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明月 作者:湘南笑笑生
第251章 都统制之争
蔡家五公子与人小妾私通的消息,不到三日,便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甚至成为了汴梁城中百姓酒后茶余的谈资,津津乐道。
虽然最后查得那小妾的确是有与其夫君窜通一气敲诈蔡鞗,但是却也证明了蔡鞗的确与其平素有私通,最后被打了五十大板,轰了出去。
至于蔡鞗这边,无论如何也说不清自己为何会孤身赴樊楼,入了人家小妾的阁子,与人家小妾单独共处一室饮酒。而且据樊楼的侍应作证,蔡鞗一进来便指定要去青月阁,是两个侍应亲自带蔡鞗入的那小妾所在的青月阁的,绝非无意间闯入,想要赖都赖不掉。
反正这事,蔡家是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来。
原本以为借此与官家搭上了亲,谁知蔡鞗与茂徳帝姬订婚不到五日,便已被退婚,而且还惹得官家龙颜大怒,认为蔡家令皇家蒙羞。
当然,这些只是官方和民间的说法。
对于蔡京一党来说,事情来龙去脉已经很清楚明白了,那便是他们的死对头赵皓,设了个套陷害蔡鞗的。
前来给蔡鞗送信的太监叫张迪,蔡鞗认得那张迪才会相信,但是事实上,那天张迪根本就没出宫,也没任何宦官出宫,这种极高明的易容术,大抵只有鱼龙混杂的锦衣卫才有。
此案原本不应归锦衣卫管,赵皓却主动抢了此案,而且那几个大汉和假冒赵福金的小妾,被锦衣卫装模作样打了一顿便消失了,已经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味了。
而最最重要的是,赵皓当日恰巧在樊楼宴请宾客,而且就在青月阁旁边的阁子,莫名其妙的宴请了分属不同派系的三品以上大员,出了事情之后,赵皓第一个出场指认蔡鞗的身份,这一点已经让真相昭然若揭了。
蔡京一党虽然心中明白,却也无可奈何,事关茂德帝姬的清白,真若找官家争个明白,只会越描越黑,适得其反。
所以蔡京虽然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将赵皓碎尸万段,却也只能打断门牙和血吞,谁叫自己那傻儿子脑袋短路,硬往人家设的圈套里去跳。
至于蔡京与赵皓之间的仇隙,早已结得不共戴天,也不在乎多这一桩。
只是可怜蔡家五公子,黄粱梦醒,受的刺激太深,回府后便一病不起,硬生生的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
……
天气越来越凉,秋收已结束,北伐的准备工作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出兵一事也提上了议程。
宣德门前,比往常更早的聚满了前来等候上朝的百官。
因为大家都知道,今日便是要决定北伐的一些重要议题了,谁也不敢缺席和告假。
北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东风便是谁挂帅出征的问题,原本在历史上是由童贯挂帅,事实上童贯执掌西军二十年,而且近年来先是将西夏打得哭爹喊娘求饶,然后又平了席卷江南的方腊之乱,再加上他那宦官的身份,主帅的地位是几乎不可动摇的。
只是从宣德门前的人群来看,清流派人,蔡京一党,童贯一党,各自议论纷纷,恐怕接下来在朝堂之上,又是一场唇枪舌剑的激烈争辩。
对于童贯一党来说,以童贯为宣抚使的身份挂帅出征,那是板上钉钉的,问题是至少还要争取将副使和都统制的位置争取过来,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毕竟北伐之战,才是童贯一党的核心利益。
蔡京之所以逐渐不受宠,赵皓的屡次打压只是次要原因,真正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蔡京主张联辽抗金,而童贯、王黼等人则主张联金攻辽,收复幽云十六州。收复幽云十六州是赵佶的梦想,蔡京与官家的步调不一致,自然要失宠,而童贯和王黼等人则是因为主张北伐而逐渐得宠。
所以,伐辽是童贯和王黼的一张王牌,只想连肉带骨头吃个干净,连汤都不想留给他人喝。
清流党人,自然是要把种师中、种师道等人推到最前,都统制和副统制的位置是少不了的,最好还能争取个副使,也好分北伐这个蛋糕的一杯羹。
至于蔡京一党,原本反对北伐,此刻意图却是高深莫测,蔡京、余深、白时中、杨戬等几个核心人物说起话来也是极其小声,似乎生怕被人听到。
随着晨钟响起,宣德门徐徐打开,各派也早已内部商议已定,齐齐向宫内奔去。
垂拱殿内,今日的队伍排的特别快,很快便安静了下来,众人屏声静气,等待着官家的到来。
不一会,赵佶在梁师成等人的簇拥之下,龙行虎步而来,显得神采奕奕,意气风发,大有席卷八荒、横扫六合的气势。
众人依旧向前见礼,礼罢,梁师成依旧是那一句“诸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那句开场白一出,殿下便热闹了起来。
只听王黼率先出列:“微臣有事启奏!”
梁师成望了望赵佶,便道:“将明,请讲!”
王黼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我大宋天朝,半年多前与女真人互通国书,达成联盟,一致破辽。今女真人势如破竹,连克辽地,今已攻下上京。日前,女真人遣使而来,催促我大宋速速出兵,与其南北夹击,一举破辽,以雪我大宋百年之耻,以复幽云十六州,还请官家示下。”
赵佶点了点头,道:“朕今日亦欲诸位商讨此事,依将明之见,何人可挂帅出征?”
王黼急声道:“臣奏请太师、楚国公、枢密使童道夫为帅,率军出征伐辽,童道夫抚边二十年,威震西羌,去年又横扫江南群寇,武功无人可及,此番若挂帅出征,必定马到功成!”
赵佶这句话不过是走个过场,谁都知道童贯挂帅是板上钉钉的了,这一点无人可动摇。
赵佶神色一肃,朗声道:“童道夫,你可敢接此任?”
童贯肃然出列,迎着赵佶一拜:“官家有旨,微臣岂敢不遵!”
赵佶大笑:“很好,朕就命你为宣抚使,率军十万,北伐辽人,收复幽云十六州,壮我我大宋神威,一雪百年之耻!”
童贯神色凝重,慨然道:“臣必不辱使命!”
赵佶又问:“都统制何人?”
都统制是北宋后期,为了统一指挥出征的各路大军而设置的带有临时性质的武官职务,征战结束即撤销,相当于战役总指挥一职,但受主帅节制。
童贯急声道:“微臣荐举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刘延庆。”
赵皓正在一旁听得聚精会神,一听刘延庆三字便急了。要知道历史上的童贯伐辽都统制是种师道,尚且因为童贯的瞎指挥而失败,加上种师道本身指挥的局限性,一败涂地,若是让刘延庆去,那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好了。
他原本的计划,便是根据历史伐辽失败扥教训,临行前叮嘱种师道一些注意事项,再对童贯施加压力,要求其作战指挥务必以种师道为主,以避免伐辽再次失败。
如今听得童贯这厮居然举荐刘延庆,不禁大急,忽的窜了出去,高声道:“不可,都统制一职,非种太尉不可!”
童贯一见是赵皓,当下便软了三分,哪里敢争辩,当即应道:“种太尉战功赫赫,精通兵法,亦可胜任此职。”
一旁的王黼,正要驳斥赵皓,听得童贯这般说,气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赵佶虽然不懂战事,但是心中也并非完全没有一点数,即便赵皓不跳出来,这都统制一职,他心中也是定了种师道的,见得赵皓这一说,便借驴下坡,点了点头道:“好,那就任命种彝叔为都统制。”
话音刚落,便听百官队伍最前头传来一声:“种太尉年事已高,可为副统制,不宜为主!”
这声音,百官再也熟悉不过,甚至比赵佶的声音还熟悉,此人便是纵横宦海、把持朝政数十年的老公相蔡京。
只见蔡京不紧不慢的走到了大殿正中,朗声道:“老臣只长种太尉四岁,虽养尊处优,尚且时常自觉身心疲惫。而种太尉年已古稀,军旅之行,餐风露宿,车马颠簸,劳心劳神,精力必然难以维持旺盛之状态,伐辽之事重大,不可有半点差池,否则便是倾国之灾,岂可儿戏?故老臣以为,种太尉身经百战,精通兵法,可为副统制,辅助都统制及宣帅作战,但不可为主也!”
种师道眼见得蔡京轻视自己,愤然出列,高声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种某虽老迈,尚能骑得快马,开得二石弓!”
蔡京也不争辩,只是淡然一笑道:“微臣荐举一人,足可胜任都统制一职!”
赵皓冷声道:“满朝之中,还有谁比种太尉更能胜任此职?”
蔡京大笑,指着赵皓道:“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便是你隆德郡公也!”
甚么?
赵皓瞬间凌乱了。
不只是赵皓,满朝文武,齐齐哗然大乱。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赵佶,也满脸震惊之色。
毕竟,这可是倾国之战,不比镇压梁山叛乱那种小打小闹。
平梁山贼寇之乱,只是一万多兵马,无关大局,而此次可是十万禁军,几乎是大宋的一半精锐之师。
自太宗赵光义以后,再无宗室统率过如此多的精锐兵力。
第251章 都统制之争
-
第251章 都统制之争
蔡家五公子与人小妾私通的消息,不到三日,便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甚至成为了汴梁城中百姓酒后茶余的谈资,津津乐道。
虽然最后查得那小妾的确是有与其夫君窜通一气敲诈蔡鞗,但是却也证明了蔡鞗的确与其平素有私通,最后被打了五十大板,轰了出去。
至于蔡鞗这边,无论如何也说不清自己为何会孤身赴樊楼,入了人家小妾的阁子,与人家小妾单独共处一室饮酒。而且据樊楼的侍应作证,蔡鞗一进来便指定要去青月阁,是两个侍应亲自带蔡鞗入的那小妾所在的青月阁的,绝非无意间闯入,想要赖都赖不掉。
反正这事,蔡家是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来。
原本以为借此与官家搭上了亲,谁知蔡鞗与茂徳帝姬订婚不到五日,便已被退婚,而且还惹得官家龙颜大怒,认为蔡家令皇家蒙羞。
当然,这些只是官方和民间的说法。
对于蔡京一党来说,事情来龙去脉已经很清楚明白了,那便是他们的死对头赵皓,设了个套陷害蔡鞗的。
前来给蔡鞗送信的太监叫张迪,蔡鞗认得那张迪才会相信,但是事实上,那天张迪根本就没出宫,也没任何宦官出宫,这种极高明的易容术,大抵只有鱼龙混杂的锦衣卫才有。
此案原本不应归锦衣卫管,赵皓却主动抢了此案,而且那几个大汉和假冒赵福金的小妾,被锦衣卫装模作样打了一顿便消失了,已经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味了。
而最最重要的是,赵皓当日恰巧在樊楼宴请宾客,而且就在青月阁旁边的阁子,莫名其妙的宴请了分属不同派系的三品以上大员,出了事情之后,赵皓第一个出场指认蔡鞗的身份,这一点已经让真相昭然若揭了。
蔡京一党虽然心中明白,却也无可奈何,事关茂德帝姬的清白,真若找官家争个明白,只会越描越黑,适得其反。
所以蔡京虽然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将赵皓碎尸万段,却也只能打断门牙和血吞,谁叫自己那傻儿子脑袋短路,硬往人家设的圈套里去跳。
至于蔡京与赵皓之间的仇隙,早已结得不共戴天,也不在乎多这一桩。
只是可怜蔡家五公子,黄粱梦醒,受的刺激太深,回府后便一病不起,硬生生的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
……
天气越来越凉,秋收已结束,北伐的准备工作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出兵一事也提上了议程。
宣德门前,比往常更早的聚满了前来等候上朝的百官。
因为大家都知道,今日便是要决定北伐的一些重要议题了,谁也不敢缺席和告假。
北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东风便是谁挂帅出征的问题,原本在历史上是由童贯挂帅,事实上童贯执掌西军二十年,而且近年来先是将西夏打得哭爹喊娘求饶,然后又平了席卷江南的方腊之乱,再加上他那宦官的身份,主帅的地位是几乎不可动摇的。
只是从宣德门前的人群来看,清流派人,蔡京一党,童贯一党,各自议论纷纷,恐怕接下来在朝堂之上,又是一场唇枪舌剑的激烈争辩。
对于童贯一党来说,以童贯为宣抚使的身份挂帅出征,那是板上钉钉的,问题是至少还要争取将副使和都统制的位置争取过来,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毕竟北伐之战,才是童贯一党的核心利益。
蔡京之所以逐渐不受宠,赵皓的屡次打压只是次要原因,真正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蔡京主张联辽抗金,而童贯、王黼等人则主张联金攻辽,收复幽云十六州。收复幽云十六州是赵佶的梦想,蔡京与官家的步调不一致,自然要失宠,而童贯和王黼等人则是因为主张北伐而逐渐得宠。
所以,伐辽是童贯和王黼的一张王牌,只想连肉带骨头吃个干净,连汤都不想留给他人喝。
清流党人,自然是要把种师中、种师道等人推到最前,都统制和副统制的位置是少不了的,最好还能争取个副使,也好分北伐这个蛋糕的一杯羹。
至于蔡京一党,原本反对北伐,此刻意图却是高深莫测,蔡京、余深、白时中、杨戬等几个核心人物说起话来也是极其小声,似乎生怕被人听到。
随着晨钟响起,宣德门徐徐打开,各派也早已内部商议已定,齐齐向宫内奔去。
垂拱殿内,今日的队伍排的特别快,很快便安静了下来,众人屏声静气,等待着官家的到来。
不一会,赵佶在梁师成等人的簇拥之下,龙行虎步而来,显得神采奕奕,意气风发,大有席卷八荒、横扫六合的气势。
众人依旧向前见礼,礼罢,梁师成依旧是那一句“诸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那句开场白一出,殿下便热闹了起来。
只听王黼率先出列:“微臣有事启奏!”
梁师成望了望赵佶,便道:“将明,请讲!”
王黼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我大宋天朝,半年多前与女真人互通国书,达成联盟,一致破辽。今女真人势如破竹,连克辽地,今已攻下上京。日前,女真人遣使而来,催促我大宋速速出兵,与其南北夹击,一举破辽,以雪我大宋百年之耻,以复幽云十六州,还请官家示下。”
赵佶点了点头,道:“朕今日亦欲诸位商讨此事,依将明之见,何人可挂帅出征?”
王黼急声道:“臣奏请太师、楚国公、枢密使童道夫为帅,率军出征伐辽,童道夫抚边二十年,威震西羌,去年又横扫江南群寇,武功无人可及,此番若挂帅出征,必定马到功成!”
赵佶这句话不过是走个过场,谁都知道童贯挂帅是板上钉钉的了,这一点无人可动摇。
赵佶神色一肃,朗声道:“童道夫,你可敢接此任?”
童贯肃然出列,迎着赵佶一拜:“官家有旨,微臣岂敢不遵!”
赵佶大笑:“很好,朕就命你为宣抚使,率军十万,北伐辽人,收复幽云十六州,壮我我大宋神威,一雪百年之耻!”
童贯神色凝重,慨然道:“臣必不辱使命!”
赵佶又问:“都统制何人?”
都统制是北宋后期,为了统一指挥出征的各路大军而设置的带有临时性质的武官职务,征战结束即撤销,相当于战役总指挥一职,但受主帅节制。
童贯急声道:“微臣荐举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刘延庆。”
赵皓正在一旁听得聚精会神,一听刘延庆三字便急了。要知道历史上的童贯伐辽都统制是种师道,尚且因为童贯的瞎指挥而失败,加上种师道本身指挥的局限性,一败涂地,若是让刘延庆去,那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好了。
他原本的计划,便是根据历史伐辽失败扥教训,临行前叮嘱种师道一些注意事项,再对童贯施加压力,要求其作战指挥务必以种师道为主,以避免伐辽再次失败。
如今听得童贯这厮居然举荐刘延庆,不禁大急,忽的窜了出去,高声道:“不可,都统制一职,非种太尉不可!”
童贯一见是赵皓,当下便软了三分,哪里敢争辩,当即应道:“种太尉战功赫赫,精通兵法,亦可胜任此职。”
一旁的王黼,正要驳斥赵皓,听得童贯这般说,气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赵佶虽然不懂战事,但是心中也并非完全没有一点数,即便赵皓不跳出来,这都统制一职,他心中也是定了种师道的,见得赵皓这一说,便借驴下坡,点了点头道:“好,那就任命种彝叔为都统制。”
话音刚落,便听百官队伍最前头传来一声:“种太尉年事已高,可为副统制,不宜为主!”
这声音,百官再也熟悉不过,甚至比赵佶的声音还熟悉,此人便是纵横宦海、把持朝政数十年的老公相蔡京。
只见蔡京不紧不慢的走到了大殿正中,朗声道:“老臣只长种太尉四岁,虽养尊处优,尚且时常自觉身心疲惫。而种太尉年已古稀,军旅之行,餐风露宿,车马颠簸,劳心劳神,精力必然难以维持旺盛之状态,伐辽之事重大,不可有半点差池,否则便是倾国之灾,岂可儿戏?故老臣以为,种太尉身经百战,精通兵法,可为副统制,辅助都统制及宣帅作战,但不可为主也!”
种师道眼见得蔡京轻视自己,愤然出列,高声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种某虽老迈,尚能骑得快马,开得二石弓!”
蔡京也不争辩,只是淡然一笑道:“微臣荐举一人,足可胜任都统制一职!”
赵皓冷声道:“满朝之中,还有谁比种太尉更能胜任此职?”
蔡京大笑,指着赵皓道:“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便是你隆德郡公也!”
甚么?
赵皓瞬间凌乱了。
不只是赵皓,满朝文武,齐齐哗然大乱。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赵佶,也满脸震惊之色。
毕竟,这可是倾国之战,不比镇压梁山叛乱那种小打小闹。
平梁山贼寇之乱,只是一万多兵马,无关大局,而此次可是十万禁军,几乎是大宋的一半精锐之师。
自太宗赵光义以后,再无宗室统率过如此多的精锐兵力。
第251章 都统制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