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名册
辽东战场既然已起了变化,朱慎锥自然也要调整辽东的战术。
除去郑鸿逵和李佑继续执行在辽东的游击战,对敌人后方进行破坏和骚扰外,辽东正面战场上也必须要有所布置。
朱慎锥指示温体仁和杨嗣昌,让内阁和兵部做好准备,着手调宣大、蓟州的一部分军队组成援军,由黑云龙作为主将,蓟州总兵张可大为副,赶赴辽东,配合辽军作战。
这支军队预计一万多人,他们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击破包围锦州的八旗各部,而是和吴三桂的部队合兵后以宁远为基地向北试探性地进攻,不断骚扰实施小规模的灵活作战,给皇太极施加压力。
现在的皇太极后院起火,已有进退两难的困扰,如果现在退兵那么围困几个月的锦州之战就无疾而终,可假如不退兵的话,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各处肆无忌惮地举动让皇太极根本就受不了,再加上明军增兵从南向北进攻,更无法让皇太极达到围城打援的目的,也不可能继续困住锦州的守军。
对朱慎锥做出的这个安排温体仁和杨嗣昌当即表示赞同,两人都表态内阁和兵部会配合前线部队做好增援辽东的准备。和他们仔细交代了一番,朱慎锥这才让他们回去尽快准备,等两人走后,朱慎锥也没在文华殿多呆,起身就去了文昭阁。
文昭阁最初也称为“文楼”是博学鸿词科考试的场所,和文昭阁对应的是“武楼”也就是武成阁,这两个名字都是嘉靖皇帝改的,历史上满清入关后把文昭阁改为体仁阁,把武成阁改为弘义阁,取消了两阁原来的作用,直接划归内务府,两阁就成了内务府储存金银珠宝玉器等财物的仓库。
现在两阁的作用还是原样,名字也依旧,朱慎锥把文昭阁临时拨给了监察司,作为监察司的办公场所。
来到文昭阁,朱慎锥没让人通报,直接就走了进去。
文昭阁的面积不小,划拨监察司后,内部略微做了调整,一进去就是一个大办事房,这里是监察司普通官员的办事所,朱慎锥进来的时候不少人正在忙碌着,他们见到朱慎锥第一时间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向他行礼。
朱慎锥和善点头,止步和善询问了几句工作情况,并勉励了一番,这才问徐宪成和张锡钧何在。
“回监国,两位大人正在阁内议事。”一個年轻官员连忙回道。
“辛苦尔等,孤自去即可,你们继续忙吧。”
“是……。”
朱慎锥径直就朝着里面的办事房走去,等他走进阁内后,已听闻外面动静的徐宪成和张锡钧恰好站起身来,正准备出去看看,一眼就瞧见朱慎锥径直来了。
“监国……。”
两人连忙行礼,朱慎锥摆摆手,直接走到正位坐下:“不必多礼,坐!”
“谢监国。”徐宪成和张锡钧依次在朱慎锥左右下首落坐。
等他们坐下后,朱慎锥的目光朝着一旁桌上摆着的诸多卷宗掠去,随手拿起一份翻看着:“监察司设立已有月余,京察一事如何?”
“朝廷已多年未有京察,原本制度早就废弛,而今千头万绪理起来不易,臣等只能一步步重头来。”徐宪成作为监察司的主官开口说道,他告诉朱慎锥他们目前做的只是初步,根据吏部官员名册先做好京察官员名单,然后按京察制度的四格八法对官员进行逐一评定。
所谓的四格八法其实就是考核标准,其中吏部考功司原本的作用就是负责对官员的评定,但由于京察制度废弛多年,考功司的这个职能已成了摆设,现在监察司要重起炉灶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按照京察原本程序,还需要在京百官对所察人员进行相互评定,评定的结果和考功司的记录相互对应,然后再直接面试问答当事人,走访核查实际情况后再有定论。
从这些程序来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不要忘记因为京察对官员的杀伤力巨大,直接涉及到了官员奖惩和升迁,所以官员之间相互舞弊甚至结党的情况严重,尤其是各官员在京察过程中对其他官员的考评很难体现真实情况,大多数官员对其他官员的考评都以“宽厚”为主,存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思,上下联手糊弄的想法来搞,所以之前的京察到最后无法就是走程序,除几个倒霉蛋被废黜外,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这一次京察不同往日,自万历年间京察废弛到现在已几十年过去了,原本的京察制度早就没人理会,对官员的考评基本也只是按照吏部的程序来走,考评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假如按照之前的模式来,京察到最后会是什么情况根本不用说,这完全违背了朱慎锥重启京察的初衷。作为朱慎锥的左右手,也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徐宪成和张锡钧借用之前的制度重起炉灶,对制度进行调整,以确保京察的完善。“现在进展到哪一步?”朱慎锥要的是结果不是经过,他打断了徐宪成的话直接询问。
徐宪成点点头,起身上前一步,从案上找出一份名册递上:“这是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目录,臣已同张大人对名册中官员进行了初步甄别,并做了区分,监国请看。”
接过名册,朱慎锥凝神细看,名册中密密麻麻写着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的名字,包括他们的品级、任职部门、履历、籍贯、年龄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此外,后面还注明了对方的师生、好友等各种关系,再加上一些家庭情况和财产情况等,此外还有任职的政绩一些信息,可以说异常全面。
翻看了几页,不得不承认徐宪成和张锡钧在这件事上是用了心的。
随手把名册摆到一旁,朱慎锥开口道:“具体的孤就不细看了,名册中的信息可否确保准确?”
张锡钧回道:“名册中的信息一部分来自于吏部,另一部分是臣等收集整理,此外锦衣卫那边也多有协助,眼下这册只是初录,或有些纰漏,后续臣等还会进一步完善,不过八九分的准确是肯定没问题。”
听到这回答,朱慎锥微微点头,徐宪成和张锡钧的能力他还是放心的,这两人配合做这件事不会有差,而且这一次京察锦衣卫也参与了进来,更能确保不会偏差。
沉咛了一下,朱慎锥伸手在名册上轻轻拍了拍,道:“等全部完善后,送一份给孤。”
“是!”两人异口同声回道。
见他们有些拘谨,朱慎锥笑道:“坐吧,这并非朝堂,今日孤来只是看看进展。”
徐宪成和张锡钧同时露出了笑容,行了一礼坐回了回去。
接着朱慎锥询问监察司的内部情况,尤其是调入监察司的这些年轻官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徐宪成说这些年轻官员虽然经验不足,但态度却是不差,而且对能够负责京察事宜很是上心,士气高昂,可以一用,只要经过京察的锻炼,以后这些官员都可大用,但眼下还是不成的,需要一些时间打磨才行。
对此朱慎锥提醒了一句,虽然这些官员是徐宪成和张锡钧所挑选出来的,可官场向来就是一个泥潭,进了这个泥潭能洁身自好者寥寥无几,何况京察一事重大,上上下下都盯着呢,既进了监察司,很容易就会成为其他人的目标,到时候以各种手段拉拢腐化,影响京察实效,甚至被直接拖下水都有可能,这点不能不妨。
“监国请放心,这类情况臣已有预料,臣同徐大人商议过,监察司内部相互监督,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此外在监察司外,锦衣卫那边也会做相应配合,监察司所有人都在锦衣卫监视之下,但凡有人出问题,臣等第一时间就能得知。”张锡钧胸有成竹回道,一旁的徐宪成微微点头,表示这个安排不假。
张锡钧做事向来谨慎,而且足智多谋,当年在京师就长袖善舞,洞察人心,说起来朱慎锥能够入主京师,掌控朝政,张锡钧可是出了不少力的,假如没有他在京师的运作和情报,朱慎锥起兵后也不会这么容易拿下京师。
这一次设置监察司并重启京察,朱慎锥真正的目的并非简单的吏治,而是要通过京察达到其他政治目的,这点张锡钧比任何人都明白。所以在监察司设置之后,张锡钧就开始做了准备,配合徐宪成来主持工作,而刚才朱慎锥所看见的那名册,就是张锡钧的建议。
朱慎锥听了他们这番回答很是高兴,他沉咛道:“辽东战事变化你们知道了吧?”
“臣已略有听闻,监国运兵之妙臣佩服万分,想来以现在辽东局势,估计用不了多久锦州之围就能解。”
“呵呵,这话如今说还为时过早,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不到最后一步谁都无法确保。不过辽东局势如今略有好转倒是真的,孤来前已见了首辅和本兵,对辽东又做了些其他安排。”
朱慎锥简单说了几句,接着道:“这些日子,因辽东战事迟迟未能派兵救援朝中本就非议甚多,眼下郑鸿逵、李佑等虽在辽东打开局面,但所用战术却非正途,过几日就是朝会,孤觉得或许有人会因此事评击一番,你们如何看?”
徐宪成脸色掠过一丝怒气,在他看来如真有这样情况发生完全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将士们在前线打仗,后方的官员非但不支持还拖后腿,这样的情况以往不是没有发生过,甚至一些官员夸大其词,不论对错搞事已成了这些人的陋习,徐宪成如何能看得惯?
而且徐宪成当然知道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干了些什么,虽然他们战绩彪悍,但在辽东的那些所为,尤其是驱散辽民,毁坏农田甚至放火烧城的举动很容易受到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之人可是什么都能干的出来的,朱慎锥的顾虑并非没有缘由。
(本章完)
辽东战场既然已起了变化,朱慎锥自然也要调整辽东的战术。
除去郑鸿逵和李佑继续执行在辽东的游击战,对敌人后方进行破坏和骚扰外,辽东正面战场上也必须要有所布置。
朱慎锥指示温体仁和杨嗣昌,让内阁和兵部做好准备,着手调宣大、蓟州的一部分军队组成援军,由黑云龙作为主将,蓟州总兵张可大为副,赶赴辽东,配合辽军作战。
这支军队预计一万多人,他们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击破包围锦州的八旗各部,而是和吴三桂的部队合兵后以宁远为基地向北试探性地进攻,不断骚扰实施小规模的灵活作战,给皇太极施加压力。
现在的皇太极后院起火,已有进退两难的困扰,如果现在退兵那么围困几个月的锦州之战就无疾而终,可假如不退兵的话,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各处肆无忌惮地举动让皇太极根本就受不了,再加上明军增兵从南向北进攻,更无法让皇太极达到围城打援的目的,也不可能继续困住锦州的守军。
对朱慎锥做出的这个安排温体仁和杨嗣昌当即表示赞同,两人都表态内阁和兵部会配合前线部队做好增援辽东的准备。和他们仔细交代了一番,朱慎锥这才让他们回去尽快准备,等两人走后,朱慎锥也没在文华殿多呆,起身就去了文昭阁。
文昭阁最初也称为“文楼”是博学鸿词科考试的场所,和文昭阁对应的是“武楼”也就是武成阁,这两个名字都是嘉靖皇帝改的,历史上满清入关后把文昭阁改为体仁阁,把武成阁改为弘义阁,取消了两阁原来的作用,直接划归内务府,两阁就成了内务府储存金银珠宝玉器等财物的仓库。
现在两阁的作用还是原样,名字也依旧,朱慎锥把文昭阁临时拨给了监察司,作为监察司的办公场所。
来到文昭阁,朱慎锥没让人通报,直接就走了进去。
文昭阁的面积不小,划拨监察司后,内部略微做了调整,一进去就是一个大办事房,这里是监察司普通官员的办事所,朱慎锥进来的时候不少人正在忙碌着,他们见到朱慎锥第一时间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向他行礼。
朱慎锥和善点头,止步和善询问了几句工作情况,并勉励了一番,这才问徐宪成和张锡钧何在。
“回监国,两位大人正在阁内议事。”一個年轻官员连忙回道。
“辛苦尔等,孤自去即可,你们继续忙吧。”
“是……。”
朱慎锥径直就朝着里面的办事房走去,等他走进阁内后,已听闻外面动静的徐宪成和张锡钧恰好站起身来,正准备出去看看,一眼就瞧见朱慎锥径直来了。
“监国……。”
两人连忙行礼,朱慎锥摆摆手,直接走到正位坐下:“不必多礼,坐!”
“谢监国。”徐宪成和张锡钧依次在朱慎锥左右下首落坐。
等他们坐下后,朱慎锥的目光朝着一旁桌上摆着的诸多卷宗掠去,随手拿起一份翻看着:“监察司设立已有月余,京察一事如何?”
“朝廷已多年未有京察,原本制度早就废弛,而今千头万绪理起来不易,臣等只能一步步重头来。”徐宪成作为监察司的主官开口说道,他告诉朱慎锥他们目前做的只是初步,根据吏部官员名册先做好京察官员名单,然后按京察制度的四格八法对官员进行逐一评定。
所谓的四格八法其实就是考核标准,其中吏部考功司原本的作用就是负责对官员的评定,但由于京察制度废弛多年,考功司的这个职能已成了摆设,现在监察司要重起炉灶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按照京察原本程序,还需要在京百官对所察人员进行相互评定,评定的结果和考功司的记录相互对应,然后再直接面试问答当事人,走访核查实际情况后再有定论。
从这些程序来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不要忘记因为京察对官员的杀伤力巨大,直接涉及到了官员奖惩和升迁,所以官员之间相互舞弊甚至结党的情况严重,尤其是各官员在京察过程中对其他官员的考评很难体现真实情况,大多数官员对其他官员的考评都以“宽厚”为主,存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思,上下联手糊弄的想法来搞,所以之前的京察到最后无法就是走程序,除几个倒霉蛋被废黜外,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这一次京察不同往日,自万历年间京察废弛到现在已几十年过去了,原本的京察制度早就没人理会,对官员的考评基本也只是按照吏部的程序来走,考评结果自然差强人意。
假如按照之前的模式来,京察到最后会是什么情况根本不用说,这完全违背了朱慎锥重启京察的初衷。作为朱慎锥的左右手,也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徐宪成和张锡钧借用之前的制度重起炉灶,对制度进行调整,以确保京察的完善。“现在进展到哪一步?”朱慎锥要的是结果不是经过,他打断了徐宪成的话直接询问。
徐宪成点点头,起身上前一步,从案上找出一份名册递上:“这是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目录,臣已同张大人对名册中官员进行了初步甄别,并做了区分,监国请看。”
接过名册,朱慎锥凝神细看,名册中密密麻麻写着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的名字,包括他们的品级、任职部门、履历、籍贯、年龄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此外,后面还注明了对方的师生、好友等各种关系,再加上一些家庭情况和财产情况等,此外还有任职的政绩一些信息,可以说异常全面。
翻看了几页,不得不承认徐宪成和张锡钧在这件事上是用了心的。
随手把名册摆到一旁,朱慎锥开口道:“具体的孤就不细看了,名册中的信息可否确保准确?”
张锡钧回道:“名册中的信息一部分来自于吏部,另一部分是臣等收集整理,此外锦衣卫那边也多有协助,眼下这册只是初录,或有些纰漏,后续臣等还会进一步完善,不过八九分的准确是肯定没问题。”
听到这回答,朱慎锥微微点头,徐宪成和张锡钧的能力他还是放心的,这两人配合做这件事不会有差,而且这一次京察锦衣卫也参与了进来,更能确保不会偏差。
沉咛了一下,朱慎锥伸手在名册上轻轻拍了拍,道:“等全部完善后,送一份给孤。”
“是!”两人异口同声回道。
见他们有些拘谨,朱慎锥笑道:“坐吧,这并非朝堂,今日孤来只是看看进展。”
徐宪成和张锡钧同时露出了笑容,行了一礼坐回了回去。
接着朱慎锥询问监察司的内部情况,尤其是调入监察司的这些年轻官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徐宪成说这些年轻官员虽然经验不足,但态度却是不差,而且对能够负责京察事宜很是上心,士气高昂,可以一用,只要经过京察的锻炼,以后这些官员都可大用,但眼下还是不成的,需要一些时间打磨才行。
对此朱慎锥提醒了一句,虽然这些官员是徐宪成和张锡钧所挑选出来的,可官场向来就是一个泥潭,进了这个泥潭能洁身自好者寥寥无几,何况京察一事重大,上上下下都盯着呢,既进了监察司,很容易就会成为其他人的目标,到时候以各种手段拉拢腐化,影响京察实效,甚至被直接拖下水都有可能,这点不能不妨。
“监国请放心,这类情况臣已有预料,臣同徐大人商议过,监察司内部相互监督,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此外在监察司外,锦衣卫那边也会做相应配合,监察司所有人都在锦衣卫监视之下,但凡有人出问题,臣等第一时间就能得知。”张锡钧胸有成竹回道,一旁的徐宪成微微点头,表示这个安排不假。
张锡钧做事向来谨慎,而且足智多谋,当年在京师就长袖善舞,洞察人心,说起来朱慎锥能够入主京师,掌控朝政,张锡钧可是出了不少力的,假如没有他在京师的运作和情报,朱慎锥起兵后也不会这么容易拿下京师。
这一次设置监察司并重启京察,朱慎锥真正的目的并非简单的吏治,而是要通过京察达到其他政治目的,这点张锡钧比任何人都明白。所以在监察司设置之后,张锡钧就开始做了准备,配合徐宪成来主持工作,而刚才朱慎锥所看见的那名册,就是张锡钧的建议。
朱慎锥听了他们这番回答很是高兴,他沉咛道:“辽东战事变化你们知道了吧?”
“臣已略有听闻,监国运兵之妙臣佩服万分,想来以现在辽东局势,估计用不了多久锦州之围就能解。”
“呵呵,这话如今说还为时过早,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不到最后一步谁都无法确保。不过辽东局势如今略有好转倒是真的,孤来前已见了首辅和本兵,对辽东又做了些其他安排。”
朱慎锥简单说了几句,接着道:“这些日子,因辽东战事迟迟未能派兵救援朝中本就非议甚多,眼下郑鸿逵、李佑等虽在辽东打开局面,但所用战术却非正途,过几日就是朝会,孤觉得或许有人会因此事评击一番,你们如何看?”
徐宪成脸色掠过一丝怒气,在他看来如真有这样情况发生完全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将士们在前线打仗,后方的官员非但不支持还拖后腿,这样的情况以往不是没有发生过,甚至一些官员夸大其词,不论对错搞事已成了这些人的陋习,徐宪成如何能看得惯?
而且徐宪成当然知道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干了些什么,虽然他们战绩彪悍,但在辽东的那些所为,尤其是驱散辽民,毁坏农田甚至放火烧城的举动很容易受到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之人可是什么都能干的出来的,朱慎锥的顾虑并非没有缘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