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不敢再多言,强忍不适,踉踉跄跄地跟着执事僧走到大雄宝殿内,只见空见大师端坐在蒲团上正津津有味地把玩着一串佛珠,见他来了,微笑问道:“明远,你可知为何唤你前来?” 明远连忙低头行礼道:“弟子不知,请师叔祖明示。”空见用手指身旁蒲团道:“你坐下来,我们慢慢说话。” /p>
明远虽然知道这位师叔祖素来和蔼可亲,然而由于五台山上两人的辈分地位相差实在太多,所以平日自己就算是偶尔遇见师叔祖,也仅是行礼问好而已,两人并没有独自相处的机会。今日空见大师竟然让自己坐在其身旁,他心中不由得惶恐不安,一颗心突突乱跳,低头再深行一礼道:“师叔祖何事尽请示下,弟子不敢无礼。” /p>
空见笑道:“你真心尊我敬我,便是有礼,否则若是口是心非面上再恭敬又有何用?再者说来,佛门弟子,四大皆空,心中都是这些羁绊,又如何修行精进?叫你坐,你便坐。”/p>
明远口中称是,不敢再多说什么,俯身在空见身边坐下。/p>
空见道:“今日之事,我却有许多不解,不知你何时识得那紫霄龙尊,竟然引得他为你现出真身来?” /p>
明远见空见问,如实答道:“启禀师叔祖,弟子愚钝,不知那紫霄龙尊为何方神圣,弟子从未见得一面。” /p>
空见仔细观察他的神情,不像是故意欺瞒自己,不禁颇为诧异,心中一动,又问道:“明远,你再好好想想,最近可曾有遇见过什么不寻常的人或事?” /p>
明远见空见大师一再问,估计他想知晓之事非同寻常,不敢贸然作答,低头细细想了半天,才回道:“弟子平日都在堂中静坐功课,即便出得山门,也是做些打柴、挑水等杂务,闲暇之余,只喜欢到藏经阁读书而已,弟子所言皆是实情,师叔祖一问便可知真伪。” /p>
空见沉吟片刻,说道:“好罢,日后若有遇见什么奇异之事,随时来报,你去罢。” /p>
明远道:“是,弟子谨尊法谕。”躬身行礼后便要退下,空见又温言道:“今后诸事自己多加小心,切莫大意了。” /p>
明远心头一暖,忙答道:“是,弟子知晓。多谢师叔祖,弟子告辞。”说罢,缓步退出宝殿。/p>
明远走出大雄宝殿外,只见这时阳光万丈,碧空如洗,远处漫山遍野的野杜鹃争相怒放,一派姹紫嫣红,山色秀美妩媚,当真世所罕见,与刚才那番恶斗的光景真是恍若隔世,他不禁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一吐胸中块垒。刚才师叔祖召见之时也未见他有责怪之意,此刻他自然心情大好,想到眼下正好无事,于是快步向藏经阁走去。/p>
原来明远虽然自小在寺中长大,但寺中青灯古佛的生活不免循规蹈矩、千日如一,更何况头上还有戒律高悬,他本少年心性,虽然习惯了这种生活,但也时常觉得无趣。佛光寺的藏经阁内除了佛门经典之外,还藏有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明远就算是偶然有机会出得山门,也仅是在山中走动,难以见闻寺外之事,书中所载的凡俗世界不由令其大开眼界,况且其中的诗词歌赋、史传传奇等内容也比古板单调的佛门经文有趣得多,所以一有空闲时间,他便来阁内博览群书,心中只觉得这是自己待在寺内最欢快的时光。藏经阁内有一专事整理经文、清扫除尘的老僧空月,本来就孤身一人,独处阁内也颇为冷清。明远每次前来总是先端茶沏水侍奉好空月,再帮忙洒扫房间、整理经书,他手脚麻利,记性又好,只需一时三刻便把阁中事务收拾得井井有条,更给阁内平添了许多生气。如此一来,空月自然对明远极是喜爱,每次明远一来,便将新来的书交付给他,明远读书凡有不明之处,也皆是得益于空月指点。这一老一少,在这小天地里倒也其乐融融。相处的时日长了,两人之情,胜逾祖孙。/p>
且说明远进入藏经阁内,先到空月起居处问好,空月却不在室内。明远正自诧异,忽然听见一个苍健之声传来:“明远,你看这是甚么书?” 明远抬头看去,只见阁内二楼上站立着一人,那人慈眉善目,长须胜雪,不是空月却还有谁?空月手捧一部新书,正对自已招手微笑,却看不清是什么书名,明远不由得好奇心起,连忙快步上前,双掌合十作礼道:“师伯祖,明远有礼了。” /p>
空月将书往明远手中一递,道:“免礼,免礼。今日此处正好无事,你就好好看罢。” 明远双手接过,只见书皮上浓墨重彩地写着“山海经”三个大字,正是自己心仪已久之物,不由大喜道:“多谢师伯祖!”/p>
明远手捧《山海经》快步行至桌前,埋头翻阅起来。不到一炷香时分,便已读了书中大半的内容,回味书中所述诸般神人异事、珍禽异兽,不由得悠然神往。他沉思半响,才向空月问道:“师伯祖,你看这部书中所载的诸般事物可是真的?” 空月点了点头,以手抚须缓缓而道:“你年岁虽然还小,但这些年来手不释卷,胸中所学比之寺内僧众已是不凡。凡书读得越多,也应越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事理,这部奇书据传为秦时一位异仙所作,一十八卷所载四十余邦国、五百余座仙山,各类奇花异兽不计其数,此书流传于世已有数千年之久,若说皆是虚幻,岂不是无知之辈坐井观天之论?更何况历朝历代的名士高人对此书皆有精辟品论,只是书中所言实在是大大异于凡间所见,乃至史学大家司马氏都以为‘大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嘿嘿,言所未见,便不敢言,此论也未免太过书生之见。自然,也自有有识之士慧眼识珠,眼光独具。西汉之时,刘向、刘歆俩父子在校订此书时,就曾给汉成帝上表力陈此书‘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读书之法,最忌武断,此书真伪究竟如何,恐怕还需你自己日后决断。须知你日常起居仅限于五台山中,方圆不足三百里,比之大千世界真如沧海一粟一般,切忌眼界胸襟如那井蛙一般狭隘,切记!切记!”/p>
明远一面不住点头,心下暗自叹服:师伯祖虽然整日埋藏经阁内,不闻世事,但这番胸襟见识却是不同凡响。自己平日相处的诸位师叔、师伯虽然也曾游历八方,见闻广博,但说到学识见地,与师伯祖相比真是远远不及。/p>
明远又道:“师伯祖,真不知我何时才能够像诸位师叔、师伯那样出得寺去,弘我佛法,度化众生。只可惜我天资驽钝,修行浅薄,只怕十数年之内都无望了。”/p>
空月又道:“这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缘’字,如若是尘缘未了之人,自然要到红尘中走一遭,或迟或早,却与修为无干。想那天地造化,滋生万物,在名山大川、海外方岛之中不知潜藏了多少出类拔萃的修士真人、神魔精怪。我等虽是佛门弟子,理应万物不萦于怀。但如若无缘与这些英豪才俊相识相惜,博采众家之长,佛法修行岂不就如盲人摸象、闭门造车一般?普度众生却又从何说起?”说罢,语气中竟隐隐带着一丝沧桑苦涩之感。/p>
空月这番话,明远听得似懂非懂,自己低头思索半响,还是不明所以,再看空月时,现他盘膝端坐,双目微闭,早已入定去了。/p>
此时天色渐暗,明远燃起一盏灯烛,兴致勃勃地便要将剩下的书卷读完。他找到上次未完之处,正要翻开一页,突然觉得膻中穴气血涌动,躁热难当,丹田之处一道剧痛袭来,全身血脉好像沸水一般滚烫,遍体筋络肿胀,似乎要炸裂开来一般,不由得大叫一声:“哎呦!痛死我了!” 眼前一黑,就此昏厥过去……/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明远虽然知道这位师叔祖素来和蔼可亲,然而由于五台山上两人的辈分地位相差实在太多,所以平日自己就算是偶尔遇见师叔祖,也仅是行礼问好而已,两人并没有独自相处的机会。今日空见大师竟然让自己坐在其身旁,他心中不由得惶恐不安,一颗心突突乱跳,低头再深行一礼道:“师叔祖何事尽请示下,弟子不敢无礼。” /p>
空见笑道:“你真心尊我敬我,便是有礼,否则若是口是心非面上再恭敬又有何用?再者说来,佛门弟子,四大皆空,心中都是这些羁绊,又如何修行精进?叫你坐,你便坐。”/p>
明远口中称是,不敢再多说什么,俯身在空见身边坐下。/p>
空见道:“今日之事,我却有许多不解,不知你何时识得那紫霄龙尊,竟然引得他为你现出真身来?” /p>
明远见空见问,如实答道:“启禀师叔祖,弟子愚钝,不知那紫霄龙尊为何方神圣,弟子从未见得一面。” /p>
空见仔细观察他的神情,不像是故意欺瞒自己,不禁颇为诧异,心中一动,又问道:“明远,你再好好想想,最近可曾有遇见过什么不寻常的人或事?” /p>
明远见空见大师一再问,估计他想知晓之事非同寻常,不敢贸然作答,低头细细想了半天,才回道:“弟子平日都在堂中静坐功课,即便出得山门,也是做些打柴、挑水等杂务,闲暇之余,只喜欢到藏经阁读书而已,弟子所言皆是实情,师叔祖一问便可知真伪。” /p>
空见沉吟片刻,说道:“好罢,日后若有遇见什么奇异之事,随时来报,你去罢。” /p>
明远道:“是,弟子谨尊法谕。”躬身行礼后便要退下,空见又温言道:“今后诸事自己多加小心,切莫大意了。” /p>
明远心头一暖,忙答道:“是,弟子知晓。多谢师叔祖,弟子告辞。”说罢,缓步退出宝殿。/p>
明远走出大雄宝殿外,只见这时阳光万丈,碧空如洗,远处漫山遍野的野杜鹃争相怒放,一派姹紫嫣红,山色秀美妩媚,当真世所罕见,与刚才那番恶斗的光景真是恍若隔世,他不禁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一吐胸中块垒。刚才师叔祖召见之时也未见他有责怪之意,此刻他自然心情大好,想到眼下正好无事,于是快步向藏经阁走去。/p>
原来明远虽然自小在寺中长大,但寺中青灯古佛的生活不免循规蹈矩、千日如一,更何况头上还有戒律高悬,他本少年心性,虽然习惯了这种生活,但也时常觉得无趣。佛光寺的藏经阁内除了佛门经典之外,还藏有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明远就算是偶然有机会出得山门,也仅是在山中走动,难以见闻寺外之事,书中所载的凡俗世界不由令其大开眼界,况且其中的诗词歌赋、史传传奇等内容也比古板单调的佛门经文有趣得多,所以一有空闲时间,他便来阁内博览群书,心中只觉得这是自己待在寺内最欢快的时光。藏经阁内有一专事整理经文、清扫除尘的老僧空月,本来就孤身一人,独处阁内也颇为冷清。明远每次前来总是先端茶沏水侍奉好空月,再帮忙洒扫房间、整理经书,他手脚麻利,记性又好,只需一时三刻便把阁中事务收拾得井井有条,更给阁内平添了许多生气。如此一来,空月自然对明远极是喜爱,每次明远一来,便将新来的书交付给他,明远读书凡有不明之处,也皆是得益于空月指点。这一老一少,在这小天地里倒也其乐融融。相处的时日长了,两人之情,胜逾祖孙。/p>
且说明远进入藏经阁内,先到空月起居处问好,空月却不在室内。明远正自诧异,忽然听见一个苍健之声传来:“明远,你看这是甚么书?” 明远抬头看去,只见阁内二楼上站立着一人,那人慈眉善目,长须胜雪,不是空月却还有谁?空月手捧一部新书,正对自已招手微笑,却看不清是什么书名,明远不由得好奇心起,连忙快步上前,双掌合十作礼道:“师伯祖,明远有礼了。” /p>
空月将书往明远手中一递,道:“免礼,免礼。今日此处正好无事,你就好好看罢。” 明远双手接过,只见书皮上浓墨重彩地写着“山海经”三个大字,正是自己心仪已久之物,不由大喜道:“多谢师伯祖!”/p>
明远手捧《山海经》快步行至桌前,埋头翻阅起来。不到一炷香时分,便已读了书中大半的内容,回味书中所述诸般神人异事、珍禽异兽,不由得悠然神往。他沉思半响,才向空月问道:“师伯祖,你看这部书中所载的诸般事物可是真的?” 空月点了点头,以手抚须缓缓而道:“你年岁虽然还小,但这些年来手不释卷,胸中所学比之寺内僧众已是不凡。凡书读得越多,也应越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事理,这部奇书据传为秦时一位异仙所作,一十八卷所载四十余邦国、五百余座仙山,各类奇花异兽不计其数,此书流传于世已有数千年之久,若说皆是虚幻,岂不是无知之辈坐井观天之论?更何况历朝历代的名士高人对此书皆有精辟品论,只是书中所言实在是大大异于凡间所见,乃至史学大家司马氏都以为‘大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嘿嘿,言所未见,便不敢言,此论也未免太过书生之见。自然,也自有有识之士慧眼识珠,眼光独具。西汉之时,刘向、刘歆俩父子在校订此书时,就曾给汉成帝上表力陈此书‘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读书之法,最忌武断,此书真伪究竟如何,恐怕还需你自己日后决断。须知你日常起居仅限于五台山中,方圆不足三百里,比之大千世界真如沧海一粟一般,切忌眼界胸襟如那井蛙一般狭隘,切记!切记!”/p>
明远一面不住点头,心下暗自叹服:师伯祖虽然整日埋藏经阁内,不闻世事,但这番胸襟见识却是不同凡响。自己平日相处的诸位师叔、师伯虽然也曾游历八方,见闻广博,但说到学识见地,与师伯祖相比真是远远不及。/p>
明远又道:“师伯祖,真不知我何时才能够像诸位师叔、师伯那样出得寺去,弘我佛法,度化众生。只可惜我天资驽钝,修行浅薄,只怕十数年之内都无望了。”/p>
空月又道:“这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缘’字,如若是尘缘未了之人,自然要到红尘中走一遭,或迟或早,却与修为无干。想那天地造化,滋生万物,在名山大川、海外方岛之中不知潜藏了多少出类拔萃的修士真人、神魔精怪。我等虽是佛门弟子,理应万物不萦于怀。但如若无缘与这些英豪才俊相识相惜,博采众家之长,佛法修行岂不就如盲人摸象、闭门造车一般?普度众生却又从何说起?”说罢,语气中竟隐隐带着一丝沧桑苦涩之感。/p>
空月这番话,明远听得似懂非懂,自己低头思索半响,还是不明所以,再看空月时,现他盘膝端坐,双目微闭,早已入定去了。/p>
此时天色渐暗,明远燃起一盏灯烛,兴致勃勃地便要将剩下的书卷读完。他找到上次未完之处,正要翻开一页,突然觉得膻中穴气血涌动,躁热难当,丹田之处一道剧痛袭来,全身血脉好像沸水一般滚烫,遍体筋络肿胀,似乎要炸裂开来一般,不由得大叫一声:“哎呦!痛死我了!” 眼前一黑,就此昏厥过去……/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