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没一会,贾张氏拿了盆出来洗衣服,一边还得看顾着小当,好不容易把衣服晾好。
正想躺一会,肚子饿了,这又得做午饭,东旭到现在都不见回来。
“天杀的啊,过节呢,家里咋就没白面了啊。”
贾张氏掀开储粮缸的盖子,里边就剩棒子面了。
原本她在厂里上班,留了面票,中午在食堂都吃白面,但儿媳妇顶岗去了,她只能把票交出来,因为家里其余定量都已经换成了粮食。
加上她从光荣的钢铁工人,变成了普通住户,定量从二十七斤,一下滑落到二十一斤,这谁受得了啊。
……
“早啊,二大妈!”
李治国端着盆,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这天渐渐转凉了,洗漱要用热水。
“还早啊,都晌午了,我窝头都蒸锅里了。”
二大妈一人在家,光齐和媳妇蔡素芬,都上班去了。光天和光福上学,这日子反倒比以前清闲。
加上多了个儿媳妇是有工人定量的,粮食倒是比之前多了。
“这不养病吗,等我身体好了,得去挣钱养家。”
李治国找了个很好的借口,不丢人,要不是年龄还不算大,他能提笼架鸟,日崩四九城。
二大妈笑着过来帮忙倒洗脸水,凑近了低声说:“李治国,过几天换下月定量了,你可得留点粮票啊,到时候能换白薯呢,我还叫你一块去。”
“行啊!咱俩谁跟谁。”
李治国跟二大妈低语了一番,把人逗乐,他洗了脸也清醒了,那就走着。
“二大妈,那我出去了啊,等关响下午回来,你帮我看着点。”
“得嘞,放心吧,有我呢。”
二大妈看着人远去,这才赶忙回去看锅里。
李治国出了院里,心想着,等儿子大点,就能去少年宫玩。
所谓少年宫是源于老大哥那边来的,相当于就是儿童课外活动中心,类似的还有青少年宫、科技馆、儿童公园等等。
是民生福利过程,为了解决职工家庭,儿童放学后的托管问题。
目前少年宫里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有图书馆、绘画馆、歌唱室、体育场等等。相当于是免费的散养式课外培训和集体托儿所。
但有一点不好,就是人数爆棚,比如说打乒乓球,你得占位置啊,小人书什么的,也只能在那儿看,不能带走。
所以更多的孩子,放学后还是在胡同里瞎玩,寻摸几分钱,买根小麻吃着滚铁环,不美吗。
万一就在院里捡到一只鸡,拿去烤了,更美。
其实还是农村孩子好,上学带一背篓,路上割点草,放学后一路上割着草料回去,能挣工分呢。
“东旭,你居然在这儿?”
李治国有点懵,这啥年月啊,东旭兄弟都能混到他这个层次,中午下馆子了。
“哥,我这不是饿了吗。”
贾东旭非但不尴尬反而有些得意,这端着一碗面条吃得正香呢。
“你哪来的票?”
李治国坐下后,招呼伙计也给来一碗面,素的,不敢消耗肉票,这月的也没了。
“我妈不是没上班了吗,她的票就给了碧华,省了一斤给我用。”
贾东旭就要了二两面,吃不饱的,多喝汤。
“行啊,男人就是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养生。以后让你妈多干活,你把身体养好了才能挣钱。”李治国这是在传授生存之道,人生座右铭。
“我也是这么想的。”
贾东旭喝了面汤,没急着走,让时间慢下来,起床慢,走路慢,吃面慢,慢慢喝汤!
一首《慢慢》不就有了吗,回头写下来,送到出版社去,要是发表了就能拿到稿费的。
“大哥,您的面来咯。”
当年送外卖的小伙,如今也是青年了,成了公私合营职员。
“得嘞!”
李治国抽了双筷子,跟着就吃了起来,还是那个味,就是淡了点,没油水。
“大哥,您还没上班啊!”
小伙也没急着走,在旁边凳子上坐了下来。
“我这是待业,随时准备上岗,家里俩孩子,负担重啊。”
李治国笑了笑,不光吃面也喝汤,这就是片汤话。
也就一小会功夫,散伙了,出了面店,他就问:“东旭,你下午打哪儿去?”
“我到东直门外边转转,差不多就去学校接孩子。”
贾东旭还是想沿着河道碰碰运气。
“成,我还有事,先了走。”
李治国前往前门中学,心里却在想,下乡插队的问题。
学弈是独生子,不用下乡。
许大茂家的小红星,也是独生子,同样不用下乡。
而他的大儿子关响,作为老三届,如果不下乡,那么小儿子朝阳就得下乡,俩儿子只能留下一个。
那就让关响下乡吧,跟韩春明、程建军这群人一起,好歹安全,去呆个几年就能回来。
“李哥哥!”
一阵呼喊让他回过神来,一抬眼,到前门中学了,丁秋楠在门口挥着手。
“等久了吧!”李治国把车刹停在路边,光明磊落,不怕人瞧见。
“就一会。”丁秋楠是住校的,吃了午饭就在门口等着了。
“嗯,这是给你的米票。”
李治国拿了个手绢递过去,票包在里边的,财不露白。
“李哥哥,我有票的。”
丁秋楠胃口不大,就是作为南方人馋米饭,老吃面食,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快。
而京城这边恰好相反,早两年,经常有郊区的村民拿着大米到城里换白面,因为觉得吃白面更容易饱。
“拿着吧,我不缺这点票。你高三呢,学习起来感觉吃力吗?”
李治国倒是想说给补习什么的,他曾经也是小区学霸,高考六百六十多分的,只是早就还给了老师,加上教材不对版,教不了啊。
“有一点吃力,我住校,晚上也可以学习。”
丁秋楠读书很用功,她知道能读高中的机会有多难得,一定要争取考上大学。
“嗯,也别累着了。就这样了,回吧,我还有事,也要走了。”
他假装看了看手表,其实不忙。
“嗯!李哥哥慢走。”
丁秋楠手里攥着手绢,回到寝室后,才打开一看,里边裹着十斤米票,这太不容易了,要一百斤定量才能攒到这么多米票。
这边李治国直接去了丝绸店,他已经没在街道算账,减轻了负担。
“李经理您来了,店里出事了。”何玉梅迎了上来,手里没拿鸡毛掸子,看来是有活干。
“出啥事了?”李治国见店里没几个店员,片爷也不再。
“街道和居委会那边安排了任务,让我们帮着接待永定门外边的灾民。”
何玉梅本来就是暗线,每次要汇报店里情况的。
“现在就有灾民了?”
李治国愣了一下,虽说今年收成不好,但还没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啊。
“听说是外地逃来的,不是咱们京城周边的灾民。雪茹姐和片爷他们都到食堂帮忙了,是昨天安排下来的任务。”
何玉梅本来也要去,被春桃抢了先,她就只好看店了。
“行,那我这就过去一趟。”
李治国转道去了食堂,果不其然,都已经过了饭点,食堂里依旧有顾客排队,好吧,看穿着,都是逃难来的灾民。
这是正常的,要是一个生产大队,甚至整个公社都受灾严重,一时间等不到救济粮,那只能各奔东西找活路。
而京城自古以来就是个靶子,一旦受灾,本能反应就是拖家带口去大城市找救济。
不过现在不能搞施粥那一套,城里没有富人啊,曾经的资本家都只能关起门来吃肉,有余粮也不敢拿出来。
所以上边就把任务给了临近的街道,而街道也只能把灾民安置到各个食堂去吃饭。
“治国,你怎么来了。”
陈雪茹一眼从人群中看到了自家男人,是那么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过来看看,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李治国从灾民身边走过,还好,排队打饭的这些人还能站得住,就是身体状况不太行,满脸菜色,无比消瘦。
“都忙两天了,到里边去说。”
陈雪茹今天穿着很朴素,也没戴任何首饰,别人受灾逃难,她要是穿得光鲜亮丽,影响就太坏了。
“街道给了任务,前门大食堂、小酒馆的便民食堂,还有各个机关单位的食堂,全力接待灾民。
也不能随便给粮,要登记在册,按定量来,跟公社食堂一样,很麻烦的,这还没理顺呢。”
陈雪茹平时强势,喜欢争个输赢,但遇到这种事,还是很同情灾民,愿意出力。
“嗯,是该出力,你这边调配人手,全力支持吧。必要的时候可以给灾民捐钱,但也不要当冤大头,要适度,救急不救穷。”
李治国其实就是在等灾民的出现,救济肯定是应该的,但也顺带把梁拉娣的事给办了。
他这辈子没多大追求,生不逢时,满腹经纶无处施展,上班没前途,下海创业没条件。
索性就追求一下三妻四妾,妻子养他,他养妾,把手里的钱能得出去,让经济流通起来搞大建设。现今《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非婚生子后,若女方能拿出证据证明子女的生父,那么男方就要承担抚养费,直到女方再婚,在酌情商量减免一部分费用。
所以只要胆子够大,不要脸,未婚生子,并不是什么大事,但男方还好,女方是扛不住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个大问题。
李治国想让梁拉娣合法的生孩子,那就需要结婚证,但这年月了,能跑的都跑了。
就如侯成,还有关老头的儿子儿媳等。
找不到合适的工具人当冤大头了,但可以找灾民,不是找具体的人来办假证,那样后遗症太大。
而是直接捏造一个假的灾民,这个人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现在又没身份证,什么名什么姓全靠说。
乡下没读过书的村民,连个档案都没有,记录都在村上。
也就是说,不用那个灾民到场,梁拉娣一人就可以去把证给办了,事后也无从可查。
即便查起来,既然是灾民,挂了就挂了,在正常不过了。
但要操作,最好还是等到明年,目前灾民还不够多,流动性还不够大。
“治国,你在想啥呢?”陈雪茹伸手晃了晃,看到她这么漂亮的还能走神啊。
“想纳妾啊,你觉得咋样?”
李治国试探了一句,小老婆陈雪茹跟秦淮茹不同,思想上有保守的一面,又有激进的一面。
“纳妾?你看上哪家的姑娘,要我去帮你说亲吗?”
陈雪茹调侃了一句,忽的又说:“那我算啥,妾还是妻?”
“不是,这还用问啊,学弈都这么大了,你是正妻,跟秦淮茹一样。
学弈也是我李家的嫡子,以后要继承遗产的。”
李治国的思想不传统,但其实可以追求传统,把一些旧社会的陋习再捡起来。
“这还差不多!”
陈雪茹自己就是小三上位,所以对名分很看重,哪怕不能扯证,但也要口头承认她是平妻啊!
“治国,你真看上哪家姑娘了?”
“咳咳,没有的事,我就开玩笑。现在饭都不吃饱,外面那么多灾民等着,我哪有闲工夫纳妾,等过几年,要是日子好了还差不多。”
李治国没把话说死,等到改开后,家族企业还是要办起来的。
他除了靠媳妇养,到时候也会做一些适当的投资,比如给弟妹徐慧真、老蔡两口子入股,又或是给韩春明那小子投资入股。
别的不说,逮着这两家正阳门下的主角薅羊毛,他就能轻松躺出个亿万富翁,轻松实现小目标,还啥事都不用做。
当然前提是把这几家给压住了,所以也需要提前布局,润物细无声。
谁知道陈雪茹笑着说:“行啊,只要淮茹妹妹没意见,我就没问题。”
“咳咳,不说这个了,咱聊正事,现在有多少灾民需要安排,都是打哪儿来的?”
他作为公方经理,这事也要参与的,不然说不过去。
“灾民挺多的,我们食堂没多余的粮食,要靠粮站那边调度。
但粮站也缺粮,尤其过几天到二十四号,咱京城的本地户又要排队换下月粮食,都是等米下锅。
要熬到白薯大量上市,外地调来粮食,赶在冬天前,让灾民回去过年,开春再把粮食种上,不然明年又得逃难。”
陈雪茹说起这些倒是头头是道,因为李治国这个公方经理不在,食堂这边都是她在张罗救灾。
“嗯!你这边先看着安排,我到小酒馆去一趟,跟着再去街道具体了解信息。
过会,你去找大娘主任,偷偷的,私下里捐五千块钱,让居委会用于赈灾。”
李治国这会在想,如果灾民多,路途远,或许今年就可以操作,把梁拉娣的结婚证办了。
不在城里,而是回丰台那边村里办,等梁拉娣回来,直接公布结婚了,就完事了。
现在又不是联网,结婚证就一张纸,梁拉娣的户口挂靠在轧钢厂,是集体户,但没有单独的户口本,不额外增加定量,根本就没人去查。
甚至同一个人,有好几个身份,都是正常的。
“治国,为什么要偷偷捐钱啊,这是好事,该大张旗鼓的宣传呢。”
陈雪茹觉得这法子有点问题吧。
“你傻啊,你是不差钱,但当初咱们前门街道可是有近千个商户,你觉得他们都挣大钱了?
公私合营赎买下来,能有几个钱?
大栅栏当初卖茶叶的老赵,如今工资才四十多块,店里也没茶叶可卖,拿什么来捐?
你只要捐钱,还是五千,就是个靶子,是道德绑架,有点逼着那些私营店主捐钱的意思。
同时,也会让人注意到你这么有钱,没准哪天就翻出旧账,把你归到资本了。”
顿了下李治国又说,“所以,你偷偷捐钱,让大娘主任知道你的人品,她有了这笔钱,也能更好的救济灾民,一举两得。
等她退休的时候,第一个就会考虑让你接任。
我还没跟徐慧真说这事,她如果是你,第一反应就是偷偷来。
你呢做事高调,但你比她漂亮。而她呢比你会做事,她喜欢偷偷来,把事办成了,再来高调阴人打脸。”
陈雪茹眼神一亮忙说:“治国,总算亲口听到你说我比徐慧真漂亮了,平时见你只要过来就往小酒馆跑,我还以为你惦记她呢。”
“我去,你这是啥想法,她是我弟妹,这玩笑不能开啊!
不是,合着我说了这么多,你就光听到这句了,得听重点,你记心上没有啊。”
李治国一拍额头,若是没有他,小老婆跟徐慧真打擂台,这真的会输。
“听明白了,我要偷偷捐钱,让大娘主任一人知道我的好就行了。”
陈雪茹听进去了的,也琢磨明白了。
“得,明白就好,那就分头行动吧。”
李治国亲了小老婆一口,就撤了。
先是在小酒馆那边的便民食堂露脸,跟着提拔范金有作为临时救灾小组长,不出问题功劳在他这儿,出问题让小范背锅。
随后就去了街道办,也不用找主任,就跟王启年打听,他现在依旧是街道干部,有这个权利。
半个小时后,他翻阅了灾民的登记本,最终选定了一个路途遥远,受灾严重,基本颗粒无收的地方作为伪造地址。
紧接着伪造了姓名,年龄,这就完事了,不用管具体家里有几口人,什么学历,也不存在身份号码等。
其实都不用那么复杂,因为京城这边的结婚证上面,只用填写姓名、年龄这两项。
少数地方会填写籍贯地址,或是现住址就完事了。
当然上户时填写的信息会多一些。
他伪造具体的地址,是为了给梁拉娣拿去对外说的,只是个关系证明。
这会默默记下伪造的地址,但还要再等等,等灾民陆续撤走返乡的时候,就是办证之时。
“咦,李治国,你怎么在这儿?”
忽的,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老关,你跑街道办来干嘛?”
李治国正打算从街道出去,结果遇到关于山了,这老头是个精明的,让儿子早早的跑路去了国外,家里也还藏着古董。
在给自己取了个九门提督的外号,天天躺平,人畜无害的混日子。
“我来问工作的事。”
关于山有点脸红,都是聪明人,肯定知道他的想法。
“明白,那你接着问吧,我走了。”
李治国心想,你都五十多了,作为前朝遗老,还上个屁的班,不过是想装穷罢了,没准满了六十岁还能领低保。
……
转眼到了九月底,大舅子秦光明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
加上建国十周年了,更加喜庆。
李治国给了两百块钱的红包,再次让老秦家的人见识到了财力。
“淮茹,你带着关响在这边住三天,我在水泵厂那边有事,就不在这边了。”
今年国庆节这天是周四,放两天假,就跟周日调休成了三天,很是难得,因为春节也才三天,算是大长假了。
“嗯,那你要按时吃饭啊。”
秦淮茹心有所感,觉得其中有什么事,却又不好多问。
“得嘞,放心吧。”
他的日程已经排满了,第一日去了陈雪茹那里,趁着国庆,外面热闹,他在陈家呆了一天,晚上带着儿子一块睡的。
第二日,去了小院,梁拉娣等着的,已经有些日子没见面了。
“哥,来了啊!”
梁拉娣见人上门,一脸欣喜。
“嗯!”李治国先把门反锁,跟着就把人抱进了屋。
“拉娣,咱们的事这么办……”
他把计划说了出来,也就是捏造一个灾民扯证,这样梁拉娣就能生孩子了。
不然等年龄大了,成了老姑娘,别人也会说事。
再说女人若是没了孩子,这也没有念想,时代不同。
“嗯!哥,我听你的。我到时候回村上,找族叔去代办结婚证。”
梁拉娣虽然觉得有点那啥,但总比她未婚生子的好,她想要个孩子了。
“哥,就是我二姑那里,可能瞒不住,她来过这儿了,知道我住你的院子。”
李治国拿起烟盒,又放下了,说:“你二姑梁医生那儿不用管,她就算发现了什么,也不会对外说。
拉娣,我都有仨,是两个儿子了,我想要个女儿。”
“嗯!”
梁拉娣其实想要个儿子,这得看命,她也清楚,只能生一个,不管儿女都好。
(本章完)
没一会,贾张氏拿了盆出来洗衣服,一边还得看顾着小当,好不容易把衣服晾好。
正想躺一会,肚子饿了,这又得做午饭,东旭到现在都不见回来。
“天杀的啊,过节呢,家里咋就没白面了啊。”
贾张氏掀开储粮缸的盖子,里边就剩棒子面了。
原本她在厂里上班,留了面票,中午在食堂都吃白面,但儿媳妇顶岗去了,她只能把票交出来,因为家里其余定量都已经换成了粮食。
加上她从光荣的钢铁工人,变成了普通住户,定量从二十七斤,一下滑落到二十一斤,这谁受得了啊。
……
“早啊,二大妈!”
李治国端着盆,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这天渐渐转凉了,洗漱要用热水。
“还早啊,都晌午了,我窝头都蒸锅里了。”
二大妈一人在家,光齐和媳妇蔡素芬,都上班去了。光天和光福上学,这日子反倒比以前清闲。
加上多了个儿媳妇是有工人定量的,粮食倒是比之前多了。
“这不养病吗,等我身体好了,得去挣钱养家。”
李治国找了个很好的借口,不丢人,要不是年龄还不算大,他能提笼架鸟,日崩四九城。
二大妈笑着过来帮忙倒洗脸水,凑近了低声说:“李治国,过几天换下月定量了,你可得留点粮票啊,到时候能换白薯呢,我还叫你一块去。”
“行啊!咱俩谁跟谁。”
李治国跟二大妈低语了一番,把人逗乐,他洗了脸也清醒了,那就走着。
“二大妈,那我出去了啊,等关响下午回来,你帮我看着点。”
“得嘞,放心吧,有我呢。”
二大妈看着人远去,这才赶忙回去看锅里。
李治国出了院里,心想着,等儿子大点,就能去少年宫玩。
所谓少年宫是源于老大哥那边来的,相当于就是儿童课外活动中心,类似的还有青少年宫、科技馆、儿童公园等等。
是民生福利过程,为了解决职工家庭,儿童放学后的托管问题。
目前少年宫里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有图书馆、绘画馆、歌唱室、体育场等等。相当于是免费的散养式课外培训和集体托儿所。
但有一点不好,就是人数爆棚,比如说打乒乓球,你得占位置啊,小人书什么的,也只能在那儿看,不能带走。
所以更多的孩子,放学后还是在胡同里瞎玩,寻摸几分钱,买根小麻吃着滚铁环,不美吗。
万一就在院里捡到一只鸡,拿去烤了,更美。
其实还是农村孩子好,上学带一背篓,路上割点草,放学后一路上割着草料回去,能挣工分呢。
“东旭,你居然在这儿?”
李治国有点懵,这啥年月啊,东旭兄弟都能混到他这个层次,中午下馆子了。
“哥,我这不是饿了吗。”
贾东旭非但不尴尬反而有些得意,这端着一碗面条吃得正香呢。
“你哪来的票?”
李治国坐下后,招呼伙计也给来一碗面,素的,不敢消耗肉票,这月的也没了。
“我妈不是没上班了吗,她的票就给了碧华,省了一斤给我用。”
贾东旭就要了二两面,吃不饱的,多喝汤。
“行啊,男人就是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养生。以后让你妈多干活,你把身体养好了才能挣钱。”李治国这是在传授生存之道,人生座右铭。
“我也是这么想的。”
贾东旭喝了面汤,没急着走,让时间慢下来,起床慢,走路慢,吃面慢,慢慢喝汤!
一首《慢慢》不就有了吗,回头写下来,送到出版社去,要是发表了就能拿到稿费的。
“大哥,您的面来咯。”
当年送外卖的小伙,如今也是青年了,成了公私合营职员。
“得嘞!”
李治国抽了双筷子,跟着就吃了起来,还是那个味,就是淡了点,没油水。
“大哥,您还没上班啊!”
小伙也没急着走,在旁边凳子上坐了下来。
“我这是待业,随时准备上岗,家里俩孩子,负担重啊。”
李治国笑了笑,不光吃面也喝汤,这就是片汤话。
也就一小会功夫,散伙了,出了面店,他就问:“东旭,你下午打哪儿去?”
“我到东直门外边转转,差不多就去学校接孩子。”
贾东旭还是想沿着河道碰碰运气。
“成,我还有事,先了走。”
李治国前往前门中学,心里却在想,下乡插队的问题。
学弈是独生子,不用下乡。
许大茂家的小红星,也是独生子,同样不用下乡。
而他的大儿子关响,作为老三届,如果不下乡,那么小儿子朝阳就得下乡,俩儿子只能留下一个。
那就让关响下乡吧,跟韩春明、程建军这群人一起,好歹安全,去呆个几年就能回来。
“李哥哥!”
一阵呼喊让他回过神来,一抬眼,到前门中学了,丁秋楠在门口挥着手。
“等久了吧!”李治国把车刹停在路边,光明磊落,不怕人瞧见。
“就一会。”丁秋楠是住校的,吃了午饭就在门口等着了。
“嗯,这是给你的米票。”
李治国拿了个手绢递过去,票包在里边的,财不露白。
“李哥哥,我有票的。”
丁秋楠胃口不大,就是作为南方人馋米饭,老吃面食,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快。
而京城这边恰好相反,早两年,经常有郊区的村民拿着大米到城里换白面,因为觉得吃白面更容易饱。
“拿着吧,我不缺这点票。你高三呢,学习起来感觉吃力吗?”
李治国倒是想说给补习什么的,他曾经也是小区学霸,高考六百六十多分的,只是早就还给了老师,加上教材不对版,教不了啊。
“有一点吃力,我住校,晚上也可以学习。”
丁秋楠读书很用功,她知道能读高中的机会有多难得,一定要争取考上大学。
“嗯,也别累着了。就这样了,回吧,我还有事,也要走了。”
他假装看了看手表,其实不忙。
“嗯!李哥哥慢走。”
丁秋楠手里攥着手绢,回到寝室后,才打开一看,里边裹着十斤米票,这太不容易了,要一百斤定量才能攒到这么多米票。
这边李治国直接去了丝绸店,他已经没在街道算账,减轻了负担。
“李经理您来了,店里出事了。”何玉梅迎了上来,手里没拿鸡毛掸子,看来是有活干。
“出啥事了?”李治国见店里没几个店员,片爷也不再。
“街道和居委会那边安排了任务,让我们帮着接待永定门外边的灾民。”
何玉梅本来就是暗线,每次要汇报店里情况的。
“现在就有灾民了?”
李治国愣了一下,虽说今年收成不好,但还没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啊。
“听说是外地逃来的,不是咱们京城周边的灾民。雪茹姐和片爷他们都到食堂帮忙了,是昨天安排下来的任务。”
何玉梅本来也要去,被春桃抢了先,她就只好看店了。
“行,那我这就过去一趟。”
李治国转道去了食堂,果不其然,都已经过了饭点,食堂里依旧有顾客排队,好吧,看穿着,都是逃难来的灾民。
这是正常的,要是一个生产大队,甚至整个公社都受灾严重,一时间等不到救济粮,那只能各奔东西找活路。
而京城自古以来就是个靶子,一旦受灾,本能反应就是拖家带口去大城市找救济。
不过现在不能搞施粥那一套,城里没有富人啊,曾经的资本家都只能关起门来吃肉,有余粮也不敢拿出来。
所以上边就把任务给了临近的街道,而街道也只能把灾民安置到各个食堂去吃饭。
“治国,你怎么来了。”
陈雪茹一眼从人群中看到了自家男人,是那么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过来看看,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李治国从灾民身边走过,还好,排队打饭的这些人还能站得住,就是身体状况不太行,满脸菜色,无比消瘦。
“都忙两天了,到里边去说。”
陈雪茹今天穿着很朴素,也没戴任何首饰,别人受灾逃难,她要是穿得光鲜亮丽,影响就太坏了。
“街道给了任务,前门大食堂、小酒馆的便民食堂,还有各个机关单位的食堂,全力接待灾民。
也不能随便给粮,要登记在册,按定量来,跟公社食堂一样,很麻烦的,这还没理顺呢。”
陈雪茹平时强势,喜欢争个输赢,但遇到这种事,还是很同情灾民,愿意出力。
“嗯,是该出力,你这边调配人手,全力支持吧。必要的时候可以给灾民捐钱,但也不要当冤大头,要适度,救急不救穷。”
李治国其实就是在等灾民的出现,救济肯定是应该的,但也顺带把梁拉娣的事给办了。
他这辈子没多大追求,生不逢时,满腹经纶无处施展,上班没前途,下海创业没条件。
索性就追求一下三妻四妾,妻子养他,他养妾,把手里的钱能得出去,让经济流通起来搞大建设。现今《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非婚生子后,若女方能拿出证据证明子女的生父,那么男方就要承担抚养费,直到女方再婚,在酌情商量减免一部分费用。
所以只要胆子够大,不要脸,未婚生子,并不是什么大事,但男方还好,女方是扛不住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个大问题。
李治国想让梁拉娣合法的生孩子,那就需要结婚证,但这年月了,能跑的都跑了。
就如侯成,还有关老头的儿子儿媳等。
找不到合适的工具人当冤大头了,但可以找灾民,不是找具体的人来办假证,那样后遗症太大。
而是直接捏造一个假的灾民,这个人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现在又没身份证,什么名什么姓全靠说。
乡下没读过书的村民,连个档案都没有,记录都在村上。
也就是说,不用那个灾民到场,梁拉娣一人就可以去把证给办了,事后也无从可查。
即便查起来,既然是灾民,挂了就挂了,在正常不过了。
但要操作,最好还是等到明年,目前灾民还不够多,流动性还不够大。
“治国,你在想啥呢?”陈雪茹伸手晃了晃,看到她这么漂亮的还能走神啊。
“想纳妾啊,你觉得咋样?”
李治国试探了一句,小老婆陈雪茹跟秦淮茹不同,思想上有保守的一面,又有激进的一面。
“纳妾?你看上哪家的姑娘,要我去帮你说亲吗?”
陈雪茹调侃了一句,忽的又说:“那我算啥,妾还是妻?”
“不是,这还用问啊,学弈都这么大了,你是正妻,跟秦淮茹一样。
学弈也是我李家的嫡子,以后要继承遗产的。”
李治国的思想不传统,但其实可以追求传统,把一些旧社会的陋习再捡起来。
“这还差不多!”
陈雪茹自己就是小三上位,所以对名分很看重,哪怕不能扯证,但也要口头承认她是平妻啊!
“治国,你真看上哪家姑娘了?”
“咳咳,没有的事,我就开玩笑。现在饭都不吃饱,外面那么多灾民等着,我哪有闲工夫纳妾,等过几年,要是日子好了还差不多。”
李治国没把话说死,等到改开后,家族企业还是要办起来的。
他除了靠媳妇养,到时候也会做一些适当的投资,比如给弟妹徐慧真、老蔡两口子入股,又或是给韩春明那小子投资入股。
别的不说,逮着这两家正阳门下的主角薅羊毛,他就能轻松躺出个亿万富翁,轻松实现小目标,还啥事都不用做。
当然前提是把这几家给压住了,所以也需要提前布局,润物细无声。
谁知道陈雪茹笑着说:“行啊,只要淮茹妹妹没意见,我就没问题。”
“咳咳,不说这个了,咱聊正事,现在有多少灾民需要安排,都是打哪儿来的?”
他作为公方经理,这事也要参与的,不然说不过去。
“灾民挺多的,我们食堂没多余的粮食,要靠粮站那边调度。
但粮站也缺粮,尤其过几天到二十四号,咱京城的本地户又要排队换下月粮食,都是等米下锅。
要熬到白薯大量上市,外地调来粮食,赶在冬天前,让灾民回去过年,开春再把粮食种上,不然明年又得逃难。”
陈雪茹说起这些倒是头头是道,因为李治国这个公方经理不在,食堂这边都是她在张罗救灾。
“嗯!你这边先看着安排,我到小酒馆去一趟,跟着再去街道具体了解信息。
过会,你去找大娘主任,偷偷的,私下里捐五千块钱,让居委会用于赈灾。”
李治国这会在想,如果灾民多,路途远,或许今年就可以操作,把梁拉娣的结婚证办了。
不在城里,而是回丰台那边村里办,等梁拉娣回来,直接公布结婚了,就完事了。
现在又不是联网,结婚证就一张纸,梁拉娣的户口挂靠在轧钢厂,是集体户,但没有单独的户口本,不额外增加定量,根本就没人去查。
甚至同一个人,有好几个身份,都是正常的。
“治国,为什么要偷偷捐钱啊,这是好事,该大张旗鼓的宣传呢。”
陈雪茹觉得这法子有点问题吧。
“你傻啊,你是不差钱,但当初咱们前门街道可是有近千个商户,你觉得他们都挣大钱了?
公私合营赎买下来,能有几个钱?
大栅栏当初卖茶叶的老赵,如今工资才四十多块,店里也没茶叶可卖,拿什么来捐?
你只要捐钱,还是五千,就是个靶子,是道德绑架,有点逼着那些私营店主捐钱的意思。
同时,也会让人注意到你这么有钱,没准哪天就翻出旧账,把你归到资本了。”
顿了下李治国又说,“所以,你偷偷捐钱,让大娘主任知道你的人品,她有了这笔钱,也能更好的救济灾民,一举两得。
等她退休的时候,第一个就会考虑让你接任。
我还没跟徐慧真说这事,她如果是你,第一反应就是偷偷来。
你呢做事高调,但你比她漂亮。而她呢比你会做事,她喜欢偷偷来,把事办成了,再来高调阴人打脸。”
陈雪茹眼神一亮忙说:“治国,总算亲口听到你说我比徐慧真漂亮了,平时见你只要过来就往小酒馆跑,我还以为你惦记她呢。”
“我去,你这是啥想法,她是我弟妹,这玩笑不能开啊!
不是,合着我说了这么多,你就光听到这句了,得听重点,你记心上没有啊。”
李治国一拍额头,若是没有他,小老婆跟徐慧真打擂台,这真的会输。
“听明白了,我要偷偷捐钱,让大娘主任一人知道我的好就行了。”
陈雪茹听进去了的,也琢磨明白了。
“得,明白就好,那就分头行动吧。”
李治国亲了小老婆一口,就撤了。
先是在小酒馆那边的便民食堂露脸,跟着提拔范金有作为临时救灾小组长,不出问题功劳在他这儿,出问题让小范背锅。
随后就去了街道办,也不用找主任,就跟王启年打听,他现在依旧是街道干部,有这个权利。
半个小时后,他翻阅了灾民的登记本,最终选定了一个路途遥远,受灾严重,基本颗粒无收的地方作为伪造地址。
紧接着伪造了姓名,年龄,这就完事了,不用管具体家里有几口人,什么学历,也不存在身份号码等。
其实都不用那么复杂,因为京城这边的结婚证上面,只用填写姓名、年龄这两项。
少数地方会填写籍贯地址,或是现住址就完事了。
当然上户时填写的信息会多一些。
他伪造具体的地址,是为了给梁拉娣拿去对外说的,只是个关系证明。
这会默默记下伪造的地址,但还要再等等,等灾民陆续撤走返乡的时候,就是办证之时。
“咦,李治国,你怎么在这儿?”
忽的,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老关,你跑街道办来干嘛?”
李治国正打算从街道出去,结果遇到关于山了,这老头是个精明的,让儿子早早的跑路去了国外,家里也还藏着古董。
在给自己取了个九门提督的外号,天天躺平,人畜无害的混日子。
“我来问工作的事。”
关于山有点脸红,都是聪明人,肯定知道他的想法。
“明白,那你接着问吧,我走了。”
李治国心想,你都五十多了,作为前朝遗老,还上个屁的班,不过是想装穷罢了,没准满了六十岁还能领低保。
……
转眼到了九月底,大舅子秦光明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
加上建国十周年了,更加喜庆。
李治国给了两百块钱的红包,再次让老秦家的人见识到了财力。
“淮茹,你带着关响在这边住三天,我在水泵厂那边有事,就不在这边了。”
今年国庆节这天是周四,放两天假,就跟周日调休成了三天,很是难得,因为春节也才三天,算是大长假了。
“嗯,那你要按时吃饭啊。”
秦淮茹心有所感,觉得其中有什么事,却又不好多问。
“得嘞,放心吧。”
他的日程已经排满了,第一日去了陈雪茹那里,趁着国庆,外面热闹,他在陈家呆了一天,晚上带着儿子一块睡的。
第二日,去了小院,梁拉娣等着的,已经有些日子没见面了。
“哥,来了啊!”
梁拉娣见人上门,一脸欣喜。
“嗯!”李治国先把门反锁,跟着就把人抱进了屋。
“拉娣,咱们的事这么办……”
他把计划说了出来,也就是捏造一个灾民扯证,这样梁拉娣就能生孩子了。
不然等年龄大了,成了老姑娘,别人也会说事。
再说女人若是没了孩子,这也没有念想,时代不同。
“嗯!哥,我听你的。我到时候回村上,找族叔去代办结婚证。”
梁拉娣虽然觉得有点那啥,但总比她未婚生子的好,她想要个孩子了。
“哥,就是我二姑那里,可能瞒不住,她来过这儿了,知道我住你的院子。”
李治国拿起烟盒,又放下了,说:“你二姑梁医生那儿不用管,她就算发现了什么,也不会对外说。
拉娣,我都有仨,是两个儿子了,我想要个女儿。”
“嗯!”
梁拉娣其实想要个儿子,这得看命,她也清楚,只能生一个,不管儿女都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