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第385章 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第385章 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教育。
医疗。
其实这是严绍庭早就蓄谋已久的事情。
而且,在这两件事情上,严绍庭发誓不掺杂半点私人利益。
嘉靖却是兴致更盛:“教育?医疗?两手抓……”
严绍庭重重点头。
在众人纷纷面露不解。
不论是严绍庭说的教育还是医疗,都好理解,但这两手抓又是何故,却是众人想不明白的。
而严绍庭也在众人注视下,说出了后世几乎是人人都知道明白的两句话。
“教育为本。”
“医疗为民。”
“民本之事,事关社稷。”
不是严绍庭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也不是他想要在这两件事情上想要得到什么来自于朝廷在权力方面的回报。
而是当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也能够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并且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时。
严绍庭便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去考虑什么朝堂权力得失,而去促成这样的事情。
这事也无关自己当初立住东南改稻为桑,又或者是盐政乃至于开海等事,是为了要在朝堂权力上做些图谋。
纯纯粹粹就是希望当下的大明,能够给将来起个好头。
可严绍庭是如此想。
但在场的人却不是这样想。
这时候就算是高拱和袁炜,也不由的在心中嘀咕了起来,严绍庭是不是打算借着今天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做些什么图谋。
毕竟。
在当下朝中人看来,严绍庭就是纯纯的一只小狐狸。
至于另一只老狐狸。
那不必说,自然就是当下看着已经是撂挑子只等回家养老的首辅严嵩了。
就连嘉靖,脑袋里头一个念头也是严绍庭是不是要在这两件事上做些什么手脚了。
倒是这个时候。
原本一直都是皇帝询问,自己回答的严鹄,却是看向了皇帝。
“皇上,兄长说的没有错,这确确实实关系我朝社稷。”
见到严鹄也如此说。
嘉靖倒是少了几分猜测,而是笑眯眯的看了严鹄一眼,而后才看向严绍庭:“你接着说吧。”
见老道长如此作态,严绍庭就知道,这位怕不是刚刚正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目的不纯。
自己是那种人?
我严绍庭就不能无私无欲无求的为国为民一回?
不过有小雀儿助攻,严绍庭也是赶忙开口解释了起来。
“回禀皇上,当初有皇上信任,微臣执掌督办昌平注视,在昌平开设书院。微臣一开始的想法,便是能借书院教授昌平子弟百业之技,也能让这些孩子们日后有个除了耕种于野之外的赚钱养家的本事。”
这一点。
在场众人都清楚。
嘉靖亦是笑着点了点头。
当初严绍庭要开书院,自己还暗暗的怀疑了一把。
不过一开始,昌平书院也确确实实是只招收昌平子弟教授百业之技。这一点严绍庭当初和现在,都没有说假话。
只不过后来也算是因缘际会,巧合之下,有了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士林老夫子加入,昌平书院这才开始在经学上下了功夫。
严绍庭则是见话都已经说到了这里,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反正自己要说的话,也不会触及到什么人的利益。
他紧接着便说:“天下每逢读书人,便以经学科举而论。可陛下知晓,在场诸位阁老也清楚,朝廷三年一次春闱会试,不过两三百人中榜。可天下间,每年却有数十万人赶赴乡试、会试。
微臣以为,读书非只有科举一途。天下可读书者,也非仅限入朝为官一道。天下百业,白首可为账房先生乎?天下百术,目不识丁可为医师乎?”
说到这里,就连严绍庭也不免心生唏嘘。
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也不知到底是好是坏。
这句话放在后世,或许是真知灼见。
可若是要分析这句话说的人和时代背景,那就不一样了。
这里的读书高,说的是读圣贤文章,去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可官?
大明亿万百姓,朝野上下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万官员罢了。
严绍庭所要说的读书,和这一点那就是全然不同。
在阐述完自己的论点之后。
严绍庭继续说道:“天下书本千万,也非尽是圣贤文章,经学道理。医术万千、算术也有道,更莫说阴阳、木匠等等。微臣以为,教育为本,乃为增强我朝黎庶百姓活路之术。当今天下,九成九的百姓都以耕种田地为生,可若是一遇灾患,便只能坐等朝廷赈济。
可若是多些精通算术,精通锻造、打铁、木工、泥瓦工的人呢?便是不说这些,只是多些会烧瓷、会织布的人。随着我朝开海,国朝所产货物售往海外,这些从事生产之人,岂不是也能多些收入?”
说完之后。
严绍庭抬头看向老道长,语重心长道:“微臣知晓,百姓以安分为主,朝廷方可从容治理天下万民。可当下朝廷也已开先河,陛下准允朝廷执行待官生保送制,以图公门酷吏减少。而若是有更多百姓精通算术、刑名等等,朝廷和地方衙门,是否也能因此有更多选择?只要会的人多了,地方上官府衙门也不会因此只能选择那寥寥几户人家入公门为吏。”
所谓皇权不下乡。
虽然成因有很多。
但是,同样也有因为地方官府可选择的余地少。
天下能识文断字的人就那么多,能通晓算术、刑名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官府做事,选用胥吏,那些三班差役之类的当然可以选择不通晓文字的人,但公门各房小吏,却还是要选用通晓文字,明白算术、刑名的人。
只有选择面多起来,地方上的主官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减少地方大族的把控。
这一点的道理,其实不用严绍庭说的更多。
嘉靖在听到他的解释后,也能够明白。
严绍庭这时候才在停顿片刻后,重新开口:“也正因此,微臣说当下国朝,当以教育为本。非是要人人都科举功名,入朝为官。而是只有百姓们知道的更多,能识文断字,通晓一道,才能真正让我朝百业兴旺,也才能让朝廷在官员之外,公门取用无数。”
“百业兴旺……公门取用?”
嘉靖低声念叨了一声。
徐阶却是眉头皱紧。
当下虽然时间短暂,但他从严绍庭这番话,也确实没有看出他是有什么别的图谋。
就连高拱和袁炜也是眼中疑惑愈发浓郁。
没道理啊!
严绍庭会在这个时候,偏偏提了这等对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啊。
这不合理!很不合理!
然而。
严绍庭却已经是转口继续往下说:“而至于微臣所说的医疗为民,其道理则更为简单,便如今日陛下所见,也如陛下方才所言。若无这些书院医学生在场及时救治,而让陛下传旨太医院,恐怕在太医们前来昌平的路上,便会有不少人因重伤不治而撒手人寰了。
而这一点,若是放眼天下两京一十三省,地方上那些居于乡野村舍的百姓,过往有了病痛也只能按照习惯自行寻药医治,甚至是强忍疼痛期盼病症能自行消退。然而事实却是,天下间不知有多少百姓因为无法寻医救治,只能因病痛死在家中床榻之上!”
这就是事实。
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年头,学医的人本就不多。
更不要说寻常百姓生病有没有钱去寻医问诊了。
便是有那个钱,等患病的人从乡野跑到了城里,找到了大夫,或许病情也早已加重,到了不治的时候了。
严绍庭面露不忍道:“微臣因李先生之机遇放在书院增设急救一科,而若是天下能多些专门精通风热风寒救治的人,又或者多些治疗寻常病痛的大夫。这些人在地方上四处走动,寻医问诊,又是否能多一些百姓免于病痛之苦?
“而若是朝廷能在太医院之下,专门针对军中常见病症培养医者,朝廷便可将更多的医者送入军中,也能减少军中将士伤亡。
而以臣之见闻,历朝历代军中将士,战阵之上立死者不过一二,更多的人是在战争之后,因救治不当或救治不及而亡。这一点,微臣以为,凡军中主将或太医院的太医们,应当是清楚的。”
根据自己不知真假的记忆,这个时候西南很多地方,还在流行以巫术治病的情况。
这可是要命啊。
虽然比之西方动不动就在脑袋上开个洞放血要强,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严绍庭深吸一口气:“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军中将士,首先都是我朝之民,是陛下的臣民。所以,微臣方才有言,医疗为民。”
到这里。
严绍庭的话才算是说完了。
他默默的看了老道长一眼。
嘉靖的脸色很是平静,只是闪烁着的眼神,却透漏出他正在思考着严绍庭所说的这两件事。
他不由的转头看向了他的内阁大臣们。
严嵩面带笑容,轻笑着开口:“好事。”
只说了好事二字,严嵩便闭口不再往下谈了。
然后,嘉靖的眼神就瞥向了徐阶。
只是徐阶却是紧闭嘴唇,眉头微皱,似乎还在琢磨着什么。
而徐阶现在也确实是满心不解,不断的琢磨着。
要说严绍庭在这两件事情上有什么私心的话,徐阶现在能想到的就是一个名。
除了名声。
徐阶现在想不到严绍庭还能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且就算这两件事真的要办,也不见得就能在一时半会儿见到成效。
这就是一桩看不到头的事情。
看不懂啊!
徐阶的眼角余光扫向了严绍庭。
这时候他是真的看不懂今天站在面前的严绍庭了。
而高拱在憋了许久后,也是在脸上挤出笑容:“臣觉得这两件事,也确实算得上是好事。”
虽然高拱憋出了不少字眼。
但总结一下,其实和严嵩所说的也没半点差别。
好事。
至于怎么个好,高拱也说不上来。
这事实实在在是看不明白。
倒是袁炜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他不由的看了一眼严绍庭,而后笑着对嘉靖说道:“严宾客今日所言,教育、医疗二事,确确实实是个好事。天下百姓若能多读书,便是不读圣贤书,也能如昌平这边的百姓多一个赚钱的门路。至于这医疗,微臣觉得今日昌平这边,大伙也都看得清楚,微臣也不必多言。”
这算是肯定了严绍庭所说的话。
只不过。
袁炜很快又笑着说道:“只不过,这两桩事若要以朝廷推行,恐怕终究还是力短,且见效甚慢。虽然微臣算着也费不了多少钱粮,但……”
为政最怕见效慢。
那句话怎么说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换到官场上也是一样,地方官府换了一任主官,那地方上的事情便要换个样子。
袁炜这是在担心,朝廷虽然不用费多少钱粮去办事,但这笔钱粮到底是要出去的。而若是一直见不到成效,难免会惹来不必要的诽议。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
原本一直忙着救治重伤员的李时珍,却是忽然带着满身的鲜血冲了出来。
他先是朝着皇帝拱手作揖。
而后便沉声开口:“皇上,若皇上准允,草民在昌平书院也是能再多教些学生,这些学生日后学成也能再去教授更多的人,只愿我大明将士日后能少些非战而亡的事情。”
嘉靖对李时珍是有印象的。
谁让李时珍当下名气大,尤其是在民间,那几乎就是神医。
但嘉靖却还是看了严绍庭一眼。
“这件事你先理一个章程,等日后交给朕和内阁看过再议。”
严绍庭也未曾面露失望。
毕竟这种不咸不淡的事情,想要让老道长立马拍板子同意,那是不可能的。
他亦只是拱手领命。
心思却是转到了别处。
倒是嘉靖,这时候重新看向在场似乎是待的有些发闷了的严鹄。
如同哄小孩一样的。
嘉靖冲着严鹄招了招手。
在严鹄不解的走过来时。
嘉靖已经是面露笑容:“今日朕亲眼目睹,你在场上与敌厮杀的雄姿,朕想着国朝上下似你这么大的小将不是没有,但如你一样悍勇无双的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严鹄只是憨憨的笑着:“吃的多,力气就大。”
嘉靖却是立马摇头,喏了一声,而后笑着说:“说说吧,今天你立下大功,想让朕赏赐些什么给你?”
在场众人顿时眉头一挑。
随着皇帝这话开口,也就说明了。
现在到了要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
月票月票
义父们,晚安~
(本章完)
教育。
医疗。
其实这是严绍庭早就蓄谋已久的事情。
而且,在这两件事情上,严绍庭发誓不掺杂半点私人利益。
嘉靖却是兴致更盛:“教育?医疗?两手抓……”
严绍庭重重点头。
在众人纷纷面露不解。
不论是严绍庭说的教育还是医疗,都好理解,但这两手抓又是何故,却是众人想不明白的。
而严绍庭也在众人注视下,说出了后世几乎是人人都知道明白的两句话。
“教育为本。”
“医疗为民。”
“民本之事,事关社稷。”
不是严绍庭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也不是他想要在这两件事情上想要得到什么来自于朝廷在权力方面的回报。
而是当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也能够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并且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时。
严绍庭便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去考虑什么朝堂权力得失,而去促成这样的事情。
这事也无关自己当初立住东南改稻为桑,又或者是盐政乃至于开海等事,是为了要在朝堂权力上做些图谋。
纯纯粹粹就是希望当下的大明,能够给将来起个好头。
可严绍庭是如此想。
但在场的人却不是这样想。
这时候就算是高拱和袁炜,也不由的在心中嘀咕了起来,严绍庭是不是打算借着今天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做些什么图谋。
毕竟。
在当下朝中人看来,严绍庭就是纯纯的一只小狐狸。
至于另一只老狐狸。
那不必说,自然就是当下看着已经是撂挑子只等回家养老的首辅严嵩了。
就连嘉靖,脑袋里头一个念头也是严绍庭是不是要在这两件事上做些什么手脚了。
倒是这个时候。
原本一直都是皇帝询问,自己回答的严鹄,却是看向了皇帝。
“皇上,兄长说的没有错,这确确实实关系我朝社稷。”
见到严鹄也如此说。
嘉靖倒是少了几分猜测,而是笑眯眯的看了严鹄一眼,而后才看向严绍庭:“你接着说吧。”
见老道长如此作态,严绍庭就知道,这位怕不是刚刚正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目的不纯。
自己是那种人?
我严绍庭就不能无私无欲无求的为国为民一回?
不过有小雀儿助攻,严绍庭也是赶忙开口解释了起来。
“回禀皇上,当初有皇上信任,微臣执掌督办昌平注视,在昌平开设书院。微臣一开始的想法,便是能借书院教授昌平子弟百业之技,也能让这些孩子们日后有个除了耕种于野之外的赚钱养家的本事。”
这一点。
在场众人都清楚。
嘉靖亦是笑着点了点头。
当初严绍庭要开书院,自己还暗暗的怀疑了一把。
不过一开始,昌平书院也确确实实是只招收昌平子弟教授百业之技。这一点严绍庭当初和现在,都没有说假话。
只不过后来也算是因缘际会,巧合之下,有了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士林老夫子加入,昌平书院这才开始在经学上下了功夫。
严绍庭则是见话都已经说到了这里,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反正自己要说的话,也不会触及到什么人的利益。
他紧接着便说:“天下每逢读书人,便以经学科举而论。可陛下知晓,在场诸位阁老也清楚,朝廷三年一次春闱会试,不过两三百人中榜。可天下间,每年却有数十万人赶赴乡试、会试。
微臣以为,读书非只有科举一途。天下可读书者,也非仅限入朝为官一道。天下百业,白首可为账房先生乎?天下百术,目不识丁可为医师乎?”
说到这里,就连严绍庭也不免心生唏嘘。
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也不知到底是好是坏。
这句话放在后世,或许是真知灼见。
可若是要分析这句话说的人和时代背景,那就不一样了。
这里的读书高,说的是读圣贤文章,去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可官?
大明亿万百姓,朝野上下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万官员罢了。
严绍庭所要说的读书,和这一点那就是全然不同。
在阐述完自己的论点之后。
严绍庭继续说道:“天下书本千万,也非尽是圣贤文章,经学道理。医术万千、算术也有道,更莫说阴阳、木匠等等。微臣以为,教育为本,乃为增强我朝黎庶百姓活路之术。当今天下,九成九的百姓都以耕种田地为生,可若是一遇灾患,便只能坐等朝廷赈济。
可若是多些精通算术,精通锻造、打铁、木工、泥瓦工的人呢?便是不说这些,只是多些会烧瓷、会织布的人。随着我朝开海,国朝所产货物售往海外,这些从事生产之人,岂不是也能多些收入?”
说完之后。
严绍庭抬头看向老道长,语重心长道:“微臣知晓,百姓以安分为主,朝廷方可从容治理天下万民。可当下朝廷也已开先河,陛下准允朝廷执行待官生保送制,以图公门酷吏减少。而若是有更多百姓精通算术、刑名等等,朝廷和地方衙门,是否也能因此有更多选择?只要会的人多了,地方上官府衙门也不会因此只能选择那寥寥几户人家入公门为吏。”
所谓皇权不下乡。
虽然成因有很多。
但是,同样也有因为地方官府可选择的余地少。
天下能识文断字的人就那么多,能通晓算术、刑名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官府做事,选用胥吏,那些三班差役之类的当然可以选择不通晓文字的人,但公门各房小吏,却还是要选用通晓文字,明白算术、刑名的人。
只有选择面多起来,地方上的主官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减少地方大族的把控。
这一点的道理,其实不用严绍庭说的更多。
嘉靖在听到他的解释后,也能够明白。
严绍庭这时候才在停顿片刻后,重新开口:“也正因此,微臣说当下国朝,当以教育为本。非是要人人都科举功名,入朝为官。而是只有百姓们知道的更多,能识文断字,通晓一道,才能真正让我朝百业兴旺,也才能让朝廷在官员之外,公门取用无数。”
“百业兴旺……公门取用?”
嘉靖低声念叨了一声。
徐阶却是眉头皱紧。
当下虽然时间短暂,但他从严绍庭这番话,也确实没有看出他是有什么别的图谋。
就连高拱和袁炜也是眼中疑惑愈发浓郁。
没道理啊!
严绍庭会在这个时候,偏偏提了这等对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啊。
这不合理!很不合理!
然而。
严绍庭却已经是转口继续往下说:“而至于微臣所说的医疗为民,其道理则更为简单,便如今日陛下所见,也如陛下方才所言。若无这些书院医学生在场及时救治,而让陛下传旨太医院,恐怕在太医们前来昌平的路上,便会有不少人因重伤不治而撒手人寰了。
而这一点,若是放眼天下两京一十三省,地方上那些居于乡野村舍的百姓,过往有了病痛也只能按照习惯自行寻药医治,甚至是强忍疼痛期盼病症能自行消退。然而事实却是,天下间不知有多少百姓因为无法寻医救治,只能因病痛死在家中床榻之上!”
这就是事实。
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年头,学医的人本就不多。
更不要说寻常百姓生病有没有钱去寻医问诊了。
便是有那个钱,等患病的人从乡野跑到了城里,找到了大夫,或许病情也早已加重,到了不治的时候了。
严绍庭面露不忍道:“微臣因李先生之机遇放在书院增设急救一科,而若是天下能多些专门精通风热风寒救治的人,又或者多些治疗寻常病痛的大夫。这些人在地方上四处走动,寻医问诊,又是否能多一些百姓免于病痛之苦?
“而若是朝廷能在太医院之下,专门针对军中常见病症培养医者,朝廷便可将更多的医者送入军中,也能减少军中将士伤亡。
而以臣之见闻,历朝历代军中将士,战阵之上立死者不过一二,更多的人是在战争之后,因救治不当或救治不及而亡。这一点,微臣以为,凡军中主将或太医院的太医们,应当是清楚的。”
根据自己不知真假的记忆,这个时候西南很多地方,还在流行以巫术治病的情况。
这可是要命啊。
虽然比之西方动不动就在脑袋上开个洞放血要强,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严绍庭深吸一口气:“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军中将士,首先都是我朝之民,是陛下的臣民。所以,微臣方才有言,医疗为民。”
到这里。
严绍庭的话才算是说完了。
他默默的看了老道长一眼。
嘉靖的脸色很是平静,只是闪烁着的眼神,却透漏出他正在思考着严绍庭所说的这两件事。
他不由的转头看向了他的内阁大臣们。
严嵩面带笑容,轻笑着开口:“好事。”
只说了好事二字,严嵩便闭口不再往下谈了。
然后,嘉靖的眼神就瞥向了徐阶。
只是徐阶却是紧闭嘴唇,眉头微皱,似乎还在琢磨着什么。
而徐阶现在也确实是满心不解,不断的琢磨着。
要说严绍庭在这两件事情上有什么私心的话,徐阶现在能想到的就是一个名。
除了名声。
徐阶现在想不到严绍庭还能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且就算这两件事真的要办,也不见得就能在一时半会儿见到成效。
这就是一桩看不到头的事情。
看不懂啊!
徐阶的眼角余光扫向了严绍庭。
这时候他是真的看不懂今天站在面前的严绍庭了。
而高拱在憋了许久后,也是在脸上挤出笑容:“臣觉得这两件事,也确实算得上是好事。”
虽然高拱憋出了不少字眼。
但总结一下,其实和严嵩所说的也没半点差别。
好事。
至于怎么个好,高拱也说不上来。
这事实实在在是看不明白。
倒是袁炜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他不由的看了一眼严绍庭,而后笑着对嘉靖说道:“严宾客今日所言,教育、医疗二事,确确实实是个好事。天下百姓若能多读书,便是不读圣贤书,也能如昌平这边的百姓多一个赚钱的门路。至于这医疗,微臣觉得今日昌平这边,大伙也都看得清楚,微臣也不必多言。”
这算是肯定了严绍庭所说的话。
只不过。
袁炜很快又笑着说道:“只不过,这两桩事若要以朝廷推行,恐怕终究还是力短,且见效甚慢。虽然微臣算着也费不了多少钱粮,但……”
为政最怕见效慢。
那句话怎么说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换到官场上也是一样,地方官府换了一任主官,那地方上的事情便要换个样子。
袁炜这是在担心,朝廷虽然不用费多少钱粮去办事,但这笔钱粮到底是要出去的。而若是一直见不到成效,难免会惹来不必要的诽议。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
原本一直忙着救治重伤员的李时珍,却是忽然带着满身的鲜血冲了出来。
他先是朝着皇帝拱手作揖。
而后便沉声开口:“皇上,若皇上准允,草民在昌平书院也是能再多教些学生,这些学生日后学成也能再去教授更多的人,只愿我大明将士日后能少些非战而亡的事情。”
嘉靖对李时珍是有印象的。
谁让李时珍当下名气大,尤其是在民间,那几乎就是神医。
但嘉靖却还是看了严绍庭一眼。
“这件事你先理一个章程,等日后交给朕和内阁看过再议。”
严绍庭也未曾面露失望。
毕竟这种不咸不淡的事情,想要让老道长立马拍板子同意,那是不可能的。
他亦只是拱手领命。
心思却是转到了别处。
倒是嘉靖,这时候重新看向在场似乎是待的有些发闷了的严鹄。
如同哄小孩一样的。
嘉靖冲着严鹄招了招手。
在严鹄不解的走过来时。
嘉靖已经是面露笑容:“今日朕亲眼目睹,你在场上与敌厮杀的雄姿,朕想着国朝上下似你这么大的小将不是没有,但如你一样悍勇无双的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严鹄只是憨憨的笑着:“吃的多,力气就大。”
嘉靖却是立马摇头,喏了一声,而后笑着说:“说说吧,今天你立下大功,想让朕赏赐些什么给你?”
在场众人顿时眉头一挑。
随着皇帝这话开口,也就说明了。
现在到了要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
月票月票
义父们,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