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李自成的倒打一耙,崇祯心中很是气恼。
但眼下应以大局为重,掰扯这些道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也可趁着这个由头将高升之前的策略讲出来。
随即,崇祯扬了扬手中的信,问向李岩道:“李岩,你可知道信中内容?”
李岩摇摇头道:“回陛下,不知。”
“哦?那你自己看看便是。”说罢,崇祯就让王承恩再将信还给李岩。
李岩心头微动,但也没有推辞,接过信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李岩的目光从信上移开之后,崇祯淡淡的问道:“你以为如何?”
“不知陛下所问何事?”
“哼,明知故问。你们派人对朕穷追不舍,要置朕于死地,朕反击之,却将罪责怪到朕头上,天下间竟有如此道理?难道让朕坐以待毙方是正理?”
李岩微一沉吟,便道:“陛下一再告诫新顺王建虏将至,却又隐藏诸多实力,我大顺军三千精锐,在麾下不足万人的杨御蕃手中,竟只能束手待戮,以致全军覆没。”
“如今陛下顺利逃至南京,拥兵几十万,我大顺上下,难以心安啊。”
“建虏不至还罢,若建虏真的入寇,陛下心中若恨我大顺更甚建虏,趁我大顺精锐与建虏鏖战时,突然发兵北上,直入我大顺腹地,岂不是置我大顺于死地?”
崇祯冷笑:“小人之心,若朕有心害你们,何故透露建虏行踪?”
“不是朕瞧不上你们,若你们闯军上下不全力应对,根本不是建虏之敌。若你们不知建虏之害,还发兵南下,建虏突至,必让你们一溃千里。朕无须做什么,就能看到你们覆灭,何须多此一举?”
“可朕知道,唇亡齿寒,若你们完了,我大明也难偏安一隅。”
“朕更知道,汉家的江山,只能汉人来坐,汉人之间再大仇怨,也绝不允许将大好江山让外虏窃取,否则便如石敬塘之流,遗臭万年。”
“朕再恨你们,也不会在建虏未灭之前助纣为虐,更不会在建虏与你们大战时落井下石。”
李岩知道,崇祯大概说的是真的,因为正如崇祯所说,如果他有歹心的话,只需要静观其变就可以了,没必要一次又一次煞费苦心的提醒新顺王建虏将至。
如果大顺军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建虏就不那么容易讨到便宜了,谁会这么帮助死敌?
不过,做为李闯派来的使者,李岩自然不可能为崇祯说话,更多的肯定是要想到大顺这边的利益。
“陛下,这不过是你一家之言,如今建虏大军还杳无音讯,而明军又给我大顺军造成如此伤害,我大顺上下为此痛恨不已。”
“新顺王若不表示,岂能服众?”
听了这话,崇祯顿时哈哈大笑,随即怒不可遏的道:“朕在南京都已得知建虏大军已至,你们竟然对此还毫不知情,枉朕一片苦心,你们不败,谁败?”
李岩脸色一变,认真的看了一眼崇祯的神情,不似作假。
随即,他连忙道:“我从京师出发时,建虏大军还未出现,应是我在路途中建虏才来的。陛下的消息,应是从海路得来的吧。”
崇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那你们的准备如何?可有信心战胜建虏?”
李岩微一沉吟,道:“新顺王自有主张,我大顺军拥兵百万,自然是战无不胜。”
“哼,无知,狂妄,你们成军不足四年,可战之兵又有多少?而建虏与大明征战几十载,下至十几岁少年,上至五六十岁老夫,皆是善战之兵。”
“其骑射之利,本就优于汉人。如今火器之利,更优于大明。你们何来战无不胜?”
李岩知道崇祯说得不无道理,但还是道:“陛下一直长建虏志气,灭我大顺军威风,不知何意?”
“朕不想你们重蹈覆辙而已。”
“陛下一直在与我说建虏之事,却对屠灭我三千精锐只字不提,若陛下真心想让我大顺军全力以赴对抗建虏,不应为此事答复一二吗?”
“盗匪扰朕,朕杀之,难道有错?”
“既如此,我大顺百万大军南下南京,也无错。”
“那等你们打退建虏再说,朕恭候着。”
李岩心中微恼,直言道:“看来,陛下果然存着让我大顺军与建虏对耗的心思,准备坐收渔翁之利。至于汉家江山的大义,不过是陛下耸人听闻之言罢了。”
“哼,你无须用此言激将朕。朕不会对消灭三千闯军有任何悔意,但为了消灭建虏,保我汉家江山,朕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听了这话,李岩不但没有喜色,反而一惊的道:“难道陛下准备发兵北上?”
崇祯冷笑:“若如此,你们能安心吗?”
李岩顿时疑惑道:“既然陛下不打算发兵北上,那如何帮助我们?”
“你应该知道朕手中有一些神器吧,如钢铁战车、太阳灯、千里传声筒。”
李岩顿时脸色一变,心中火热不已,急切的道:“难道陛下愿意将这些神物援助于我大顺军?”
崇祯道:“钢铁战车你们已经得到一辆,朕也只剩下一辆,不会给你们,不过朕可以派人教授你们驾驶。”
“太阳灯朕可以再给你们一百盏,千里传声筒朕可以给你们三十只。这些神物之妙用,不下于千军万马。”
李岩知道这是实话,不过他只见过太阳灯,对那千里传声筒却是从未听闻,但想必也是了不得的东西。
而崇祯愿意给这些东西,说明建虏应该是真的来了。
想到此,他连忙道:“若陛下如此高义,我大顺上下应不会再为郝摇旗之事责备陛下。”
崇祯不屑的道:“你以为朕是害怕你们怪罪才如此?朕等着你们打败建虏后再与朕一决高下。”
看来,崇祯确实是以建虏为毕生之大敌,为了消灭建虏,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这一刻,李岩也不由的对崇祯这个落魄皇帝生出莫名的敬意。
其实,他哪里知道,如果不是高升晓以大义,崇祯才没有那么好说话呢,不在背后捅一刀就不错了。
但眼下应以大局为重,掰扯这些道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也可趁着这个由头将高升之前的策略讲出来。
随即,崇祯扬了扬手中的信,问向李岩道:“李岩,你可知道信中内容?”
李岩摇摇头道:“回陛下,不知。”
“哦?那你自己看看便是。”说罢,崇祯就让王承恩再将信还给李岩。
李岩心头微动,但也没有推辞,接过信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李岩的目光从信上移开之后,崇祯淡淡的问道:“你以为如何?”
“不知陛下所问何事?”
“哼,明知故问。你们派人对朕穷追不舍,要置朕于死地,朕反击之,却将罪责怪到朕头上,天下间竟有如此道理?难道让朕坐以待毙方是正理?”
李岩微一沉吟,便道:“陛下一再告诫新顺王建虏将至,却又隐藏诸多实力,我大顺军三千精锐,在麾下不足万人的杨御蕃手中,竟只能束手待戮,以致全军覆没。”
“如今陛下顺利逃至南京,拥兵几十万,我大顺上下,难以心安啊。”
“建虏不至还罢,若建虏真的入寇,陛下心中若恨我大顺更甚建虏,趁我大顺精锐与建虏鏖战时,突然发兵北上,直入我大顺腹地,岂不是置我大顺于死地?”
崇祯冷笑:“小人之心,若朕有心害你们,何故透露建虏行踪?”
“不是朕瞧不上你们,若你们闯军上下不全力应对,根本不是建虏之敌。若你们不知建虏之害,还发兵南下,建虏突至,必让你们一溃千里。朕无须做什么,就能看到你们覆灭,何须多此一举?”
“可朕知道,唇亡齿寒,若你们完了,我大明也难偏安一隅。”
“朕更知道,汉家的江山,只能汉人来坐,汉人之间再大仇怨,也绝不允许将大好江山让外虏窃取,否则便如石敬塘之流,遗臭万年。”
“朕再恨你们,也不会在建虏未灭之前助纣为虐,更不会在建虏与你们大战时落井下石。”
李岩知道,崇祯大概说的是真的,因为正如崇祯所说,如果他有歹心的话,只需要静观其变就可以了,没必要一次又一次煞费苦心的提醒新顺王建虏将至。
如果大顺军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建虏就不那么容易讨到便宜了,谁会这么帮助死敌?
不过,做为李闯派来的使者,李岩自然不可能为崇祯说话,更多的肯定是要想到大顺这边的利益。
“陛下,这不过是你一家之言,如今建虏大军还杳无音讯,而明军又给我大顺军造成如此伤害,我大顺上下为此痛恨不已。”
“新顺王若不表示,岂能服众?”
听了这话,崇祯顿时哈哈大笑,随即怒不可遏的道:“朕在南京都已得知建虏大军已至,你们竟然对此还毫不知情,枉朕一片苦心,你们不败,谁败?”
李岩脸色一变,认真的看了一眼崇祯的神情,不似作假。
随即,他连忙道:“我从京师出发时,建虏大军还未出现,应是我在路途中建虏才来的。陛下的消息,应是从海路得来的吧。”
崇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那你们的准备如何?可有信心战胜建虏?”
李岩微一沉吟,道:“新顺王自有主张,我大顺军拥兵百万,自然是战无不胜。”
“哼,无知,狂妄,你们成军不足四年,可战之兵又有多少?而建虏与大明征战几十载,下至十几岁少年,上至五六十岁老夫,皆是善战之兵。”
“其骑射之利,本就优于汉人。如今火器之利,更优于大明。你们何来战无不胜?”
李岩知道崇祯说得不无道理,但还是道:“陛下一直长建虏志气,灭我大顺军威风,不知何意?”
“朕不想你们重蹈覆辙而已。”
“陛下一直在与我说建虏之事,却对屠灭我三千精锐只字不提,若陛下真心想让我大顺军全力以赴对抗建虏,不应为此事答复一二吗?”
“盗匪扰朕,朕杀之,难道有错?”
“既如此,我大顺百万大军南下南京,也无错。”
“那等你们打退建虏再说,朕恭候着。”
李岩心中微恼,直言道:“看来,陛下果然存着让我大顺军与建虏对耗的心思,准备坐收渔翁之利。至于汉家江山的大义,不过是陛下耸人听闻之言罢了。”
“哼,你无须用此言激将朕。朕不会对消灭三千闯军有任何悔意,但为了消灭建虏,保我汉家江山,朕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听了这话,李岩不但没有喜色,反而一惊的道:“难道陛下准备发兵北上?”
崇祯冷笑:“若如此,你们能安心吗?”
李岩顿时疑惑道:“既然陛下不打算发兵北上,那如何帮助我们?”
“你应该知道朕手中有一些神器吧,如钢铁战车、太阳灯、千里传声筒。”
李岩顿时脸色一变,心中火热不已,急切的道:“难道陛下愿意将这些神物援助于我大顺军?”
崇祯道:“钢铁战车你们已经得到一辆,朕也只剩下一辆,不会给你们,不过朕可以派人教授你们驾驶。”
“太阳灯朕可以再给你们一百盏,千里传声筒朕可以给你们三十只。这些神物之妙用,不下于千军万马。”
李岩知道这是实话,不过他只见过太阳灯,对那千里传声筒却是从未听闻,但想必也是了不得的东西。
而崇祯愿意给这些东西,说明建虏应该是真的来了。
想到此,他连忙道:“若陛下如此高义,我大顺上下应不会再为郝摇旗之事责备陛下。”
崇祯不屑的道:“你以为朕是害怕你们怪罪才如此?朕等着你们打败建虏后再与朕一决高下。”
看来,崇祯确实是以建虏为毕生之大敌,为了消灭建虏,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这一刻,李岩也不由的对崇祯这个落魄皇帝生出莫名的敬意。
其实,他哪里知道,如果不是高升晓以大义,崇祯才没有那么好说话呢,不在背后捅一刀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