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非我容貌姣好,单身一个女孩背井离乡,甚是不易,不久便招来几个闲汉,将她围住。
幸而被海盐帮的巩二撞见了。那时他还不是帮主,因此后面的“爷”字尚没加上。
海盐帮是远近闻名的大帮会,巩二便只笑呵呵的一拱手,将名号一报,那些闲汉哪里还敢来纠缠?
姚非我见巩二长得猥琐,也不似是好人,便谎称家就在附近,道谢离去。
她经一事、长一智,换了男子衣衫,又将面孔抹得污浊不堪。一路小心翼翼,逃到了辽国。才松了一口气,却遇到一伙人贩,被捉了去。
她被带到了集市,站在街口。一堆人围着出价。
北国初冬,天气已然甚寒。冷风夹杂着雪粒子抽在身上,便如刀割一般难耐。
忽然一个衣服油腻的胖老头走了过来,使劲儿捏了捏她的腿,便伸出四个指头,出了个价钱,那贩子在她脖子上套了一根草绳,绳头交在那老头手里。
一个围观的人说着汉话:“屠夫老爹,你买这么个瘦骨伶仃的小子回去,能干什么活?”
那屠夫眉花眼笑,道:“也叫你们瞧瞧,老爹我今天捡到宝啦。”举着袖口往她脸上抹了几抹,将她脸上的泥污擦去。
那袖口浸满血水,冻得硬邦邦的,便似铁片一般,将她雪白的面颊擦得全是红道子。
众人见了她本来的容貌,惊呼成一片,望向那屠夫的,全是羡慕、妒忌的目光。
先前那人道:“亏你好眼力,怎么认出来的?”
那屠夫道:“老爹我杀了几十年的羊儿,手这么一捏,便分得清公母。”说着又在她身上捏了捏。
一人悻悻道:“老爹,你买了这么鲜嫩的小羊羔,回去杀了吃肉,那不是可惜了吗?不如让给我,我给你加倍价钱。”
那屠夫笑道:“我先把她养几年,养肥了好给我生个儿子。”
众人一片哄笑,有人便趁乱伸出手来。那屠夫骂道:“老爹我的东西,哪个敢碰!”把那人的手打开。
姚非我心里怕得要死,从那屠夫手里挣出来便跑。屠夫举着刀在后面紧追不放。
她慌乱间望见一骑马驰了过来,心想:“就算被马踏死,也强过被你买回去欺负。”迎头撞了过去。
马上那人一提缰绳,那马极为神骏,从她头顶一跃而过。那人又一扬鞭,将屠夫手上的刀卷了过来。
屠夫才骂了半句,抬头一望,便慌慌张张伏在路边磕头。
那人翻身下马,姚非我见他二十上下年纪。鞍头鎏金、袍带坠玉,显然是个辽国贵人。只是身材又矮又瘦,比自己尚矮了一头。
他肩上驮着一只鹰,个头不大,暗青色的羽毛幽幽泛光,一人一鹰,神态威严。
那人问了她一句什么,见她听不懂,又换成汉话说道:“他可伤到你了么?”
姚非我摇摇头。
那人向屠夫掸掸手,一脚把他踢飞了出去。又转头和她说道:“你和我走。”一言一行,透着一股不容争辩的威严。
姚非我不敢不从,更何况对他心存感激,跟在马后。
那人一路也不回望,挤开来来往往的人群,慢慢行过几条坊子,拐进一条高低不平的小巷,四周便忽的幽静下来。
来到一处小院,落锁开门。
院子不大,只三间屋子,檐角相接。
那人引着姚非我来到正屋,将肩头的鹰卸在屋中鹰架上,从腰间皮囊里掏出一条生肉喂它吃了,对着它低语了几句,冷冷说道:“你帮我照顾着,今日晚上喂它一条肉,我明日再来看它。”
他说话的时候,看也不看姚非我一眼,语气似是吩咐一个下人。将皮囊挂在鹰架上,转身走了。
姚非我听得马蹄声远去,才敢抬头打量。
屋中床帐几桌,无不蒙着一层薄薄的灰,想来已有些时日无人居住。
东壁一列书架,稀稀疏疏地放了十几本书。
西壁一幅卷轴,画中天高草黄,马疾鹰飞,是契丹少年围猎的场景。左边提着两句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她幼年家境殷富,读书不少,识得这是李白《少年行》中的两句。忽又记起了下半阙: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想到那人神色冰冷,语气骄横,心中慌乱莫名:“他救了我,是要把我当成……蹄下的落花、酒肆里任人调笑的胡姬。”
院门没锁,姚非我跑了出去。到得街上,见行人熙熙攘攘,髡发浓髯、袖窄靴长,忽的想到自己孤身异国,故土难归,便是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一时间彷徨无依,只得又回到了院中。
到得掌灯时分,依着那人的话,喂了那鹰一条肉。
腹中饥饿,从西厢房寻了块不知存了多久的干粮,和着清水吃了。
随手翻了翻架上的书,见皆是《左氏》、《六韬》之类,书角微微卷着,想来平日那人时常翻看,心想:
“这个其貌不扬的辽国武夫,倒也有些学问。”
不知不觉间,趴在桌上睡着了。
忽觉自己轻飘飘的飞了起来,一朵朵白云在身下一闪而过。
从云端降下来时,眼前是稀稀疏疏的十几株竹子,一间小院掩映在竹后,灰瓦红门,一切都格外熟悉,正是自己的家。
她心中酸楚,轻轻将门推开,一阵冷风骤然吹来。
她一个激灵,从梦中惊醒,只见房门大开,那人站在鹰架旁,手抚着那鹰的翅膀。
她便似一个做错事的丫头,畏缩缩地退到角落。
那人淡淡道:“它口角有些裂纹,你喂肉的时候,要蘸一些水。你帮我好生照顾着这鹰,我隔天再来看鹰。”
往桌上放了一锭大银子,匆匆便走。才到门口,忽又一转头,将臂上皮袖摘下来,放在桌上,抛下一句:“你若出去,切记把这只鹰带着。”
第三日上,这人却没来。那鹰每日要吃鲜肉,只好上街去买。想起那人的叮嘱,便套上皮袖,将鹰架在肩上。
契丹贵族素有驯鹰狩猎的传统,姚非我虽然衣衫破旧,但坊间闲人见她肩携猎鹰,便猜测她和宗室贵胄或有些关系,丝毫不敢得罪。
她虽不明其中关节,却也猜得出众人对自己规规矩矩,多半是因肩头那只鹰的缘故。才知那人临走前抛下的冷冰冰的言语,实是饱含着呵护之意。
父母死后,她颠沛困厄、流离万里,饱尝人间冷暖。正当身在异乡之际,忽的得到他人的关怀,不由得心中暖意盎然,竟有些受宠若惊。
她存心报答,加倍仔细地伺候着那只猎鹰。
那人第四日又来了。将那鹰架在手上掂了掂,道:“倒让你喂肥了不少。”架鹰出去放了几圈,又交回给她,干巴巴地道:“我过几天再来。”便要离去。
姚非我偷眼向他望去,却见他也正望着自己,她慌乱垂下眼帘。
便在二人目光相接的瞬间,她瞧见他那双高傲的眸子里,闪动着一层温柔的神色。
她心中一动:‘他要瞧的不是鹰,是我!他把鹰留给我照料,是方便有个借口来瞧我!”
一颗芳心乱颤,雪白的颊边飞起两抹红晕,娇羞中又带着些许欣喜。
忽听那人问道:“你叫什么,从哪里来?”
这个言语不多的异族青年直到第三次同她相见,才问起了这些。
姚非我双手揉捏着衣角,将经历低声告诉了他,说到伤心处之时,难免声泪俱下。
那人道:“屈你的那人,叫陈什么?”姚非我道:“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镇上益丰当铺里管账的先生。”
那人道:“这等鼠辈,一定不能让他活到转年!”
幸而被海盐帮的巩二撞见了。那时他还不是帮主,因此后面的“爷”字尚没加上。
海盐帮是远近闻名的大帮会,巩二便只笑呵呵的一拱手,将名号一报,那些闲汉哪里还敢来纠缠?
姚非我见巩二长得猥琐,也不似是好人,便谎称家就在附近,道谢离去。
她经一事、长一智,换了男子衣衫,又将面孔抹得污浊不堪。一路小心翼翼,逃到了辽国。才松了一口气,却遇到一伙人贩,被捉了去。
她被带到了集市,站在街口。一堆人围着出价。
北国初冬,天气已然甚寒。冷风夹杂着雪粒子抽在身上,便如刀割一般难耐。
忽然一个衣服油腻的胖老头走了过来,使劲儿捏了捏她的腿,便伸出四个指头,出了个价钱,那贩子在她脖子上套了一根草绳,绳头交在那老头手里。
一个围观的人说着汉话:“屠夫老爹,你买这么个瘦骨伶仃的小子回去,能干什么活?”
那屠夫眉花眼笑,道:“也叫你们瞧瞧,老爹我今天捡到宝啦。”举着袖口往她脸上抹了几抹,将她脸上的泥污擦去。
那袖口浸满血水,冻得硬邦邦的,便似铁片一般,将她雪白的面颊擦得全是红道子。
众人见了她本来的容貌,惊呼成一片,望向那屠夫的,全是羡慕、妒忌的目光。
先前那人道:“亏你好眼力,怎么认出来的?”
那屠夫道:“老爹我杀了几十年的羊儿,手这么一捏,便分得清公母。”说着又在她身上捏了捏。
一人悻悻道:“老爹,你买了这么鲜嫩的小羊羔,回去杀了吃肉,那不是可惜了吗?不如让给我,我给你加倍价钱。”
那屠夫笑道:“我先把她养几年,养肥了好给我生个儿子。”
众人一片哄笑,有人便趁乱伸出手来。那屠夫骂道:“老爹我的东西,哪个敢碰!”把那人的手打开。
姚非我心里怕得要死,从那屠夫手里挣出来便跑。屠夫举着刀在后面紧追不放。
她慌乱间望见一骑马驰了过来,心想:“就算被马踏死,也强过被你买回去欺负。”迎头撞了过去。
马上那人一提缰绳,那马极为神骏,从她头顶一跃而过。那人又一扬鞭,将屠夫手上的刀卷了过来。
屠夫才骂了半句,抬头一望,便慌慌张张伏在路边磕头。
那人翻身下马,姚非我见他二十上下年纪。鞍头鎏金、袍带坠玉,显然是个辽国贵人。只是身材又矮又瘦,比自己尚矮了一头。
他肩上驮着一只鹰,个头不大,暗青色的羽毛幽幽泛光,一人一鹰,神态威严。
那人问了她一句什么,见她听不懂,又换成汉话说道:“他可伤到你了么?”
姚非我摇摇头。
那人向屠夫掸掸手,一脚把他踢飞了出去。又转头和她说道:“你和我走。”一言一行,透着一股不容争辩的威严。
姚非我不敢不从,更何况对他心存感激,跟在马后。
那人一路也不回望,挤开来来往往的人群,慢慢行过几条坊子,拐进一条高低不平的小巷,四周便忽的幽静下来。
来到一处小院,落锁开门。
院子不大,只三间屋子,檐角相接。
那人引着姚非我来到正屋,将肩头的鹰卸在屋中鹰架上,从腰间皮囊里掏出一条生肉喂它吃了,对着它低语了几句,冷冷说道:“你帮我照顾着,今日晚上喂它一条肉,我明日再来看它。”
他说话的时候,看也不看姚非我一眼,语气似是吩咐一个下人。将皮囊挂在鹰架上,转身走了。
姚非我听得马蹄声远去,才敢抬头打量。
屋中床帐几桌,无不蒙着一层薄薄的灰,想来已有些时日无人居住。
东壁一列书架,稀稀疏疏地放了十几本书。
西壁一幅卷轴,画中天高草黄,马疾鹰飞,是契丹少年围猎的场景。左边提着两句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她幼年家境殷富,读书不少,识得这是李白《少年行》中的两句。忽又记起了下半阙: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想到那人神色冰冷,语气骄横,心中慌乱莫名:“他救了我,是要把我当成……蹄下的落花、酒肆里任人调笑的胡姬。”
院门没锁,姚非我跑了出去。到得街上,见行人熙熙攘攘,髡发浓髯、袖窄靴长,忽的想到自己孤身异国,故土难归,便是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一时间彷徨无依,只得又回到了院中。
到得掌灯时分,依着那人的话,喂了那鹰一条肉。
腹中饥饿,从西厢房寻了块不知存了多久的干粮,和着清水吃了。
随手翻了翻架上的书,见皆是《左氏》、《六韬》之类,书角微微卷着,想来平日那人时常翻看,心想:
“这个其貌不扬的辽国武夫,倒也有些学问。”
不知不觉间,趴在桌上睡着了。
忽觉自己轻飘飘的飞了起来,一朵朵白云在身下一闪而过。
从云端降下来时,眼前是稀稀疏疏的十几株竹子,一间小院掩映在竹后,灰瓦红门,一切都格外熟悉,正是自己的家。
她心中酸楚,轻轻将门推开,一阵冷风骤然吹来。
她一个激灵,从梦中惊醒,只见房门大开,那人站在鹰架旁,手抚着那鹰的翅膀。
她便似一个做错事的丫头,畏缩缩地退到角落。
那人淡淡道:“它口角有些裂纹,你喂肉的时候,要蘸一些水。你帮我好生照顾着这鹰,我隔天再来看鹰。”
往桌上放了一锭大银子,匆匆便走。才到门口,忽又一转头,将臂上皮袖摘下来,放在桌上,抛下一句:“你若出去,切记把这只鹰带着。”
第三日上,这人却没来。那鹰每日要吃鲜肉,只好上街去买。想起那人的叮嘱,便套上皮袖,将鹰架在肩上。
契丹贵族素有驯鹰狩猎的传统,姚非我虽然衣衫破旧,但坊间闲人见她肩携猎鹰,便猜测她和宗室贵胄或有些关系,丝毫不敢得罪。
她虽不明其中关节,却也猜得出众人对自己规规矩矩,多半是因肩头那只鹰的缘故。才知那人临走前抛下的冷冰冰的言语,实是饱含着呵护之意。
父母死后,她颠沛困厄、流离万里,饱尝人间冷暖。正当身在异乡之际,忽的得到他人的关怀,不由得心中暖意盎然,竟有些受宠若惊。
她存心报答,加倍仔细地伺候着那只猎鹰。
那人第四日又来了。将那鹰架在手上掂了掂,道:“倒让你喂肥了不少。”架鹰出去放了几圈,又交回给她,干巴巴地道:“我过几天再来。”便要离去。
姚非我偷眼向他望去,却见他也正望着自己,她慌乱垂下眼帘。
便在二人目光相接的瞬间,她瞧见他那双高傲的眸子里,闪动着一层温柔的神色。
她心中一动:‘他要瞧的不是鹰,是我!他把鹰留给我照料,是方便有个借口来瞧我!”
一颗芳心乱颤,雪白的颊边飞起两抹红晕,娇羞中又带着些许欣喜。
忽听那人问道:“你叫什么,从哪里来?”
这个言语不多的异族青年直到第三次同她相见,才问起了这些。
姚非我双手揉捏着衣角,将经历低声告诉了他,说到伤心处之时,难免声泪俱下。
那人道:“屈你的那人,叫陈什么?”姚非我道:“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镇上益丰当铺里管账的先生。”
那人道:“这等鼠辈,一定不能让他活到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