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甫一靠岸,秦环便向贾诚请求先行上岛探视,此时海岛周围雾气弥漫,远处的景色看不太真切。贾诚犹豫片刻,点了刘守备和几个精干的小兵陪同秦环登岛。
岛上林木茂盛,且多是枫香、水杉、椴树之类高大的树种。已是深秋时节,树叶枯黄脱落,夏天枝叶茂密的时候,若是有贼人藏匿在树上林中,都实难发现其踪影。倭寇选了此处作为他们的据点,确是高明之举。
林中寂静,脚下湿滑,刘守备和几个小兵握紧手中的刀,小心翼翼地前进。唯有秦环这个文弱书生提着衣裾,微倾着身子,步子飞快。没过多久,秦环像是发现了什么,突然停下脚步,倚着一棵粗壮的枫香朝身后的几人招手。
刘守备等人急忙上前,顺着秦环手指的方面看去,原来前方有一丛巨大的灌木,乍一看只是普通的灌木,细细观察却可以看出人工修整的痕迹。刘守备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又吆喝了几声,并无任何动静。
几人簇拥着秦环走上前去,发现果然别有洞天。拨开几枝充作门帘的灌木,猫着腰钻进去,面前赫然出现一个大洞。原来倭寇把这丛灌木里面掏空了,顶上铺一层厚厚的茅草,用树枝支撑,就成了个简易的窝棚,可以遮风蔽雨,也十分隐蔽。只是洞内密不透风,空气污浊,地上散落着些衣物吃食,零乱不堪。
几人仔细搜寻,在他们登陆的这一侧就已发现了十数个这样的藏匿之处。秦环尤其心细,在窝棚里反复察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良久,秦环身形一顿,突然问道:“宣锦周围可有守备较松懈的县城?”
刘守备随口答道:“确实有几个小县城,不过都靠近宣锦,倭寇不敢来袭。”
秦环长叹一声,缓缓道:“来不及了,我们走吧。”
秦环等人刚回到船上,温总兵的部下也乘着小船飞速赶到,命令贾诚率部紧急退回宣锦与温部会合,有要事商议。
此行只在海上远远地看到几个倭寇,还被他们牵着鼻子戏弄了一番。众将士本来卯足了劲要杀个痛快,结果却连倭寇的毛都没摸到,心中不禁气馁,回程的时候都有些垂头丧气。
贾诚更是坐立不安,心惊胆寒,因为温总兵的信使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乘着温贾二人带兵出征,后方空虚,倭寇又突袭了一个小县城。此次对于钱财的掳掠倒不似之前那般急切,而纯粹是血淋淋的报复性的杀戮,手段之残忍,惨绝人寰。
贾诚走进宣锦军械所正堂的时候,温介深正在大发雷霆,几个小兵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其中一个磕头如捣蒜地说道:“属下该死,属下不知……可是之前明明确定是在……怎么会…..”
温介深一脚将那小兵踢翻在地,怒骂道:“要尔等废物有何用?”
一旁站着的几个将士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皇上钦点的大将第一次带兵征伐就出师不利,被倭寇狠狠地摆了一道,倭寇再次偷袭成功,此番温总兵颜面尽失,依他那爆裂的脾气,属下休想有好日子过了。
贾诚见众人皆无语,只好上前一步道:“大人息怒,此次行动未成功,并不代表我方就彻底失败了。蕞尔小邦,岂是我堂堂大周的对手!”
“嘿。”温介深瞥了贾诚一眼,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转身回到主座上坐下,虽然兀自铁青着脸,语气却稍有和缓,“温大人有何高见?”
贾诚踌躇片刻,答道:“属下有一人想引荐给大人。”
“哦?”温介深有些意外,“什么人,现在何处?”
“正在门外等候。”贾诚向门口的侍卫使了个眼色。
大门打开,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鞠躬行礼道:“金陵举人秦环,见过总兵大人,指挥使大人。”
俊秀的外貌,清朗的嗓音,落落大方的表情,谦恭有礼的仪态,引得众将士纷纷侧目。在文人氛围浓厚的大周,一个衣冠整齐的书生主动跑来给武将行礼,实是少见。于是众人目光皆看向温介深,想看看温总兵如何应对。
温介深本是一介武夫,最不屑与文人打交道,但碍于大周的规矩,任何官阶的武将见了举人以上的学士皆要礼让三分,面对一众将士更要有所表率,便粗鲁地大声问道:“你是何人?”
秦环微微颔首道:“在下秦环,表字子慕,金陵举人,是贾指挥使大人的门客,希望危难时刻为大周尽绵薄之力。”
秦环话虽说得漂亮,可温介深在京畿多年,早就听腻了这套言辞,开门见山道:“你想怎样?”
秦环唇边漾起一丝笑意,不慌不忙地说道:“请允许在下向二位大人细细道来,前几次错失良机,如今反击正是时候。”
温介深靠在主座上,端起手边刚换上的一杯热茶,低头喝了一口。不经意间瞟了眼贾秦二人,正巧这二人对视一眼,一人面带微笑,一个表情凝重。温介深看得真切,心里也已经有了盘算,漫不经心地问道:“你有何见解?”
秦环抬头陈述道:“倭寇盘踞海岛的情报确实不假,那片海岛距离内陆不远,倭寇偷袭完就可以迅速撤回岛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逃命也方便。今日倭寇全是依仗着那片海岛,大举进犯,为祸一方。”
温介深点点头,语气渐渐平和:“你继续说。”
“我们突袭的行动被倭寇知晓,对方利用我们的麻痹大意,设了这场局。”秦环停顿了一下,转头看向身旁的贾诚,有些自责地说道:“在下与贾大人同行,期间在海上曾与倭寇周旋,如此想来根本是设计好的圈套,目的是耽误我们的行程,为他们偷袭争取时间,不过实是我们轻敌了。”
话音刚落,贾诚急问道:“是何人能够探知我军情报?”
秦环沉思片刻,从衣襟中掏出了一卷案宗,缓缓道:“如此了解地形,又如此略通兵法,还能探得消息,贼寇岂有如此能人,必定是我中原人士暗中相助。”
“纯属臆测,何以定论?”温介深突然开口,凌厉的目光停留在贾秦二人身上。
“大人莫急。”秦环继续娓娓道来:“我于海岛之上发现了一些用墨的痕迹,甚至还找到一截断笔,从外部特征上可以确实,这种笔是江浙一带的文人平素喜用的。”
秦环与温介深对视着,直到温总兵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又接道:“倭寇不过是蛮夷之鄙人,哪会读书识字,怎么用得到笔墨?”
“必要的用处大概是画路线图和做记号,我在周围的树干上发现一些浅淡的印记,而且用的是松烟墨,”秦环沉思一会儿,摇头道:“我不会认错用了多年的墨,松烟墨色黑无光泽,只能是喜好作画的文人才会使用。”
温介深看着秦环说起墨,突然皱着眉不耐烦道:“那又如何?”
秦环深深地作了个揖,答道:“与倭寇的几次交锋想必大人也都明白,只能是暗中有人相助,依在下拙见,倭寇行事的风格像极了……商贾之人……明确迅速。所以在下查阅了户籍,想找些线索……”
“结果如何?”
半晌,秦环闭眼轻声道:“江州邱氏,官宦世家,直至前朝破灭,其后人邱旭一代已是没落,曾在沿海一带与东夷互通商市,前几年先帝下旨实施海禁,邱旭遂不知所终。”
岛上林木茂盛,且多是枫香、水杉、椴树之类高大的树种。已是深秋时节,树叶枯黄脱落,夏天枝叶茂密的时候,若是有贼人藏匿在树上林中,都实难发现其踪影。倭寇选了此处作为他们的据点,确是高明之举。
林中寂静,脚下湿滑,刘守备和几个小兵握紧手中的刀,小心翼翼地前进。唯有秦环这个文弱书生提着衣裾,微倾着身子,步子飞快。没过多久,秦环像是发现了什么,突然停下脚步,倚着一棵粗壮的枫香朝身后的几人招手。
刘守备等人急忙上前,顺着秦环手指的方面看去,原来前方有一丛巨大的灌木,乍一看只是普通的灌木,细细观察却可以看出人工修整的痕迹。刘守备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又吆喝了几声,并无任何动静。
几人簇拥着秦环走上前去,发现果然别有洞天。拨开几枝充作门帘的灌木,猫着腰钻进去,面前赫然出现一个大洞。原来倭寇把这丛灌木里面掏空了,顶上铺一层厚厚的茅草,用树枝支撑,就成了个简易的窝棚,可以遮风蔽雨,也十分隐蔽。只是洞内密不透风,空气污浊,地上散落着些衣物吃食,零乱不堪。
几人仔细搜寻,在他们登陆的这一侧就已发现了十数个这样的藏匿之处。秦环尤其心细,在窝棚里反复察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良久,秦环身形一顿,突然问道:“宣锦周围可有守备较松懈的县城?”
刘守备随口答道:“确实有几个小县城,不过都靠近宣锦,倭寇不敢来袭。”
秦环长叹一声,缓缓道:“来不及了,我们走吧。”
秦环等人刚回到船上,温总兵的部下也乘着小船飞速赶到,命令贾诚率部紧急退回宣锦与温部会合,有要事商议。
此行只在海上远远地看到几个倭寇,还被他们牵着鼻子戏弄了一番。众将士本来卯足了劲要杀个痛快,结果却连倭寇的毛都没摸到,心中不禁气馁,回程的时候都有些垂头丧气。
贾诚更是坐立不安,心惊胆寒,因为温总兵的信使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乘着温贾二人带兵出征,后方空虚,倭寇又突袭了一个小县城。此次对于钱财的掳掠倒不似之前那般急切,而纯粹是血淋淋的报复性的杀戮,手段之残忍,惨绝人寰。
贾诚走进宣锦军械所正堂的时候,温介深正在大发雷霆,几个小兵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其中一个磕头如捣蒜地说道:“属下该死,属下不知……可是之前明明确定是在……怎么会…..”
温介深一脚将那小兵踢翻在地,怒骂道:“要尔等废物有何用?”
一旁站着的几个将士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皇上钦点的大将第一次带兵征伐就出师不利,被倭寇狠狠地摆了一道,倭寇再次偷袭成功,此番温总兵颜面尽失,依他那爆裂的脾气,属下休想有好日子过了。
贾诚见众人皆无语,只好上前一步道:“大人息怒,此次行动未成功,并不代表我方就彻底失败了。蕞尔小邦,岂是我堂堂大周的对手!”
“嘿。”温介深瞥了贾诚一眼,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转身回到主座上坐下,虽然兀自铁青着脸,语气却稍有和缓,“温大人有何高见?”
贾诚踌躇片刻,答道:“属下有一人想引荐给大人。”
“哦?”温介深有些意外,“什么人,现在何处?”
“正在门外等候。”贾诚向门口的侍卫使了个眼色。
大门打开,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鞠躬行礼道:“金陵举人秦环,见过总兵大人,指挥使大人。”
俊秀的外貌,清朗的嗓音,落落大方的表情,谦恭有礼的仪态,引得众将士纷纷侧目。在文人氛围浓厚的大周,一个衣冠整齐的书生主动跑来给武将行礼,实是少见。于是众人目光皆看向温介深,想看看温总兵如何应对。
温介深本是一介武夫,最不屑与文人打交道,但碍于大周的规矩,任何官阶的武将见了举人以上的学士皆要礼让三分,面对一众将士更要有所表率,便粗鲁地大声问道:“你是何人?”
秦环微微颔首道:“在下秦环,表字子慕,金陵举人,是贾指挥使大人的门客,希望危难时刻为大周尽绵薄之力。”
秦环话虽说得漂亮,可温介深在京畿多年,早就听腻了这套言辞,开门见山道:“你想怎样?”
秦环唇边漾起一丝笑意,不慌不忙地说道:“请允许在下向二位大人细细道来,前几次错失良机,如今反击正是时候。”
温介深靠在主座上,端起手边刚换上的一杯热茶,低头喝了一口。不经意间瞟了眼贾秦二人,正巧这二人对视一眼,一人面带微笑,一个表情凝重。温介深看得真切,心里也已经有了盘算,漫不经心地问道:“你有何见解?”
秦环抬头陈述道:“倭寇盘踞海岛的情报确实不假,那片海岛距离内陆不远,倭寇偷袭完就可以迅速撤回岛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逃命也方便。今日倭寇全是依仗着那片海岛,大举进犯,为祸一方。”
温介深点点头,语气渐渐平和:“你继续说。”
“我们突袭的行动被倭寇知晓,对方利用我们的麻痹大意,设了这场局。”秦环停顿了一下,转头看向身旁的贾诚,有些自责地说道:“在下与贾大人同行,期间在海上曾与倭寇周旋,如此想来根本是设计好的圈套,目的是耽误我们的行程,为他们偷袭争取时间,不过实是我们轻敌了。”
话音刚落,贾诚急问道:“是何人能够探知我军情报?”
秦环沉思片刻,从衣襟中掏出了一卷案宗,缓缓道:“如此了解地形,又如此略通兵法,还能探得消息,贼寇岂有如此能人,必定是我中原人士暗中相助。”
“纯属臆测,何以定论?”温介深突然开口,凌厉的目光停留在贾秦二人身上。
“大人莫急。”秦环继续娓娓道来:“我于海岛之上发现了一些用墨的痕迹,甚至还找到一截断笔,从外部特征上可以确实,这种笔是江浙一带的文人平素喜用的。”
秦环与温介深对视着,直到温总兵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又接道:“倭寇不过是蛮夷之鄙人,哪会读书识字,怎么用得到笔墨?”
“必要的用处大概是画路线图和做记号,我在周围的树干上发现一些浅淡的印记,而且用的是松烟墨,”秦环沉思一会儿,摇头道:“我不会认错用了多年的墨,松烟墨色黑无光泽,只能是喜好作画的文人才会使用。”
温介深看着秦环说起墨,突然皱着眉不耐烦道:“那又如何?”
秦环深深地作了个揖,答道:“与倭寇的几次交锋想必大人也都明白,只能是暗中有人相助,依在下拙见,倭寇行事的风格像极了……商贾之人……明确迅速。所以在下查阅了户籍,想找些线索……”
“结果如何?”
半晌,秦环闭眼轻声道:“江州邱氏,官宦世家,直至前朝破灭,其后人邱旭一代已是没落,曾在沿海一带与东夷互通商市,前几年先帝下旨实施海禁,邱旭遂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