是书院的食堂?”
“没错,二十八个食堂只是布局不同,但大体的设施和环境是差不多的。”
嘶……
萧锐云淡风轻的解释,让在场众人齐齐吸了口凉气。
不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简陋,相反,恰恰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豪华。这哪里是食堂嘛,简直就是一座干净整洁的酒楼,侯爷这是在书院内开了二十八家醉仙楼呀,稍有不同的是,这些食堂都是一层,并不设二楼。
李二也很惊讶,这么大一座食堂?寻常酒楼可比不得,论宽敞,皇宫太极殿也不如此地。
“你这食堂能容纳多少人吃饭?把食堂建这么大,而且一建设就是二十八座,得花不少钱吧?”
萧锐呵呵笑道:“这食堂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吃饭,当然了,如果是有人吃完离开,再有人来,算上这种翻台的,因为食材有限,所以一顿饭可以供一千人用餐。”
“二十多个食堂,能容纳两三万人吃饭,虽然书院没有那么多学生,但将来未必没有。之所以如此设计,不是为了铺张,而是想让学生们不用为吃饭发愁,尽量节省心思和时间在读书上。”
“甚至有几座食堂是日夜无休、随时供应饭食的,保证那些读书痴迷的学生,什么时候饿了,随时都能有顿热乎饭吃。”
“至于说花钱?呵呵,建设这所书院,仅仅工钱就二十万两银子,所有的材料都是赊欠,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还清。”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叹服,仅此一项,足见侯爷对教育的用心,这所无类书院,虽未招生,却已经走在当世顶尖了。
老李渊拍了拍萧锐的肩膀,慈爱的说道:“孩子,苦了你了。”
萧锐笑了笑:“皇爷爷,哪里是我的功劳?都是陛下的支持,若不是朝廷作保,这笔天价巨款我可借不来。”
李二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年纪轻轻,却不愿入朝为官出力。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好好办书院,给朝廷还二十年的债,省得你天天钓鱼偷懒。朕还没到养老钓鱼的那天呢,你岂能闲着?”
萧锐讪讪一笑,却没有当面吐槽。
被儿子搀扶着的杜如晦看到萧锐吃瘪,开口换了个话题解围:“原本我们以为书院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可侯爷却有不同见解。他说书院只是个帮孩子们护道的地方,给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环境、一切能用到的书籍技能,保证他们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仅此而已。”
“侯爷认为,学生就像一块干布,书院就是一碗水,把干布投入水中,学生可以尽情的从碗里吸水,能吸收多少,就看个人天赋和努力了。”
哦?这种教育理念,好像跟当世的大相径庭啊。
不少人陷入了沉思,很多人看向了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孔颖达也表示不解,“侯爷,您不是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吗?如果全都靠学生自学,那要老师作甚?还如何传道授业?往圣先贤的学问,如何传承延续下去?”
萧锐哈哈大笑道:“传道不是填鸭灌输。若一人不喜数算,您却把他按下了学习十年数算,虽然也能学成高手,但却不能让此人迈向绝顶,因为他的天赋不在此。”
“无类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当世不太一样,发扬天赋是特色之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兴趣,哪怕此人学习一辈子,又能有多大的成就呢?”
“至于圣贤传承?呵呵,不用担心。书籍在那里,圣贤的传承就在那里,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总有人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天赋,选择哪一门最喜欢的学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圣贤找到得意的隔代真传。”
“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不能算传人,最多只能算是继承者罢了。就好比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可都不是师承关系,但也只有这样的,才能青出于蓝,将一门学问发扬光大。”
“为何自荀子之后,儒家至今都没有圣人出现?我想,与此不无关系。”
萧锐此言振聋发聩,更多的人陷入了沉思,包括孔颖达。
聊到这里,时间有限,萧锐不愿继续跟这帮人辩论教学理念,接着介绍起书院的教学,“书院一共教学五年,第一年是所有学生在一起上课,教一些实用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诸子百家,然后从第二年开始,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哪一家了。”
“当然了,如果是天才、或者学有余力者,可以兼修多门。若真有本事,哪怕是一人把书院的学问全都学完,也不做限制。”
一人精通百家?世上怕是无人能做到。
谁说的?眼前不就有一位吗?侯爷就是这样的天才!
“刚才孔祭酒问我,书院的老师是做什么的?我打个比方,诸位看到那天上的太阳了吗?若学问的顶峰是那太阳,那书院的一切,包括书籍、老师,都是帮助学生上天逐日的梯子。”
“在学生的学问不如老师的时候,老师是帮学生答疑解惑的。有朝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老师,那能给学生解惑指路的,就只剩下先贤书籍了。若有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了先贤,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道,只能他们靠自己探索前行了。求道的路上,注定的孤独的。”
嘶……
随着萧锐的描述,众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踩在书册搭成的天梯,天梯上一个踽踽独行的人影,一步步的爬向太阳。
不愧是冠军侯,不愧是天下第一人,办一家书院,也如此天马行空。上天揽日?换个人,怕是想都不敢想的。
看着成功忽悠住了众人,萧锐满是得意,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嘛,为了督促学生们勤学苦读,避免他们虚耗光阴进来混日子,书院是有出师考试的,五年时间,若是不能通过出师考试,可以给机会多修三年,三年里一年一考核,若是多读三年还不能出师,呵呵,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学术混子,两者于国于民都是无用之物,将会被书院除名。”
不少文官劝解道:“侯爷,是不是太严苛了些?俗话说十年寒窗苦……您这里八年时间……”
文官们担忧学习时间短,许多人学不成才,混个半瓶水,岂不是大大的浪费?应该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全都培养成人才的。
但武将们却赞成说道:“侯爷此言有理,若是八年时间都不能在这里学出个名堂,那一定是没有用心。继续留下来,除了空耗粮食,百无一用,该踢出去。什么十年寒窗苦,读书能有我们习武吃苦吗?我们习武三五年也能出师了,更何况八年?”
“打打杀杀怎么比得了读书?让你们打架行,但让你们背书试试?”有人吐槽反驳道。
眼看着文武两派就要吵起来,萧锐赶紧叫停,“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为了督促学生们求学积极性的。书院规矩如此,若是不认同,那就是不适合在此地就学,书院是培养人才,将来给大唐出力的,不是供他们休息享乐的。想皓首穷经可以去他处,躲在家里闭门造车,一本书读个六十年,也无人管的。”
“哈哈,彩!还是侯爷说话在理,没规矩能行?”武将们开怀大笑,一众文官却若有所思,好像侯爷说的有道理,如果不限制时间的供人在此就读,不仅是浪费书院的资源,而且于国于民也没有任何益处。
“说了半天,差点忘了时间,说好的边吃边聊的。诸位,按秩序排队吧,咱们先吃饭,吃完了饭接着聊。”
啥玩意儿?排队?
众人纷纷傻眼,我们来是吃饭的,你这里摆满了八仙桌,大家坐好你让人上菜就行了,还排什么队啊?真当我们是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