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后,文祥和郭子敬聊了起来,对于开中餐馆,文祥是门外汉,因为自己做了那么两个还不是很地道的中国菜,就受到法国人追捧,才使文祥产生了开中餐馆的念头。
现在开始着手来办的时候,经郭子敬这么一说,发现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捋清楚。要办一个事情,如果开始的时候,方向错了,那十有八九会砸手上。除非一开始,你就幸运地闯中了方向。
文祥问郭子敬:“郭师傅,我们开中餐馆,你看我们首先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
郭子敬说:“我们首先得从客源开始思考,因为客源是一个餐馆的衣食父母,只有把握好了客源,餐馆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不能的话,开张就意味着关门。”
文祥说道:“大街上这么多人,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到你的餐馆里来消费,又怎么知道他们喜不喜欢你的餐馆呢?”
郭子敬说道:“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要在法国开中餐馆的想法的呢?”
文祥说道:“最初的想法源于要把自己留在法国,得为自己找一条谋生的路,后来,是为了讨好吕虎的岳父,整了两道中国菜,那知到效果很好,吕虎的岳父把那两道菜分享到他工作的地方,吃过的人都对这种味道难以忘怀,这样我就想到中国菜做得好一定能得到法国人的喜欢。”
郭子敬说道:“中餐馆落户法国,这在法国来说,绝对是一种新生事物,法国人要接受它,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很长,长得让人难以承受。现在战争刚刚结束,一般的民众是到中餐馆来消费不起的,那么我们的顾客就只能是里昂上流社会的人,才有可能前来就餐。如果单纯地竖一块中餐馆的牌子,由于西方人对我们中国人的偏见,惯性思维就会认为中餐不好。那么中餐馆的局面会很难打开。”
文祥说道:“这个问题我思考过,我们可以采取一种迂回的策略,找一家法国餐馆合作,首先把中餐本土化,这样法国人就不会产生隔阂,从而比较容易接受。”
郭子敬说道:“如果能找到法国的合作伙伴,那么这条路是可行的,它能大大地缩短中餐在法国着陆的时间。不知你现在有没有合作的目标了。”
文祥说道:“以前还只是一些零星的想法,今天和你这么一聊,就使我的想法明朗起来,我决定先说服吕虎的岳父,再说服吕虎岳父的老板,在他们的餐馆里增设一个中国菜系,相信只要我们做出来的菜够好,一定能打动他们的。”
文祥这么一说,郭子敬对文祥在法国开中餐馆才感觉有点靠谱,在加莱的时候,郭子敬本来认为文祥是说服不了那个固执的英国老头的,之所以激着文祥去与那个英国老头交涉,就是想让文祥知难而退。他对文祥在法国,而且是在这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开中餐馆是不怎么看好,因为他在上海的租界里看多了洋人,知道洋人的一些秉性。有许多的洋人因为瞧不起中国人,同样瞧不起中餐。
通过和郭子敬聊天,文祥认为自己的中餐馆要想成功,首先得征服吕虎的岳父本沙明,只有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才会把自己引见给他的老板,这样才有机会去说服他的老板,让自己的中国菜进入法国人餐馆的餐桌。只要有餐桌,对美食情有独钟和注重享受的法国人一定会喜欢上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菜。
为了把事情做得万无一失,文祥还专门和萝拉聊了一下她的父亲,在萝拉的印象里,她们家似乎对东方的了解很少,在遇到吕虎他们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中国人长什么样,对中国的印象也是仅仅停留在瓷器上,只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的人专门做瓷器。做出的瓷器是精美绝伦。
萝拉的父亲之所以反对萝拉和吕虎的婚事,主要是对中国人不了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本沙明和吕虎的关系就和谐多了,两个人还经常在一起讨论菜肴的制作呢。
了解这些之后,文祥认为是时候宴请萝拉的父亲本沙明了,着手开始准备的时候,郭子敬就问文祥,宴请的宴席按什么规格来做,因为这个规格有国宴,宾宴,家宴之分,在贵族的眼里,对宴席的规格是很在意的,他们往往从宴席的规格上来判断主人对他的重视和尊敬程度。
虽然文祥知道萝拉的父亲本沙明不是贵族,可能没有贵族身上那些臭毛病,但为了做得万无一失,还是按宾宴来做了这桌的菜,不过要简化,因为这样的时候可能买不到那么丰盛的原材料。
在制作这一桌宴席的时候,文祥还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把中国菜本土化,必须在菜里面加入法国人喜欢的元素,因为自己在以前做过两道本土化了的中国菜,再加上郭子敬在洋人那儿做过菜,做出来的菜有萝拉和劳拉品尝。中国菜本土化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
郭子敬开出一张清单,文祥就去采购原材料。大家一顿忙乎,一桌像模像样的带着法国风味的中国菜出炉了。
因为萝拉大着肚子,行动有些不方便,就只能吕虎去请他的岳父,在吕虎动身前往的时候,文祥特别嘱咐他要怎么说,就说我们研究出了许多的美食,想请他来品尝品尝,鉴赏鉴赏。而千万不能说是宴请。因为宴请的话,这些菜似乎显得比较寒碜,也使得事情变得过分隆重,而让人小心翼翼。
如果在一个很轻松的氛围中谈一些事情,往往容易被人所接受。当然,与本沙明去谈这件事的主角还是萝拉莫属,让她只动动嘴皮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还是采取先品尝,后说事的模式,看到本沙明对做出来的菜有明显的表情后,再去和他谈餐馆的事。
;
现在开始着手来办的时候,经郭子敬这么一说,发现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捋清楚。要办一个事情,如果开始的时候,方向错了,那十有八九会砸手上。除非一开始,你就幸运地闯中了方向。
文祥问郭子敬:“郭师傅,我们开中餐馆,你看我们首先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
郭子敬说:“我们首先得从客源开始思考,因为客源是一个餐馆的衣食父母,只有把握好了客源,餐馆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不能的话,开张就意味着关门。”
文祥说道:“大街上这么多人,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到你的餐馆里来消费,又怎么知道他们喜不喜欢你的餐馆呢?”
郭子敬说道:“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要在法国开中餐馆的想法的呢?”
文祥说道:“最初的想法源于要把自己留在法国,得为自己找一条谋生的路,后来,是为了讨好吕虎的岳父,整了两道中国菜,那知到效果很好,吕虎的岳父把那两道菜分享到他工作的地方,吃过的人都对这种味道难以忘怀,这样我就想到中国菜做得好一定能得到法国人的喜欢。”
郭子敬说道:“中餐馆落户法国,这在法国来说,绝对是一种新生事物,法国人要接受它,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很长,长得让人难以承受。现在战争刚刚结束,一般的民众是到中餐馆来消费不起的,那么我们的顾客就只能是里昂上流社会的人,才有可能前来就餐。如果单纯地竖一块中餐馆的牌子,由于西方人对我们中国人的偏见,惯性思维就会认为中餐不好。那么中餐馆的局面会很难打开。”
文祥说道:“这个问题我思考过,我们可以采取一种迂回的策略,找一家法国餐馆合作,首先把中餐本土化,这样法国人就不会产生隔阂,从而比较容易接受。”
郭子敬说道:“如果能找到法国的合作伙伴,那么这条路是可行的,它能大大地缩短中餐在法国着陆的时间。不知你现在有没有合作的目标了。”
文祥说道:“以前还只是一些零星的想法,今天和你这么一聊,就使我的想法明朗起来,我决定先说服吕虎的岳父,再说服吕虎岳父的老板,在他们的餐馆里增设一个中国菜系,相信只要我们做出来的菜够好,一定能打动他们的。”
文祥这么一说,郭子敬对文祥在法国开中餐馆才感觉有点靠谱,在加莱的时候,郭子敬本来认为文祥是说服不了那个固执的英国老头的,之所以激着文祥去与那个英国老头交涉,就是想让文祥知难而退。他对文祥在法国,而且是在这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开中餐馆是不怎么看好,因为他在上海的租界里看多了洋人,知道洋人的一些秉性。有许多的洋人因为瞧不起中国人,同样瞧不起中餐。
通过和郭子敬聊天,文祥认为自己的中餐馆要想成功,首先得征服吕虎的岳父本沙明,只有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才会把自己引见给他的老板,这样才有机会去说服他的老板,让自己的中国菜进入法国人餐馆的餐桌。只要有餐桌,对美食情有独钟和注重享受的法国人一定会喜欢上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菜。
为了把事情做得万无一失,文祥还专门和萝拉聊了一下她的父亲,在萝拉的印象里,她们家似乎对东方的了解很少,在遇到吕虎他们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中国人长什么样,对中国的印象也是仅仅停留在瓷器上,只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的人专门做瓷器。做出的瓷器是精美绝伦。
萝拉的父亲之所以反对萝拉和吕虎的婚事,主要是对中国人不了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本沙明和吕虎的关系就和谐多了,两个人还经常在一起讨论菜肴的制作呢。
了解这些之后,文祥认为是时候宴请萝拉的父亲本沙明了,着手开始准备的时候,郭子敬就问文祥,宴请的宴席按什么规格来做,因为这个规格有国宴,宾宴,家宴之分,在贵族的眼里,对宴席的规格是很在意的,他们往往从宴席的规格上来判断主人对他的重视和尊敬程度。
虽然文祥知道萝拉的父亲本沙明不是贵族,可能没有贵族身上那些臭毛病,但为了做得万无一失,还是按宾宴来做了这桌的菜,不过要简化,因为这样的时候可能买不到那么丰盛的原材料。
在制作这一桌宴席的时候,文祥还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把中国菜本土化,必须在菜里面加入法国人喜欢的元素,因为自己在以前做过两道本土化了的中国菜,再加上郭子敬在洋人那儿做过菜,做出来的菜有萝拉和劳拉品尝。中国菜本土化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
郭子敬开出一张清单,文祥就去采购原材料。大家一顿忙乎,一桌像模像样的带着法国风味的中国菜出炉了。
因为萝拉大着肚子,行动有些不方便,就只能吕虎去请他的岳父,在吕虎动身前往的时候,文祥特别嘱咐他要怎么说,就说我们研究出了许多的美食,想请他来品尝品尝,鉴赏鉴赏。而千万不能说是宴请。因为宴请的话,这些菜似乎显得比较寒碜,也使得事情变得过分隆重,而让人小心翼翼。
如果在一个很轻松的氛围中谈一些事情,往往容易被人所接受。当然,与本沙明去谈这件事的主角还是萝拉莫属,让她只动动嘴皮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还是采取先品尝,后说事的模式,看到本沙明对做出来的菜有明显的表情后,再去和他谈餐馆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