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雍、梁战事,荆州本家又给诸葛南来了几封信,告知其如若遇困难可暂避荆州,但均被诸葛南拒绝。
这些书信内容被诸葛南的管家无意见到,便以此事趁机告发了诸葛南,也给了谢家弹劾诸葛南的理由。
其实,这个老管家是被公孙宇花重金收买了,这是公孙宇用的反奸计。
原本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便成了压倒诸葛南的最后一根稻草。
诸葛南势单力孤,姬武无能为力,心灰意冷之下便解甲归田。
但他并未回荆州,而是离开荆州到了冀州的一个小山村,这是后话。
诸葛南走后,接替他的人选问题又成了朝堂争执的焦点。
姬武根据诸葛南的提议,推荐赵子云接任他,赵子云目前为副统领,赵家又是雍王室的坚决拥护者,是最为合适的。
上次提议赵子云担任南疆指挥使未获谢家同意,这次同样遭到了谢铭的强烈反对。
谢家提议由兵部侍郎花良古接任中央军统领,花良古是谢家人,武王当然不会同意。
武王已亲政,没有武王的大印,任何的任命都不会生效。
“谢家欺人太甚,这次又否决了我的提议!”姬武在勤政殿内愤怒地道。
安得利、魏宗在一旁小心伺候。
安得利小声道:“大王,谢家反对赵将军,我们可以换个人。”
姬武皱眉道:“姬浩、姬天资历不足,而且密探处还有很多重要事要做。要是苏睿在就好了,哎!”
听到“苏睿”二字,一旁的魏宗心中暗自叹息:“苏大人,您快快回来吧!”
安得利建议道:“苏大人不在,可否调孙世忠将军接替诸葛将军?”
姬武摇摇头道:“孙世忠如果离开西路,冯西贵势单力孤,恐怕不是蒋焕的对手。”
二人沉默一会儿,同时道:“张俊?”
武王又摇头道:“太年轻了,而且资质不如苏睿、孙世忠,恐怕难以服众。”
二人又陷入沉默,良久。
武王看了看安得利,严肃地道:“小安子!”
安得利吓得一激灵,慌忙下跪道:“大王!”
武王似乎下定了决心一般,道:“本王待你如何?”
安得利似乎猜到了什么,道:“恩重如山,如同再生父母!大王如有吩咐,上刀山下火海,我安得利在所不辞!”
魏宗眼光一闪,心道:“莫非是要安得利上前线?”
武王道:“好,本王没有看错人。此战关乎我姬家的命运,必须由我姬家的人统领中央军取胜!我意由张俊担任代统领,由你任监军。”
安得利惊讶地目瞪口呆,监军是监督统领的职务,不受统领管辖,其权势在一军中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是和平时期,监军的设立是有必要的,但现在处于战争时期,军权必须由一人把控,因为要保证效率。
他慌忙磕头拒绝道:“大王,万万不可,奴才没上过战场,担心误了大王您的大事啊!”
武王下定了主意,道:“派你去不是让你去打仗,一方面是代表本王督战,另一方面要向中央军明示他们是属于姬家的士兵,任何人不能染指。至于打仗一事,就由张俊、赵子云来负责,你不要过多干涉。”
听武王如此说,安得利松了一口气,犹豫片刻道:“奴才还是想在大王身边伺候!我走了谁来伺候主子啊!”
说罢安得看了一眼魏宗,魏宗明白他的意思是想让他接认。
武王道:“你安心去吧。你的职位暂由小魏子接任!”
这下,安得利放下心来。
魏宗激动地下跪谢恩。
随后武王又交代安得利一些重要事情。
最终,姬武与谢家互相妥协,安得利任中央军监军,张俊因资质不足,只授予了副统领职务,行统领职权,代管全军军务。
安得利是个阉人,只会溜须拍马。
张俊太过年轻,虽在兵部待过而且在梁州立过功,得未上过前线。
中央军各级军官非常不服气,特别是关明、张勇等人,都认为赵子云接任诸葛南是最合适的。
如此安排,整个中央军人心慌慌。
武王早已料到,提前给赵子云去信告知原由,赵子云极力安抚众将,但效果不明显。
公孙宇得到消息后,趁机集重兵攻打安县。
安得利、张俊初来,不熟悉情况,对众将指挥不动,特别是负责安县防守的主将张勇,有些消极怠工,差点被公孙宇攻破护城河。
关键时刻,赵子云从哈县带兵直袭梁州中军,这才挽救了局面。
安得利、张俊初来便吃了败仗,面子上挂不住,将张勇杖责一百,降级为副统制。
命他与赵子云换防去驻守哈县,戴罪立功。
在赵子云的极力斡旋下,张勇不得不领命而去。
临阵换将是军中大忌,雍州兵气势陡然下降。
换帅一事惊动了一直在家中养病的雍州老将孙尚,他多次上书不要撤换诸葛南,均未获得同意,被活活地气死。
由于战事吃紧,朝廷只是简单为他办了葬礼。
……
雪上加霜的是,冯西贵、孙世忠手下南军士兵得知诸葛南被罢免后,作战十分消极。
因为诸葛南在军中多年,全州大大小小的军中士官至少三分之一是被他提拔或者共事过。
蒋焕趁机突破重围,竟一路杀到哈县城外。
整个雍州朝廷谁也没想到,罢免了一个诸葛南,竟引起了如此大的波澜。
刚刚替换赵子云的哈县守将张勇,他所受仗刑的伤还未全愈,要便面临两面受敌。
危机时刻,雍城不得不发布了全州救援令,东、北、西三路边军也顾不得防守边疆了,三个指挥使带兵向雍城方向驰援。
最先抵达的援军是,雍城北部未遭受战争的地方兵。
没了诸葛南的居中指挥,三角防线只能发挥七成效果,公孙宇变换策略,与蒋焕联合集中兵力攻击三角防线最弱环节—哈县。
一封封紧急军情发往雍宫,雍宫朝堂一片沉默。
雍城内的大部分达官贵人、大户人家做好了逃亡的准备,甚至有的已经行动起来。
这些书信内容被诸葛南的管家无意见到,便以此事趁机告发了诸葛南,也给了谢家弹劾诸葛南的理由。
其实,这个老管家是被公孙宇花重金收买了,这是公孙宇用的反奸计。
原本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便成了压倒诸葛南的最后一根稻草。
诸葛南势单力孤,姬武无能为力,心灰意冷之下便解甲归田。
但他并未回荆州,而是离开荆州到了冀州的一个小山村,这是后话。
诸葛南走后,接替他的人选问题又成了朝堂争执的焦点。
姬武根据诸葛南的提议,推荐赵子云接任他,赵子云目前为副统领,赵家又是雍王室的坚决拥护者,是最为合适的。
上次提议赵子云担任南疆指挥使未获谢家同意,这次同样遭到了谢铭的强烈反对。
谢家提议由兵部侍郎花良古接任中央军统领,花良古是谢家人,武王当然不会同意。
武王已亲政,没有武王的大印,任何的任命都不会生效。
“谢家欺人太甚,这次又否决了我的提议!”姬武在勤政殿内愤怒地道。
安得利、魏宗在一旁小心伺候。
安得利小声道:“大王,谢家反对赵将军,我们可以换个人。”
姬武皱眉道:“姬浩、姬天资历不足,而且密探处还有很多重要事要做。要是苏睿在就好了,哎!”
听到“苏睿”二字,一旁的魏宗心中暗自叹息:“苏大人,您快快回来吧!”
安得利建议道:“苏大人不在,可否调孙世忠将军接替诸葛将军?”
姬武摇摇头道:“孙世忠如果离开西路,冯西贵势单力孤,恐怕不是蒋焕的对手。”
二人沉默一会儿,同时道:“张俊?”
武王又摇头道:“太年轻了,而且资质不如苏睿、孙世忠,恐怕难以服众。”
二人又陷入沉默,良久。
武王看了看安得利,严肃地道:“小安子!”
安得利吓得一激灵,慌忙下跪道:“大王!”
武王似乎下定了决心一般,道:“本王待你如何?”
安得利似乎猜到了什么,道:“恩重如山,如同再生父母!大王如有吩咐,上刀山下火海,我安得利在所不辞!”
魏宗眼光一闪,心道:“莫非是要安得利上前线?”
武王道:“好,本王没有看错人。此战关乎我姬家的命运,必须由我姬家的人统领中央军取胜!我意由张俊担任代统领,由你任监军。”
安得利惊讶地目瞪口呆,监军是监督统领的职务,不受统领管辖,其权势在一军中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是和平时期,监军的设立是有必要的,但现在处于战争时期,军权必须由一人把控,因为要保证效率。
他慌忙磕头拒绝道:“大王,万万不可,奴才没上过战场,担心误了大王您的大事啊!”
武王下定了主意,道:“派你去不是让你去打仗,一方面是代表本王督战,另一方面要向中央军明示他们是属于姬家的士兵,任何人不能染指。至于打仗一事,就由张俊、赵子云来负责,你不要过多干涉。”
听武王如此说,安得利松了一口气,犹豫片刻道:“奴才还是想在大王身边伺候!我走了谁来伺候主子啊!”
说罢安得看了一眼魏宗,魏宗明白他的意思是想让他接认。
武王道:“你安心去吧。你的职位暂由小魏子接任!”
这下,安得利放下心来。
魏宗激动地下跪谢恩。
随后武王又交代安得利一些重要事情。
最终,姬武与谢家互相妥协,安得利任中央军监军,张俊因资质不足,只授予了副统领职务,行统领职权,代管全军军务。
安得利是个阉人,只会溜须拍马。
张俊太过年轻,虽在兵部待过而且在梁州立过功,得未上过前线。
中央军各级军官非常不服气,特别是关明、张勇等人,都认为赵子云接任诸葛南是最合适的。
如此安排,整个中央军人心慌慌。
武王早已料到,提前给赵子云去信告知原由,赵子云极力安抚众将,但效果不明显。
公孙宇得到消息后,趁机集重兵攻打安县。
安得利、张俊初来,不熟悉情况,对众将指挥不动,特别是负责安县防守的主将张勇,有些消极怠工,差点被公孙宇攻破护城河。
关键时刻,赵子云从哈县带兵直袭梁州中军,这才挽救了局面。
安得利、张俊初来便吃了败仗,面子上挂不住,将张勇杖责一百,降级为副统制。
命他与赵子云换防去驻守哈县,戴罪立功。
在赵子云的极力斡旋下,张勇不得不领命而去。
临阵换将是军中大忌,雍州兵气势陡然下降。
换帅一事惊动了一直在家中养病的雍州老将孙尚,他多次上书不要撤换诸葛南,均未获得同意,被活活地气死。
由于战事吃紧,朝廷只是简单为他办了葬礼。
……
雪上加霜的是,冯西贵、孙世忠手下南军士兵得知诸葛南被罢免后,作战十分消极。
因为诸葛南在军中多年,全州大大小小的军中士官至少三分之一是被他提拔或者共事过。
蒋焕趁机突破重围,竟一路杀到哈县城外。
整个雍州朝廷谁也没想到,罢免了一个诸葛南,竟引起了如此大的波澜。
刚刚替换赵子云的哈县守将张勇,他所受仗刑的伤还未全愈,要便面临两面受敌。
危机时刻,雍城不得不发布了全州救援令,东、北、西三路边军也顾不得防守边疆了,三个指挥使带兵向雍城方向驰援。
最先抵达的援军是,雍城北部未遭受战争的地方兵。
没了诸葛南的居中指挥,三角防线只能发挥七成效果,公孙宇变换策略,与蒋焕联合集中兵力攻击三角防线最弱环节—哈县。
一封封紧急军情发往雍宫,雍宫朝堂一片沉默。
雍城内的大部分达官贵人、大户人家做好了逃亡的准备,甚至有的已经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