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巨大提升
    从自己突破到强核文明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是近千年时间过去。
    在这段时间中,要么是处在太空逃亡状态,要么是在与其余文明交战,从始至终,从来没有过一个和平、安稳的环境让李青松发展。
    此时此刻,伴随着电磁天灾这一麻烦的彻底解决,李青松终于可以不受其余任何干扰,全力以赴的发展了。
    “和平的时间是如此宝贵,容不得一点浪费啊……”
    默默感叹一声,李青松操纵着总计35亿名处于意识链接之下的克隆体,全部投入到了科研相关任务之中。
    太空之中再度出现了一艘艘庞大的运输飞船,往返穿梭于不同的星球。与之前不同的是,此刻的它们已经无需再特意装备笨重的防激光设施,也无需再频繁的展开随机机动了;
    一颗颗星球上,一条条太空电梯拔地而起,如同血管一般,连通了不同星球之间的“血液”循环。当然,它们也无需再考虑防备外来进攻的事情了,因为此刻星系之中已经没有了外部威胁;
    一座座工厂,一座座庞大的实验室,一座座庞大的能源工厂、核聚变电厂、芯片工厂、克隆工厂等等,汇聚起来如同一张巨大无比的毯子,迅速将星球那荒凉的地表覆盖;
    一台台大科学装置之中,无数克隆体昼夜轮换,全天候24小时生成着各种各样的科技数据。
    太空之中,属于李青松的舰队则在数千万名克隆体的操纵之下,展开着真刀真枪的生死搏杀,不断有战舰轰然炸裂,变成残骸;
    在有人战舰之外,数量上亿艘的无人战舰、炮台、卫星、地雷、导弹等等,在悟空ai的控制之下,展开着比有人战场更加惨烈的战斗。
    通常情况下,有人战斗与无人战斗还会结合起来。一片战场之中既有克隆体们的意志,也有悟空ai的意志,于是战斗形式便愈发多样化。
    星球攻防战、星球反击战、气态巨行星强磁场环境战斗、太空遭遇战、矮行星争夺战、近恒星环境遭遇战,等等等等,每一种环境,每一种作战方式,李青松全都不肯放过,全都投入大量兵力展开实战演练。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李青松的战斗经验与技巧、感悟在飞速提升,悟空ai同样如此。
    它的智能程度也在飞速提升之中。
    整个天琴座g16星系一片繁忙,炮火隆隆,热火朝天。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十几年不间断的研究之后,李青松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堪称巨大的科技突破。
    能源科技方面,李青松在原有的氕聚变基础上,再度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聚变模式。
    氕加氘-氦3组合聚变!
    氕聚变的某个阶段会聚变出氦3,然后氦3与氦3继续聚变,完成整个聚变流程。
    但现在,李青松主动对这一流程做出干预,等氕聚变出氦3后,不让氦3相互聚变,而是加入氘气,让氦3与氘聚变。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流程改变,却意味着巨大的技术难度。
    原因很简单,不同元素的聚变环境要求不同。李青松必须要研发出一种统一的模式,同时容纳不同的元素聚变,并让其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能量利用率,如此才能将q值提高。
    这对于材料学、工程学、光学、高能物理等等方面俱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经过漫长的研究,李青松终于将这些技术难题一一攻克,最终便收获到了此刻的丰硕成果。
    原本氕聚变的质能转换效率仅有约0.7%而已。而此刻,李青松直接将质能转换效率提升了40%左右,达到了约1%的地步!
    原本需要携带100kg燃料才能完成的事情,现阶段,李青松只需要携带70kg燃料便能完成。
    这不仅意味着未来自己进行恒星际航行之时,舰队整体航速可以进一步提升,还意味着,哪怕就算在星系内部,每一艘飞船的续航时间也大幅提升。
    战舰在太空战场之中的平均补给时间也能大幅延长,不仅降低了后勤压力,还提升了战斗力!
    你的战舰打5个小时就要回去补给,我的战舰却能打7个小时才要回去补给,战斗力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在能源技术获得全面革新之后,超距通讯技术方面,李青松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伴随着众多量电超算基地的建成,李青松在数学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量子数学这种高度抽象的学科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再伴随着量子调制设备的技术提升,李青松的量子解析能力大幅提升。
    原本量子超距通讯的极限是10亿公里左右,加上中转,也最多只能延伸到100亿公里。
    但现在,李青松最新研制的超距通讯设备,单程通讯极限提升了60%,达到了16亿公里,中转降噪技术也大幅提升,如今他已经可以进行12次中转,最长通讯距离便达到了192亿公里,几乎比之前提升一倍!
    通讯距离的提升,意味着李青松的战场控制力大幅增加。
    以往时候,李青松仅能在半径为100亿公里,总体积为419万亿亿亿立方公里的空间内施加超距实时通讯,控制战舰战斗。
    一旦脱离这个区域,李青松便无法实时控制战舰,导致战舰战斗力大幅降低。
    但现在,最长通讯距离达到192亿公里,相对应的,可控制战场总体积便提升到了约2960万亿亿亿立方公里,足足提升了7倍!
    同时,伴随着李青松夜以继日的不懈研究,在能源科技、通讯科技之外,材料科技、计算科技、高速离子推进器、高速能量炮、精密雷达、舰体结构、工业生产等等所有方面,李青松都出现了巨大的进展。
    几十年时间而已,林林总总,大的小的,所有科技突破加起来总数几乎突破一亿!
    表现在工业生产力方面,便是李青松的整体工业能力,在最大意识连接数没有丁点提升的情况之下,凭空提升了约30%。
    表现在战斗力方面,便是,李青松所制造的同等级别的战舰,平均战斗力相比起之前提升了大约20%。
    20%的整体性能提升看似不大,但在科技高度发达,一丁点提升都异常艰难,都需要反复研究,反复打磨的现在,几乎已经可以算是代差了。
    这个提升幅度,已经足以对上一代造成碾压。
    但这同样不是李青松科技发展的终点。
    此时此刻,李青松有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
    研发比地球级战舰更大、更重,战斗力也更强,真真正正可以被称之为具备战略作用的全新一代大型战舰。
    火星级战舰!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彩虹之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彩虹之门并收藏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