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常年不出后宫,干脆便将自己寝宫乾清宫的西侧偏殿改做办公场所,并命名为弘德殿。
弘德殿内,万历皇帝正坐在龙椅上抽烟,他的养生思想很奇葩,一方面不吃肉、极少摄入蛋白质,但另一方面却大量饮酒用来压抑身体上的疼痛,对于各种成瘾品也是笑纳。
这时的医家对于烟草的危害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植物可使人肺枯焦,另外却有人认为这是一位海外良药,甚至将之称作忘忧草。
京营早就已经开始流行抽烟,这玩意儿甚至成为这几年的风尚,最利害的是辽东,已经到了“三尺童子莫不吃烟”,“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的地步,甚至京城中有些年纪大的官员还要聚在一起学习抽烟以免赶不上时髦。
万历皇帝对于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自然要尝试,一来二去就抽上瘾了,吃烟时先是昏昏沉沉然后头脑清醒的感受能让他忘掉身体的疲乏。
站在万里皇帝身边伺候的是新任司李靖掌印太监孙隆,前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陈佛爷”终究是没熬过去年的寒冬,在满朝的哀叹声之中过世了。孙隆立马被万历皇帝召回京城接班。
不过孙隆的位置坐的不稳,哪怕孙隆在江南待的最后几年,已经非常尊敬文人,捐了不少钱去修堤造桥,还学习制墨、组织印书,用各种方式塑造自己文人雅士的形象。
但孙隆当年收税引起苏州织工暴动留下的记录不可磨灭,有这一件事件存在,注定他就无法在如今讲究声名的朝堂之中得到好名声。
而且孙隆虽然对文官好,但收税也真是不手软,百姓商贾表面上不敢说,但心中对他自然都有抱怨。
此时孙隆看着皇帝愁眉不展的模样,叹气说:“圣上,这传单内容都是捕风捉影,老奴曾见过李成梁,此人性格颇刚直,并无龙阳之好。”
万历皇帝放下烟斗,担忧道:“孙大伴相信又有何用?堵不住悠悠天下之口啊。”
孙隆道:“唉,确然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万历皇帝问道:“朝中官员真对撤防六堡如此大意见?”
孙隆无奈点头:“舆论确然沸腾,且如今西南用兵,不让撤防六堡之言论就变又更是盛嚣尘上。”
万历皇帝此时的确头疼,因为王文龙掀起舆论战的时机抓的太巧了,撤防六堡是主动不想和边地民族惹起矛盾,而这种做法此时正在云南招来反噬。
大明几十年前平定云南武定,按规矩应该在当地改土归流,但是当时朝廷不想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势力起冲突,于是将流官继续授予原本的凤氏土司后代,试图以此稳定当地民心。然而凤家失去土司地位之后就已经失势,根本压不住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武装。金沙江一带的部落酋长称做“马头”,这几十年间郑家马头渐渐发展壮大。朝廷害怕郑家作乱,于是将郑家族长郑举寻衅收押,三番五次的勒索郑家钱财。
但就和在辽东的情况一样,朝廷光是勒索,又不敢对郑家用兵。去年,郑举觉得自己迟早要被朝廷弄死,干脆联合了金沙江四十八个马头,又联络金沙江蛮夷首领阿克,起兵作乱。
一个月前的万历三十五年年末,阿克大兵攻陷武定府城,并以之为中心连下元谋、罗次等县,而且直接跟朝廷要印信,希望朝廷立他为知府。
万历皇帝为了能够将此事裱糊过去,于是答应了阿克的条件。但仅仅四天之后,阿克突然又大兵攻陷嵩明、禄丰。现在此人已经在云南占据一府六县,拿着朝廷新授的印信大辣辣的割据。
这事情真不能怪云南当地官员处置不当,阿克手下的金沙蛮有上万人,再加上四十六个马头的兵力,把云南全省的兵调去都打不过。
如果要防止这种情况,朝廷唯一能做的是在阿克起兵之前就应该将边境防御做好,并且尽力同化这些云南少数民族。
这情况自然让人想起此时的辽东。
已经有文官公开上书表示:朝廷把宽甸六堡丢给努尔哈赤,则努尔哈赤未必不是下一个阿克或者郑举。????这也是没办法,哪怕王文龙再怎么宣传辽东的情况危急,此时官员还是普遍以为阿克和郑举对于大明的危害比努尔哈赤要高。毕竟辽东不如云南省的人口多,而且努尔哈赤还没有占据大名边境州府,阿克却是公然起兵造反的。
朝中官员把努尔哈赤比做阿克,这也足以让万历皇帝感到头疼了。
万历皇帝皱着眉头,用铁筷子夹了一颗银丝炭压在烟锅上,又抽了两口之后问:“李阁老如何说?”
孙隆道:“李阁老以为宽甸六堡该撤,但此时不便宣扬。”
内阁的四个阁老已经死了一个,剩下的三人中,朱赓也已经气息奄奄,估计活不过今年。叶向高就是东林,而李廷机被东林攻击的受不了,自然和万历抱团。但是他的力量太弱,每天挨骂就已经够头疼的了,根本不敢违背朝堂主流意见发表自己观点。
皇帝问道:“孙大伴有什么建议?”
孙隆说:“若以谋国之论言之,宽甸六堡的撤防势在必行,李总兵所言极是,当此之时,西南之事尚未了结,辽东万万不可擅开边衅,撤防几个堡垒便可以换得辽东安宁,哪怕是失去些地利,那也值得。”
虽然朝中言官将辽东比作西南,但是在万历皇帝眼中还是很清楚的知道辽东的安稳比起西南要重的太多。
阿克在西南占领一两个州府无伤大雅,朝廷照样可以运行,但若是有人在辽东作乱,直接就可以通过辽西走廊威胁京城安全,失去了辽东,山海关防线连半个月都挺不过去。
所以在万历皇帝看来,朝廷腾不开手的时候,于辽东让出点利益就是最佳选择。
此君前几年总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想当个甩手掌柜,没想到小病不断挺到了现在,而这些年他收税摆烂,可是把天下给折腾的不轻,随着时间过去慢慢这些恶业都开始回找了。
万历皇帝没有为国献身的打算,他还是很惜命的,于是只能越发的裱糊下去。
孙隆为万历分析道:“辽东撤防不能退让,而辽东之事,人皆以为王文龙有大义,若不赏,又恐难服民意。不如明捧而暗贬之。”
“却也难为,拿什么捧他呢?”万历正在思索,一个小太监忙忙进来:“圣上,邹义宫外候见。”
万历点头道:“准进。”
孙隆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羡慕神情,他这个“权比首辅”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都不能随时候见,邹义却能做到,恩宠比他可是大得多。
其实万历知道他这权力不是给邹义的,关键是邹义作为龙洋开海公司的主管,无异于万历钱财的大管家,万历自然要好好对待。
不久后邹义一脸兴奋的走进御书房,万历问:“邹大伴何事高兴如此?”
“回圣上,”邹义喜道:“杨天生到达美洲全师而回,山东又报开拓永明城航线,两线报捷了,那王文龙所言还真不错!”
(本章完)
弘德殿内,万历皇帝正坐在龙椅上抽烟,他的养生思想很奇葩,一方面不吃肉、极少摄入蛋白质,但另一方面却大量饮酒用来压抑身体上的疼痛,对于各种成瘾品也是笑纳。
这时的医家对于烟草的危害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植物可使人肺枯焦,另外却有人认为这是一位海外良药,甚至将之称作忘忧草。
京营早就已经开始流行抽烟,这玩意儿甚至成为这几年的风尚,最利害的是辽东,已经到了“三尺童子莫不吃烟”,“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的地步,甚至京城中有些年纪大的官员还要聚在一起学习抽烟以免赶不上时髦。
万历皇帝对于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自然要尝试,一来二去就抽上瘾了,吃烟时先是昏昏沉沉然后头脑清醒的感受能让他忘掉身体的疲乏。
站在万里皇帝身边伺候的是新任司李靖掌印太监孙隆,前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陈佛爷”终究是没熬过去年的寒冬,在满朝的哀叹声之中过世了。孙隆立马被万历皇帝召回京城接班。
不过孙隆的位置坐的不稳,哪怕孙隆在江南待的最后几年,已经非常尊敬文人,捐了不少钱去修堤造桥,还学习制墨、组织印书,用各种方式塑造自己文人雅士的形象。
但孙隆当年收税引起苏州织工暴动留下的记录不可磨灭,有这一件事件存在,注定他就无法在如今讲究声名的朝堂之中得到好名声。
而且孙隆虽然对文官好,但收税也真是不手软,百姓商贾表面上不敢说,但心中对他自然都有抱怨。
此时孙隆看着皇帝愁眉不展的模样,叹气说:“圣上,这传单内容都是捕风捉影,老奴曾见过李成梁,此人性格颇刚直,并无龙阳之好。”
万历皇帝放下烟斗,担忧道:“孙大伴相信又有何用?堵不住悠悠天下之口啊。”
孙隆道:“唉,确然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万历皇帝问道:“朝中官员真对撤防六堡如此大意见?”
孙隆无奈点头:“舆论确然沸腾,且如今西南用兵,不让撤防六堡之言论就变又更是盛嚣尘上。”
万历皇帝此时的确头疼,因为王文龙掀起舆论战的时机抓的太巧了,撤防六堡是主动不想和边地民族惹起矛盾,而这种做法此时正在云南招来反噬。
大明几十年前平定云南武定,按规矩应该在当地改土归流,但是当时朝廷不想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势力起冲突,于是将流官继续授予原本的凤氏土司后代,试图以此稳定当地民心。然而凤家失去土司地位之后就已经失势,根本压不住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武装。金沙江一带的部落酋长称做“马头”,这几十年间郑家马头渐渐发展壮大。朝廷害怕郑家作乱,于是将郑家族长郑举寻衅收押,三番五次的勒索郑家钱财。
但就和在辽东的情况一样,朝廷光是勒索,又不敢对郑家用兵。去年,郑举觉得自己迟早要被朝廷弄死,干脆联合了金沙江四十八个马头,又联络金沙江蛮夷首领阿克,起兵作乱。
一个月前的万历三十五年年末,阿克大兵攻陷武定府城,并以之为中心连下元谋、罗次等县,而且直接跟朝廷要印信,希望朝廷立他为知府。
万历皇帝为了能够将此事裱糊过去,于是答应了阿克的条件。但仅仅四天之后,阿克突然又大兵攻陷嵩明、禄丰。现在此人已经在云南占据一府六县,拿着朝廷新授的印信大辣辣的割据。
这事情真不能怪云南当地官员处置不当,阿克手下的金沙蛮有上万人,再加上四十六个马头的兵力,把云南全省的兵调去都打不过。
如果要防止这种情况,朝廷唯一能做的是在阿克起兵之前就应该将边境防御做好,并且尽力同化这些云南少数民族。
这情况自然让人想起此时的辽东。
已经有文官公开上书表示:朝廷把宽甸六堡丢给努尔哈赤,则努尔哈赤未必不是下一个阿克或者郑举。????这也是没办法,哪怕王文龙再怎么宣传辽东的情况危急,此时官员还是普遍以为阿克和郑举对于大明的危害比努尔哈赤要高。毕竟辽东不如云南省的人口多,而且努尔哈赤还没有占据大名边境州府,阿克却是公然起兵造反的。
朝中官员把努尔哈赤比做阿克,这也足以让万历皇帝感到头疼了。
万历皇帝皱着眉头,用铁筷子夹了一颗银丝炭压在烟锅上,又抽了两口之后问:“李阁老如何说?”
孙隆道:“李阁老以为宽甸六堡该撤,但此时不便宣扬。”
内阁的四个阁老已经死了一个,剩下的三人中,朱赓也已经气息奄奄,估计活不过今年。叶向高就是东林,而李廷机被东林攻击的受不了,自然和万历抱团。但是他的力量太弱,每天挨骂就已经够头疼的了,根本不敢违背朝堂主流意见发表自己观点。
皇帝问道:“孙大伴有什么建议?”
孙隆说:“若以谋国之论言之,宽甸六堡的撤防势在必行,李总兵所言极是,当此之时,西南之事尚未了结,辽东万万不可擅开边衅,撤防几个堡垒便可以换得辽东安宁,哪怕是失去些地利,那也值得。”
虽然朝中言官将辽东比作西南,但是在万历皇帝眼中还是很清楚的知道辽东的安稳比起西南要重的太多。
阿克在西南占领一两个州府无伤大雅,朝廷照样可以运行,但若是有人在辽东作乱,直接就可以通过辽西走廊威胁京城安全,失去了辽东,山海关防线连半个月都挺不过去。
所以在万历皇帝看来,朝廷腾不开手的时候,于辽东让出点利益就是最佳选择。
此君前几年总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想当个甩手掌柜,没想到小病不断挺到了现在,而这些年他收税摆烂,可是把天下给折腾的不轻,随着时间过去慢慢这些恶业都开始回找了。
万历皇帝没有为国献身的打算,他还是很惜命的,于是只能越发的裱糊下去。
孙隆为万历分析道:“辽东撤防不能退让,而辽东之事,人皆以为王文龙有大义,若不赏,又恐难服民意。不如明捧而暗贬之。”
“却也难为,拿什么捧他呢?”万历正在思索,一个小太监忙忙进来:“圣上,邹义宫外候见。”
万历点头道:“准进。”
孙隆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羡慕神情,他这个“权比首辅”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都不能随时候见,邹义却能做到,恩宠比他可是大得多。
其实万历知道他这权力不是给邹义的,关键是邹义作为龙洋开海公司的主管,无异于万历钱财的大管家,万历自然要好好对待。
不久后邹义一脸兴奋的走进御书房,万历问:“邹大伴何事高兴如此?”
“回圣上,”邹义喜道:“杨天生到达美洲全师而回,山东又报开拓永明城航线,两线报捷了,那王文龙所言还真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