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华国第一座光伏电站
秦天山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担忧:“小卿,你别骗我,我知道光伏是清洁能源,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着这个事。
光伏发电,转换效率有限,而且光伏板占地面积大,可大规模应用的场景太少!
现在能安排光伏发电的地方,都是人烟罕至的地点。
你电倒是发起来了,但怎么用?怎么输送?!这都是问题!
一旦将来发生弃电的状况,那是浪费资源的事!”
卿云耐心地解释道:“二伯,您提到的确实是光伏发电目前面临的挑战。
但是,您有没有想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板的转换效率正在不断提高,而且成本也在逐年下降。
更重要的是,光伏发电其实可以很灵活的,而且二伯……”
他都懒得去说什么分布式了,扯着秦天山往外走,“二伯你别急,跟我去一个地方。我会让您看到光伏发电的真正潜力。”
一边说,一边示意着小雅姐和杨炳南去通知车队。
说啥都是虚的,不如眼见为实!
而正好,兰州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提供案例,而且距离这里不远。
好歹金城也是个省会城市,炎黄集团在这边也不是没有子公司的,车辆什么的是早安排好的,倒也没有完全用东方厚朴的车。
……
一个由几辆黑色轿车组成的小型车队,按照卿云的指示,在刚刚通车的青兰高速定西至金城段上飞驰着。
秦天山坐在车内,并没有询问卿云要带他去何处,而是选择了闭目养神。
他心中其实已经有点相信了。
不为其他的。
就为卿云居然对金城这边的状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便明白了,这臭小子心里的沟壑太深了。
这表示,卿云是真正对这个行业,甚至这个行业在金城的发展都进行过深度调研的。
车队下了高速,最终停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路上。
秦天山下车后,环顾四周,这里明显已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他还是忍不住问,这是哪儿?
他记得车队刚刚路过了陇右唯一一所985大学——金城大学,怎么转眼间就来到了这样偏僻的地方。
卿云嘿嘿一笑,神秘兮兮地说:“二伯,我们要上山,不远,走路十来分钟就到了。”
秦天山虽然好奇,但也没有多问,背着手信步而行。
萧雅跟在队伍后面,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样偏僻的地方,小屁孩是怎么发现的?
不久,一行人来到了山坡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一个石刻的招牌——陇右自然能源研究所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院。
牌子上的名头听着很大,但研究所的规模却显得有些寒酸,只有两栋三层小楼。
然而,当秦天山看到楼顶上那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光伏板时,他顿时愣在了原地。
卿云淡淡地说道:“陇右金城榆中县园子岔乡光伏电站,这是我们国家第一座光伏电站,建于1983年。”
“1983年?”秦天山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没想到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历史竟然如此悠久。
卿云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继续解释,“比我岁数还大,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
装机容量10千瓦,那个年代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像下面我们刚刚到的那个村当时没法通电。
自然能源研究所就利用樱花那边当时捐助的太阳能电池和一套光伏板,给他们建了一个光伏电站。
10千瓦不多,但够整个村36户居民每家两只日光灯的使用。
90年代,国家电网电力送到了下面那个村,光伏电站也就废弃了。
自然能源研究所就把电站迁到了所里面,供所里面使用。
目前这座电站现在还在发电,去年还接入了电网。”
一边说着,卿云一边打着电话,很快自然所的大门就打了开来。
几个工作人员出现在门口,迎接着他们。
卿云小声地给秦天山解释了一句:“我让我老师安排的。”
说罢便上前和领头的工作人员攀谈了起来:“兰工,您好。”
工作人员叫做兰帆帆,是自然能源研究所的总工,接到陈一权的电话后,特地从金城大学的实验室赶过来的。
他热情地迎接着卿云一行人,带着他们参观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光伏电站。
兰帆帆带着一行人走进了研究所的展示厅,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这座光伏电站的建立历史和使用情况。
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开始介绍:“这座光伏电站始建于1983年,是我国第一座光伏电站,当时是为了解决这里无电可用的问题。”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那时候,光伏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刚刚起步,我们国家能够在这个领域迈出第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个电站最初的装机容量是10千瓦,虽然现在看来很小,但在当时,它为园子岔乡的居民告别了煤油灯。”
“……搬迁后,因为部分零部件的丢失,现在整个电站的装机容量是7千瓦,但也够我们这个研究所办公使用的。
早期的光伏板技术还不成熟,转换效率比较低,而且材料也不如现在的耐用。
但是,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这证明了光伏发电的可靠性。”
兰帆帆向他们介绍着整个光伏电站的运维情况。
秦天山在兰帆帆的介绍下,仔细地观察着这座电站的每一个细节,从光伏板的排列到逆变器的运作,再到电力的储存和输送。
环顾四周,看到研究所的办公室里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都在正常运行,显然这座电站提供的电力是稳定可靠的。
兰帆帆又带着他们参观了电站的控制室,指着一台正在运行的逆变器说,
“这台逆变器是后来更换的,它能够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我们使用。
而且,它还有自动调节功能,可以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调整输出功率,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
秦天山的眼神中逐渐流露出了认可和赞赏,他开始理解卿云为何对光伏发电如此有信心。
特么的,20年了,整个电站光伏发电效率值较设计值只下降了13%。
也就是说,原本人们认为的光伏组件寿命25年这个数字,是严重低估的。
做生意就是算账,何况是以成本管控著称的商道教父级人物秦天山。
他瞬间眼睛便亮了起来。
见他明白过来,云帝的嘴角扯出了一抹笑意。
岂止25年……
再过20年,也就是这个电站40岁的时候,整个效率值也才衰减了21%。
这还是因为当初电站废弃的几年里,村民没有妥善养护甚至拿来当猪圈门导致的。
根据云帝自己的测算,40年整个光伏组件的效率衰减值不应该超过16%。
www ?????? ?c o
整个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其实完全取决于其配件钢化玻璃、tpt(聚对苯二甲酸二酯)/p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寿命,而不在多晶硅或者单晶硅的本身。
换句话说,所有的基于25年设计寿命的经济建模,全是错的。
光伏的价值之巨大,成本之低廉,是此时的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
这导致了光伏发电的成本被严重高估。
如果修改经济测算模型按照运维40年计算,2023年光伏度电成本仅0.07元,光照充足区域最低可达0.04元,远低于水电的0.25元和风电的0.2元。
卿云很清楚,随着青山绿水战略的实施,提前布局于此的他,其投资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秦天山站在这座运行了20年的微型光伏电站前,赞叹不已。
他的目光在那些依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板上逡巡,心中对这项技术的持久性和可靠性充满了敬意。
兰帆帆笑眯眯的站在一旁,不时的回答着秦天山和卿云的疑问。
他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两位可是潜在的大金主。
他不停地吹捧着光伏发电的优越性,倒不是他个人在其中有什么利益,而是他研究的便是这方面,自然是希望产业更加繁荣,说不定也有合作的机会。
应该肯定是有的。
毕竟,在金城的这片地域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数千亩的大工地,很难不引人注目。
地方上的消息,是瞒不住的,都知道那个工地就是东方厚朴和炎黄集团的联合工厂。
总投资至少百亿级,应该算是今年金城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只是没有还没有官宣。
毕竟,按照地方的一贯做法,除了签约仪式外,还需要一个盛大的开工典礼。
……
光伏发电,转换效率有限,而且光伏板占地面积大,可大规模应用的场景太少!
现在能安排光伏发电的地方,都是人烟罕至的地点。
你电倒是发起来了,但怎么用?怎么输送?!这都是问题!
一旦将来发生弃电的状况,那是浪费资源的事!”
卿云耐心地解释道:“二伯,您提到的确实是光伏发电目前面临的挑战。
但是,您有没有想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板的转换效率正在不断提高,而且成本也在逐年下降。
更重要的是,光伏发电其实可以很灵活的,而且二伯……”
他都懒得去说什么分布式了,扯着秦天山往外走,“二伯你别急,跟我去一个地方。我会让您看到光伏发电的真正潜力。”
一边说,一边示意着小雅姐和杨炳南去通知车队。
说啥都是虚的,不如眼见为实!
而正好,兰州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提供案例,而且距离这里不远。
好歹金城也是个省会城市,炎黄集团在这边也不是没有子公司的,车辆什么的是早安排好的,倒也没有完全用东方厚朴的车。
……
一个由几辆黑色轿车组成的小型车队,按照卿云的指示,在刚刚通车的青兰高速定西至金城段上飞驰着。
秦天山坐在车内,并没有询问卿云要带他去何处,而是选择了闭目养神。
他心中其实已经有点相信了。
不为其他的。
就为卿云居然对金城这边的状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便明白了,这臭小子心里的沟壑太深了。
这表示,卿云是真正对这个行业,甚至这个行业在金城的发展都进行过深度调研的。
车队下了高速,最终停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路上。
秦天山下车后,环顾四周,这里明显已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他还是忍不住问,这是哪儿?
他记得车队刚刚路过了陇右唯一一所985大学——金城大学,怎么转眼间就来到了这样偏僻的地方。
卿云嘿嘿一笑,神秘兮兮地说:“二伯,我们要上山,不远,走路十来分钟就到了。”
秦天山虽然好奇,但也没有多问,背着手信步而行。
萧雅跟在队伍后面,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样偏僻的地方,小屁孩是怎么发现的?
不久,一行人来到了山坡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一个石刻的招牌——陇右自然能源研究所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院。
牌子上的名头听着很大,但研究所的规模却显得有些寒酸,只有两栋三层小楼。
然而,当秦天山看到楼顶上那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光伏板时,他顿时愣在了原地。
卿云淡淡地说道:“陇右金城榆中县园子岔乡光伏电站,这是我们国家第一座光伏电站,建于1983年。”
“1983年?”秦天山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没想到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历史竟然如此悠久。
卿云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继续解释,“比我岁数还大,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
装机容量10千瓦,那个年代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像下面我们刚刚到的那个村当时没法通电。
自然能源研究所就利用樱花那边当时捐助的太阳能电池和一套光伏板,给他们建了一个光伏电站。
10千瓦不多,但够整个村36户居民每家两只日光灯的使用。
90年代,国家电网电力送到了下面那个村,光伏电站也就废弃了。
自然能源研究所就把电站迁到了所里面,供所里面使用。
目前这座电站现在还在发电,去年还接入了电网。”
一边说着,卿云一边打着电话,很快自然所的大门就打了开来。
几个工作人员出现在门口,迎接着他们。
卿云小声地给秦天山解释了一句:“我让我老师安排的。”
说罢便上前和领头的工作人员攀谈了起来:“兰工,您好。”
工作人员叫做兰帆帆,是自然能源研究所的总工,接到陈一权的电话后,特地从金城大学的实验室赶过来的。
他热情地迎接着卿云一行人,带着他们参观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光伏电站。
兰帆帆带着一行人走进了研究所的展示厅,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这座光伏电站的建立历史和使用情况。
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开始介绍:“这座光伏电站始建于1983年,是我国第一座光伏电站,当时是为了解决这里无电可用的问题。”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那时候,光伏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刚刚起步,我们国家能够在这个领域迈出第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个电站最初的装机容量是10千瓦,虽然现在看来很小,但在当时,它为园子岔乡的居民告别了煤油灯。”
“……搬迁后,因为部分零部件的丢失,现在整个电站的装机容量是7千瓦,但也够我们这个研究所办公使用的。
早期的光伏板技术还不成熟,转换效率比较低,而且材料也不如现在的耐用。
但是,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这证明了光伏发电的可靠性。”
兰帆帆向他们介绍着整个光伏电站的运维情况。
秦天山在兰帆帆的介绍下,仔细地观察着这座电站的每一个细节,从光伏板的排列到逆变器的运作,再到电力的储存和输送。
环顾四周,看到研究所的办公室里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都在正常运行,显然这座电站提供的电力是稳定可靠的。
兰帆帆又带着他们参观了电站的控制室,指着一台正在运行的逆变器说,
“这台逆变器是后来更换的,它能够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我们使用。
而且,它还有自动调节功能,可以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调整输出功率,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
秦天山的眼神中逐渐流露出了认可和赞赏,他开始理解卿云为何对光伏发电如此有信心。
特么的,20年了,整个电站光伏发电效率值较设计值只下降了13%。
也就是说,原本人们认为的光伏组件寿命25年这个数字,是严重低估的。
做生意就是算账,何况是以成本管控著称的商道教父级人物秦天山。
他瞬间眼睛便亮了起来。
见他明白过来,云帝的嘴角扯出了一抹笑意。
岂止25年……
再过20年,也就是这个电站40岁的时候,整个效率值也才衰减了21%。
这还是因为当初电站废弃的几年里,村民没有妥善养护甚至拿来当猪圈门导致的。
根据云帝自己的测算,40年整个光伏组件的效率衰减值不应该超过16%。
www ?????? ?c o
整个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其实完全取决于其配件钢化玻璃、tpt(聚对苯二甲酸二酯)/p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寿命,而不在多晶硅或者单晶硅的本身。
换句话说,所有的基于25年设计寿命的经济建模,全是错的。
光伏的价值之巨大,成本之低廉,是此时的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
这导致了光伏发电的成本被严重高估。
如果修改经济测算模型按照运维40年计算,2023年光伏度电成本仅0.07元,光照充足区域最低可达0.04元,远低于水电的0.25元和风电的0.2元。
卿云很清楚,随着青山绿水战略的实施,提前布局于此的他,其投资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秦天山站在这座运行了20年的微型光伏电站前,赞叹不已。
他的目光在那些依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板上逡巡,心中对这项技术的持久性和可靠性充满了敬意。
兰帆帆笑眯眯的站在一旁,不时的回答着秦天山和卿云的疑问。
他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两位可是潜在的大金主。
他不停地吹捧着光伏发电的优越性,倒不是他个人在其中有什么利益,而是他研究的便是这方面,自然是希望产业更加繁荣,说不定也有合作的机会。
应该肯定是有的。
毕竟,在金城的这片地域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数千亩的大工地,很难不引人注目。
地方上的消息,是瞒不住的,都知道那个工地就是东方厚朴和炎黄集团的联合工厂。
总投资至少百亿级,应该算是今年金城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只是没有还没有官宣。
毕竟,按照地方的一贯做法,除了签约仪式外,还需要一个盛大的开工典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