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杨信如果非要进京,甚至采取武力行动,那么也就可以确认他想谋朝篡位了……
至少是想学曹操。
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啊!
说到底杨信目前实力还能维持现状不是因为他没能力篡位,而是他和天启的关系特殊。
自始至终两人就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他就算真想篡位也不好从天启手中,他夺别人的位是没什么心理上的障碍,但他夺天启的真得有点让人不齿了,至少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他这样做还是不地道的。
得国不正这一点很重要。
杨信这个人看似恶贯满盈,但实际上在民间名声极好。
杨家真就像大善人一样。
但如果天启此时突然病死,那么他就不用担心名声了,他完全可以打着保护天启留下的孤儿寡妇旗号,进京控制朝政学曹操。
他的确不篡位。
可天启的儿子现在才三岁啊!
就算亲政也得十几年后,这十几年时间他足够完成所有布局,甚至连民心也彻底收买,而且老百姓也把天启忘的差不多了,卢象升这些忠于天启的军方大佬也解决,那时候只要让天启的俩儿子病死就行了。天启没有继承人了,镇南王肯定不会再把他弟弟弄来当皇帝,甚至以他的手段,顺便让信王病死也不是什么难事,最后这一脉继承人没有了,他再随随便便演几场劝进的大戏,最后这天下也就落入他手中。
说到底这样的例子太多。
而他这样的权臣,尤其还是已经名正言顺掌握地盘的权臣,如果不谋朝篡位,其实也不会有好下场。
他的确没人敢惹。
可他总归有死的时候,那时候就该抄家灭门了。
同样他的手下也清楚这一点。
一旦有那一天,朝廷清算杨家时候肯定漏不了他们,就算那时候他们不在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得照样被拉清单,除非杨信谋朝篡位,那样他们也就成了开国元勋,所以就算杨信不想谋朝篡位,这些人也一样会想方设法推着他。
说到底黄袍加身时候谁也做不到把这东西推开。
但九千岁是忠心的。
尽管后世历史上把他描绘得仿佛十恶不赦一样,但文臣在他们那些抹黑的记录中,也不经意地记下了天启死后他的表现……
双目尽肿。
俩眼都哭肿了。
他自始至终就是以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奴自居。
至于九千岁什么的不值一提,虽然现代人看这个称呼好像很夸张一样,好像叫九千岁就是嚣张跋扈把皇帝当傀儡了,但实际上明朝太监叫千岁很平常,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万历时候利玛窦记载的很清楚,他见南京守备太监时候,就被要求称呼对方千岁,而南京守备太监在内官体系里只是个中等角色,只不过是司礼监外差,甚至地位还不如一个秉笔太监,司礼监排名掌印太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秉笔太监,然后才轮到几个外差。
南京,凤阳,天寿山,承天四守备太监,孝陵宫监,正阳等门提督太监,太和山镇守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就称千岁了。
而且是万历年间。
那么以九千岁此时的权势,恭维他一声九千岁真不是什么大事。
但他对天启的忠心毋庸置疑。
在天启和杨信之间,他只会选择天启,孙承宗说的没错,他必须得为天启守住这最后一道门,所以最终他选择听孙承宗的,紧接着司礼监拟的圣旨就发出,并且派出专门使者乘通讯舰送往南京……
“不准?”
镇南王愕然说道。
话说此刻的他也是演技派啊!
“大王,九千岁的意思是陛下御体已渐好转,大王镇守南京,一旦离开恐生意外,故此就不必进京了,这里还有九千岁的私信。”
新任南京守备太监李实说道。
他就是使者。
同样也是新的南京守备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还是得有,正好李实和镇南王也算老熟人,他自从丢了苏州后,一直也没个具体职位,这个目前来讲纯属摆设的守备太监正好交给他。至于刘时敏,依然在昭义市做他的市监,这个特殊的行政区并没有撤销,只不过归镇南王统辖而已,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个知府,顺便在镇江监督漕运。
漕运是不能停的,虽然江浙的漕粮统一由杨信负责,但上游各地的漕粮还是得走运河。
刘时敏就干这个。
再就是一些上游解京的物资运输也归他管。
剩下凤阳守备太监,孝陵宫监这些也保留,只不过织造撤销了,原本需要向皇宫进贡的物资,统统也由镇南王负责……
江浙并不只交赋税。
实际上明朝各布政使司,府之类都有额外的贡品,部分实物,部分已经折银,但数量并不多,以应天府为例一年需要进贡两万斤麻,四百斤鱼胶线,十二万根翎毛。
不过也有多的,比如苏州府原本要解京料银一万多两,并不是说只有赋税。
现在统统归杨信。
最终结果就是杨信需要每年大概向九千岁上交五百万石米,再加上包括盐税,两处关税,各种其他商税及土贡在内,折银大概三百万两,其中最大头是盐税及原本的罚没银,总共约一百五十万两。盐税不多,但每年罚没银很多,九千岁索性跟杨信定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反正他是不能在这方面吃亏的。
实际上九千岁是占了些便宜的。
因为过去这些正课也就是田赋之类,根本就没有真正收足过,统统都有大量拖欠,而且会一直拖欠下去,万历的解决方式就是最后抹账拉倒,而九千岁就是按照账面上找杨信要钱粮,最终仅这些,九千岁每年就能增加上百万。
当然,所有全算上,九千岁最终还是吃亏。
因为原本江浙这些大小太监,每年在江浙给他以各种方式捞的并不只一百万。
南京守备太监可是肥差。
织造太监也是。
九千岁那里捞的又不是说只有合法的,盐商的利益输送,官员跑官的礼统统都算,这些大小太监通过种种灰色黑色的手段额外捞的银子,大部分还是到了他那里。
他对这些人那是真正有生杀予夺大权的。
现在这些没有了。
不过他不是受害最严重的,毕竟他有足够补偿,首先杨信解京的不是银子而是米,而这就存在一个原本折银和京城米价之间的差价问题,后者是永远高于前者的。所以最终全盘考量他其实还是占便宜比吃亏多,实际上他和杨信之间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杨信还给他贷款,他手头紧张时候还是能从银行贷出款,反正他到期不还杨信就扣解京赋税。
他俩之间算不清。
真正最倒霉的是那些文武官员。
九千岁的损失有补偿,他们可没有。
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原本江浙两地为官可都是最重要的肥差,别说布政使之类,哪怕就是一个县官,在这一带做三年,也能带着大笔的银子离开。这两地就仿佛两块肥肉般等着那些官员,尤其是北方那些就指望到江浙做官捞钱,现在他们再也无法染指了。
也难怪都恨的牙根发痒。
眼看着这片仿佛宝藏般的土地被杨信夺走了啊!
“陛下病情真的好转?”
杨信疑惑地说道。
“回大王,小的离京时候,陛下已经能够下床走动,说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落水染了风寒,陛下自有天护神佑,这一点小病算得了什么。”
李实堆着笑容说道。
“真的?咱们都是老相识,我可是老实人,你可别骗我!”
杨信说道。
“大王说笑了,小的哪敢啊!”
李实笑着说道。
“一派胡言!”
突然间一个声音在门外响起。
李实愕然转头,然后就看见王化贞正站在门前,而且看得出风尘仆仆甚至脸色都很憔悴,他当然不可能不认识老王,后者是杨家医院院长,而杨家医院是京城目前最主要的救命之处,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哪个不认识王院长……
“简直一派胡言,陛下卧床昏迷不醒,何来下床走动?”
老王义正言辞地怒斥道。
“王,王院长……”
李实目瞪口呆地说道。
然后老王须发贲张般上前,一脚把他踹翻在地,紧接着向杨信躬身行礼……
“大王,这阉狗谎言蒙骗大王,其意不过是欲阻大王进京,故意置陛下于死地,老朽离京尚在其后,离京之前就在宫中,陛下病情危重,已然再次昏迷,且咯血不止。
老朽与医学院诸公皆已无能为力,如今能救陛下者唯有大王,老朽恳请大王以陛下为重大明社稷为重,速速前往京城,迟则恐有不敢言之祸!另外据老朽看来,陛下也并非真的是什么风寒,最初落水之时的确是感染风寒,但在服药之后立刻加剧,甚至出现咯血,这分明是中毒。
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
大王若不立刻赶往京城,老朽怕那弑君逆贼还会继续下手,那时候陛下危矣!”
老王正义凛然地跪倒,一边叩首行大礼一边说道。
至少是想学曹操。
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啊!
说到底杨信目前实力还能维持现状不是因为他没能力篡位,而是他和天启的关系特殊。
自始至终两人就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他就算真想篡位也不好从天启手中,他夺别人的位是没什么心理上的障碍,但他夺天启的真得有点让人不齿了,至少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他这样做还是不地道的。
得国不正这一点很重要。
杨信这个人看似恶贯满盈,但实际上在民间名声极好。
杨家真就像大善人一样。
但如果天启此时突然病死,那么他就不用担心名声了,他完全可以打着保护天启留下的孤儿寡妇旗号,进京控制朝政学曹操。
他的确不篡位。
可天启的儿子现在才三岁啊!
就算亲政也得十几年后,这十几年时间他足够完成所有布局,甚至连民心也彻底收买,而且老百姓也把天启忘的差不多了,卢象升这些忠于天启的军方大佬也解决,那时候只要让天启的俩儿子病死就行了。天启没有继承人了,镇南王肯定不会再把他弟弟弄来当皇帝,甚至以他的手段,顺便让信王病死也不是什么难事,最后这一脉继承人没有了,他再随随便便演几场劝进的大戏,最后这天下也就落入他手中。
说到底这样的例子太多。
而他这样的权臣,尤其还是已经名正言顺掌握地盘的权臣,如果不谋朝篡位,其实也不会有好下场。
他的确没人敢惹。
可他总归有死的时候,那时候就该抄家灭门了。
同样他的手下也清楚这一点。
一旦有那一天,朝廷清算杨家时候肯定漏不了他们,就算那时候他们不在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得照样被拉清单,除非杨信谋朝篡位,那样他们也就成了开国元勋,所以就算杨信不想谋朝篡位,这些人也一样会想方设法推着他。
说到底黄袍加身时候谁也做不到把这东西推开。
但九千岁是忠心的。
尽管后世历史上把他描绘得仿佛十恶不赦一样,但文臣在他们那些抹黑的记录中,也不经意地记下了天启死后他的表现……
双目尽肿。
俩眼都哭肿了。
他自始至终就是以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奴自居。
至于九千岁什么的不值一提,虽然现代人看这个称呼好像很夸张一样,好像叫九千岁就是嚣张跋扈把皇帝当傀儡了,但实际上明朝太监叫千岁很平常,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万历时候利玛窦记载的很清楚,他见南京守备太监时候,就被要求称呼对方千岁,而南京守备太监在内官体系里只是个中等角色,只不过是司礼监外差,甚至地位还不如一个秉笔太监,司礼监排名掌印太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秉笔太监,然后才轮到几个外差。
南京,凤阳,天寿山,承天四守备太监,孝陵宫监,正阳等门提督太监,太和山镇守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就称千岁了。
而且是万历年间。
那么以九千岁此时的权势,恭维他一声九千岁真不是什么大事。
但他对天启的忠心毋庸置疑。
在天启和杨信之间,他只会选择天启,孙承宗说的没错,他必须得为天启守住这最后一道门,所以最终他选择听孙承宗的,紧接着司礼监拟的圣旨就发出,并且派出专门使者乘通讯舰送往南京……
“不准?”
镇南王愕然说道。
话说此刻的他也是演技派啊!
“大王,九千岁的意思是陛下御体已渐好转,大王镇守南京,一旦离开恐生意外,故此就不必进京了,这里还有九千岁的私信。”
新任南京守备太监李实说道。
他就是使者。
同样也是新的南京守备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还是得有,正好李实和镇南王也算老熟人,他自从丢了苏州后,一直也没个具体职位,这个目前来讲纯属摆设的守备太监正好交给他。至于刘时敏,依然在昭义市做他的市监,这个特殊的行政区并没有撤销,只不过归镇南王统辖而已,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个知府,顺便在镇江监督漕运。
漕运是不能停的,虽然江浙的漕粮统一由杨信负责,但上游各地的漕粮还是得走运河。
刘时敏就干这个。
再就是一些上游解京的物资运输也归他管。
剩下凤阳守备太监,孝陵宫监这些也保留,只不过织造撤销了,原本需要向皇宫进贡的物资,统统也由镇南王负责……
江浙并不只交赋税。
实际上明朝各布政使司,府之类都有额外的贡品,部分实物,部分已经折银,但数量并不多,以应天府为例一年需要进贡两万斤麻,四百斤鱼胶线,十二万根翎毛。
不过也有多的,比如苏州府原本要解京料银一万多两,并不是说只有赋税。
现在统统归杨信。
最终结果就是杨信需要每年大概向九千岁上交五百万石米,再加上包括盐税,两处关税,各种其他商税及土贡在内,折银大概三百万两,其中最大头是盐税及原本的罚没银,总共约一百五十万两。盐税不多,但每年罚没银很多,九千岁索性跟杨信定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反正他是不能在这方面吃亏的。
实际上九千岁是占了些便宜的。
因为过去这些正课也就是田赋之类,根本就没有真正收足过,统统都有大量拖欠,而且会一直拖欠下去,万历的解决方式就是最后抹账拉倒,而九千岁就是按照账面上找杨信要钱粮,最终仅这些,九千岁每年就能增加上百万。
当然,所有全算上,九千岁最终还是吃亏。
因为原本江浙这些大小太监,每年在江浙给他以各种方式捞的并不只一百万。
南京守备太监可是肥差。
织造太监也是。
九千岁那里捞的又不是说只有合法的,盐商的利益输送,官员跑官的礼统统都算,这些大小太监通过种种灰色黑色的手段额外捞的银子,大部分还是到了他那里。
他对这些人那是真正有生杀予夺大权的。
现在这些没有了。
不过他不是受害最严重的,毕竟他有足够补偿,首先杨信解京的不是银子而是米,而这就存在一个原本折银和京城米价之间的差价问题,后者是永远高于前者的。所以最终全盘考量他其实还是占便宜比吃亏多,实际上他和杨信之间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杨信还给他贷款,他手头紧张时候还是能从银行贷出款,反正他到期不还杨信就扣解京赋税。
他俩之间算不清。
真正最倒霉的是那些文武官员。
九千岁的损失有补偿,他们可没有。
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原本江浙两地为官可都是最重要的肥差,别说布政使之类,哪怕就是一个县官,在这一带做三年,也能带着大笔的银子离开。这两地就仿佛两块肥肉般等着那些官员,尤其是北方那些就指望到江浙做官捞钱,现在他们再也无法染指了。
也难怪都恨的牙根发痒。
眼看着这片仿佛宝藏般的土地被杨信夺走了啊!
“陛下病情真的好转?”
杨信疑惑地说道。
“回大王,小的离京时候,陛下已经能够下床走动,说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落水染了风寒,陛下自有天护神佑,这一点小病算得了什么。”
李实堆着笑容说道。
“真的?咱们都是老相识,我可是老实人,你可别骗我!”
杨信说道。
“大王说笑了,小的哪敢啊!”
李实笑着说道。
“一派胡言!”
突然间一个声音在门外响起。
李实愕然转头,然后就看见王化贞正站在门前,而且看得出风尘仆仆甚至脸色都很憔悴,他当然不可能不认识老王,后者是杨家医院院长,而杨家医院是京城目前最主要的救命之处,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哪个不认识王院长……
“简直一派胡言,陛下卧床昏迷不醒,何来下床走动?”
老王义正言辞地怒斥道。
“王,王院长……”
李实目瞪口呆地说道。
然后老王须发贲张般上前,一脚把他踹翻在地,紧接着向杨信躬身行礼……
“大王,这阉狗谎言蒙骗大王,其意不过是欲阻大王进京,故意置陛下于死地,老朽离京尚在其后,离京之前就在宫中,陛下病情危重,已然再次昏迷,且咯血不止。
老朽与医学院诸公皆已无能为力,如今能救陛下者唯有大王,老朽恳请大王以陛下为重大明社稷为重,速速前往京城,迟则恐有不敢言之祸!另外据老朽看来,陛下也并非真的是什么风寒,最初落水之时的确是感染风寒,但在服药之后立刻加剧,甚至出现咯血,这分明是中毒。
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
大王若不立刻赶往京城,老朽怕那弑君逆贼还会继续下手,那时候陛下危矣!”
老王正义凛然地跪倒,一边叩首行大礼一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