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况,科里亚也不愿意走,他从来都是想要安定的,自他离开家乡、踏上宁晋的土地之际,他就拼了命地想留下来。可惜他被赶走了,甩到了莱兴。到了莱兴他又想安定下来,结果又被甩来了凌西。
他再也不想看到那广袤的、没有目的地的大海,再也不想第二天醒来却不知身处何处了。
比奇则还是和之前一样,打理他的农场,并将农场越扩越大。
凌西的人口组成非常复杂,正如索坦松所言,曾经的殖民地身份也让这里对文化和宗教持有更包容的态度。
所以比奇能进城里看到属于裂岩教的祷告堂,也会跟着桑多一起寻找兽象教的会所。
每当这时,比奇便会在门口等待。
从门口看进去,可以看见桑多跪在地上,双手放于膝头,他默念着属于自己的信仰,而后抬起头来,看向塑像和塑像背后的窗口,以及窗口外的苍穹。
(112)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而之后,比奇得到了宁晋的签证。
这意味着他已经正式成为了普通的凌西人,也总算从黑名单中剔除了。
他和桑多一并去了一趟宁晋,并试图联系在宁晋成立了一年多的同乡协会。
虽然那协会是同乡会,但其本质不是如此。
在宁晋没有人敢把裂岩教放在台面说,不过上头管理也不算很严格,至少不像莱兴一样因信仰裂岩教而入狱,所以这些裂岩教的信徒便聚集在一起,打着互助的名头集会。
比奇认为他能从中找到妹妹的音讯,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比奇也就是在那时,见到了已经分别多年的妹妹。
说实话,他差一点就认不出对方了。
他的妹妹苍老了很多,脸上的沧桑遮都遮不住。她已经嫁人了,是跟一个宁晋国的工人结的婚。虽然生活不富裕,但还算过得去。
妹妹一见到比奇就哭得不成样子,好歹带她一起吃了一餐饭,她才稍稍缓和过来。
她说过去真的不知道是怎么熬的,这些年想起来就像一场漫长的梦。她和母亲被过滤之后,那些人本来是打算把她拉去做服务的,但她不愿意,差一点就把她给运到难民岛上了。
她说难民岛的情况无法想象,外媒不知道,国内的媒体也不知道。但能从那里逃出来的人说过,那是比地狱更可怕的地方。
也就在遣散的过程中,母亲走不动了。
于是她们脱离了队伍,跑到一个废弃的居民楼里。
她们本来是要给巡逻警抓走的,在那段日子里,到处都是巡逻警。难民实在不好管理,哪怕放进来的都是女人居多,但饿极了也会恶向胆边生,给宁晋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他们抢劫,偷窃,甚至杀人。
“在过去,我无法想象自己拿起刀子捅人的一幕,我也无法想象那些和我一样的女孩会这么做,但事实是会的,只要走到那一步,很多人都有了不可思议的胆量。”
但好就好在她遇到了她的丈夫,那个男人见着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便让她们跟着自己。
那是一个看起来很老实憨厚的人,比奇从他脸上能看出宁晋底层人的生活。但这贫穷的人给了无价的慈悲,最终让妹妹活了下来。
只可惜,就在过到宁晋的第一年冬季,因为寒冷和长时间的漂泊,母亲没有熬过去。
他们不敢举办典礼,便连夜草率地将尸体埋掉。
说到这里,妹妹又哭了起来。她说自己对不起母亲,可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比奇握住她的手,说自己能理解。
特殊的境遇里,这样的处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何况至少她还能埋进土里,而不是一把火烧成灰烬。
等到一餐饭差不多结束时,妹妹终于开口问桑多是什么人。
桑多说不出来,比奇则替他说。比奇说正如你丈夫拯救了你一样,桑多也是这样的存在。
妹妹听明白了,她也十足惊讶。她曾经以为哥哥会找一个异性,至少在家乡的时候,哥哥从来没有表现出这一面。
比奇说我也从来没想过离开家乡,不是吗。
在那片炎热干燥的土地上,他们曾以为最苦的不过是贫穷与衣不遮体,然而比这更险恶的人生却将其抛到了世界各地。
但也有好事,那就是走过这一片荒芜之后,再回头望——至少他已经远离了贫穷,远离了饥饿,远离了虐待,也远离了永无宁日的炮火和朝不保夕的每一天。
没有人能忘记这样的苦痛,那是惊醒的噩梦和不可触碰的伤口。
但也没有人能阻止自己往前走,哪怕身着镣铐,也无法泯灭人求生的本能和对美好的期盼。
毕竟说不定再走远一点,就能看到真正的希望。
尾章
当然,即便如此,比奇也常常在想,如果他没有离开家乡,没有在海上漂泊,没有如沙丁鱼一样被丢到世界各地,没有被关进特管区,那他的人生会是怎么样。
他不会见识到人性的丑恶与自私,不会从丑恶中看到善良与慈悲。不会感受到谷底的寂寞与苦痛,或许也不会真正理解幸福的平静与甜美。
那些过往永远都不会成为过去,可它又已经成为过去。手脚上仍然有镣铐的痕迹,皮肤也留有鞭打的伤痕。可也正因如此,他便见识到命运的残酷和悲悯。
何况如果没有那一切,他又如何能认识桑多。
当他坐在窗前时,他想起多年前位于那个小小的牢房。
那时候他就这样枯坐在床边,床上放着桑多给他的新被褥,身上披着加厚的外套。阳光从窗台射进来,在他的脚边形成一个规矩的方框。
于是世界变得那么小,那么狭窄。
特管员的脚步声从走廊的一头传来,军靴敲击在冰冷又坚硬的地面。
他们的嬉笑仿佛地狱的靡靡之音,他们要把他带到地狱深处去。
可在地狱的深处他见到的不是火湖,而是那
何况,科里亚也不愿意走,他从来都是想要安定的,自他离开家乡、踏上宁晋的土地之际,他就拼了命地想留下来。可惜他被赶走了,甩到了莱兴。到了莱兴他又想安定下来,结果又被甩来了凌西。
他再也不想看到那广袤的、没有目的地的大海,再也不想第二天醒来却不知身处何处了。
比奇则还是和之前一样,打理他的农场,并将农场越扩越大。
凌西的人口组成非常复杂,正如索坦松所言,曾经的殖民地身份也让这里对文化和宗教持有更包容的态度。
所以比奇能进城里看到属于裂岩教的祷告堂,也会跟着桑多一起寻找兽象教的会所。
每当这时,比奇便会在门口等待。
从门口看进去,可以看见桑多跪在地上,双手放于膝头,他默念着属于自己的信仰,而后抬起头来,看向塑像和塑像背后的窗口,以及窗口外的苍穹。
(112)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而之后,比奇得到了宁晋的签证。
这意味着他已经正式成为了普通的凌西人,也总算从黑名单中剔除了。
他和桑多一并去了一趟宁晋,并试图联系在宁晋成立了一年多的同乡协会。
虽然那协会是同乡会,但其本质不是如此。
在宁晋没有人敢把裂岩教放在台面说,不过上头管理也不算很严格,至少不像莱兴一样因信仰裂岩教而入狱,所以这些裂岩教的信徒便聚集在一起,打着互助的名头集会。
比奇认为他能从中找到妹妹的音讯,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比奇也就是在那时,见到了已经分别多年的妹妹。
说实话,他差一点就认不出对方了。
他的妹妹苍老了很多,脸上的沧桑遮都遮不住。她已经嫁人了,是跟一个宁晋国的工人结的婚。虽然生活不富裕,但还算过得去。
妹妹一见到比奇就哭得不成样子,好歹带她一起吃了一餐饭,她才稍稍缓和过来。
她说过去真的不知道是怎么熬的,这些年想起来就像一场漫长的梦。她和母亲被过滤之后,那些人本来是打算把她拉去做服务的,但她不愿意,差一点就把她给运到难民岛上了。
她说难民岛的情况无法想象,外媒不知道,国内的媒体也不知道。但能从那里逃出来的人说过,那是比地狱更可怕的地方。
也就在遣散的过程中,母亲走不动了。
于是她们脱离了队伍,跑到一个废弃的居民楼里。
她们本来是要给巡逻警抓走的,在那段日子里,到处都是巡逻警。难民实在不好管理,哪怕放进来的都是女人居多,但饿极了也会恶向胆边生,给宁晋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他们抢劫,偷窃,甚至杀人。
“在过去,我无法想象自己拿起刀子捅人的一幕,我也无法想象那些和我一样的女孩会这么做,但事实是会的,只要走到那一步,很多人都有了不可思议的胆量。”
但好就好在她遇到了她的丈夫,那个男人见着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便让她们跟着自己。
那是一个看起来很老实憨厚的人,比奇从他脸上能看出宁晋底层人的生活。但这贫穷的人给了无价的慈悲,最终让妹妹活了下来。
只可惜,就在过到宁晋的第一年冬季,因为寒冷和长时间的漂泊,母亲没有熬过去。
他们不敢举办典礼,便连夜草率地将尸体埋掉。
说到这里,妹妹又哭了起来。她说自己对不起母亲,可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比奇握住她的手,说自己能理解。
特殊的境遇里,这样的处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何况至少她还能埋进土里,而不是一把火烧成灰烬。
等到一餐饭差不多结束时,妹妹终于开口问桑多是什么人。
桑多说不出来,比奇则替他说。比奇说正如你丈夫拯救了你一样,桑多也是这样的存在。
妹妹听明白了,她也十足惊讶。她曾经以为哥哥会找一个异性,至少在家乡的时候,哥哥从来没有表现出这一面。
比奇说我也从来没想过离开家乡,不是吗。
在那片炎热干燥的土地上,他们曾以为最苦的不过是贫穷与衣不遮体,然而比这更险恶的人生却将其抛到了世界各地。
但也有好事,那就是走过这一片荒芜之后,再回头望——至少他已经远离了贫穷,远离了饥饿,远离了虐待,也远离了永无宁日的炮火和朝不保夕的每一天。
没有人能忘记这样的苦痛,那是惊醒的噩梦和不可触碰的伤口。
但也没有人能阻止自己往前走,哪怕身着镣铐,也无法泯灭人求生的本能和对美好的期盼。
毕竟说不定再走远一点,就能看到真正的希望。
尾章
当然,即便如此,比奇也常常在想,如果他没有离开家乡,没有在海上漂泊,没有如沙丁鱼一样被丢到世界各地,没有被关进特管区,那他的人生会是怎么样。
他不会见识到人性的丑恶与自私,不会从丑恶中看到善良与慈悲。不会感受到谷底的寂寞与苦痛,或许也不会真正理解幸福的平静与甜美。
那些过往永远都不会成为过去,可它又已经成为过去。手脚上仍然有镣铐的痕迹,皮肤也留有鞭打的伤痕。可也正因如此,他便见识到命运的残酷和悲悯。
何况如果没有那一切,他又如何能认识桑多。
当他坐在窗前时,他想起多年前位于那个小小的牢房。
那时候他就这样枯坐在床边,床上放着桑多给他的新被褥,身上披着加厚的外套。阳光从窗台射进来,在他的脚边形成一个规矩的方框。
于是世界变得那么小,那么狭窄。
特管员的脚步声从走廊的一头传来,军靴敲击在冰冷又坚硬的地面。
他们的嬉笑仿佛地狱的靡靡之音,他们要把他带到地狱深处去。
可在地狱的深处他见到的不是火湖,而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