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不愿当着众人,丢人现眼,将曹洪斥退,又好言安抚许褚、曹仁。
尔后,才与朱铉见礼。
“老弟,见笑了!”曹操面带微笑,心内想着什么,却不得而知。
朱铉摆手,连声道:“岂敢!今日方知曹公部下,忠公知法,比起我手下那些江湖草莽,不知强了多少倍?”
“莫夸他们,一夸准坏事!老弟的部下,我看着都好。”
曹操其实听得心内受用,只是口上还需谦虚一二。
再互相客套一番,二人入座,探讨正事。
曹操先屏退左右,而后亲自斟茶,抬手请朱铉饮。
朱铉面目自然,品着茶。实则,心内在思索,如何应答曹操?
曹操审视朱铉,心内同样在思索。
须臾之后,曹操方才开口,言道:“老弟,此番征讨袁术,你我恐就将别过了。来日,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为兄,甚是伤怀。”
看着曹操鬓角已染白,虽仍在壮年,但常年忧心憔悴,难免未老先衰。
“曹公!请多保重。我此去救顾家人,而后,也许有再聚首之日。”朱铉尽量平淡的答道。
曹操点头,道:“我知你牵挂家人。若不然,如何肯放你离去?朝中正有大事相托。你我兄弟同心,天下何愁不平!”
二人一番言语,半真半假。
若曹操肯匡扶汉室,善待黎民,朱铉不介意屈居人下。
若朱铉肯真心扶保,忠心效力,曹操也未见得不能重用于他。
但,朱铉清楚,曹操虽有王者之心,但与过往之枭雄无异。黎民在他眼中,恐远不如社稷。
朱铉连年征战,见到各处群雄并起,黎民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刀兵结连、饿殍千里、瘟病横行,无人将天下黎民的痛苦置于胸怀。
抢地盘、拘人口,征兵、征粮,大战连连,天下动荡。
何时是个头?即或天下一统,汉室如故,不过兴盛三代而终,依旧难逃官宦之祸。
孟子曰:“民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得多么好!可有人去实行嚒?秉承儒家思想而创立的儒教,却是将君、社稷放在最高,要民无限忠诚。
朱铉本就出身最底层,深感将劳苦民众的福祉,寄托于上位者,寄托于圣人出世,不可靠。
汉室可为天下一统的象征,但绝不能将太平盛世寄托于一个朝廷。
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唯有黎民百姓自己去创造,自己去看管。
“汉室可扶保,但必须均权力,权力决定利益。”朱铉是这么想的,也打算逐步探索着,一条可行的道路。
外戚、内侍为何屡屡为祸?还不是靠着手中权力。谁的权力大,谁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权力怎么来的,皇帝给的。
皇帝的权力哪来的?难道真是天之子,天赋的?
朱铉不信鬼神,更不信天地。如果有天地,这个天地就是社稷之中的所有百姓。
权归于民,人人有地耕,人人自食其力。
废黜皇权,独尊民权。
政权、军权、思想权必须为民权服务。
曹操想得到的是,皇权;朱铉却与之相左,也与历朝历代上位者不同,他要的是,民权。
“民权大于天!”
一切如皇权,如皇权的爪牙,军队、官府、士族、豪强,必须置于民权之下。
既如此,朱铉也只能与曹氏分道扬镳。而后,只有利用,再无同盟。
这些,朱铉已经想了很久。
既然想定了,大丈夫就要坚定信念,不折不挠的去做。
当年参加黄巾军,就是抱着必死的信念,为天下百姓争一个“人有耕田,自食其力。”
现如今,朱铉不光要‘人有耕田’,更要‘人人有权’。
民权天赋,掌握社稷。
因此,当曹操有意无意的提醒朱铉,要其继续效忠。
朱铉唯一的对策,便是虚与委蛇。
“曹公!此番回去,我自然是依照朝廷旨意,平乱江南。还江南百姓太平,驱逐伐异谋逆者。”
朝廷现今就是曹操把持的,听朝廷的,也就是听曹操的。因此,对于朱铉的回答,曹操还算满意。
“老弟此番回去,必是震慑江南。但也要小心江东猛虎吖!”
曹操口中‘江东猛虎’,自然指的孙策。
朱铉心里也明白,此番回去,必然一番龙争虎斗。
曹操此语,既有挑拨之意;也是提醒他,别想着太早自立,他曹某人还是有用处的。
朱铉清楚,曹操把持着朝廷,以献帝名义号令天下。所谓‘是官是匪’,一念之间。
若是曹操以朝廷名义,敕封任何一方,便会使时局发生微妙变化,所谓‘名正言顺’。朝廷认可的,便是正源,反之,则为谋逆,人人得而诛之。
“那还需多多仰仗曹公,莫忘兄弟情谊。虽远在南方,我仍感激涕零。”朱铉拜道。
曹操微笑着,虚着扶了扶朱铉,颇有深意的言道:“你可放心,有我在,必然帮你。”而后话锋一转,笑道:“你的岳父王朗,乃本朝大儒,宇内闻名。今帝驾临许都,正需这些老臣辅佐,可召来许都。”
说得轻描淡写,朱铉却浑身一个激灵,不由得抬头向曹操看去。
“曹公,这····”
朱铉一时语塞了。
曹操这分明是要挟持朱铉,拿王朗做人质。(未完待续)
尔后,才与朱铉见礼。
“老弟,见笑了!”曹操面带微笑,心内想着什么,却不得而知。
朱铉摆手,连声道:“岂敢!今日方知曹公部下,忠公知法,比起我手下那些江湖草莽,不知强了多少倍?”
“莫夸他们,一夸准坏事!老弟的部下,我看着都好。”
曹操其实听得心内受用,只是口上还需谦虚一二。
再互相客套一番,二人入座,探讨正事。
曹操先屏退左右,而后亲自斟茶,抬手请朱铉饮。
朱铉面目自然,品着茶。实则,心内在思索,如何应答曹操?
曹操审视朱铉,心内同样在思索。
须臾之后,曹操方才开口,言道:“老弟,此番征讨袁术,你我恐就将别过了。来日,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为兄,甚是伤怀。”
看着曹操鬓角已染白,虽仍在壮年,但常年忧心憔悴,难免未老先衰。
“曹公!请多保重。我此去救顾家人,而后,也许有再聚首之日。”朱铉尽量平淡的答道。
曹操点头,道:“我知你牵挂家人。若不然,如何肯放你离去?朝中正有大事相托。你我兄弟同心,天下何愁不平!”
二人一番言语,半真半假。
若曹操肯匡扶汉室,善待黎民,朱铉不介意屈居人下。
若朱铉肯真心扶保,忠心效力,曹操也未见得不能重用于他。
但,朱铉清楚,曹操虽有王者之心,但与过往之枭雄无异。黎民在他眼中,恐远不如社稷。
朱铉连年征战,见到各处群雄并起,黎民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刀兵结连、饿殍千里、瘟病横行,无人将天下黎民的痛苦置于胸怀。
抢地盘、拘人口,征兵、征粮,大战连连,天下动荡。
何时是个头?即或天下一统,汉室如故,不过兴盛三代而终,依旧难逃官宦之祸。
孟子曰:“民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得多么好!可有人去实行嚒?秉承儒家思想而创立的儒教,却是将君、社稷放在最高,要民无限忠诚。
朱铉本就出身最底层,深感将劳苦民众的福祉,寄托于上位者,寄托于圣人出世,不可靠。
汉室可为天下一统的象征,但绝不能将太平盛世寄托于一个朝廷。
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唯有黎民百姓自己去创造,自己去看管。
“汉室可扶保,但必须均权力,权力决定利益。”朱铉是这么想的,也打算逐步探索着,一条可行的道路。
外戚、内侍为何屡屡为祸?还不是靠着手中权力。谁的权力大,谁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权力怎么来的,皇帝给的。
皇帝的权力哪来的?难道真是天之子,天赋的?
朱铉不信鬼神,更不信天地。如果有天地,这个天地就是社稷之中的所有百姓。
权归于民,人人有地耕,人人自食其力。
废黜皇权,独尊民权。
政权、军权、思想权必须为民权服务。
曹操想得到的是,皇权;朱铉却与之相左,也与历朝历代上位者不同,他要的是,民权。
“民权大于天!”
一切如皇权,如皇权的爪牙,军队、官府、士族、豪强,必须置于民权之下。
既如此,朱铉也只能与曹氏分道扬镳。而后,只有利用,再无同盟。
这些,朱铉已经想了很久。
既然想定了,大丈夫就要坚定信念,不折不挠的去做。
当年参加黄巾军,就是抱着必死的信念,为天下百姓争一个“人有耕田,自食其力。”
现如今,朱铉不光要‘人有耕田’,更要‘人人有权’。
民权天赋,掌握社稷。
因此,当曹操有意无意的提醒朱铉,要其继续效忠。
朱铉唯一的对策,便是虚与委蛇。
“曹公!此番回去,我自然是依照朝廷旨意,平乱江南。还江南百姓太平,驱逐伐异谋逆者。”
朝廷现今就是曹操把持的,听朝廷的,也就是听曹操的。因此,对于朱铉的回答,曹操还算满意。
“老弟此番回去,必是震慑江南。但也要小心江东猛虎吖!”
曹操口中‘江东猛虎’,自然指的孙策。
朱铉心里也明白,此番回去,必然一番龙争虎斗。
曹操此语,既有挑拨之意;也是提醒他,别想着太早自立,他曹某人还是有用处的。
朱铉清楚,曹操把持着朝廷,以献帝名义号令天下。所谓‘是官是匪’,一念之间。
若是曹操以朝廷名义,敕封任何一方,便会使时局发生微妙变化,所谓‘名正言顺’。朝廷认可的,便是正源,反之,则为谋逆,人人得而诛之。
“那还需多多仰仗曹公,莫忘兄弟情谊。虽远在南方,我仍感激涕零。”朱铉拜道。
曹操微笑着,虚着扶了扶朱铉,颇有深意的言道:“你可放心,有我在,必然帮你。”而后话锋一转,笑道:“你的岳父王朗,乃本朝大儒,宇内闻名。今帝驾临许都,正需这些老臣辅佐,可召来许都。”
说得轻描淡写,朱铉却浑身一个激灵,不由得抬头向曹操看去。
“曹公,这····”
朱铉一时语塞了。
曹操这分明是要挟持朱铉,拿王朗做人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