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儿这里大怒一场,朱元璋一连喝了好几杯热茶,这才将心中的怒火稍微压住。
嘱咐朱雄英不要常往宫外跑之后,朱元璋这才带着王充等人返回乾清宫处理政事。
看到气冲冲的父亲,朱标等人也是吓了一跳,最近朝堂上的事情众多,朱标等人只能是多往乾清宫跑,时刻向父皇汇报着工作进度。
“哼!”看到朱棣,朱元璋心里就是一股无名火涌起,那真的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给咱们的燕王殿下。
朱棣被老爹一瞪,那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并不明白,自己这起早贪黑地帮着户部做事,又是怎么惹父亲不高兴了。
“父亲,儿臣做错什么了吗?还请父亲明示!儿臣定当改正!”
对于父亲,朱棣还是很尊重的,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朱棣还是恭恭敬敬地表示自己虚心请教的态度。
朱棣不明白,可了解些许事情的朱标却是猜到了三分。
最近父亲老在英儿那里听一些朱家后代子孙的事,听一次,对老四就没好印象一次,看来还是那些子孙入不了老爷子的法眼。
朱雄英对于朱家后代子孙的讲解,并没有向父亲朱标讲述,一方面,父亲英年早逝已经都让人伤心的了,要是听到老四家延续了那么久,这心里难免会唏嘘。
另一方面,朱标内心里其实跟朱元璋是一样的性子,对于大明,从小看着大明从混乱到现在的统一,朱标身上是有一定的责任感的,这要是让朱标听到老四家的后代将大明江山这样的霍霍,本来就身体不好的朱标,朱雄英实在是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
所以,于公于私,朱雄英与朱元璋两人那都是下意识地将此事给隐瞒了下来。
这边,听到朱棣开口,朱元璋这心里的怒气就像是被人戳了个小口,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的发泄口,砰地一声全都涌了出来!
这人也不顾及自己的形象,直接撩起衣衫下摆,朝着朱棣就是一脚踹了过去。
“我让你孝子贤孙,我让你忤逆不孝,父死三年不改其志!还知不知道!?啊!我看你这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
这一脚踹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场面一时之间竟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
就连被踹的当事人朱棣,那也是一脸震骇,不可思议地盯着朱元璋还没来得及收回去的腿,脑子里一阵一阵的发晕。
一旁看戏的朱标难得的没有保持太子的威严,瞳孔放大,满脸震惊。
“哎呦,陛下,陛下,您慢着点,燕王殿下,燕王殿下,都是死人吗?还不快将燕王殿下扶起来!”
在场的,最早反应过来的竟是跟在朱元璋身边的王充。
一路上,看着隐忍不发的朱元璋,王冲心里就觉得一阵的不妙,好不容易回到乾清宫,自己这还没松口气呢,这燕王殿下就往枪口上撞。
在王充心里,燕王殿下这就是自己该的,您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陛下听到后代子孙们将他的旨意修改之后来,这不是自己找抽吗?!
隐晦的看一眼还在地板上没回过神的燕王殿下,王充心里也是不断地感慨:这长孙殿下也不知道跟燕王殿下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每次针对都能这么精确。
作为朱元璋的身边人,王充可是对朱元璋情绪很是敏感的。
虽然之前陛下很是重视太子朱标,但那不过是因为朱标是嫡长子,也是从小就从战乱成长起来的,在众多儿子里,与朱元璋的经历最为相似。
但也没有怠慢其他儿子,特别是马皇后生的五个儿子,朱元璋虽不可能给他们每个人一个皇位继承,但尽心培养那也是做到了的。
特别是四儿子,那可是直接被封燕北之地的。
燕北之地虽不富饶,但地理位置却很是重要。
要知道,元朝那可是将天都定在北平府,在地理位置上,那也是与草原游牧民族相接壤的。
细看朱元璋给秦王、晋王、燕王三子分封的封地,二儿子分封到西安,三儿子分封到太原,四儿子分封到了北平,为的就是抵御北方的“北元”政权,让自己的儿子守边。
“父亲,您在说什么?儿子怎么没听明白?”
不只是朱棣一头雾水,剩下的几个儿子那也是满脸的懵逼。
父亲这话也就只有父亲能说了,什么父死三年不改其志!
父亲这怕不是失心疯了吧,这不是活的好好的吗?怎么就父死三年不改其志了?
朱元璋深深地看一眼很是委屈的儿子,心里的那股怒火是怎么也发泄不出来。
没办法,自己总不能将在孙儿那里知道的太子早逝,二孙子登基之后竟然同世倒戈,磨刀霍霍向叔叔。
四子打动动乱,掀翻了侄儿的帝位,自己登基了,不仅留下一个叔侄相搏的黑点,还不顾朱元璋这个老父亲的祖训,竟然无视不得重用宦官这一规定。
朱元璋心里也知道,这件事自己算是迁怒,但那又怎么办,既然那些子孙们做了‘孝子贤孙’,那就必须要有承受他朱元璋怒火的心理准备。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会那么相信朱雄英的话,无非就是之前朱雄英说的种种全都实现了,而且,朱雄英说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朱元璋又不是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小孩子,一种制度的好坏还是能听出来,更别说朱雄英那可是将制度的好坏给说了一个透。
那个军机处的制度,朱元璋之前也不过是因为犹豫,这种制度实在是太狠了,对于文官集团的制约实在是太过彻底,朱元璋这才没有直接拿出来。
这就应了那句话,我本想放你一马,可谁也没想你竟然会自己往枪口上撞啊。
建州女真,朱元璋那是势必要拿下的,可这些人叽叽歪歪,阻挠个不停,不是这个不行,就是那个条件不够,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我的陛下啊,您就安分点当你的皇上吧,搞那么多事干什么?
他们心里的那些道道,朱元璋那是看的清清楚楚。、
在那些文官集团中,他朱元璋不过就是一个可以任他们拿捏的主,要是朱元璋敢往后退一步,这些人绝对会得寸进尺。
这就是一场博弈,一场君臣之间的博弈!
胡惟庸失败了,所以他死了,那些文官们也都看在眼里,可文官集团的本质就在那里。
文官集团,其实就是利益集团,之前所谓士族、郡望等,其本质上都是以家族、地域等划分的利益集团,千百年来,积重难返。
谁想打破既有格局,那势必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而文官集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利害冲突,只能说是内部矛盾,需要时便可一致对外。
而朱元璋,却是一个想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君王,这个想法就与文官集团的利益产生了对立。
军机处这一制度一出,那就相当于在整个集团之中撕裂出了另一个团体,换句话,那就是在进行内部分化。
“王充,拟旨,朝廷此番用兵辽东,于乾清宫另设军机房,凡辽东军报、粮草筹备之事,不必经过六部、中书审核,直递军机房。”
“令五军都督府、六部以及各府衙,择其有才守秘者入职,行驶军机房行走之权,因临时设立,不必经过吏部定制,由天子亲自任命,暂无品无职!”
“是!”
无视满脸懵逼的几个儿子,朱元璋那是一点想要解释的意思都没有。
挥挥手,直接就让人领着圣命离开了。
命令下达的很快,当天夜里,朱元璋的这道圣旨便直接送到了五军都督府、六部以及各府。
看着这道旨意,与官员任职关系最为紧密的吏部率先召开了小会,一起商讨陛下这道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都说说吧,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吏部尚书眉头微皱,自胡惟庸一派倒台之后,他们这些文官就战战兢兢,朱元璋的一句话他们都要反复琢磨几遍,就怕揣测错了上位的意思落下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惨死。
“陛下这就是小题大做,一个小小的建州女真,竟然还要这样的大张旗鼓,五十万军马对战五万人,直接横推过去也就是了,还要专门设立一个新机构。”
“李大人,这建州女真到底是怎么惹到陛下了?这么大的动静,这是要不死不休的意思啊?”
“不知道,应该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岂止是不死不休,就算是对抗北元人之时,朝廷都没有过这么大的动静,一个小小的建州女真竟然能让上位这么生气,下这么大的决心,这要是自己等人再阻拦,想来上位应该不介意再对朝廷上下进行一次血洗。
下面的侍郎轻松分享着自己的意见,主位上的吏部尚书却是神情越来越严肃。
在这份诏令上,他敏感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久,隐约之中他感觉攻打建州女真与设立的这个军机房并不是一回事,陛下之所以要在这个关头下令,无非就是想要借攻打建州女真,为新设立的军机房找一个借口。
心里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这道旨意下达的却主要针对建州女真,让他一时之间也反驳不了什么。
“都回去吧,要是哪位同僚有想法,可以将人选提出,本官自然是会考虑的。”
被这些人吵得有些头疼,索性直接就让人都各自回去,至于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还是要自己想清楚才行。
“是!”
对于这个军机房,各位大人是没有任何想法的,先不说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机构到底是做什么的,就只是旨意之中的‘无官无职’四个字就让他们打消了想法。
没有官级那代表着什么,不就意味着白干活?
做官要是只是因为想干活的话,那又何必寒穿苦读那么长时间,从万人之中脱颖而出?
做官那就是想要权、要钱、要名的!
至于流传广泛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那不过是句口号罢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才是当官的真谛。
等到所有的同僚离开,吏部尚书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自己的府衙。
来不及吃晚膳,吏部尚书就将自己的幕僚召集在了一起。
“各位,有什么想法?本官觉得陛下此举肯定不只是这么简单。”
“大人,小人觉得陛下此举所图不只是建州女真。”
“小人也这样觉得,虽然陛下旨意明确写了军机房的设立乃是临时确立,但不由吏部定制这就耐人深思了。”
“先生,怎么讲?”
被人一点拨,吏部尚书也是明白了自己刚看到这个旨意之后隐约中的不安感从哪里来了。
就是这不由吏部经手这一条让他觉得不妙。
自吏部成立以来,从来都是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的。
这就因为建州女真这么一个小部落,陛下竟然想要借此来成立一个远离于吏部之外的部门,这不是想要削弱吏部的权利吗?!
而且,攻打建州女真,无非就是兵部、户部的事情,要是陛下真的想要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建州女真的消息的话,完全可以让兵部直接与陛下交涉,完全就没有必要针对他们吏部。
可偏偏,陛下第一封旨意竟然就直指吏部,这里面要是没有什么问题还真的是说不过去。
“大人,先不说这个军机房是否临时设立,光是这个无品无职就很有说法。”
“先生,还请详细讲解。”
“大人,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军机房内都是无品无级的官员,那吏部是否就没有对军机房的管理权?”
“却是如此,既然没有品级,那吏部自然是没有掌管他们的道理!”
既然军机房都没有品级,那吏部对于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自然对他们没有任何的作用。
“既然吏部没有管辖之权,那这些军机大臣们,是否只能任由陛下心意?!”
嘱咐朱雄英不要常往宫外跑之后,朱元璋这才带着王充等人返回乾清宫处理政事。
看到气冲冲的父亲,朱标等人也是吓了一跳,最近朝堂上的事情众多,朱标等人只能是多往乾清宫跑,时刻向父皇汇报着工作进度。
“哼!”看到朱棣,朱元璋心里就是一股无名火涌起,那真的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给咱们的燕王殿下。
朱棣被老爹一瞪,那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并不明白,自己这起早贪黑地帮着户部做事,又是怎么惹父亲不高兴了。
“父亲,儿臣做错什么了吗?还请父亲明示!儿臣定当改正!”
对于父亲,朱棣还是很尊重的,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朱棣还是恭恭敬敬地表示自己虚心请教的态度。
朱棣不明白,可了解些许事情的朱标却是猜到了三分。
最近父亲老在英儿那里听一些朱家后代子孙的事,听一次,对老四就没好印象一次,看来还是那些子孙入不了老爷子的法眼。
朱雄英对于朱家后代子孙的讲解,并没有向父亲朱标讲述,一方面,父亲英年早逝已经都让人伤心的了,要是听到老四家延续了那么久,这心里难免会唏嘘。
另一方面,朱标内心里其实跟朱元璋是一样的性子,对于大明,从小看着大明从混乱到现在的统一,朱标身上是有一定的责任感的,这要是让朱标听到老四家的后代将大明江山这样的霍霍,本来就身体不好的朱标,朱雄英实在是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
所以,于公于私,朱雄英与朱元璋两人那都是下意识地将此事给隐瞒了下来。
这边,听到朱棣开口,朱元璋这心里的怒气就像是被人戳了个小口,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的发泄口,砰地一声全都涌了出来!
这人也不顾及自己的形象,直接撩起衣衫下摆,朝着朱棣就是一脚踹了过去。
“我让你孝子贤孙,我让你忤逆不孝,父死三年不改其志!还知不知道!?啊!我看你这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
这一脚踹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场面一时之间竟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
就连被踹的当事人朱棣,那也是一脸震骇,不可思议地盯着朱元璋还没来得及收回去的腿,脑子里一阵一阵的发晕。
一旁看戏的朱标难得的没有保持太子的威严,瞳孔放大,满脸震惊。
“哎呦,陛下,陛下,您慢着点,燕王殿下,燕王殿下,都是死人吗?还不快将燕王殿下扶起来!”
在场的,最早反应过来的竟是跟在朱元璋身边的王充。
一路上,看着隐忍不发的朱元璋,王冲心里就觉得一阵的不妙,好不容易回到乾清宫,自己这还没松口气呢,这燕王殿下就往枪口上撞。
在王充心里,燕王殿下这就是自己该的,您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陛下听到后代子孙们将他的旨意修改之后来,这不是自己找抽吗?!
隐晦的看一眼还在地板上没回过神的燕王殿下,王充心里也是不断地感慨:这长孙殿下也不知道跟燕王殿下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每次针对都能这么精确。
作为朱元璋的身边人,王充可是对朱元璋情绪很是敏感的。
虽然之前陛下很是重视太子朱标,但那不过是因为朱标是嫡长子,也是从小就从战乱成长起来的,在众多儿子里,与朱元璋的经历最为相似。
但也没有怠慢其他儿子,特别是马皇后生的五个儿子,朱元璋虽不可能给他们每个人一个皇位继承,但尽心培养那也是做到了的。
特别是四儿子,那可是直接被封燕北之地的。
燕北之地虽不富饶,但地理位置却很是重要。
要知道,元朝那可是将天都定在北平府,在地理位置上,那也是与草原游牧民族相接壤的。
细看朱元璋给秦王、晋王、燕王三子分封的封地,二儿子分封到西安,三儿子分封到太原,四儿子分封到了北平,为的就是抵御北方的“北元”政权,让自己的儿子守边。
“父亲,您在说什么?儿子怎么没听明白?”
不只是朱棣一头雾水,剩下的几个儿子那也是满脸的懵逼。
父亲这话也就只有父亲能说了,什么父死三年不改其志!
父亲这怕不是失心疯了吧,这不是活的好好的吗?怎么就父死三年不改其志了?
朱元璋深深地看一眼很是委屈的儿子,心里的那股怒火是怎么也发泄不出来。
没办法,自己总不能将在孙儿那里知道的太子早逝,二孙子登基之后竟然同世倒戈,磨刀霍霍向叔叔。
四子打动动乱,掀翻了侄儿的帝位,自己登基了,不仅留下一个叔侄相搏的黑点,还不顾朱元璋这个老父亲的祖训,竟然无视不得重用宦官这一规定。
朱元璋心里也知道,这件事自己算是迁怒,但那又怎么办,既然那些子孙们做了‘孝子贤孙’,那就必须要有承受他朱元璋怒火的心理准备。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会那么相信朱雄英的话,无非就是之前朱雄英说的种种全都实现了,而且,朱雄英说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朱元璋又不是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小孩子,一种制度的好坏还是能听出来,更别说朱雄英那可是将制度的好坏给说了一个透。
那个军机处的制度,朱元璋之前也不过是因为犹豫,这种制度实在是太狠了,对于文官集团的制约实在是太过彻底,朱元璋这才没有直接拿出来。
这就应了那句话,我本想放你一马,可谁也没想你竟然会自己往枪口上撞啊。
建州女真,朱元璋那是势必要拿下的,可这些人叽叽歪歪,阻挠个不停,不是这个不行,就是那个条件不够,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我的陛下啊,您就安分点当你的皇上吧,搞那么多事干什么?
他们心里的那些道道,朱元璋那是看的清清楚楚。、
在那些文官集团中,他朱元璋不过就是一个可以任他们拿捏的主,要是朱元璋敢往后退一步,这些人绝对会得寸进尺。
这就是一场博弈,一场君臣之间的博弈!
胡惟庸失败了,所以他死了,那些文官们也都看在眼里,可文官集团的本质就在那里。
文官集团,其实就是利益集团,之前所谓士族、郡望等,其本质上都是以家族、地域等划分的利益集团,千百年来,积重难返。
谁想打破既有格局,那势必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而文官集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利害冲突,只能说是内部矛盾,需要时便可一致对外。
而朱元璋,却是一个想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君王,这个想法就与文官集团的利益产生了对立。
军机处这一制度一出,那就相当于在整个集团之中撕裂出了另一个团体,换句话,那就是在进行内部分化。
“王充,拟旨,朝廷此番用兵辽东,于乾清宫另设军机房,凡辽东军报、粮草筹备之事,不必经过六部、中书审核,直递军机房。”
“令五军都督府、六部以及各府衙,择其有才守秘者入职,行驶军机房行走之权,因临时设立,不必经过吏部定制,由天子亲自任命,暂无品无职!”
“是!”
无视满脸懵逼的几个儿子,朱元璋那是一点想要解释的意思都没有。
挥挥手,直接就让人领着圣命离开了。
命令下达的很快,当天夜里,朱元璋的这道圣旨便直接送到了五军都督府、六部以及各府。
看着这道旨意,与官员任职关系最为紧密的吏部率先召开了小会,一起商讨陛下这道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都说说吧,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吏部尚书眉头微皱,自胡惟庸一派倒台之后,他们这些文官就战战兢兢,朱元璋的一句话他们都要反复琢磨几遍,就怕揣测错了上位的意思落下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惨死。
“陛下这就是小题大做,一个小小的建州女真,竟然还要这样的大张旗鼓,五十万军马对战五万人,直接横推过去也就是了,还要专门设立一个新机构。”
“李大人,这建州女真到底是怎么惹到陛下了?这么大的动静,这是要不死不休的意思啊?”
“不知道,应该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岂止是不死不休,就算是对抗北元人之时,朝廷都没有过这么大的动静,一个小小的建州女真竟然能让上位这么生气,下这么大的决心,这要是自己等人再阻拦,想来上位应该不介意再对朝廷上下进行一次血洗。
下面的侍郎轻松分享着自己的意见,主位上的吏部尚书却是神情越来越严肃。
在这份诏令上,他敏感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久,隐约之中他感觉攻打建州女真与设立的这个军机房并不是一回事,陛下之所以要在这个关头下令,无非就是想要借攻打建州女真,为新设立的军机房找一个借口。
心里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这道旨意下达的却主要针对建州女真,让他一时之间也反驳不了什么。
“都回去吧,要是哪位同僚有想法,可以将人选提出,本官自然是会考虑的。”
被这些人吵得有些头疼,索性直接就让人都各自回去,至于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还是要自己想清楚才行。
“是!”
对于这个军机房,各位大人是没有任何想法的,先不说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机构到底是做什么的,就只是旨意之中的‘无官无职’四个字就让他们打消了想法。
没有官级那代表着什么,不就意味着白干活?
做官要是只是因为想干活的话,那又何必寒穿苦读那么长时间,从万人之中脱颖而出?
做官那就是想要权、要钱、要名的!
至于流传广泛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那不过是句口号罢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才是当官的真谛。
等到所有的同僚离开,吏部尚书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自己的府衙。
来不及吃晚膳,吏部尚书就将自己的幕僚召集在了一起。
“各位,有什么想法?本官觉得陛下此举肯定不只是这么简单。”
“大人,小人觉得陛下此举所图不只是建州女真。”
“小人也这样觉得,虽然陛下旨意明确写了军机房的设立乃是临时确立,但不由吏部定制这就耐人深思了。”
“先生,怎么讲?”
被人一点拨,吏部尚书也是明白了自己刚看到这个旨意之后隐约中的不安感从哪里来了。
就是这不由吏部经手这一条让他觉得不妙。
自吏部成立以来,从来都是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的。
这就因为建州女真这么一个小部落,陛下竟然想要借此来成立一个远离于吏部之外的部门,这不是想要削弱吏部的权利吗?!
而且,攻打建州女真,无非就是兵部、户部的事情,要是陛下真的想要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建州女真的消息的话,完全可以让兵部直接与陛下交涉,完全就没有必要针对他们吏部。
可偏偏,陛下第一封旨意竟然就直指吏部,这里面要是没有什么问题还真的是说不过去。
“大人,先不说这个军机房是否临时设立,光是这个无品无职就很有说法。”
“先生,还请详细讲解。”
“大人,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军机房内都是无品无级的官员,那吏部是否就没有对军机房的管理权?”
“却是如此,既然没有品级,那吏部自然是没有掌管他们的道理!”
既然军机房都没有品级,那吏部对于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自然对他们没有任何的作用。
“既然吏部没有管辖之权,那这些军机大臣们,是否只能任由陛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