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257章 你这么能忍
第257章 你这么能忍
就在大汉皇帝退兵后,忙着封禅、寻仙,以及试探自己七哥的时候,那一段时间,草原上也有一系列变化。
变化同样源于退兵后。
汉军退,匈奴部落归,这已经是老传统了。
只是这一次重新南归后,情况稍微有点不同,左贤王,乌维、句黎湖两位单于的叔父,草原王族,向汉庭称臣了!
乍闻之下。
虽然乌维、句黎湖两兄弟分隔一方,但他们同时升起了怒火,堂堂挛鞮氏左贤王,岂能向南称臣!?
乌维很愤怒,一怒之下,立刻宣布与自己的叔父决裂,拉拢一批强硬头人后,当即挥师东进!
此举,可用两个字概括——
吞并!
汉军退了,草原上的厮杀,却更加剧烈了。
与此同时,句黎湖也很愤怒,但当他听闻自己兄长与左贤王矛盾升级,句黎湖做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他不仅压下了愤怒,还要低头……
“尊敬的皇帝陛下,大单于深深怀念汉人与匈奴人当年的友谊,请求和亲,愿意自请为婿,尊天子为长者。”
宣室殿内。
匈奴使者,右大都尉呼隗,诚恳拜道。
此刻宣室殿内,上至三公,下至千石,文武百官皆在。
与当年伊稚斜遣使南下请求和亲的待遇截然不同,皇帝没有跟公卿随便议议,就甩手拒绝,反倒跟文景两帝时期一般,每当匈奴遣使南下,便拿出十二分的重视对待。
那时节。
汉庭重视,是因为不得不如此,匈奴要和亲、要皇室送公主,朝廷就必须要答应。
可今天,攻守早已易形!
刘彻让满朝文武同来听听这‘和亲请求’,就是要借机告诉所有人,他要扫除大汉近百年来,最后一丝屈辱!
“汉人与匈奴人的友谊?”刘彻在御阶上抱胸踱步,笑意盈盈,他瞥向台下的使者呼隗。
“是我大汉饱受欺凌的友谊?还是近些年朕派兵北伐,让你们匈奴人伤筋动骨的友谊?”
话音落下。
殿内一众文武纷纷冷眼去瞧呼隗。
在如今这等形势,右大都尉呼隗能被句黎湖派来充当使臣,必有其城府。
听了皇帝明显挑刺的言语,呼隗只是脸皮动了动,旋即面色如常道:“两国相邻,难免有些摩擦误会。”
“大单于心胸广阔,遂遣我来与汉庭重归于好,皇帝陛下亦是王者,想必胸中自有一番气度。”
“往日种种,谈之无用,皇帝陛下若能嫁一公主为我主阏氏,将来种种,大有可为。”
恩……
如果放在几位先帝时期,这个‘大有可为’,就是匈奴不会南下劫掠,相当于用公主换和平。
而现在嘛。
呼隗口中的‘大有可为’,便倾向于结盟、合作,暗示的很明显,信号皇帝收到了。
他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先夸了一句,“你们大单于是个人物,能忍,够狠,有成大事的底子。”
夸的有些赤裸,但呼隗丝毫不介意,脸上反而显出喜色,“所以……”
“所以朕答应和亲!”
皇帝此言一出,朝臣中传出些许嗡嗡声,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天子是何脾性,大臣们还是了解的。
果然。
呼隗脸上的喜色愈发浓烈,正要谢恩之际——
“不过呢。”刘彻略微有些歉意的看向他,叹了口气,“朕没有公主可嫁的,找一个宗室翁主假扮,朕也嫌麻烦,这样,朕赐给你们大单于一个宫女。”
“让她做阏氏,如何?”
宫女?呼隗脸上的笑意顿时僵住,宗室贵女和身为奴仆的宫女,一个天、一个地,将奴仆赐给大单于为妻?
这哪是和亲,分明是羞辱!
呼隗笑意尽收,一时间脸色忽青忽白,神情阴郁。
“哈!”
“哈哈哈哈!”
不知哪个大嗓门的先笑了一声,紧接着,整个宣室殿内的百官就跟着笑,哄堂大笑。
天子果然还是那个天子,服软是不可能服软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至于匈奴人,你们也有今天!?
大汉立国近百年,迄今为止,和亲公主已多达十位,受过的羞辱已不知凡几!
如今局势逆转,也该汉人辱一辱匈奴人了!
刘彻盯着呼隗,冷笑阵阵,皇帝分毫不掩饰,明晃晃的告诉你,朕就是在羞辱你,你奈我何?
右大都尉呼隗奈何不了任何人,唯有眼皮低垂,以掩饰目光中的愤慨与戾气。
深吸一口气。
呼隗压下胸中的翻江倒海,再抬起头时,他脸上便只剩下忍辱负重般的生硬,高声道:
“皇帝陛下赏赐的宫女,必然非同凡响,既然陛下愿意赐,我们大单于就愿意娶!”
“绝无二话!”
闻言,殿内肆意的笑声为之一顿,先前笑的最大声的李广,捋着胡须,觑眼去看殿中那个身材矮小的匈奴使臣。
就连一直旁观的刘据,也微微侧目。
“好!”
皇帝此刻也收了笑意,点向呼隗,“朕就说你们大单于够狠,能忍,没让朕失望!”
区区一个使臣,还不能自作主张,尤其是涉及屈辱性的条约,呼隗敢应得这么干脆,事先必然得了大单于首肯。
事实也的确如此。
乌维与左贤王爆发冲突,正是句黎湖发力的好时机,借着和亲的由头,稳住汉庭,甚至利用汉庭要报复乌维的心理,引为援手、驱狼吞虎!
为达目的,句黎湖不介意向汉庭低头……
刘彻也不介意。
他能看出北边那位狼崽子的意图,可你想利用我,我何尝不想利用你,至于谁能笑到最后,且看手段吧。
当下,你把头伸过来了,那刘彻也就不客气了。
先骑一骑再说!
“匈奴单于能屈能伸,殊为不易。”这时,大将军卫青出列,替皇帝说了些不便直言的场面话:
“正如使臣先前所说,我大汉天子所赐,即便是位宫女,依然不同凡俗,添为单于阏氏,甚是合理。”
卫青此时开口,就是在替皇帝拍板前做铺垫了,这份羞辱,大汉君臣给了,匈奴使臣也准备咬牙吞了。
很好,大家都很满意。
不过。
就在皇帝要顺着大将军的口风说下去时,御阶旁冷不丁插进来一嘴。
“孤有一事不明,以往匈奴强,和亲是大汉送公主去草原,现在大汉强,为何不是匈奴送公主来长安?”
“即便一个宫女,那也是大汉的宫女,相比于赐予匈奴人,不如让匈奴上贡一个公主来,添为宫中姬妾。”
“反正都是和亲嘛。”
右大都尉呼隗听得懂汉话,也会说,作为出使的使臣,他甚至做过一番背调,清楚刚刚开口的人是谁。
大汉太子!
刘据感知到目光,侧身朝呼隗看去,露出一个微笑。刚才听到对方答应皇帝的羞辱性和亲后,刘据曾微微侧目,并不是惊讶,而是他忽然在想:
‘你既然这么能忍,那要不……’
‘再多忍忍?’
看到刘据笑容的一瞬间,呼隗差点没忍住,脸颊抽搐,眼中闪过凶厉之色,但在显露之前,他立即低头移开视线。
一向嚣张惯了的匈奴人,在忍气吞声方面显然差些火候,不过没关系,以后大汉会给他们很多锻炼的机会……
两人眼神交错时,说起来长,实际不过几息之间。
收回视线。
刘据看向主位,拱手道:“父皇,以往大汉和亲,不仅送公主,还要赠送许多财物给匈奴。”
“如若匈奴给大汉送公主,按照规矩,他们也应当进贡财物,如此一来,既补一补国库财政,也能坐实:尊天子为长者。”
“一举两得!”
他这头朗声说完,大殿内可就落针可闻了,确切来讲,是从刘据说出那句‘由匈奴上贡公主,添为姬妾’时。
在场众人已经愕然无语,皇帝也不例外。
让匈奴上贡公主为姬妾,在刘据看来,是羞辱对方,在使者呼隗听来,更是屈辱!
想他们大匈奴,纵横草原以来,西驱月氏、乌孙,控西域诸国,曾经还东制乌桓、鲜卑。
一百多年的辉煌。
从来都是他部送女子给匈奴王庭,何曾有过匈奴王族送女人给他部?
奇耻大辱!
提出者与被动接受者,都认为是羞辱,但宣室殿内的旁听者与龙榻上的决策者,却另有一套看法。
只见。
太学博士徐偃,猛然站出,大声喝道:“蛮夷之女,岂能入汉家宫闱!”
好家伙,一声喝出,让听得懂汉话的右大都尉呼隗,眼皮狂跳,胸中的怒火极近喷涌而出!
但他这终究是无能狂怒,连显露都不敢。
大殿内对匈奴的鄙夷却仍在持续,徐偃话音刚落,又有大臣站出,张口闭口都是:
“蛮夷!”
“断然不可!”
“万万不可,绝对不行!”
刘据的一番话,愣是惹出了群情激奋,这场风波完全就是对事不对人了。
汉家皇室,纳一个匈奴女子,即便为妾,士大夫也是断然不能接受的,原因很简单——
血统论。
身为中原礼仪之邦,看待周边四方,是带着绝对优越、高人一等的心思,去鄙夷他们的。
在现如今的大汉朝,此类观念尤为严重。
倒不是说跟随刘彻打打打,打完一圈刚猛后,臣子才有的这个观念,此类观念,早已有之!
而且时间越往前推,越严重。
反倒是后世,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血统、地缘歧视,才没有像如今这般极端。
就比如刘据提出的:异族上贡女子,添入汉家宫室。
唐朝时。
唐玄宗李隆基便有一位妃子,叫做:曹野那姬,还为唐玄宗生下一个公主。
曹野那姬,出身昭武九姓。
别看昭武、昭武,很像一个汉家名字,实则不然,唐朝时期的‘昭武’两字来源,源自河西走廊的一座城。
昭武城。
而这座城池,还有一个名字:浑邪王城!
没错,就是霍去病曾经去光顾过的那座城池,此城是月氏人修建,匈奴人将月氏人赶走后霸占。
而背井离乡的月氏人,为了纪念故土,皆氏昭武,方才形成了唐朝时期,定居中亚的昭武九姓。
简而言之。
唐玄宗纳了一个月氏人为妃子……
唐朝有此类按例,明朝也有,朱元璋收高丽韩妃,生下含山公主。
若从刘据的角度去看,由匈奴上贡女子,纳入宫中,是既得名、又得利的好事情。
纵然不知李隆基、朱元璋的例子,仔细想想,也并非不能接受。
然而。
大汉的臣子们,真接受不了!
东方朔、王衡等人在迟疑,路博德、李敢等人在错愕,皇帝在拧眉,一群博士、大夫在疯狂反对。
便是这样一个群情激愤之际,刘据看似孤立无援之际,有一个人,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率先站出来力挺太子!
那人不是太子党,而是帝党。
“陛下,臣以为太子之策可行!”大司农桑弘羊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他绷紧脸颊,大声道。
很显然。
桑弘羊在内心深处,也排斥匈奴女入宫闱,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对,还十分清楚,自己站出来会面临什么……
“桑弘羊!”
不出所料的,反应最激烈的博士徐偃直呼其名,怒斥道:“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老夫羞与你同殿为臣!”
太子骂不得,臣子还骂不得吗?
徐偃打头,一众老学究紧随其后,唾沫星子四溅,一向以吵架著称的车骑将军李广,此刻见了这阵仗,都想退避三舍。
只是。
你们骂归你们骂,等一群老家伙骂累了,喘口气的机会,桑弘羊抹了把脸,神情一动不动,嘴里仍说道:
“臣以为,太子计策可行,匈奴女子虽粗鄙,但收入宫中让其做一姬妾,也是可行的。”
“可行你*****!”
有臣子失了体面,破口大骂,有某位骂街将军的三分火力了……
众人怒目而视,桑弘羊却无动于衷。
说实话。
作为方略的提出者,刘据都有些诧异,东方朔等人更诧异,心说:‘我们还没力挺太子,你桑弘羊就冲锋陷阵?’
‘是来砸饭碗的,还是你也要投效太子宫?’
都不是。
桑弘羊的出发点非常简单直接,太子有一句话说到了这位大司农的心坎上:
匈奴人上贡公主,也应当进贡财物,如此一来,可补一补国库财政……
补财政!
(本章完)
就在大汉皇帝退兵后,忙着封禅、寻仙,以及试探自己七哥的时候,那一段时间,草原上也有一系列变化。
变化同样源于退兵后。
汉军退,匈奴部落归,这已经是老传统了。
只是这一次重新南归后,情况稍微有点不同,左贤王,乌维、句黎湖两位单于的叔父,草原王族,向汉庭称臣了!
乍闻之下。
虽然乌维、句黎湖两兄弟分隔一方,但他们同时升起了怒火,堂堂挛鞮氏左贤王,岂能向南称臣!?
乌维很愤怒,一怒之下,立刻宣布与自己的叔父决裂,拉拢一批强硬头人后,当即挥师东进!
此举,可用两个字概括——
吞并!
汉军退了,草原上的厮杀,却更加剧烈了。
与此同时,句黎湖也很愤怒,但当他听闻自己兄长与左贤王矛盾升级,句黎湖做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他不仅压下了愤怒,还要低头……
“尊敬的皇帝陛下,大单于深深怀念汉人与匈奴人当年的友谊,请求和亲,愿意自请为婿,尊天子为长者。”
宣室殿内。
匈奴使者,右大都尉呼隗,诚恳拜道。
此刻宣室殿内,上至三公,下至千石,文武百官皆在。
与当年伊稚斜遣使南下请求和亲的待遇截然不同,皇帝没有跟公卿随便议议,就甩手拒绝,反倒跟文景两帝时期一般,每当匈奴遣使南下,便拿出十二分的重视对待。
那时节。
汉庭重视,是因为不得不如此,匈奴要和亲、要皇室送公主,朝廷就必须要答应。
可今天,攻守早已易形!
刘彻让满朝文武同来听听这‘和亲请求’,就是要借机告诉所有人,他要扫除大汉近百年来,最后一丝屈辱!
“汉人与匈奴人的友谊?”刘彻在御阶上抱胸踱步,笑意盈盈,他瞥向台下的使者呼隗。
“是我大汉饱受欺凌的友谊?还是近些年朕派兵北伐,让你们匈奴人伤筋动骨的友谊?”
话音落下。
殿内一众文武纷纷冷眼去瞧呼隗。
在如今这等形势,右大都尉呼隗能被句黎湖派来充当使臣,必有其城府。
听了皇帝明显挑刺的言语,呼隗只是脸皮动了动,旋即面色如常道:“两国相邻,难免有些摩擦误会。”
“大单于心胸广阔,遂遣我来与汉庭重归于好,皇帝陛下亦是王者,想必胸中自有一番气度。”
“往日种种,谈之无用,皇帝陛下若能嫁一公主为我主阏氏,将来种种,大有可为。”
恩……
如果放在几位先帝时期,这个‘大有可为’,就是匈奴不会南下劫掠,相当于用公主换和平。
而现在嘛。
呼隗口中的‘大有可为’,便倾向于结盟、合作,暗示的很明显,信号皇帝收到了。
他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先夸了一句,“你们大单于是个人物,能忍,够狠,有成大事的底子。”
夸的有些赤裸,但呼隗丝毫不介意,脸上反而显出喜色,“所以……”
“所以朕答应和亲!”
皇帝此言一出,朝臣中传出些许嗡嗡声,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天子是何脾性,大臣们还是了解的。
果然。
呼隗脸上的喜色愈发浓烈,正要谢恩之际——
“不过呢。”刘彻略微有些歉意的看向他,叹了口气,“朕没有公主可嫁的,找一个宗室翁主假扮,朕也嫌麻烦,这样,朕赐给你们大单于一个宫女。”
“让她做阏氏,如何?”
宫女?呼隗脸上的笑意顿时僵住,宗室贵女和身为奴仆的宫女,一个天、一个地,将奴仆赐给大单于为妻?
这哪是和亲,分明是羞辱!
呼隗笑意尽收,一时间脸色忽青忽白,神情阴郁。
“哈!”
“哈哈哈哈!”
不知哪个大嗓门的先笑了一声,紧接着,整个宣室殿内的百官就跟着笑,哄堂大笑。
天子果然还是那个天子,服软是不可能服软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至于匈奴人,你们也有今天!?
大汉立国近百年,迄今为止,和亲公主已多达十位,受过的羞辱已不知凡几!
如今局势逆转,也该汉人辱一辱匈奴人了!
刘彻盯着呼隗,冷笑阵阵,皇帝分毫不掩饰,明晃晃的告诉你,朕就是在羞辱你,你奈我何?
右大都尉呼隗奈何不了任何人,唯有眼皮低垂,以掩饰目光中的愤慨与戾气。
深吸一口气。
呼隗压下胸中的翻江倒海,再抬起头时,他脸上便只剩下忍辱负重般的生硬,高声道:
“皇帝陛下赏赐的宫女,必然非同凡响,既然陛下愿意赐,我们大单于就愿意娶!”
“绝无二话!”
闻言,殿内肆意的笑声为之一顿,先前笑的最大声的李广,捋着胡须,觑眼去看殿中那个身材矮小的匈奴使臣。
就连一直旁观的刘据,也微微侧目。
“好!”
皇帝此刻也收了笑意,点向呼隗,“朕就说你们大单于够狠,能忍,没让朕失望!”
区区一个使臣,还不能自作主张,尤其是涉及屈辱性的条约,呼隗敢应得这么干脆,事先必然得了大单于首肯。
事实也的确如此。
乌维与左贤王爆发冲突,正是句黎湖发力的好时机,借着和亲的由头,稳住汉庭,甚至利用汉庭要报复乌维的心理,引为援手、驱狼吞虎!
为达目的,句黎湖不介意向汉庭低头……
刘彻也不介意。
他能看出北边那位狼崽子的意图,可你想利用我,我何尝不想利用你,至于谁能笑到最后,且看手段吧。
当下,你把头伸过来了,那刘彻也就不客气了。
先骑一骑再说!
“匈奴单于能屈能伸,殊为不易。”这时,大将军卫青出列,替皇帝说了些不便直言的场面话:
“正如使臣先前所说,我大汉天子所赐,即便是位宫女,依然不同凡俗,添为单于阏氏,甚是合理。”
卫青此时开口,就是在替皇帝拍板前做铺垫了,这份羞辱,大汉君臣给了,匈奴使臣也准备咬牙吞了。
很好,大家都很满意。
不过。
就在皇帝要顺着大将军的口风说下去时,御阶旁冷不丁插进来一嘴。
“孤有一事不明,以往匈奴强,和亲是大汉送公主去草原,现在大汉强,为何不是匈奴送公主来长安?”
“即便一个宫女,那也是大汉的宫女,相比于赐予匈奴人,不如让匈奴上贡一个公主来,添为宫中姬妾。”
“反正都是和亲嘛。”
右大都尉呼隗听得懂汉话,也会说,作为出使的使臣,他甚至做过一番背调,清楚刚刚开口的人是谁。
大汉太子!
刘据感知到目光,侧身朝呼隗看去,露出一个微笑。刚才听到对方答应皇帝的羞辱性和亲后,刘据曾微微侧目,并不是惊讶,而是他忽然在想:
‘你既然这么能忍,那要不……’
‘再多忍忍?’
看到刘据笑容的一瞬间,呼隗差点没忍住,脸颊抽搐,眼中闪过凶厉之色,但在显露之前,他立即低头移开视线。
一向嚣张惯了的匈奴人,在忍气吞声方面显然差些火候,不过没关系,以后大汉会给他们很多锻炼的机会……
两人眼神交错时,说起来长,实际不过几息之间。
收回视线。
刘据看向主位,拱手道:“父皇,以往大汉和亲,不仅送公主,还要赠送许多财物给匈奴。”
“如若匈奴给大汉送公主,按照规矩,他们也应当进贡财物,如此一来,既补一补国库财政,也能坐实:尊天子为长者。”
“一举两得!”
他这头朗声说完,大殿内可就落针可闻了,确切来讲,是从刘据说出那句‘由匈奴上贡公主,添为姬妾’时。
在场众人已经愕然无语,皇帝也不例外。
让匈奴上贡公主为姬妾,在刘据看来,是羞辱对方,在使者呼隗听来,更是屈辱!
想他们大匈奴,纵横草原以来,西驱月氏、乌孙,控西域诸国,曾经还东制乌桓、鲜卑。
一百多年的辉煌。
从来都是他部送女子给匈奴王庭,何曾有过匈奴王族送女人给他部?
奇耻大辱!
提出者与被动接受者,都认为是羞辱,但宣室殿内的旁听者与龙榻上的决策者,却另有一套看法。
只见。
太学博士徐偃,猛然站出,大声喝道:“蛮夷之女,岂能入汉家宫闱!”
好家伙,一声喝出,让听得懂汉话的右大都尉呼隗,眼皮狂跳,胸中的怒火极近喷涌而出!
但他这终究是无能狂怒,连显露都不敢。
大殿内对匈奴的鄙夷却仍在持续,徐偃话音刚落,又有大臣站出,张口闭口都是:
“蛮夷!”
“断然不可!”
“万万不可,绝对不行!”
刘据的一番话,愣是惹出了群情激奋,这场风波完全就是对事不对人了。
汉家皇室,纳一个匈奴女子,即便为妾,士大夫也是断然不能接受的,原因很简单——
血统论。
身为中原礼仪之邦,看待周边四方,是带着绝对优越、高人一等的心思,去鄙夷他们的。
在现如今的大汉朝,此类观念尤为严重。
倒不是说跟随刘彻打打打,打完一圈刚猛后,臣子才有的这个观念,此类观念,早已有之!
而且时间越往前推,越严重。
反倒是后世,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血统、地缘歧视,才没有像如今这般极端。
就比如刘据提出的:异族上贡女子,添入汉家宫室。
唐朝时。
唐玄宗李隆基便有一位妃子,叫做:曹野那姬,还为唐玄宗生下一个公主。
曹野那姬,出身昭武九姓。
别看昭武、昭武,很像一个汉家名字,实则不然,唐朝时期的‘昭武’两字来源,源自河西走廊的一座城。
昭武城。
而这座城池,还有一个名字:浑邪王城!
没错,就是霍去病曾经去光顾过的那座城池,此城是月氏人修建,匈奴人将月氏人赶走后霸占。
而背井离乡的月氏人,为了纪念故土,皆氏昭武,方才形成了唐朝时期,定居中亚的昭武九姓。
简而言之。
唐玄宗纳了一个月氏人为妃子……
唐朝有此类按例,明朝也有,朱元璋收高丽韩妃,生下含山公主。
若从刘据的角度去看,由匈奴上贡女子,纳入宫中,是既得名、又得利的好事情。
纵然不知李隆基、朱元璋的例子,仔细想想,也并非不能接受。
然而。
大汉的臣子们,真接受不了!
东方朔、王衡等人在迟疑,路博德、李敢等人在错愕,皇帝在拧眉,一群博士、大夫在疯狂反对。
便是这样一个群情激愤之际,刘据看似孤立无援之际,有一个人,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率先站出来力挺太子!
那人不是太子党,而是帝党。
“陛下,臣以为太子之策可行!”大司农桑弘羊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他绷紧脸颊,大声道。
很显然。
桑弘羊在内心深处,也排斥匈奴女入宫闱,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对,还十分清楚,自己站出来会面临什么……
“桑弘羊!”
不出所料的,反应最激烈的博士徐偃直呼其名,怒斥道:“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老夫羞与你同殿为臣!”
太子骂不得,臣子还骂不得吗?
徐偃打头,一众老学究紧随其后,唾沫星子四溅,一向以吵架著称的车骑将军李广,此刻见了这阵仗,都想退避三舍。
只是。
你们骂归你们骂,等一群老家伙骂累了,喘口气的机会,桑弘羊抹了把脸,神情一动不动,嘴里仍说道:
“臣以为,太子计策可行,匈奴女子虽粗鄙,但收入宫中让其做一姬妾,也是可行的。”
“可行你*****!”
有臣子失了体面,破口大骂,有某位骂街将军的三分火力了……
众人怒目而视,桑弘羊却无动于衷。
说实话。
作为方略的提出者,刘据都有些诧异,东方朔等人更诧异,心说:‘我们还没力挺太子,你桑弘羊就冲锋陷阵?’
‘是来砸饭碗的,还是你也要投效太子宫?’
都不是。
桑弘羊的出发点非常简单直接,太子有一句话说到了这位大司农的心坎上:
匈奴人上贡公主,也应当进贡财物,如此一来,可补一补国库财政……
补财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