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这是值得的
第285章 这是值得的
某个由一颗红矮星,以及数颗气态巨行星、冰巨星、岩质行星所组成的星系之中。
这个星系里驻扎了众多飞船,大的小的加起来恐怕有数百万艘之多。
如此之多的各式飞船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不仅驻扎地点不同,飞船的造型风格也不相同。
其中一支,赫然便是曾经与李青松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交战的哈维勒文明。
此刻,所有哈维勒文明的飞船全部驻扎在一颗庞大的岩质行星周边,但全部都位于太空之中,丝毫没有向地表发展力量。
所有位于地表的工业设施全部属于黑山文明。
无穷无尽的,在“赤犬”ai远程控制之下的机器人如同蚂蚁一般,搭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工厂,生产出了如山如海一般的物资,通过太空电梯补充到了哈维勒文明的舰队之中。
这些基础物资,养活了高达1500亿的哈维勒民众。
此时此刻,哈维勒人们已经完全脱离了一线生产工作。
几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与研究之中。
几十万座大型太空研究基地,与数百万座小型实验室遍布这颗岩质行星周边空间的每一处。数十亿名哈维勒科研学者终日沉浸在数字与符号的海洋之中,完全不必去思考物资与各种耗材供应不足的问题。
支撑整个哈维勒文明生存、学习、研究,以及庞大的战舰生产任务——双方之前已经达成协议,允许哈维勒文明拥有不超过20万艘战舰,这一切生产生和任务,所需要的物资堪称天量。
而现在,这天量的物资,全部由智械天灾,黑山文明的工业体系提供。
同时,海默蓝还知道,提供给己方文明的物资,仅仅只占据此刻整个黑山文明所有工业产能的一小部分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更多的工业生产任务分布在星系其余地方。
在那颗气态巨行星里,在那颗冰巨星里,在矮行星上,在太空运输舰队之中,在其余的岩质行星之上……
此时此刻,整个星系都似乎被来往穿梭的舰队占满,每一颗星球都似乎被工厂所覆盖。
在这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工业体系之下,一艘又一艘战舰生产出来,一船又一船的星际地雷从工厂之中涌出,一颗又一颗的卫星、导弹、零部件等等装进了空天母舰里。
便连海默蓝都被这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工业生产能力所震撼。
那是比当初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人类文明还要更强大的工业产能!
“这便是智械天灾的工业产能么……”
海默蓝心中难以避免的生出了一股羡慕与嫉妒之情。
如果我们文明也能拥有如此庞大的工业产能,那该多好,我们还怕什么人类……
但也仅仅只是想一想罢了。
他很清楚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拥有这一切。
唯有以文明的未来作为代价,作为喂养智能ai的养料,将文明的命运彻底交给智能ai来掌控,正统智慧文明才有可能培育出智能化如此之高,能真正胜任全工业链条生产的ai。
这,是每一位哈维勒民众都无法接受的。
幸好,幸好现在我们和黑山文明达成了协议,无需付出那些代价,便能一定程度上掌控智械天灾的工业生产能力。
我们文明,和黑山文明,确实是天作之合,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智慧,黑山文明有足够的工业产能,人类,看你们还怎么赢!
到时候,如果一切顺利,我们便能获取到100亿名人类俘虏。而这个数量的俘虏,已经足够我们作为“证据”提交,以换取报酬,到时候,我们文明仍旧保有希望晋升为引力文明……
一旦晋升到引力级别,我们便可以依靠科技优势,反过来灭掉黑山文明,获取到赤犬ai的全套源代码,加以改造升级后,未必不能融入到我们文明的主ai之中,届时,就算不是智械天灾,我们同样有希望拥有等同于智械天灾的工业产能。
如此之多的磨难,如此之多的波折,甚至于文明损失了足足一半的人口,只要结果是好的,这一切付出就全都是值得的。
现在,这第一步的计划,该迈出去了。
海默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接通了与黑山文明的通讯。
“尊敬的赤犬阁下,我方文明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对来自于您的科技资料的消化与吸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式能量护罩的研发工作了。
来自于您的科技基础,与来自于我们的智慧构想,必定可以融合在一起,研发出具备超强性能的能量护罩,抵消人类文明的那张底牌。”
“很好。你们有30年的时间可以利用。30年之后,我们的联合舰队将会起航。”
“是。”
……
天琴座g16星系。
漫长的十余年时间过去,足足20亿名克隆体日夜轮换,殚精竭虑的重构、优化之下,第二代统一力场成套设备的整体设计、材料研发、设备研发等工作终于完成。
李青松恍如隔世。
李青松所研究的新式硬盘,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算上数据读取、供电等设备,也不过几平方厘米的样子。
但就这样一块硬盘,便可以储存高达1pb的数据。
而现在,这储存着统一力场成套设备所有研发数据和数据代码的硬盘,堆积起来如山一般,甚至占满了一整个超算基地。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关键是不同的数据之间还需要严格吻合,严格协调与搭配,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区域,其复杂度甚至高到了一整个普通强核文明投入全部精力都不可能开发出来的地步。
就算数个强核文明联合,强行开发出来,其故障与bug也会多到无法接受的地步,且根本无法排除。
也唯有李青松这种可以同时控制几十亿颗大脑,实时同步,实时协调,没有任何沟通成本与失误、内耗、误解的克隆天灾,才有可能将其开发出来。
现在,到了真正将其生产出来的时候了。
这总计20亿名克隆体刚刚从十几年时间持续不断地,浩繁无比的数据与代码处理工作解脱出来,转头便全部进入到了工厂之中。
(本章完)
某个由一颗红矮星,以及数颗气态巨行星、冰巨星、岩质行星所组成的星系之中。
这个星系里驻扎了众多飞船,大的小的加起来恐怕有数百万艘之多。
如此之多的各式飞船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不仅驻扎地点不同,飞船的造型风格也不相同。
其中一支,赫然便是曾经与李青松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交战的哈维勒文明。
此刻,所有哈维勒文明的飞船全部驻扎在一颗庞大的岩质行星周边,但全部都位于太空之中,丝毫没有向地表发展力量。
所有位于地表的工业设施全部属于黑山文明。
无穷无尽的,在“赤犬”ai远程控制之下的机器人如同蚂蚁一般,搭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工厂,生产出了如山如海一般的物资,通过太空电梯补充到了哈维勒文明的舰队之中。
这些基础物资,养活了高达1500亿的哈维勒民众。
此时此刻,哈维勒人们已经完全脱离了一线生产工作。
几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与研究之中。
几十万座大型太空研究基地,与数百万座小型实验室遍布这颗岩质行星周边空间的每一处。数十亿名哈维勒科研学者终日沉浸在数字与符号的海洋之中,完全不必去思考物资与各种耗材供应不足的问题。
支撑整个哈维勒文明生存、学习、研究,以及庞大的战舰生产任务——双方之前已经达成协议,允许哈维勒文明拥有不超过20万艘战舰,这一切生产生和任务,所需要的物资堪称天量。
而现在,这天量的物资,全部由智械天灾,黑山文明的工业体系提供。
同时,海默蓝还知道,提供给己方文明的物资,仅仅只占据此刻整个黑山文明所有工业产能的一小部分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更多的工业生产任务分布在星系其余地方。
在那颗气态巨行星里,在那颗冰巨星里,在矮行星上,在太空运输舰队之中,在其余的岩质行星之上……
此时此刻,整个星系都似乎被来往穿梭的舰队占满,每一颗星球都似乎被工厂所覆盖。
在这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工业体系之下,一艘又一艘战舰生产出来,一船又一船的星际地雷从工厂之中涌出,一颗又一颗的卫星、导弹、零部件等等装进了空天母舰里。
便连海默蓝都被这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工业生产能力所震撼。
那是比当初在天琴座g16星系之中,人类文明还要更强大的工业产能!
“这便是智械天灾的工业产能么……”
海默蓝心中难以避免的生出了一股羡慕与嫉妒之情。
如果我们文明也能拥有如此庞大的工业产能,那该多好,我们还怕什么人类……
但也仅仅只是想一想罢了。
他很清楚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拥有这一切。
唯有以文明的未来作为代价,作为喂养智能ai的养料,将文明的命运彻底交给智能ai来掌控,正统智慧文明才有可能培育出智能化如此之高,能真正胜任全工业链条生产的ai。
这,是每一位哈维勒民众都无法接受的。
幸好,幸好现在我们和黑山文明达成了协议,无需付出那些代价,便能一定程度上掌控智械天灾的工业生产能力。
我们文明,和黑山文明,确实是天作之合,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智慧,黑山文明有足够的工业产能,人类,看你们还怎么赢!
到时候,如果一切顺利,我们便能获取到100亿名人类俘虏。而这个数量的俘虏,已经足够我们作为“证据”提交,以换取报酬,到时候,我们文明仍旧保有希望晋升为引力文明……
一旦晋升到引力级别,我们便可以依靠科技优势,反过来灭掉黑山文明,获取到赤犬ai的全套源代码,加以改造升级后,未必不能融入到我们文明的主ai之中,届时,就算不是智械天灾,我们同样有希望拥有等同于智械天灾的工业产能。
如此之多的磨难,如此之多的波折,甚至于文明损失了足足一半的人口,只要结果是好的,这一切付出就全都是值得的。
现在,这第一步的计划,该迈出去了。
海默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接通了与黑山文明的通讯。
“尊敬的赤犬阁下,我方文明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对来自于您的科技资料的消化与吸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式能量护罩的研发工作了。
来自于您的科技基础,与来自于我们的智慧构想,必定可以融合在一起,研发出具备超强性能的能量护罩,抵消人类文明的那张底牌。”
“很好。你们有30年的时间可以利用。30年之后,我们的联合舰队将会起航。”
“是。”
……
天琴座g16星系。
漫长的十余年时间过去,足足20亿名克隆体日夜轮换,殚精竭虑的重构、优化之下,第二代统一力场成套设备的整体设计、材料研发、设备研发等工作终于完成。
李青松恍如隔世。
李青松所研究的新式硬盘,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算上数据读取、供电等设备,也不过几平方厘米的样子。
但就这样一块硬盘,便可以储存高达1pb的数据。
而现在,这储存着统一力场成套设备所有研发数据和数据代码的硬盘,堆积起来如山一般,甚至占满了一整个超算基地。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关键是不同的数据之间还需要严格吻合,严格协调与搭配,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区域,其复杂度甚至高到了一整个普通强核文明投入全部精力都不可能开发出来的地步。
就算数个强核文明联合,强行开发出来,其故障与bug也会多到无法接受的地步,且根本无法排除。
也唯有李青松这种可以同时控制几十亿颗大脑,实时同步,实时协调,没有任何沟通成本与失误、内耗、误解的克隆天灾,才有可能将其开发出来。
现在,到了真正将其生产出来的时候了。
这总计20亿名克隆体刚刚从十几年时间持续不断地,浩繁无比的数据与代码处理工作解脱出来,转头便全部进入到了工厂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