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龙又来到了大哥李建国的屋子里。
这边晚饭已经吃过,李娟李强看李龙过来,正在写作业的都直接站起来跑过来,拽着他的衣角拉着他的手问东问西。
李龙应付完两个孩子的话,让他们去写作业,梁月梅正收拾碗碗筷呢,从厨房侧身出来问道:
“小龙,吃了没有?没有的话我给你弄些吃的。”
“嫂子我吃过了。过来是找你们商量一下事情。”
李建国喂完猪进了屋,听到李龙这话,放下水桶问道:
“啥事,你说吧。”
“我打算下个星期把我和晓霞的事情办了。”李龙说道,“感觉不能再拖了。”
“这个……是不是紧了些?再往后推一个星期不行吗?”梁月梅听了,感觉时间的确是紧了一些。
“嫂子你看啊,现在四月初,地温已经上来了,我下一星期办,还有差不多十天时间准备,来得及。四月中就得全面播种了,苞米、油葵、油菜啥的还好说一些,大拖拉机就能播种,那咱家要种打瓜,人工播种十亩地至少得两天,完了后我还得到山里去,姐夫说准备去老街卖肉,我得去山里帮他联系一些牛羊。
山里那些朋友四月下旬可能就要转场了,我得去给他们送些粮食,这些事情都是一件挨着一件的,如果婚礼往后推,下下周办的话,那咱队里人都忙着,人家也不一定有时间来啊。”
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播种早一天晚一天看似影响不大,但种过地的都知道,别说早一天晚一天,关键的时候,早半天,等到夏天苗子长起来或者秋天收获的时候,那差别就很大。
李龙去给二嫂和杨华说李安国他们在奎屯情况的时候,路上就在想这件事情。如果自己不在奎屯多呆几天,可能还有富余时间,现在看来时间非常紧,压根就没多余的时间了。除非婚礼放到播种和转场后面去办。
但夏天办婚礼,买的一些东西就不好存放,现在早晚天气还凉,买来的食材什么的还能放得住,而中午太阳升起来也不冷,时间是刚好的。
只要不影响庄稼播种,那办事村里人也高兴。
“嗯,是这么个道理。”李建国听李龙说完,点点头说道,“这时间正好都卡着,既然这样,那这两天就得写帖子。”
“我明天开拖拉机去县里,一来是把家具拉回来,二来把请帖买回来,大哥你明天写,我就明天给发出去。”
“嗯,这个发贴子不用你管,队里找一些人发就行了。你就想想准备些啥东西就好。”
“这个得和大嫂商量。我打算这个周末再开拖拉机到县里一趟,把该买的东西买来。明天我拿帖子回来,然后和你们商量一下,把要买的东西记下来,到时争取一趟买齐了。”
“你明天过去正好和晓霞把这事说一下,对了,呆会儿去和老顾也把事说一下。他那边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但这事还是得……算了,我现在骑自行车过去给他说。”
李建国又有了当家长的自觉,其实这事应该是李青侠来的。但李青侠一向大事上不管,也放任由李建国来安排,所以这事李建国自己就担起来了。
“嘿嘿,大哥,那这事就交给你了。”李龙笑了笑,便开始和大嫂梁月梅商量要买的东西。
“脸盆、脸盆架,暖壶要买两个,枕头枕巾、床单被面子——这缝被子还得抽空,我和你二嫂,再把铁头他妈叫上……”梁月梅已经开始盘算了,这事不光李建国要忙,她也要忙。
婆婆是指望不上的,杜春芳能在菜地里帮着干活都已经让梁月梅觉得不错了,毕竟听李建国说,杜春芳在老家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干活的,就是做饭。这边饭又不一样,也指望不上。但婆婆不找事,这让梁月梅就挺开心。
长嫂如母,照顾李龙这么多年,梁月梅也已经习惯了把李龙当孩子一样,现在李龙要结婚了,她自然是要担负起置办东西的责任来。
“……缝纫机你们要不要买?不买的话,把这架搬过去,反正当时也是你买的。”
“不用不用,我和晓霞两个都不是用缝纫机的人。这架就放这里。”李龙急忙说道,“那边家具摆好,需要买的就是这些零碎东西。”
“那行,我们先算着,刚才那些你都记下啊,住的房子里还有镜子,梳子,擦的油、抹的那些东西……还有厨房里面的,锅碗瓢盆,这些都得买,米面不用准备,从这边搬一些过去就行,不管多少,得备上有东西,至少让别人看起来是个过日子的样子。锅铲子、笊篱、水缸、水桶,盐、醋、酱油这些调料……要买烟、、瓜子、生……”
梁月梅虽然喜欢地里干活不喜欢收拾屋子,但说起这些房间里要准备的东西,一开始还没什么头绪,但逐渐就顺了起来,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说,这也算给李龙打开了一个思路,到时就按房间买了。
“……结婚用的酒,去酒厂打些散酒,多弄几壶,你在队里算有钱的,到时那些喜欢喝酒的都盯着哩……”
“不用散酒,一个桌上到时放两瓶白杨特曲。”李龙说道,“再放两瓶红葡萄酒。爱喝白酒喝白酒,爱喝葡萄酒就喝葡萄酒,既然别人盯着,那就大大方方的让他们喝。”
既然是自己结婚,那就搞得大气一些。这时候结婚桌子上能放瓶子酒,就已经非常高档了,能让人记好多年。
“也行。”梁月梅倒也没反对,想想也是,既然有钱,既然别人知道,既然是一辈子的事情,奢侈一些就奢侈一些吧。
他们商量的时候,李青侠和杜春芳主要是听着,偶尔也插一句,但老家和这边结婚不太一样,所以主要还是听。
他们一直商量着等到李建国回来,李龙这边感觉也差不多了。
“老顾听了有点生气,不过我看是装的,他高兴着哩。晓霞现在是县里公家人了,这是他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接下来就想着你们结婚的事情,现在终于定下来了,那他也该放心了。”
“那顾叔有啥要求没?”李龙问道。
“没啥。到时主婚的是军娃子,这个军娃子早就给他说了,也给我说了,这个没问题。老顾的意思是一切按你们年轻人的说法来办。不过这几天你肯定是要准备买东西的,他攒了些钱,让我带过来,我没要。他的意思你买东西的时候把他那边要准备的食材一块准备了。他那边也不好跑。”
“行哩。”李龙点点头,“那这样的话,这两天就得在院子里把灶垒起来。”
“那你不用管,你就去办你的事,院子里的这些事情交给我。大师傅、请东、桌子椅子盘子啥的,我来给弄。”
李建国现在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样子,梁月梅嘲笑他:
“看你那高兴样子!”
“那是高兴!”李建国觉得理所当然,“这几年尽给人家当总管了,这给自己家人准备还是头一回!这不得把啥事情办得利利索索的?”
想想也是,李建国在队里给别人结婚当总管的次数不少了,积累的经验刚好用在这上面,李龙觉得还挺美的。
一家人商量到深夜李龙才回马号去。第二天偏偏又早早就醒过来了。脑子里装着事儿,吃过早饭就开着拖拉机去拉家具。
拖拉机页子板上还坐着陶大强。他昨天晚上就听说李龙回来了,这一早过来想问问杨永强那边的情况,正好赶上李龙要去拉家具买东西,就让他上了车。
“龙哥,听这话意思,永强是能留在那里?”陶大强问道。
“大概率吧。”李龙说道,“那边缺人,永强又是要强的,想留的话,多学多看多干,应该是能留下来。”
陶大强听了表情有些复杂。????“咋,你后悔了?想不想去?想去的话我这边事办完再把你弄过去。”
“不不不,不后悔。”陶大强使劲的摇头,“不一样。我就是觉得这永强一下子就可能变成工人了,感觉身份都不一样了。”
“没啥。”李龙大约能猜到陶大强的一些想法,“其实呢,在哪里都有不一样的活法。他呢,去了城市,当了工人,一个月挣稳定的工资,后面可能就在那边找个媳妇,然后分房子生孩子,以后孩子也就是城里人了。”
“俺还是农村的。”
“那也不一定。”李龙一边开着拖拉机一边说道,“就咱们这挣钱速度,过两年到县里或者石城买个院子,想当城里人那就当了啊。后面有农转非的名额,你也可以给老婆孩子买个城里人的户口,娃娃上学就在城里也好。”
其实这一个世纪还不是很明显,毕竟在李龙的记忆里,李强他们在农村上学,最后一样考入到重点大学。这时候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差距还没那么大。一直到下一个世纪十年后,差距才变得越来越大。
那时候农村有钱的到城里买房子,最大的原因就是给孩子置办一个学区房,享受好一些教育资源。
毕竟那时候大城市对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虹吸效应是非常强大的。他记得曾经去伊犁旅游的时候,有几个偏远的县城,连续几年一个考上一本的都没有!
好老师好学生都被吸到到yn市这个州中心城市了,高考成绩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陶大强的孩子就算现在出生,高考的时候是下个世纪初,那时候还不是很明显。当然,过个十年,户口分界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几千块钱买个农转非,然后去县里或市里上学就行了。这是可行的办法。
现在想着还太远。
陶大强听着李龙说的话,点点头说道:
“也对,在咱队上,跟着你干,一年咋也能弄个千把块钱,顶他好几年工资了。有钱了,那办啥事都方便了。”
李龙感慨,这人情冷暖,让陶大强这么早就感受到了钱的重要性。
拖拉机开到乡木匠房这里,李龙订的家具可不少,一趟拉不完。好在木匠房里工人有经验,摞起来装,差不多一拖拉机装一半,然后用绳子绑好,中间用麻袋隔着。
李龙去了乡门市部找老张买了一百个请帖。
“这是谁要结婚啊?”老张一边数一边问。
“我啊。”李龙笑着说道,“我这年龄也不少了,该结了。”
“你对象是那个学校的老师?”老张对李龙还是有点印象的。
“嗯,现在去教育局了。”李龙知道这个老张大概率是能接到一张请帖的,便也不隐瞒,说道,“年前调过去的。”大哥的人脉很广,县里乡里村里都有,兵团那边都有,如果往远里论,石城下面的兵团也有,不光是下野地的那个亲戚,李建国曾经在兵团干过一段时间,那里是有战友的。
是的,兵团那时候虽然集体转业了,但那时候的同事也叫战友。
“那……不错不错。”老张表情有点复杂。
李龙从门市部里出来,到木匠房这里,检查了一下装的家具,然后就开着拖拉机和陶大强一起往回走。
回走的路上,李龙也给陶大强说了一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结完婚后先种地,地里种下去,头水浇过就没啥事了。我打算先去山里送些粮食,后面要在山里呆一段时间。”李龙说道:
“山里有贝母,这个你知道的,到时我找一片贝母比较多的沟,你要没事的话,准备在那里挖贝母。速度快点儿一天新鲜的能弄几公斤。
按七八公斤出一公斤干贝母来算,一公斤鲜的值个四块钱,一天能挣十来块钱。当然,如果捡到鹿角,那就是几十块钱。当然,其实留在家里也行,下网逮鱼也是个办法。不过队里逮鱼的人多了,肯定没有以前卖的多,一天也能弄个二三十块钱吧。我觉得吧,你媳妇有身子了,不如你就呆在队上……”
“那龙哥,你不弄抬把子了?”
“弄啊,你要想去的话,那肯定要带上你,”李龙笑笑,“一个抬把子今年可能会贵,十块钱不一定,七八块钱还是要的。你一天能编三个的话,那就比逮鱼挣钱了。”
去年大家还都是试探,今年肯定会有大批的人涌到摆摊这个行列中来。就像陈兴邦,如果不是他选的卖肉,李龙都不一定建议他去。
鱼是自然资源,这时候在到
玛县周围有许多水库、沟渠,只要想逮肯定能逮到。所以到时县里卖鱼的人肯定多,竞争会非常的激烈。想要挣钱就得去石城。但普通人有自行车的并不多,步行去石城肯定划不来,坐班车这些人不一定舍得,而班车上班时间也不早,夏天鱼折腾不好就死了臭了,所以要想卖鱼挣小钱可以,挣大钱的话就得有一定的条件。
李龙有这条件,不过他短时间内不打算干这个。在山里收贝母不香吗?
那个才是真正挣钱的。
陶大强最终决定先在家里逮鱼,李龙相信老爹李青侠会很乐意和大个子搭伙的。而等到编抬把子的时候,就把陶大强叫上。相信李向前肯定会给自己留这方面的活的。
拖拉机回到队里,开到新院子的时候,李青侠、陈兴邦他们在菜园子里干着活。
看拖拉机到了,男女都上,一起卸东西,就连杜春芳也笑着搬着凳子下来,她一边搬着一边还说:
“这凳子可沉,用的是好木头吧!”
“榆木。”李龙回了一声。他从山里弄回来的木头基本上都是松木,做的床、柜子之类的,木头不是很够,就直接从木匠房里买了一些榆木。这里也没啥太好的木头。
“看这颜色些好看。”杜春芳开心的笑着。
木头床需要斜着搬进屋子,算是个半技术活,几个大老爷们研究了一下,把床立起来斜着弄了进去,虽然是力气活,但干着很热闹,声音还把陆英明他们家人给吸引了过来,也加入了进来。
李建国正好就把李龙要结婚办事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然后李龙就迎来了一片恭喜声和调侃的问题,他也不羞,大大方方的一一回应着。
拖拉机还要拉第二趟,中间歇息的时候,李建国正好就开始安排事了。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是得心应手,其他人也都心甘情愿的去做。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过去这一年多,李家发了起来,但无论是杀年猪还是从山里弄来好东西,又或者从小海子里逮来的鱼,从来没忘记过这些邻居。平时李家不需要啥,毕竟人家过得比自己好,但这时候需要帮忙,那就是回报的时间到了,各家自然不惜余力,出谋画策,出力干活,没有一个退缩的。
这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很朴素,也很简单。
等李龙把第二车家具拉回来的时候,院子里又多了一些人,一些没上学的娃娃,还有一些已经不上学的半大小伙子都在,有的已经开始搬砖准备垒灶头了。
都不需要李龙动手,家具就被院子里的人七手八脚的搬了下来,然后在一声声“小心”中被搬着进了屋里。
看着逐渐被填充起来的屋子,李龙有种家慢慢建起来的感觉,挺好,真的挺好。(本章完)
这边晚饭已经吃过,李娟李强看李龙过来,正在写作业的都直接站起来跑过来,拽着他的衣角拉着他的手问东问西。
李龙应付完两个孩子的话,让他们去写作业,梁月梅正收拾碗碗筷呢,从厨房侧身出来问道:
“小龙,吃了没有?没有的话我给你弄些吃的。”
“嫂子我吃过了。过来是找你们商量一下事情。”
李建国喂完猪进了屋,听到李龙这话,放下水桶问道:
“啥事,你说吧。”
“我打算下个星期把我和晓霞的事情办了。”李龙说道,“感觉不能再拖了。”
“这个……是不是紧了些?再往后推一个星期不行吗?”梁月梅听了,感觉时间的确是紧了一些。
“嫂子你看啊,现在四月初,地温已经上来了,我下一星期办,还有差不多十天时间准备,来得及。四月中就得全面播种了,苞米、油葵、油菜啥的还好说一些,大拖拉机就能播种,那咱家要种打瓜,人工播种十亩地至少得两天,完了后我还得到山里去,姐夫说准备去老街卖肉,我得去山里帮他联系一些牛羊。
山里那些朋友四月下旬可能就要转场了,我得去给他们送些粮食,这些事情都是一件挨着一件的,如果婚礼往后推,下下周办的话,那咱队里人都忙着,人家也不一定有时间来啊。”
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播种早一天晚一天看似影响不大,但种过地的都知道,别说早一天晚一天,关键的时候,早半天,等到夏天苗子长起来或者秋天收获的时候,那差别就很大。
李龙去给二嫂和杨华说李安国他们在奎屯情况的时候,路上就在想这件事情。如果自己不在奎屯多呆几天,可能还有富余时间,现在看来时间非常紧,压根就没多余的时间了。除非婚礼放到播种和转场后面去办。
但夏天办婚礼,买的一些东西就不好存放,现在早晚天气还凉,买来的食材什么的还能放得住,而中午太阳升起来也不冷,时间是刚好的。
只要不影响庄稼播种,那办事村里人也高兴。
“嗯,是这么个道理。”李建国听李龙说完,点点头说道,“这时间正好都卡着,既然这样,那这两天就得写帖子。”
“我明天开拖拉机去县里,一来是把家具拉回来,二来把请帖买回来,大哥你明天写,我就明天给发出去。”
“嗯,这个发贴子不用你管,队里找一些人发就行了。你就想想准备些啥东西就好。”
“这个得和大嫂商量。我打算这个周末再开拖拉机到县里一趟,把该买的东西买来。明天我拿帖子回来,然后和你们商量一下,把要买的东西记下来,到时争取一趟买齐了。”
“你明天过去正好和晓霞把这事说一下,对了,呆会儿去和老顾也把事说一下。他那边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但这事还是得……算了,我现在骑自行车过去给他说。”
李建国又有了当家长的自觉,其实这事应该是李青侠来的。但李青侠一向大事上不管,也放任由李建国来安排,所以这事李建国自己就担起来了。
“嘿嘿,大哥,那这事就交给你了。”李龙笑了笑,便开始和大嫂梁月梅商量要买的东西。
“脸盆、脸盆架,暖壶要买两个,枕头枕巾、床单被面子——这缝被子还得抽空,我和你二嫂,再把铁头他妈叫上……”梁月梅已经开始盘算了,这事不光李建国要忙,她也要忙。
婆婆是指望不上的,杜春芳能在菜地里帮着干活都已经让梁月梅觉得不错了,毕竟听李建国说,杜春芳在老家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干活的,就是做饭。这边饭又不一样,也指望不上。但婆婆不找事,这让梁月梅就挺开心。
长嫂如母,照顾李龙这么多年,梁月梅也已经习惯了把李龙当孩子一样,现在李龙要结婚了,她自然是要担负起置办东西的责任来。
“……缝纫机你们要不要买?不买的话,把这架搬过去,反正当时也是你买的。”
“不用不用,我和晓霞两个都不是用缝纫机的人。这架就放这里。”李龙急忙说道,“那边家具摆好,需要买的就是这些零碎东西。”
“那行,我们先算着,刚才那些你都记下啊,住的房子里还有镜子,梳子,擦的油、抹的那些东西……还有厨房里面的,锅碗瓢盆,这些都得买,米面不用准备,从这边搬一些过去就行,不管多少,得备上有东西,至少让别人看起来是个过日子的样子。锅铲子、笊篱、水缸、水桶,盐、醋、酱油这些调料……要买烟、、瓜子、生……”
梁月梅虽然喜欢地里干活不喜欢收拾屋子,但说起这些房间里要准备的东西,一开始还没什么头绪,但逐渐就顺了起来,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说,这也算给李龙打开了一个思路,到时就按房间买了。
“……结婚用的酒,去酒厂打些散酒,多弄几壶,你在队里算有钱的,到时那些喜欢喝酒的都盯着哩……”
“不用散酒,一个桌上到时放两瓶白杨特曲。”李龙说道,“再放两瓶红葡萄酒。爱喝白酒喝白酒,爱喝葡萄酒就喝葡萄酒,既然别人盯着,那就大大方方的让他们喝。”
既然是自己结婚,那就搞得大气一些。这时候结婚桌子上能放瓶子酒,就已经非常高档了,能让人记好多年。
“也行。”梁月梅倒也没反对,想想也是,既然有钱,既然别人知道,既然是一辈子的事情,奢侈一些就奢侈一些吧。
他们商量的时候,李青侠和杜春芳主要是听着,偶尔也插一句,但老家和这边结婚不太一样,所以主要还是听。
他们一直商量着等到李建国回来,李龙这边感觉也差不多了。
“老顾听了有点生气,不过我看是装的,他高兴着哩。晓霞现在是县里公家人了,这是他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接下来就想着你们结婚的事情,现在终于定下来了,那他也该放心了。”
“那顾叔有啥要求没?”李龙问道。
“没啥。到时主婚的是军娃子,这个军娃子早就给他说了,也给我说了,这个没问题。老顾的意思是一切按你们年轻人的说法来办。不过这几天你肯定是要准备买东西的,他攒了些钱,让我带过来,我没要。他的意思你买东西的时候把他那边要准备的食材一块准备了。他那边也不好跑。”
“行哩。”李龙点点头,“那这样的话,这两天就得在院子里把灶垒起来。”
“那你不用管,你就去办你的事,院子里的这些事情交给我。大师傅、请东、桌子椅子盘子啥的,我来给弄。”
李建国现在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样子,梁月梅嘲笑他:
“看你那高兴样子!”
“那是高兴!”李建国觉得理所当然,“这几年尽给人家当总管了,这给自己家人准备还是头一回!这不得把啥事情办得利利索索的?”
想想也是,李建国在队里给别人结婚当总管的次数不少了,积累的经验刚好用在这上面,李龙觉得还挺美的。
一家人商量到深夜李龙才回马号去。第二天偏偏又早早就醒过来了。脑子里装着事儿,吃过早饭就开着拖拉机去拉家具。
拖拉机页子板上还坐着陶大强。他昨天晚上就听说李龙回来了,这一早过来想问问杨永强那边的情况,正好赶上李龙要去拉家具买东西,就让他上了车。
“龙哥,听这话意思,永强是能留在那里?”陶大强问道。
“大概率吧。”李龙说道,“那边缺人,永强又是要强的,想留的话,多学多看多干,应该是能留下来。”
陶大强听了表情有些复杂。????“咋,你后悔了?想不想去?想去的话我这边事办完再把你弄过去。”
“不不不,不后悔。”陶大强使劲的摇头,“不一样。我就是觉得这永强一下子就可能变成工人了,感觉身份都不一样了。”
“没啥。”李龙大约能猜到陶大强的一些想法,“其实呢,在哪里都有不一样的活法。他呢,去了城市,当了工人,一个月挣稳定的工资,后面可能就在那边找个媳妇,然后分房子生孩子,以后孩子也就是城里人了。”
“俺还是农村的。”
“那也不一定。”李龙一边开着拖拉机一边说道,“就咱们这挣钱速度,过两年到县里或者石城买个院子,想当城里人那就当了啊。后面有农转非的名额,你也可以给老婆孩子买个城里人的户口,娃娃上学就在城里也好。”
其实这一个世纪还不是很明显,毕竟在李龙的记忆里,李强他们在农村上学,最后一样考入到重点大学。这时候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差距还没那么大。一直到下一个世纪十年后,差距才变得越来越大。
那时候农村有钱的到城里买房子,最大的原因就是给孩子置办一个学区房,享受好一些教育资源。
毕竟那时候大城市对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虹吸效应是非常强大的。他记得曾经去伊犁旅游的时候,有几个偏远的县城,连续几年一个考上一本的都没有!
好老师好学生都被吸到到yn市这个州中心城市了,高考成绩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陶大强的孩子就算现在出生,高考的时候是下个世纪初,那时候还不是很明显。当然,过个十年,户口分界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几千块钱买个农转非,然后去县里或市里上学就行了。这是可行的办法。
现在想着还太远。
陶大强听着李龙说的话,点点头说道:
“也对,在咱队上,跟着你干,一年咋也能弄个千把块钱,顶他好几年工资了。有钱了,那办啥事都方便了。”
李龙感慨,这人情冷暖,让陶大强这么早就感受到了钱的重要性。
拖拉机开到乡木匠房这里,李龙订的家具可不少,一趟拉不完。好在木匠房里工人有经验,摞起来装,差不多一拖拉机装一半,然后用绳子绑好,中间用麻袋隔着。
李龙去了乡门市部找老张买了一百个请帖。
“这是谁要结婚啊?”老张一边数一边问。
“我啊。”李龙笑着说道,“我这年龄也不少了,该结了。”
“你对象是那个学校的老师?”老张对李龙还是有点印象的。
“嗯,现在去教育局了。”李龙知道这个老张大概率是能接到一张请帖的,便也不隐瞒,说道,“年前调过去的。”大哥的人脉很广,县里乡里村里都有,兵团那边都有,如果往远里论,石城下面的兵团也有,不光是下野地的那个亲戚,李建国曾经在兵团干过一段时间,那里是有战友的。
是的,兵团那时候虽然集体转业了,但那时候的同事也叫战友。
“那……不错不错。”老张表情有点复杂。
李龙从门市部里出来,到木匠房这里,检查了一下装的家具,然后就开着拖拉机和陶大强一起往回走。
回走的路上,李龙也给陶大强说了一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结完婚后先种地,地里种下去,头水浇过就没啥事了。我打算先去山里送些粮食,后面要在山里呆一段时间。”李龙说道:
“山里有贝母,这个你知道的,到时我找一片贝母比较多的沟,你要没事的话,准备在那里挖贝母。速度快点儿一天新鲜的能弄几公斤。
按七八公斤出一公斤干贝母来算,一公斤鲜的值个四块钱,一天能挣十来块钱。当然,如果捡到鹿角,那就是几十块钱。当然,其实留在家里也行,下网逮鱼也是个办法。不过队里逮鱼的人多了,肯定没有以前卖的多,一天也能弄个二三十块钱吧。我觉得吧,你媳妇有身子了,不如你就呆在队上……”
“那龙哥,你不弄抬把子了?”
“弄啊,你要想去的话,那肯定要带上你,”李龙笑笑,“一个抬把子今年可能会贵,十块钱不一定,七八块钱还是要的。你一天能编三个的话,那就比逮鱼挣钱了。”
去年大家还都是试探,今年肯定会有大批的人涌到摆摊这个行列中来。就像陈兴邦,如果不是他选的卖肉,李龙都不一定建议他去。
鱼是自然资源,这时候在到
玛县周围有许多水库、沟渠,只要想逮肯定能逮到。所以到时县里卖鱼的人肯定多,竞争会非常的激烈。想要挣钱就得去石城。但普通人有自行车的并不多,步行去石城肯定划不来,坐班车这些人不一定舍得,而班车上班时间也不早,夏天鱼折腾不好就死了臭了,所以要想卖鱼挣小钱可以,挣大钱的话就得有一定的条件。
李龙有这条件,不过他短时间内不打算干这个。在山里收贝母不香吗?
那个才是真正挣钱的。
陶大强最终决定先在家里逮鱼,李龙相信老爹李青侠会很乐意和大个子搭伙的。而等到编抬把子的时候,就把陶大强叫上。相信李向前肯定会给自己留这方面的活的。
拖拉机回到队里,开到新院子的时候,李青侠、陈兴邦他们在菜园子里干着活。
看拖拉机到了,男女都上,一起卸东西,就连杜春芳也笑着搬着凳子下来,她一边搬着一边还说:
“这凳子可沉,用的是好木头吧!”
“榆木。”李龙回了一声。他从山里弄回来的木头基本上都是松木,做的床、柜子之类的,木头不是很够,就直接从木匠房里买了一些榆木。这里也没啥太好的木头。
“看这颜色些好看。”杜春芳开心的笑着。
木头床需要斜着搬进屋子,算是个半技术活,几个大老爷们研究了一下,把床立起来斜着弄了进去,虽然是力气活,但干着很热闹,声音还把陆英明他们家人给吸引了过来,也加入了进来。
李建国正好就把李龙要结婚办事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然后李龙就迎来了一片恭喜声和调侃的问题,他也不羞,大大方方的一一回应着。
拖拉机还要拉第二趟,中间歇息的时候,李建国正好就开始安排事了。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是得心应手,其他人也都心甘情愿的去做。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过去这一年多,李家发了起来,但无论是杀年猪还是从山里弄来好东西,又或者从小海子里逮来的鱼,从来没忘记过这些邻居。平时李家不需要啥,毕竟人家过得比自己好,但这时候需要帮忙,那就是回报的时间到了,各家自然不惜余力,出谋画策,出力干活,没有一个退缩的。
这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很朴素,也很简单。
等李龙把第二车家具拉回来的时候,院子里又多了一些人,一些没上学的娃娃,还有一些已经不上学的半大小伙子都在,有的已经开始搬砖准备垒灶头了。
都不需要李龙动手,家具就被院子里的人七手八脚的搬了下来,然后在一声声“小心”中被搬着进了屋里。
看着逐渐被填充起来的屋子,李龙有种家慢慢建起来的感觉,挺好,真的挺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