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邺城建制
“大将军回城~”
距离邺城南门一里地的墩台前,传令兵朝台上高呼。台上的旗手确认了龙纹纛旗上的“宇宙大将军”五个大字后,将墩台上的黄旗竖起,同时给北面的几处墩台亮起了驺虞幡。
黄旗之上并无装饰图案,对行进中的义军将士来讲,己方哨卡、城池上亮黄旗意味着可以正常前进,驺虞幡则是绣了雪豹图案的幡旗。
晋制最重驺虞幡,唯有皇帝、十万户藩王在领兵出征时才能悬挂驺虞幡,旗的用料也最为讲究。
义军缴获了大量晋廷军用物资后,便以驺虞幡作为重要人物的标志,中郎将、一郡之太守及以上官将都能用此旗开道,义军传信之时也会用驺虞幡亮明重要人物的出现。
此时正值午后,南门附近往来人流不算少,来自墩台的讯息给守门校尉提供了准备的功夫,披甲将士让百姓们快速通过,并在瓮城内外开始戒严。
轰隆隆的震动从远方渐渐传达到南门附近,这数百名骑兵没有第一时间从护城河之上的吊桥进入方形瓮城,而是拐了个弯儿,前往南门以东的一处流民营寨。
这处营寨主要用来安置自东边来的百姓,等凑足几十户后,就发往漳河以南、以西各县,期间义军会为他们提供麦粥等裹腹口粮。
停稳战马后,一身明光重铠的李昊跳下来,在他面前,则是听到消息匆忙出迎的赵忠及其属下吏员。
这位前佃户,如今的义军户部主事的主要职责就是将王弥所部从东面的阳平郡、清河国、安平国、平原国等地抢过来的人口编纂在黄籍上,而后按邺南各县土地空闲情况将这些人口分派下去。
“户部册籍司主事赵忠参见大将军。”
身穿铁甲的赵忠和同样装束的属下半跪行礼,如今局势还很紧张,洛阳城内虽然斗得欢,但晋廷在汲郡的汲县附近将司马颖败亡后南逃的许昌军、牙门军再次聚集,随时都有小股骑兵淇水、洹水、漳河这三道防线,到邺城、荡阴等地劫掠人口。
所以像他们这样的文吏在城外办公事时也得身穿铁甲。
“王弥打到哪里了?”
示意他们起身后,李昊边走边问。
攻下长乐县后,原先驻守在顿丘四县的晋兵由陆云统帅,一军接一军地渡过了黄河,进入兖州的濮阳国、廪丘城附近,隔黄河与义军对峙。
晋军征讨不利、邺城镇守成都王战死的消息在黄河以北迅速流传,高门士族们知道讨不了好,在开春前后陆续用私兵裹挟荫户、佃农一路南下,往兖州、徐州方向搬迁。
虽然冀州、青州等地仍有不少晋兵,但士族们已经没了安全感,宁愿带着荫户去南边重新开拓田产,也不愿意守在自家坞堡里。
这是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意味着大量汉民从黄河北岸被强制迁移到了南方,于是李昊派出已经证明了忠心的王弥所部,命其大举东进,沿黄河各处渡口抓捕难逃士族,解救辖下荫户,然后送到邺城附近。
如今的黄河河道由东汉时期的王景规划,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没有大的改道决口。河道大致沿司州荥阳到青州、冀州之间的千乘海口,千乘海口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末端。
“王弥将军在阳平城驻守,据他派来的信使讲,冀州难逃士族大多在兖州的鄄城县、郓城等地南下。王弥将军请大将军派兵过河攻占鄄城,拦阻这处重要渡口。”
赵忠亦步亦趋,跟在大将军身后回话。
阳平县是阳平郡辖下一县,但阳平郡郡治在邺城正东二三百里处的元城。
“先不着急经略兖州之地,让他的信使进城,大将军府会给他发一封公文。”
晋廷在冀州的局势只靠各郡太守支撑,这些郡守大多是高门士族出身,离家远的还有心守上一守,离家近的只怕早就让全族南迁了,据城死守的意愿不是很强烈。
李昊的设想是让王弥分兵驻守阳平城后再次东进,直到把麾下兵卒分在阳平以东的各处沿河渡口城池。
当然,仅凭王弥麾下的五千多人是做不到这样的举措,但只要不碰上兵力远超他的晋军,这支义军总能越打越多,还能一路裹挟民壮,虽然这样得来的军队战力不强,短时间也难以练成强军,但驻守要处、等着王弥率领精锐骑兵回援是够了。
更何况王弥是青州人东莱郡人,只要他率兵打到千乘海口,总有青州的贫寒民众会来投奔他这位老乡。
这么做的目的除了拦截剩余士族南逃外,还有隔绝青州与冀州、幽州之意。
晋廷任命的幽州都督和演已经到位。他的前任刘宝颇有才干,将幽州经营的不错,还笼络了段氏鲜卑这一强援,和演因此萧规曹随,送钱送布赠与慕容鲜卑、拓跋鲜卑的东部后,把大部分幽州边军调到中山郡的北侧与东侧,派小股精锐四下劫掠义军的人口,让留守北面的李廉苦不堪言。
青州兵之前由青徐都督王彦管辖,王彦平日驻守徐州的彭城,青州治所广县是他侄子王敦镇守。
晋廷最近任命了东海王为河北大都督,还将黄河以南的青州都督之权也交给了司马越。
司马越的封国东海郡就在徐州治所彭城西北,王彦的侄子王导是司马越麾下参军,琅琊王氏八成会与东海王司马越沆瀣一气,只要隔断了青州、冀州,司马越只能龟缩在青州、徐州一带。
此时的兖州刺史郑球是司州荥阳开封人,家在黄河以南,祖上出过扬州刺史、大司农等高官,司马颖死后没心思也没动力率军北渡与义军大干。
郑球还有个弟弟名为郑豫,在洛阳为官,据传这哥俩一门心思想钻到齐王司马冏府上,但司马冏权势正盛,作为原先的成都王心腹,郑球想改换门庭可没那么容易。
除去人口大量流失外,黄河以北的局势对义军相当有利,李昊只需要专心对付来自河内郡、河南郡、汲郡的晋廷中军、许昌军,其余各個方向都能缓慢开拓地盘。
行至赵忠的公房后,李昊大致审视了一遍黄籍上的户数,而后问道:“王弥为人暴虐,他的兵没在路上为难这些百姓吧?”
主将的风格很容易影响到麾下兵卒,像北面的李廉,由于主将经常亲自修缮拒马、望楼,导致这部义军大部分人都会修营寨城池,虽然进攻无力,但守城绰绰有余。
而王弥本人酷爱虐杀高门士族,在他手上的士族存活天数居然比井陉煤矿、绵山木场里挖煤砍树的士族男丁还要短。
“没有,护送百姓的军士大多是军户兵,没在路上虐害百姓。每攻下一处乡野间的坞堡,王将军便派人连诛三族。”
赵忠本人相当喜欢王弥将军的作风,由于他自己的经历,他恨不得亲自动手送这些士族上路。
“王弥杀心太重,那些士族男丁完全可以抓起来等着攻城时当填河民夫,成年女子也可以分给弟兄们当妻妾。我准备派个监军去,你物色一个人选。”
如今义军不缺土地,不缺甲胄,唯独缺乏壮丁,不能再让王弥这么祸祸下去了。
赵忠面色大喜,虽然管着不少人,但他上位时间很短,养气功夫还不到家。“大将军,也不用我物色了,不如就由我监军王将军麾下,同时管辖所得百姓。”
“你?”这个毛遂自荐让李昊有点惊讶,随即大将军表示了同意。
赵忠与王弥出身完全不同,一个是冀州西部的赵郡人,另一个则是青州东部的东莱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上次出征前,我让你们商议的汉民、胡民杂居之策商议的怎么样了?”
这点才是李昊特地在入城前跑到此处营寨的主要原因。
“禀大将军,我与诸位上官、举主、同僚商议后,得出了两种安置之策。将已被汉人感化的胡民,按五汉五胡的户数配比安置,十户选一汉民队正,逃亡一户则其余九户皆受惩罚;未被感化的蛮夷胡民,则按八汉二胡的配比安置,以防胡民串联成事。”
他嘴里的举主便是李矩的那个管家仆人张仁。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下,举荐人便被称作举主,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有很强的依附关系。
这种关系类似于明朝科举制下的座主与举人、进士,是官员们天然的抱团缘由。
张仁原先跟着李矩,李矩也在晋廷官场混过一段时间,这种隐形规矩也被传入义军的官场里。
不只是张仁、赵忠,先前投降的费立、卢志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只不过士族出身的官员行事比较隐晦,而张仁、赵忠都是苦出身,照猫画虎用举主这层关系抱团。
“我义军治下只有上司、同僚、下属这三层关系,没有所谓的举主。”李昊给他提了个醒。
赵忠愣了一愣,才半跪在地,诚惶诚恐的谢罪。
让他起来后,李昊又问了数个关于安置百姓的问题,这才带着赵忠,以及自己的亲兵进城。
原先的都督府被改造为大将军府,井陉城内的那些官吏陆陆续续都搬了过来,邺城内的各处衙门也恢复运转。
除去西面的平阳郡、太原郡等地外,义军地盘已经形成了县、郡、大将军府所在的邺城这三级统治框架,县有县令、五百主,郡有太守、校尉,重要关卡、城池还有中郎将镇守,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割据政权。
因此年后不断有人上表上奏请求大将军进位称帝,就建都邺城,但被李昊以地盘狭小、尚有强敌在南的理由推辞了。
这次回来,除去正常的处置政务军务外,他得将这事捋清楚,该画的饼要画,该给的封赏要给,免得名不正言不顺。
议事正厅里,身处邺城的文官武将已经到齐,与原先的跪坐于案桌后不同,义军议事时全员坐在高脚椅子上,大将军李昊坐北朝南,文官居东,武将居西。
文官首排是李辑、李晃这两兄弟,以及张仁。其后则是邺县县令卢志、邯郸县令费立等人,赵忠这种主事位于文官中间位置。
武将之首则是卢嵘,范阳就在中山郡东北部,卢嵘是范阳卢氏破落户这事瞒不住人,得知其出身低微后,李昊便让卢嵘留守邺城。
义军此前的除县令郡守外的官职任命都是李昊按明朝的六部设的,只设置了郎官、主事这一级。
两汉时期六部的职责由九卿分管,魏晋时演化出了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等六曹尚书,这套做法被后世的李氏朝鲜偷学去,弄了个六曹二司出来。
“天序不可无统,人神不可旷主。大将军威振海内、恩施并冀,当进位为帝,以安天下百姓之心。”李辑率先劝进。
李辑领着他兄弟俩的私兵参与过多次大战,军职上被授予了中郎将,但仍旧管着监督工匠修缮、营造铁甲、军械的虞衡司之事。
邺城内有四五千名工匠便由他主管。
论才华,李辑远远在文官里排不到前列,其身后的卢志、费立等人都有才名,处置政务、率军征战两样都能做。
但他在文官里功劳最为深厚,又比大多数武将有才华,文官武将们也只能推他第一个劝进。
“虞衡司郎中所言在理,司马家的皇帝是个傻子,那些藩王们一个个有贼心没贼胆,我看这天子之位,就得大将军来坐。”卢嵘第二个劝进。
比起李辑,他的话糙了不少。
而后一名文官、一名武将轮流劝进,核心意思都是要大将军称帝。
当然,在李辑率先劝进之时,就有仆役端着十二旒冕服到大将军案前。
“你们又想着害苦我?”让主要的文官武将表达完意思后,李昊打断了后面之人的劝进,“如今义军地盘不足两州,汲郡、河内郡更是有大兵云集,随时准备北攻邺城,司马越也带着河北大都督的官职,即将带着青徐之兵从东面合围,此时称帝,过于劳民伤财。”
称帝不是简单的穿件衣服就能打发过去,除去繁复的登基大典、通常还要大赦天下,广加封赏,就义军紧张的财政,根本支撑不起一场称帝仪式。
“但义军地盘已经跨州连郡,若只有一个大将军的名号,确实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弊端。以寡人之见,还是加个王号吧!”
话说一半后,李昊转了口风。
这么多人等着加封呢,简单称个王,再把文官武将们的官阶往上提一提,人人都满意。
李辑、卢嵘、费立、卢志等人山呼大王英明,等他们起身跪拜完,李昊才说出他的设想。
“加王号尚在其次,重要的还是捋清义军内部的文治,就从六部说起吧!”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大将军回城~”
距离邺城南门一里地的墩台前,传令兵朝台上高呼。台上的旗手确认了龙纹纛旗上的“宇宙大将军”五个大字后,将墩台上的黄旗竖起,同时给北面的几处墩台亮起了驺虞幡。
黄旗之上并无装饰图案,对行进中的义军将士来讲,己方哨卡、城池上亮黄旗意味着可以正常前进,驺虞幡则是绣了雪豹图案的幡旗。
晋制最重驺虞幡,唯有皇帝、十万户藩王在领兵出征时才能悬挂驺虞幡,旗的用料也最为讲究。
义军缴获了大量晋廷军用物资后,便以驺虞幡作为重要人物的标志,中郎将、一郡之太守及以上官将都能用此旗开道,义军传信之时也会用驺虞幡亮明重要人物的出现。
此时正值午后,南门附近往来人流不算少,来自墩台的讯息给守门校尉提供了准备的功夫,披甲将士让百姓们快速通过,并在瓮城内外开始戒严。
轰隆隆的震动从远方渐渐传达到南门附近,这数百名骑兵没有第一时间从护城河之上的吊桥进入方形瓮城,而是拐了个弯儿,前往南门以东的一处流民营寨。
这处营寨主要用来安置自东边来的百姓,等凑足几十户后,就发往漳河以南、以西各县,期间义军会为他们提供麦粥等裹腹口粮。
停稳战马后,一身明光重铠的李昊跳下来,在他面前,则是听到消息匆忙出迎的赵忠及其属下吏员。
这位前佃户,如今的义军户部主事的主要职责就是将王弥所部从东面的阳平郡、清河国、安平国、平原国等地抢过来的人口编纂在黄籍上,而后按邺南各县土地空闲情况将这些人口分派下去。
“户部册籍司主事赵忠参见大将军。”
身穿铁甲的赵忠和同样装束的属下半跪行礼,如今局势还很紧张,洛阳城内虽然斗得欢,但晋廷在汲郡的汲县附近将司马颖败亡后南逃的许昌军、牙门军再次聚集,随时都有小股骑兵淇水、洹水、漳河这三道防线,到邺城、荡阴等地劫掠人口。
所以像他们这样的文吏在城外办公事时也得身穿铁甲。
“王弥打到哪里了?”
示意他们起身后,李昊边走边问。
攻下长乐县后,原先驻守在顿丘四县的晋兵由陆云统帅,一军接一军地渡过了黄河,进入兖州的濮阳国、廪丘城附近,隔黄河与义军对峙。
晋军征讨不利、邺城镇守成都王战死的消息在黄河以北迅速流传,高门士族们知道讨不了好,在开春前后陆续用私兵裹挟荫户、佃农一路南下,往兖州、徐州方向搬迁。
虽然冀州、青州等地仍有不少晋兵,但士族们已经没了安全感,宁愿带着荫户去南边重新开拓田产,也不愿意守在自家坞堡里。
这是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意味着大量汉民从黄河北岸被强制迁移到了南方,于是李昊派出已经证明了忠心的王弥所部,命其大举东进,沿黄河各处渡口抓捕难逃士族,解救辖下荫户,然后送到邺城附近。
如今的黄河河道由东汉时期的王景规划,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没有大的改道决口。河道大致沿司州荥阳到青州、冀州之间的千乘海口,千乘海口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末端。
“王弥将军在阳平城驻守,据他派来的信使讲,冀州难逃士族大多在兖州的鄄城县、郓城等地南下。王弥将军请大将军派兵过河攻占鄄城,拦阻这处重要渡口。”
赵忠亦步亦趋,跟在大将军身后回话。
阳平县是阳平郡辖下一县,但阳平郡郡治在邺城正东二三百里处的元城。
“先不着急经略兖州之地,让他的信使进城,大将军府会给他发一封公文。”
晋廷在冀州的局势只靠各郡太守支撑,这些郡守大多是高门士族出身,离家远的还有心守上一守,离家近的只怕早就让全族南迁了,据城死守的意愿不是很强烈。
李昊的设想是让王弥分兵驻守阳平城后再次东进,直到把麾下兵卒分在阳平以东的各处沿河渡口城池。
当然,仅凭王弥麾下的五千多人是做不到这样的举措,但只要不碰上兵力远超他的晋军,这支义军总能越打越多,还能一路裹挟民壮,虽然这样得来的军队战力不强,短时间也难以练成强军,但驻守要处、等着王弥率领精锐骑兵回援是够了。
更何况王弥是青州人东莱郡人,只要他率兵打到千乘海口,总有青州的贫寒民众会来投奔他这位老乡。
这么做的目的除了拦截剩余士族南逃外,还有隔绝青州与冀州、幽州之意。
晋廷任命的幽州都督和演已经到位。他的前任刘宝颇有才干,将幽州经营的不错,还笼络了段氏鲜卑这一强援,和演因此萧规曹随,送钱送布赠与慕容鲜卑、拓跋鲜卑的东部后,把大部分幽州边军调到中山郡的北侧与东侧,派小股精锐四下劫掠义军的人口,让留守北面的李廉苦不堪言。
青州兵之前由青徐都督王彦管辖,王彦平日驻守徐州的彭城,青州治所广县是他侄子王敦镇守。
晋廷最近任命了东海王为河北大都督,还将黄河以南的青州都督之权也交给了司马越。
司马越的封国东海郡就在徐州治所彭城西北,王彦的侄子王导是司马越麾下参军,琅琊王氏八成会与东海王司马越沆瀣一气,只要隔断了青州、冀州,司马越只能龟缩在青州、徐州一带。
此时的兖州刺史郑球是司州荥阳开封人,家在黄河以南,祖上出过扬州刺史、大司农等高官,司马颖死后没心思也没动力率军北渡与义军大干。
郑球还有个弟弟名为郑豫,在洛阳为官,据传这哥俩一门心思想钻到齐王司马冏府上,但司马冏权势正盛,作为原先的成都王心腹,郑球想改换门庭可没那么容易。
除去人口大量流失外,黄河以北的局势对义军相当有利,李昊只需要专心对付来自河内郡、河南郡、汲郡的晋廷中军、许昌军,其余各個方向都能缓慢开拓地盘。
行至赵忠的公房后,李昊大致审视了一遍黄籍上的户数,而后问道:“王弥为人暴虐,他的兵没在路上为难这些百姓吧?”
主将的风格很容易影响到麾下兵卒,像北面的李廉,由于主将经常亲自修缮拒马、望楼,导致这部义军大部分人都会修营寨城池,虽然进攻无力,但守城绰绰有余。
而王弥本人酷爱虐杀高门士族,在他手上的士族存活天数居然比井陉煤矿、绵山木场里挖煤砍树的士族男丁还要短。
“没有,护送百姓的军士大多是军户兵,没在路上虐害百姓。每攻下一处乡野间的坞堡,王将军便派人连诛三族。”
赵忠本人相当喜欢王弥将军的作风,由于他自己的经历,他恨不得亲自动手送这些士族上路。
“王弥杀心太重,那些士族男丁完全可以抓起来等着攻城时当填河民夫,成年女子也可以分给弟兄们当妻妾。我准备派个监军去,你物色一个人选。”
如今义军不缺土地,不缺甲胄,唯独缺乏壮丁,不能再让王弥这么祸祸下去了。
赵忠面色大喜,虽然管着不少人,但他上位时间很短,养气功夫还不到家。“大将军,也不用我物色了,不如就由我监军王将军麾下,同时管辖所得百姓。”
“你?”这个毛遂自荐让李昊有点惊讶,随即大将军表示了同意。
赵忠与王弥出身完全不同,一个是冀州西部的赵郡人,另一个则是青州东部的东莱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上次出征前,我让你们商议的汉民、胡民杂居之策商议的怎么样了?”
这点才是李昊特地在入城前跑到此处营寨的主要原因。
“禀大将军,我与诸位上官、举主、同僚商议后,得出了两种安置之策。将已被汉人感化的胡民,按五汉五胡的户数配比安置,十户选一汉民队正,逃亡一户则其余九户皆受惩罚;未被感化的蛮夷胡民,则按八汉二胡的配比安置,以防胡民串联成事。”
他嘴里的举主便是李矩的那个管家仆人张仁。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下,举荐人便被称作举主,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有很强的依附关系。
这种关系类似于明朝科举制下的座主与举人、进士,是官员们天然的抱团缘由。
张仁原先跟着李矩,李矩也在晋廷官场混过一段时间,这种隐形规矩也被传入义军的官场里。
不只是张仁、赵忠,先前投降的费立、卢志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只不过士族出身的官员行事比较隐晦,而张仁、赵忠都是苦出身,照猫画虎用举主这层关系抱团。
“我义军治下只有上司、同僚、下属这三层关系,没有所谓的举主。”李昊给他提了个醒。
赵忠愣了一愣,才半跪在地,诚惶诚恐的谢罪。
让他起来后,李昊又问了数个关于安置百姓的问题,这才带着赵忠,以及自己的亲兵进城。
原先的都督府被改造为大将军府,井陉城内的那些官吏陆陆续续都搬了过来,邺城内的各处衙门也恢复运转。
除去西面的平阳郡、太原郡等地外,义军地盘已经形成了县、郡、大将军府所在的邺城这三级统治框架,县有县令、五百主,郡有太守、校尉,重要关卡、城池还有中郎将镇守,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割据政权。
因此年后不断有人上表上奏请求大将军进位称帝,就建都邺城,但被李昊以地盘狭小、尚有强敌在南的理由推辞了。
这次回来,除去正常的处置政务军务外,他得将这事捋清楚,该画的饼要画,该给的封赏要给,免得名不正言不顺。
议事正厅里,身处邺城的文官武将已经到齐,与原先的跪坐于案桌后不同,义军议事时全员坐在高脚椅子上,大将军李昊坐北朝南,文官居东,武将居西。
文官首排是李辑、李晃这两兄弟,以及张仁。其后则是邺县县令卢志、邯郸县令费立等人,赵忠这种主事位于文官中间位置。
武将之首则是卢嵘,范阳就在中山郡东北部,卢嵘是范阳卢氏破落户这事瞒不住人,得知其出身低微后,李昊便让卢嵘留守邺城。
义军此前的除县令郡守外的官职任命都是李昊按明朝的六部设的,只设置了郎官、主事这一级。
两汉时期六部的职责由九卿分管,魏晋时演化出了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等六曹尚书,这套做法被后世的李氏朝鲜偷学去,弄了个六曹二司出来。
“天序不可无统,人神不可旷主。大将军威振海内、恩施并冀,当进位为帝,以安天下百姓之心。”李辑率先劝进。
李辑领着他兄弟俩的私兵参与过多次大战,军职上被授予了中郎将,但仍旧管着监督工匠修缮、营造铁甲、军械的虞衡司之事。
邺城内有四五千名工匠便由他主管。
论才华,李辑远远在文官里排不到前列,其身后的卢志、费立等人都有才名,处置政务、率军征战两样都能做。
但他在文官里功劳最为深厚,又比大多数武将有才华,文官武将们也只能推他第一个劝进。
“虞衡司郎中所言在理,司马家的皇帝是个傻子,那些藩王们一个个有贼心没贼胆,我看这天子之位,就得大将军来坐。”卢嵘第二个劝进。
比起李辑,他的话糙了不少。
而后一名文官、一名武将轮流劝进,核心意思都是要大将军称帝。
当然,在李辑率先劝进之时,就有仆役端着十二旒冕服到大将军案前。
“你们又想着害苦我?”让主要的文官武将表达完意思后,李昊打断了后面之人的劝进,“如今义军地盘不足两州,汲郡、河内郡更是有大兵云集,随时准备北攻邺城,司马越也带着河北大都督的官职,即将带着青徐之兵从东面合围,此时称帝,过于劳民伤财。”
称帝不是简单的穿件衣服就能打发过去,除去繁复的登基大典、通常还要大赦天下,广加封赏,就义军紧张的财政,根本支撑不起一场称帝仪式。
“但义军地盘已经跨州连郡,若只有一个大将军的名号,确实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弊端。以寡人之见,还是加个王号吧!”
话说一半后,李昊转了口风。
这么多人等着加封呢,简单称个王,再把文官武将们的官阶往上提一提,人人都满意。
李辑、卢嵘、费立、卢志等人山呼大王英明,等他们起身跪拜完,李昊才说出他的设想。
“加王号尚在其次,重要的还是捋清义军内部的文治,就从六部说起吧!”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