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一更 相信科学
这个时间正值饭点。
原本王姥姥王姥爷为招待外孙女备的只有红薯饭, 外加凉拌红薯藤与红薯叶,其中红薯饭还煮得挺稀的,目的在于向外孙女诉说王家的贫穷,养活一大家子不容易, 真的不能再多一女娃了。
现在变了。
看在这坎肩、围巾、手套、冰糖、江米条的份儿上, 肉且不说, 怎么说也要加几个鸡蛋,添一点荤。
舅妈刘红梅简直就是王姥姥肚子里的蛔虫,王姥姥眼睛一睁, 便知她心中所想,赶紧领着俩儿媳妇去厨房补救一番。
捡来四个鸡蛋,两个打香葱蛋花汤,两个混着韭菜炒, 正巧地里的韭菜还剩最后两茬,过两天指不定今年就没了, 这样就算有荤。
最后再加一个白菜冬瓜煮红薯粉,蒸一个大南瓜, 菜也足了。
如此一来, 堂屋的八仙桌基本能够摆个半满, 已经足够丰盛, 又不出格到过于露富,算计的恰到好处。
叶榆嗅了嗅鼻子, 闻到鸡蛋的味道, 馋了, 话说城里买鸡蛋也不容易,除了贵还需要鸡蛋票,她还是蹭着二姐叶兰相亲蹭了两回, 如今到乡下,怎么也要养几只鸡。
知情点能养几只来着
好像是三只。
可惜了,要是能多多养的话,她可真想开一个养鸡场、养猪场、养鸭场吸溜吸溜。
叶榆想到就问:“咳咳,姥姥,村里有人孵小鸡卖不,换吗”
“现在冬天,母鸡都不怎么下蛋,哪里会抱窝哦。”王姥姥摇摇头。
叶榆:
“不能人工孵小鸡吗”
一提到孵小鸡,不得不提一下末世人们的辛酸泪,不管种红薯土豆,还是家禽养殖,人们都像是祖宗一样伺候它们。
等到收获季节,有个拇指头大小的红薯,都会让几十个种植专家和畜牧业专家像孩子一样手牵着手又蹦又跳。
不是不能异能者干涉,只是异能干涉后的动植物,变异率超高,不一定能食用,即便能正常食用,那味道大概也是一言难尽,味道正常堪比买彩票中特等奖的几率。
叶榆不是种植专家也不是畜牧业但专家,但曾经因特别想吃鸡肉,整整一个月都在梦见烤鸡、烧鸡、叫花鸡、白宰鸡
于是她每天都去希望基地中心的农业厅,认领三颗堪比中阶异兽核的珍贵鸡蛋,盯着它们孵化小鸡。
盯了许多天,一颗鸡蛋顺利孵化,毛绒绒的小黄鸡多可爱。
可爱的让人直流口水。
然而
未来畜牧业打破叶榆的期望,这个小黄鸡它长着长着变异了,一下窜两米高,这些天的时间全部白费。
只能庆幸这种人工变异生物一般来说都不是很强,不会给基地人民造成财产损失,指不定能中奖正常食用呢
“咯咯哒”两米高的小黄鸡扑腾着翅膀叫什么两声,鸡毛糊了叶榆一脸。
“”
非常明白种植学家从地里扒拉出足球大小土豆的绝望。
还好现在不在末世,叶榆人工孵化的小鸡至少不会变异,烤鸡、烧鸡、叫花鸡、白宰鸡嘿嘿,嘿嘿。
“人工孵化”王姥姥在心里嘀咕,这城里人说话就是文绉绉的,“只听说过母鸡抱窝,难道人竟然也能抱窝”
人工孵化技术在这个时代早已出现过,南北方都有,尤其是北方,修了火炕的人家很多,都说老婆孩子热炕头,热炕是一个还不错的人工孵化器。
只不过因信息传播缺失,很多在未来看起来很普遍的技术,城里人村里人未必知道,很多人孵化鸡也属于巧合。
而且现在每家每户只能养两三只鸡,能够在春天孵鸡,谁要在冬天孵鸡啊孵出来的小鸡养不养的活才是关键,冬天天冷食物又少,春天少说靠山便有野菜,王家沟自然也没人搞人工孵化的事。
叶榆又问:“母鸡都能人怎么不能姥姥,咱们家有受精蛋吗我能不能用换几个”
本来还觉得叶榆在胡闹的王姥姥,一听到“换”字,眼睛亮了亮,立马改口:“有的,有的,咱们家里鸡是两公一母,捡的鸡蛋亮光下你一看,绝对能看见黑丝黑点,大多都是喜蛋。”
只是数量真不多,秋冬天鸡不仅不抱窝,下蛋也减少,这还是他们把鸡养在厨房才有,等第一场雪来,养哪儿鸡都不再下蛋。
除非养炕上被窝里面,但这年代布料贵柴火多贵,为了几只鸡不值,还不如等到春天再抱窝,何况队里每户人家养鸡数量有限。
叶榆也不管值不值,她本来也不打算多孵,试一下又不掉肉:“一个鸡蛋八分钱,姥姥你多给我几十个呗。”
这出的价格比平泉镇农副店收贵一分,又比供销社卖的便宜几分,取中间值,鸡蛋多少个她都能吃下,不是说全用来孵,她还可以自己吃啊。
“哪有那么多,让你舅妈给你十几个带回去,”王姥姥顿了下,打了一剂预防针,“咱给你的都是喜蛋,但你孵不出来,或者孵出来的鸡养不活,这可不怪我们。”
“姥,我知道。”
王姥姥可能知道自己上一句话过于见外,又抹了眼睛,声音一转说:“若不是姥姥姥爷要养这一大家子二十来口人,这鸡蛋你白拎回去也行哎,这年头,农村日子难过啊,一年到头都没几个进项。”
这句话后半段叶榆是同意的。
不要看王姥姥他们有装穷的嫌疑,或许王家在王家沟的条件的确不错,可贫穷这种事情在现在哪里都是常态。
但叶榆也没有热心到帮人扶贫,她又不是什么扶贫干部。
假如她姥姥家不是王姥姥这种个性占上风,而是非常热情周到,她反而会不习惯,宁愿远离,因为那样粘上一大家子可能会非常费心费力;若是他们贪便宜还愚蠢像蛇一样顺着竿子往上爬的话,她走会让他们狠狠明白孝敬长辈在她这里从来都是行不通的。
现在这样刚刚好,纯靠利益来搭建桥梁,与聪明人打交道也更简单。
王姥姥也很满意外孙女的“懂事儿”,更满意她手里有钱可以靠自己生活,这么一看,王来娣也不是不喜这个女儿,还真有可能是小年轻不懂事只想搞激进,和六零年砍树炼钢的那一批技术员一样,被骗下乡的。
要她说,这乡下哪有城里月月有商品粮吃得好
糊涂啊
长辈这边聊得差不多,晚辈那边,王大虎王二虎俩家一共有七个小萝卜头,甭管哪家的,在没分家前排序都在一块儿,七男一女,典型的阳盛阴衰。
他们高高低低站成一排,迫不及待地凑了过来。
一来是对新客好奇,而且这个三表姨还带了好吃的上门,虽然被他们奶眼疾手快锁到柜子里,但以后也不是不能吃到。
二来他们早已听说这个表姨的威名,村里大人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很多人并不避着小孩子们聊天,白天的流言他们早听说了,阿牛说他亲眼目睹的,表姨一脚将王二赖子踢飞一百米。
这跟小人书里的放牛娃王小二还有五虎上将关二爷简直一样厉害
和大人们不同,光是叶榆这暴露的身手,便让这些村里佩服不已,几个孩子都挺了挺胸膛对村里小伙伴炫耀过
“这是我的表姨”
“还有我的。”
“我的。”
叶榆见这几个萝卜头穿得不说有干净,至少挺保暖,所以也没有和村里有些娃一样挂着两条鼻涕到处甩。
于是回了他们问题:“人怎么可能被踢飞一百米要相信科学知道不”
一边说,一边提溜着最大胆的俩娃王海王江,小名三海娃、四江娃,来了一个高空飞人。
话说等再升一阶,百米飞人算什么,那还不轻轻松松
其他小萝卜头仰头星星眼:“哇”这表姨,他们的
若再过几十年,肯定有家长投诉叶榆虐待孩子,安全意识淡薄。
但现在不仅来自末世的叶榆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心大的家长也只是在心里叹,村里的流言还真不是瞎吹的,叶家这个闺女身上有点儿东西啊,这劲儿比农村壮年汉子都大,光是这一身力气也饿不死自己。
“噗哈哈哈哈,表姐你这话说的真有意思。”一个年轻女声插了进来。
叶榆抬眸望去,看见一个穿着深蓝色碎花旧棉袄的年轻姑娘,扎着两大又黑又长的大辫子,辫尾系着俩红头绳。
在时下灰、蓝、绿为主的着装颜色,这样的打扮不能说不时髦,放到城里比都不差的,且这个时刻城里可能还不敢这样打扮,怕被红眼病举报到gh。
这便是叶榆的表妹,舅舅王传根唯一的女儿王小妹。
看得出来,王小妹作为这一辈唯一的姑娘,在家里过得不错,下一辈的王二猫也是同辈唯一姑娘,也是一样。
可能还有王妱娣王来娣都嫁到城里,给家里带来实惠的缘故。
这让王姥姥王姥爷敏锐意识到姑娘并非完全是泼出去的水,也是有回报的,不说彩礼,当一门普通亲戚来往也是不错的。
尤其是嫁到县城里的大女儿,当初二女儿王来娣能嫁到燕京也有她的帮忙,为他们家带来不少隐形利益。
也因如此,王小妹王二猫都是村里少数正在读书的女孩,前者在镇上读初二,这两天正轮到月休回家,后者在红旗大队读小学,每天需要走一个小时来回上学。
当然,这也需要她们成绩优秀才行。
这年头读书都有期末考试,也不是义务教育,家里一同读书的几个男孩,除了十岁的王三海和年纪小还没上学的两个娃,包括王小妹胞弟江小虎在内,都已因成绩差而退学。
可见这读书也不是人人都行。,
原本王姥姥王姥爷为招待外孙女备的只有红薯饭, 外加凉拌红薯藤与红薯叶,其中红薯饭还煮得挺稀的,目的在于向外孙女诉说王家的贫穷,养活一大家子不容易, 真的不能再多一女娃了。
现在变了。
看在这坎肩、围巾、手套、冰糖、江米条的份儿上, 肉且不说, 怎么说也要加几个鸡蛋,添一点荤。
舅妈刘红梅简直就是王姥姥肚子里的蛔虫,王姥姥眼睛一睁, 便知她心中所想,赶紧领着俩儿媳妇去厨房补救一番。
捡来四个鸡蛋,两个打香葱蛋花汤,两个混着韭菜炒, 正巧地里的韭菜还剩最后两茬,过两天指不定今年就没了, 这样就算有荤。
最后再加一个白菜冬瓜煮红薯粉,蒸一个大南瓜, 菜也足了。
如此一来, 堂屋的八仙桌基本能够摆个半满, 已经足够丰盛, 又不出格到过于露富,算计的恰到好处。
叶榆嗅了嗅鼻子, 闻到鸡蛋的味道, 馋了, 话说城里买鸡蛋也不容易,除了贵还需要鸡蛋票,她还是蹭着二姐叶兰相亲蹭了两回, 如今到乡下,怎么也要养几只鸡。
知情点能养几只来着
好像是三只。
可惜了,要是能多多养的话,她可真想开一个养鸡场、养猪场、养鸭场吸溜吸溜。
叶榆想到就问:“咳咳,姥姥,村里有人孵小鸡卖不,换吗”
“现在冬天,母鸡都不怎么下蛋,哪里会抱窝哦。”王姥姥摇摇头。
叶榆:
“不能人工孵小鸡吗”
一提到孵小鸡,不得不提一下末世人们的辛酸泪,不管种红薯土豆,还是家禽养殖,人们都像是祖宗一样伺候它们。
等到收获季节,有个拇指头大小的红薯,都会让几十个种植专家和畜牧业专家像孩子一样手牵着手又蹦又跳。
不是不能异能者干涉,只是异能干涉后的动植物,变异率超高,不一定能食用,即便能正常食用,那味道大概也是一言难尽,味道正常堪比买彩票中特等奖的几率。
叶榆不是种植专家也不是畜牧业但专家,但曾经因特别想吃鸡肉,整整一个月都在梦见烤鸡、烧鸡、叫花鸡、白宰鸡
于是她每天都去希望基地中心的农业厅,认领三颗堪比中阶异兽核的珍贵鸡蛋,盯着它们孵化小鸡。
盯了许多天,一颗鸡蛋顺利孵化,毛绒绒的小黄鸡多可爱。
可爱的让人直流口水。
然而
未来畜牧业打破叶榆的期望,这个小黄鸡它长着长着变异了,一下窜两米高,这些天的时间全部白费。
只能庆幸这种人工变异生物一般来说都不是很强,不会给基地人民造成财产损失,指不定能中奖正常食用呢
“咯咯哒”两米高的小黄鸡扑腾着翅膀叫什么两声,鸡毛糊了叶榆一脸。
“”
非常明白种植学家从地里扒拉出足球大小土豆的绝望。
还好现在不在末世,叶榆人工孵化的小鸡至少不会变异,烤鸡、烧鸡、叫花鸡、白宰鸡嘿嘿,嘿嘿。
“人工孵化”王姥姥在心里嘀咕,这城里人说话就是文绉绉的,“只听说过母鸡抱窝,难道人竟然也能抱窝”
人工孵化技术在这个时代早已出现过,南北方都有,尤其是北方,修了火炕的人家很多,都说老婆孩子热炕头,热炕是一个还不错的人工孵化器。
只不过因信息传播缺失,很多在未来看起来很普遍的技术,城里人村里人未必知道,很多人孵化鸡也属于巧合。
而且现在每家每户只能养两三只鸡,能够在春天孵鸡,谁要在冬天孵鸡啊孵出来的小鸡养不养的活才是关键,冬天天冷食物又少,春天少说靠山便有野菜,王家沟自然也没人搞人工孵化的事。
叶榆又问:“母鸡都能人怎么不能姥姥,咱们家有受精蛋吗我能不能用换几个”
本来还觉得叶榆在胡闹的王姥姥,一听到“换”字,眼睛亮了亮,立马改口:“有的,有的,咱们家里鸡是两公一母,捡的鸡蛋亮光下你一看,绝对能看见黑丝黑点,大多都是喜蛋。”
只是数量真不多,秋冬天鸡不仅不抱窝,下蛋也减少,这还是他们把鸡养在厨房才有,等第一场雪来,养哪儿鸡都不再下蛋。
除非养炕上被窝里面,但这年代布料贵柴火多贵,为了几只鸡不值,还不如等到春天再抱窝,何况队里每户人家养鸡数量有限。
叶榆也不管值不值,她本来也不打算多孵,试一下又不掉肉:“一个鸡蛋八分钱,姥姥你多给我几十个呗。”
这出的价格比平泉镇农副店收贵一分,又比供销社卖的便宜几分,取中间值,鸡蛋多少个她都能吃下,不是说全用来孵,她还可以自己吃啊。
“哪有那么多,让你舅妈给你十几个带回去,”王姥姥顿了下,打了一剂预防针,“咱给你的都是喜蛋,但你孵不出来,或者孵出来的鸡养不活,这可不怪我们。”
“姥,我知道。”
王姥姥可能知道自己上一句话过于见外,又抹了眼睛,声音一转说:“若不是姥姥姥爷要养这一大家子二十来口人,这鸡蛋你白拎回去也行哎,这年头,农村日子难过啊,一年到头都没几个进项。”
这句话后半段叶榆是同意的。
不要看王姥姥他们有装穷的嫌疑,或许王家在王家沟的条件的确不错,可贫穷这种事情在现在哪里都是常态。
但叶榆也没有热心到帮人扶贫,她又不是什么扶贫干部。
假如她姥姥家不是王姥姥这种个性占上风,而是非常热情周到,她反而会不习惯,宁愿远离,因为那样粘上一大家子可能会非常费心费力;若是他们贪便宜还愚蠢像蛇一样顺着竿子往上爬的话,她走会让他们狠狠明白孝敬长辈在她这里从来都是行不通的。
现在这样刚刚好,纯靠利益来搭建桥梁,与聪明人打交道也更简单。
王姥姥也很满意外孙女的“懂事儿”,更满意她手里有钱可以靠自己生活,这么一看,王来娣也不是不喜这个女儿,还真有可能是小年轻不懂事只想搞激进,和六零年砍树炼钢的那一批技术员一样,被骗下乡的。
要她说,这乡下哪有城里月月有商品粮吃得好
糊涂啊
长辈这边聊得差不多,晚辈那边,王大虎王二虎俩家一共有七个小萝卜头,甭管哪家的,在没分家前排序都在一块儿,七男一女,典型的阳盛阴衰。
他们高高低低站成一排,迫不及待地凑了过来。
一来是对新客好奇,而且这个三表姨还带了好吃的上门,虽然被他们奶眼疾手快锁到柜子里,但以后也不是不能吃到。
二来他们早已听说这个表姨的威名,村里大人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很多人并不避着小孩子们聊天,白天的流言他们早听说了,阿牛说他亲眼目睹的,表姨一脚将王二赖子踢飞一百米。
这跟小人书里的放牛娃王小二还有五虎上将关二爷简直一样厉害
和大人们不同,光是叶榆这暴露的身手,便让这些村里佩服不已,几个孩子都挺了挺胸膛对村里小伙伴炫耀过
“这是我的表姨”
“还有我的。”
“我的。”
叶榆见这几个萝卜头穿得不说有干净,至少挺保暖,所以也没有和村里有些娃一样挂着两条鼻涕到处甩。
于是回了他们问题:“人怎么可能被踢飞一百米要相信科学知道不”
一边说,一边提溜着最大胆的俩娃王海王江,小名三海娃、四江娃,来了一个高空飞人。
话说等再升一阶,百米飞人算什么,那还不轻轻松松
其他小萝卜头仰头星星眼:“哇”这表姨,他们的
若再过几十年,肯定有家长投诉叶榆虐待孩子,安全意识淡薄。
但现在不仅来自末世的叶榆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心大的家长也只是在心里叹,村里的流言还真不是瞎吹的,叶家这个闺女身上有点儿东西啊,这劲儿比农村壮年汉子都大,光是这一身力气也饿不死自己。
“噗哈哈哈哈,表姐你这话说的真有意思。”一个年轻女声插了进来。
叶榆抬眸望去,看见一个穿着深蓝色碎花旧棉袄的年轻姑娘,扎着两大又黑又长的大辫子,辫尾系着俩红头绳。
在时下灰、蓝、绿为主的着装颜色,这样的打扮不能说不时髦,放到城里比都不差的,且这个时刻城里可能还不敢这样打扮,怕被红眼病举报到gh。
这便是叶榆的表妹,舅舅王传根唯一的女儿王小妹。
看得出来,王小妹作为这一辈唯一的姑娘,在家里过得不错,下一辈的王二猫也是同辈唯一姑娘,也是一样。
可能还有王妱娣王来娣都嫁到城里,给家里带来实惠的缘故。
这让王姥姥王姥爷敏锐意识到姑娘并非完全是泼出去的水,也是有回报的,不说彩礼,当一门普通亲戚来往也是不错的。
尤其是嫁到县城里的大女儿,当初二女儿王来娣能嫁到燕京也有她的帮忙,为他们家带来不少隐形利益。
也因如此,王小妹王二猫都是村里少数正在读书的女孩,前者在镇上读初二,这两天正轮到月休回家,后者在红旗大队读小学,每天需要走一个小时来回上学。
当然,这也需要她们成绩优秀才行。
这年头读书都有期末考试,也不是义务教育,家里一同读书的几个男孩,除了十岁的王三海和年纪小还没上学的两个娃,包括王小妹胞弟江小虎在内,都已因成绩差而退学。
可见这读书也不是人人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