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的广州和交州,其实是有一些情况是很超出后世人想象的。
    比如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就在安史之乱爆发,中原正激烈交战的758年,有一股大食和波斯军队攻陷了广州。
    嗯,说军队或许夸张了点,应该说是海盗和暴民更确切。
    而且也如同明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倭寇情况一样,这些海盗中出力的是大食和波斯人,但背后召集、养着这些海盗的,是汉人。
    问题,还是出在武则天身上。
    她建立武周之后为了剪除在各地就藩的李氏诸王和李唐忠臣,于是启动酷吏政治,并鼓励天下百姓互相告发,目的是栽赃给李氏诸王。
    这时候,哪怕就是一个乡野老农,只要他声称有大秘密要上京告发,州县官员就必须供给车马和食物把他送到京城。
    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在岭南盘根错节的大族冯氏,自然成了众失之的。
    长寿二年(693),酷吏万国俊诬陷被流放到岭南的流人造反,在岭南大开杀戒,冯氏也被牵连其中,最后被武则天派人抄家灭族。
    历史上着名的太监高力士,就是此时被阉割了送入神都洛阳的,他就是冼夫人的六世孙,奸相许敬宗的重外孙子。
    冯氏虽然在岭南确实很跋扈,但你要说他造反,那就太过了。
    自冼夫人之子冯盎开始,冯氏频繁与朝中权贵联姻,在岭南位置安稳的很,吃饱了撑的他们才造反。
    武则天此次杀了冯氏家族两百多口,自以为铲除了岭南大害,还颇有点得意洋洋。
    但冯氏和冼夫人娘家冼氏盘踞岭南数百年,怎么可能杀了两百多口就无事了。
    这两百多口只是长房的直系子孙而已,他们被杀,但是其他冯氏支脉在冼氏的保护下隐藏了起来。
    岭南靠海,冯氏本身也是做海贸的大族,虽然他们暂时没实力跟朝廷对抗。
    但这些冯家人迅速集中到了海南岛一带,并迅速将这里打造成了庞大的海盗基地,招揽了大量的大食、波斯海盗,心里憋着一股劲要狠狠的报复朝廷。
    等到安史之乱时期,北方战事吃紧,常年来广州贸易甚至定居的大食和波斯遗民也被朝廷征召,作为义兵北上去打击安史叛军。
    冯家人等待了六十七年的报仇机会终于到来,他们豢养的大食海盗与这批所谓的义兵合流,突然作乱反攻广州。
    广州刺史韦利见翻墙逃跑,广州城破,二国之兵配合海盗劫掠仓库,焚毁百姓庐舍后乘船出海消失。
    历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有民三十万的广州遭遇了多大的损失,但有一个事实是清楚的,那就是从此之后,广州飞速衰落,人口、税赋和在海贸中的重要性,远远被交州给甩在了后面。
    后世所说交州富于广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可见广州损失有多惨重。
    更可恶的是,这些大食人和波斯遗民并未跑远,其中大部分人后来都以各种身份回到了广州。
    想也想的到,他们好几万人,当时在岭南乃至南洋,除了广州和交州等地以外,根本没多少地方能随便承载几万人。
    至于乘船跑回大食,那纯粹就是说梦话,这时候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还达不到能短时间就把几万人从广州运回大食的能力。
    于是,广州出现了历史上非常奇特的一幕,城中的常住人口开始族群倒挂,既大食人多,汉人和其他民族的岭南百姓少。
    到了最夸张的时候,广州有民不足二十万,但是大食、波斯等种族之民,足足有十二万人之多,整个广州,宛若一个大食城市。
    当然,这些大食人最后也没落到好,因为很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冲天大将军黄巢来了。
    黄巢到岭南以后,汉、俚百姓还记得百余年前的深仇大恨,更痛恨大食人入城为商,出海即为盗的作恶,纷纷来到黄巢马前陈说广州城番商之富庶,请求黄巢给他们报仇。
    黄巢此时正因为向朝廷讨要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不得而怒火万丈,闻言顿时大喜,当即在广州百姓的带路下,仅用一天就攻破了广州城,尽杀城中十二万大食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一体斩绝,收其金银锦帛。
    其余散落岭南各城的大食人,也被当地百姓起兵尽杀。
    虽然黄巢军不可能统计杀了多少大食人,但相信最少不会少于二十万。
    当年洗劫广州的大部分大食人后裔加上正常来做生意的番人,被不加区分的全部被杀光。
    确实解恨,这也要算黄巢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
    但经此一役,广州开始彻底衰落,朝廷威严丧尽,岭南各地纷纷形成半割据势力互相攻打。
    一直到南汉刘?、刘成父子当政,局势才趋于稳定,人口、经济方才开始恢复。
    甚至到了现在,广州的南汉宫殿中,已经富到能够把珍珠放在宫殿假河中装扮点缀了。
    不过此时,昌华宫中的刘成没有心情去欣赏宫内的珍珠假河,因为他被张鉊命令他出兵协助攻打静海军的诏令,给搞的快要崩溃了。
    这就是阳谋!
    如今连两汉时控制的南中都已经被收复,按照刘成的理论,他算是臣服的藩属,那么天下金瓯无缺,确实就只剩下静海军了,朝廷有足够的理由去攻打。
    当然,也有足够的理由调南汉军助战,别说他自认藩属,就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也要在某些程度上听从朝廷诏令的。
    最后,还是刘成最倚仗的宦官将军潘崇彻,给他出了个注意。
    潘崇彻让刘成上书给张鉊,称静海军吴家听闻中原有圣主出,新朝立,也愿意如同南汉这样听从朝廷命令。
    。
    。
    此时的静海军怎么说呢,那是相当的混乱。
    当年吴权把南汉干翻后就自立为王,不过他只当了五年的大王就去世。
    去世前诸子都还小,于是吴权让长子吴昌及继位,并将他托付给大舅子杨三哥,希望杨三哥能好好辅助吴昌及。
    杨三哥真名已经不可考,因为哥这个词,在唐时是对近亲年长男性的尊称不是名字。
    杨三哥挪到中原来说,大约等于吕不韦当过的仲父这么一个概念。
    只不过杨三哥这个仲父可比吕不韦狠多了,吴昌及的大王没当到半年,杨三哥就直接暴起篡位,吴昌及只能在亲信掩护下出逃。
    此后杨三哥正式称平王,当了大约五年的大王,可还没过出点滋味呢,就被吴权的二儿子吴昌文联络下面的牙兵牙将给推翻了。
    吴昌文推翻杨三哥后,把流亡在乡间的兄长吴昌及给接了回来,至此开始了一段更奇葩的两兄弟执政。
    本来呢,吴昌文是庶子,威望不高,他把已经逃到民间的兄长吴昌及给接了回来,本意是想吴昌及能有点逼数,乖乖当一个傀儡。
    在吴昌文想来,吴昌及已经被杨三哥逼得躲到民间‘吃土’了,现在回来虽然是当傀儡,但山珍海味都有,应该满足了。
    但偏偏吴昌及不满足,更没有一点逼数,吴昌及一回到古螺(河内古称之一),立刻开始自称大王,还将自己的称号定为天策王。
    这哪是没逼数啊!这简直就是要上天。
    吴昌及是嫡长子,是被杨三哥赶下台的,手里也没多少权,人也是被弟弟吴昌文救回来的。
    对于这种局面,吴昌及把小脑瓜一拍,用他见识不多的猪脑子使劲想了想,突然发现此时这场面,很像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啊!
    自己的生命有点危险啊,这该怎么办呢?
    刹那之间,不知道吴昌及的脑袋跟什么搭上线了,他突然想到,既然自己很像是要被弟弟李世民干掉的李建成,那干脆....。
    不如我自称天策王。
    这样一来,我就是李世民,不是那个被杀的兄长李建成了。
    这叫什么,这叫抢先占领高地。
    吴昌文看见兄长这么干,人都麻了,苦思冥想之下,他也想到了一个妙计。
    你把天策这两个字拿出来给自己叠甲是吧,老子倒要看看,是谁更会叠甲。
    于是经过苦思冥想,吴昌文灵机一动,自称南晋王。
    嘿嘿!你不是自称天策王嘛,老子干脆称南晋王,这李唐是从晋阳起兵的,天策府再大,那能大的过起家的晋阳?
    而下面的牙将看着这两兄弟开始打擂台,顿时就高兴坏了,他们一会支持吴昌及,一会支持吴昌文,很快就把吴权和杨三哥积累下的家产给骗走了大半。
    且被骗走的不单单是钱货,还有镇守各地的名义,这些牙将和当地大族,很快就在一通黑吃黑中形成了十个比较大的势力,安南人称十使君。
    这十使君加上吴昌及、吴昌文兄弟,就在整个安南开始了大乱斗。
    一直斗到去年年底,估计是老天都看不过去了,没逼数的吴昌及突生恶疾暴毙,吴昌文趁机兼并了他的势力,这才消停了一点点。
    其实这都还不是最终版本,最终版本是在十一年后的965年,吴昌文带领千余士兵出城剿灭贼寇,结果堂堂大王,竟然在一个村口被数百贼寇伏击打死。
    这样一来,吴家势力彻底衰微,吴昌文的牙将杜景硕、杨吉利摆脱吴氏独立,也自称使君。
    最终版本,史称安南十二使君的大乱斗,终于形成。
    不过这个时候嘛,吴昌及刚刚暴毙不久,吴昌文一统吴氏势力,正是志得意满欲,要消灭已经壮大的十使君之时。
    但他不知道中原早已剧变,还是按照老习惯,派其弟吴昌浚到兴王府求见刘成,意图用臣服南汉来换取外部环境安稳,以及从南汉骗取一些赏赐。
    所以呢,刘成说安南愿意臣服朝廷,也不是完全在骗人,吴昌文要是知道中原一统了,肯定会选择臣服朝廷的。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成这有点欺骗意味的策略如果成功,也确实可以堵住张鉊的嘴。
    但....,刘成明显低估了我张圣人收复南汉和静海军的决心,当然,他更低估了我张圣人的无耻。
    张鉊提前收到线报后,直接给锦衣亲卫下达了死命令,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截杀刘成派来的使者,不能让他们到达神都洛阳。
    一时间,锦衣亲卫在南汉境内的谍报网,开始全力发动。
    往往南汉往朝廷报信的使者还没离开南汉境内,就被锦衣亲卫收买的山贼、土匪拦截击杀。
    跑的最远的一批使者,也离桂林府还有十余里就被逮住杀死。
    刘成和潘崇彻这才是人都麻了,他们现在才见识到了我张圣人手段之狠辣,行事之果决,表面上仁善可亲,背地里那是真能把脸皮不要的狠劲。
    但你以为我张圣人就这点手段了?开什么玩笑,这可是三位一体的全新皇帝陛下呢。
    于是在截杀南汉使者的同时,张鉊一纸诏令下达给了漳国公留从效,命他派精锐水军到静海军探查情况。
    留从效派侄子禁军水师定海镇都虞侯留绍全,亲率三百水军从漳州出发。
    留绍全带人扮做海商在静海军上岸,然后突然袭击将安南武安州海门镇,也就是后世越南海防。
    将这里的镇将及官兵二十余人直接掳走,随后带回漳州严加审讯,得到了实情。
    张鉊那个兴奋啊!
    好啊!你刘成自称忠藩,但瞒着朝廷收静海军叛逆为藩属,这是僭越。
    接受叛贼静海军的礼物,这是包庇、勾结。
    把静海军对汉国的臣服故意说成是对朝廷的臣服,这是欺君罔上。
    好家伙,欺君罔上,勾结叛贼,僭越,罪名齐活了,随便哪一项都够得上的出兵讨伐了。
    。
    。
    绍明八年,公约954年,二月,礼部左侍郎,始安伯王久亲自带队,一行三十余人的天使驾临了兴王府。
    此时,刘成还不知道朝廷早在去年就拿到了确切的证据,他还只是有些忐忑的出王城迎接王久。
    王久嘛,这种场面他可经历的太多了,扯着高昌回鹘可汗的袍子不让离开,揪着李璟的袖子指着鼻子破口大骂,那都是我王伯爷的成名作。
    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因此见了身穿银白过肩蟒袍的刘成,没有丝毫手软。
    甚至都没等刘成施礼完毕,王久就把被留从效抓住的静海军海门镇镇将等一行人,揪出来扔到了刘成面前。
    随后当着南汉文武大臣的面,指着惊慌失措的刘成就破口大骂。
    一件件一桩桩,骂声抑扬顿挫,从刘成伪做恭顺到他欺君罔上,再到他滥杀兄弟,不堪为君等等,让刘成这南汉之主在数百人面前,颜面扫地。
    刘成开始还能静静听着,但听到王久越骂越难听,他的脸色逐渐涨红,到最后如同金纸一般,整个人都发起抖来了。
    此时,刘成宠信宦官、宫人,早就越来越听不得谏言,死要面子,更别说被人当面骂了。
    相信王久再骂几分钟的话,说不定能拿到一个骂死国王的千古未有之成就。
    好在,看到刘成被人指着鼻子骂,他最宠信的宦官林延遇、宫人卢琼仙等气急,纷纷冲过来与王久对骂。
    这一下,轮到王久当场愣住了。
    他骂了这么多人,还没见过骂国王文武大臣不出面,反而是宦官和宫人冲过来跟他泼妇骂街的。
    尚书左丞钟允章,内侍使潘崇彻暗道一声要糟。
    林延遇、卢琼仙这样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宫的傻货,哪知道中原朝廷有多强大,骂起来毫无底线,很快就给刘成再加了好几重罪过。
    更重要的还是,他们出来这么一骂,很容易让本就精神有点不正常的刘成破罐子破摔。
    果然,还没等钟允章等出来‘灭火’,刘成尖利的嚎叫一声,瞪着通红的眼睛,指着王久等朝廷天使大声咆孝道:“拿下他们,拿下他们!吾要....。”
    潘崇彻赶紧一个飞扑过来抱住刘成的大腿,大声哭嚎道:“主辱臣死,他们欺人太甚了,请大王命奴将这狂悖之徒压入大牢严加审问!”
    潘崇彻这么一嚎,南汉的文臣武将都反应过来了,本来就算南汉没了,他们当中好多人只要识时务,命总是可以保住的。
    但要是现在刘成疯魔之下把朝廷天使,还是绍明天子跟前宠臣礼部左侍郎王久给杀了,那问题就大了,搞不好他们日后都要陪葬。
    因此南汉朝廷上下,展现出了无比的团结一心,纷纷大声附和潘崇彻大骂王久,还把卢琼仙等刘成亲信给挤到后面去了。
    看似忠肝义胆,但实际上是想保住王久的命。
    这刘成本来就有点神经病,现在看见群臣如此,又急又怒,刚想说点什么,就觉得前额一阵爆炸般的疼痛,话没说出口,眼前一黑,人就昏了过去。
    南汉群臣‘大喜’,一部分人护着刘成回宫,一部分人赶紧召集侍卫,把王久等人拉走关进大牢去了。
    但,不管王久等人命运如何,讨伐的借口现在是不缺了。
    正好张钺(慕容信长)和张鍠(张贤存)兄弟这对最重要的外藩国已经基本稳定。
    张鉊立刻调兵遣将,预备拿下南汉,完成统一大业。

章节目录

瀚海唐儿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人到中年纸老虎并收藏瀚海唐儿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