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群臣那一片异样的表情,赵佶心里一阵苦涩,但更多的却是恐惧和深深的无力感。
这个孙途实在太可怕,他比自己所知的史上诸多篡位的逆臣都要谨慎,手段也更厉害。与他相比,汉末的董卓曹操和后来的司马氏,又或是唐末五代那些手握兵权不断夺取帝位的军阀们的行径都太过粗暴简单,太过容易落人口实了。而更可怕的是,孙途所倚仗的这一点,即便到了现在,也没人能够看破。
一抹苦笑后,赵佶终于说道:“张卿这回确实是错怪孙太尉了,他从来就没有代朕自立之意,一切全都是朕自知罪孽深重,不能再在此高位上祸国殃民才做下的决定。至于待朕禅位后的继任者——”说着,他的目光往殿外望去,就在那个小小的人影沿着长长的阶梯来到殿门前时,他也道出了这位的名字:“柴逊!”
听到这个陌生到了极点的名字,殿内群臣都愕然愣住,一脸的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此人何德何能竟能接受如此天子重位,就连张渐等本来打算无论赵佶说什么人继位都要反对的臣子也短暂的陷入沉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随即,众人才发现在二十来个禁军将士的护卫下,一个身着华贵袍服,气质尚佳,但却年龄只得十岁出头的孩童正迈步进入殿来。在看到高高在上的赵佶时,他也没有太多的恐慌,按照臣子该有的礼节,就冲皇帝行下了跪拜大礼:“臣柴逊叩见陛下。”
这就是柴逊?那个即将继任天子重位之人?可他到底是什么人啊,凭的什么这个位置由他来坐?哪怕是换作废太子赵桓,甚至是孙途自己当了这个皇帝,大家都还能接受些,可这么一个年龄幼小,名不见经传,又没有什么显赫家世的黄口小儿,怎会被选为下一任的天子?
都不用张渐再出来反对质疑了,当下里就有十几个官员相继跳出臣班来,纷纷大声道:“还请陛下恕臣等不恭,此事实在叫臣等无法接受。此子既非宗室,也未有任何大功于我大宋朝廷,焉能居此高位?”
“陛下,天子之位关系到天下江山社稷,亿万黎民,岂可如此儿戏?臣万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陛下……”
面对着如此多人的审视和敌意,年纪尚小的柴逊终于感到了一阵恐慌,跪在地上的小身体都开始打起颤来,目光则不住在四下里寻摸,就跟溺水者抓救命稻草般,想要找到一个依靠。最后,他的目光落定在了最前端的那人身上,有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正好看到了孙途已一步迈了出来。
他只用目光在那些还在吵个不停的官员面上一扫,这些人就突然身子一震,纷纷住嘴,殿内的气氛也为之一肃。而后,孙途才哼了一声:“你等皆是朝廷重臣,现在却跟街巷中闲汉泼皮般吵闹不休,真是岂有此理!”
顿了一下后,方才放缓了语气道:“我知道你们都在质疑什么,觉着柴逊他身份不够,似乎和皇帝之位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陛下作此决定完全就是胡闹,对吗?”
或许很多人心里确如其所说,但表面上却不敢展露,只能保持沉默。而孙途的一双眼睛却盯在了张渐身上,他很清楚,此人正是今日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只要让他无话可说,便能凭此压服百官,顺利让赵佶退位了。
可即便是张渐,在被孙途如此虎视眈眈般盯上后也是一阵的恐慌,蔡京、梁师成、李纲、宋江……一个个曾经比他地位要高得多的朝中重臣的死状走马灯般在其脑中盘旋,那都是和孙途为敌的下场,他可不想步这些人的后尘啊。
但是,作为礼部尚书,作为大宋数朝老臣,张渐又不得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与孙途周旋,总不能就这么任其把天子给废了吧——虽然听着是禅位,可其实就是废立!
在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后,张渐终于是一咬牙,回看孙途:“孙太尉说的是,老夫确实很难认同让这么个与我赵宋毫无关系的外人,这么个黄口竖子来当天下之主。相比起来,倒是孙太尉你更适合呢。”
“哈哈,我乃大宋臣子,岂能干出某朝篡位的勾当来,那不是要惹天下人共同声讨吗?”孙途却是一笑摇头,立刻就否定了对方的这一提议,随后才又把脸一肃道:“至于你说这柴逊与我大宋没有半点关系,却也不对。张尚书,你也是饱读诗书,熟悉历史之人,难道到了现在都没从他的姓氏上看出一点端倪,看出他与赵宋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吗?”
张渐一愣,皱眉思忖了起来:“柴逊,柴家,柴家……”忽地,他双眉一挑,脸上已露出了极大的惊诧之色:“难道说此人竟是……竟是周世宗柴荣的后人?”
只此一句,顿时就让殿内其他人等的脸色都再度大变,有惊讶,有恍然,而更多的,却是浓浓的忌惮。不是忌惮柴逊的身份,而是忌惮孙途的手段,为了找出一个正当理由来把赵家从皇位上驱走,他居然找到了这么个人物!
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显然孙途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握有了这张王牌,也就是说早在多年前,他就有心要把赵佶,乃至整个赵家从天下之主的宝座上给掀翻下去了。如此心机手段,想想都叫人后背发凉啊。
是的,其实早在当初还在山东时,孙途就已经在为这一日布局了,所以才会把柴进留在身边。话说那时候的他留着柴进倒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一旦真与朝廷开战,还可以打出为柴家后人复位的旗号,直指赵家得位不正。
只是后来,随着孙途地位不断提高,这一手后招倒是用不到了。但柴进,以及他的儿子人等还是被孙途养了下来。直到这次,才由其孙子柴逊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不过这对柴进来说也算是好事了,至少让柴家重新走上了那个最高的巅峰,哪怕是个傀儡,而且称帝的时间怕也不会太长。
“然也,他正是当初被太祖赵匡胤夺去皇位的柴宗训的后代子孙。想当初,赵匡胤在那乱世因周朝主幼国疑,怕汉家江山为外族所侵才悍然于陈桥发动兵变,这才有了百年大宋天下。而今日,赵佶失道,致使天下百姓受苦,自知其罪,故决定重新把天下让还与柴家后人,敢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顿了一下后,孙途更是露出一丝笑容来:“我想此事要是传于后世,只会被万代传诵,直言我汉人果然多是为国为民之智者,而少权欲熏心之辈。其美名甚至都不在尧传舜,舜传禹这样的先贤之下了吧?”
好嘛,经孙途这么一说,还真让他把道德制高点都给占领住了。竟让张渐这个礼部尚书一时间都不知该作何反驳才好,事实上,他也确实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对这一出了。
其实谁都知道,让赵佶禅位柴逊只是一个过度,总有一日,或一二年,或两三年后,他便会再来上一次,把皇帝之位禅让到孙途手中——而到了那时候,孙途得此位就变得名正言顺,再没有人能提出质疑了,毕竟他之前只是宋臣,而之后柴逊还是被他一手扶保上来的,自然不存在以臣凌君,如曹丕司马炎之流般的恶劣后果——但偏偏,谁都无法在此刻挑出什么大错来。
而且更叫人感到恐慌的是,随着孙途把这一点彻底挑明后,也就意味着他已把自己推到了和太祖赵匡胤同一位置上。
赵宋的开国其实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情,是当时手握兵权的赵匡胤假称有辽人犯边,然后在带大军出城后突然在陈桥发动兵变,杀回汴京,夺了孤儿寡母的皇帝位,真论起来,不比曹丕等人好多少。反倒是孙途今日所为,至少比他要强上许多,他可没有欺负什么孤儿寡母,而且十多年南北征战所立下的功勋更在赵匡胤当年之上!
所以如果有人真认定了孙途是逆臣乱臣,那就是连带着把赵匡胤也给骂了进去。哦,对了,就跟继承了基因似的,就在赵匡胤死后,他弟弟赵光义居然又复刻了一遍自己兄长的做法,同样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走了皇位。所以无论怎么说,只要认为孙途此行为有问题,那就是否定了赵宋百年的正统性,那孙途窃其皇位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了。
这是一个从哪边走都无法走通的死路,饶是张渐等人,在苦苦思索后也拿不出反驳的理由来,再加上孙途本就大权在握,一言九鼎,禅让一事已成定局。
在一番沉默后,终于随着童沐这个宰相的抢先表态,而使群臣随后作出了接受事实的决定。反正无论他们如何反对挣扎,到最后总无法改变孙途的主意,那就坦然迎接赵宋终结的现实吧。
大宋宣和十一年腊月十五,天子赵佶下诏罪己,同时自请去自己皇帝之位,禅位后周柴家后人柴逊。待到明年正月开始,就将改国号为周,改元,靖康……
大宋宣和十一年,存续了百年之久的赵宋王朝,由此终结!
这个孙途实在太可怕,他比自己所知的史上诸多篡位的逆臣都要谨慎,手段也更厉害。与他相比,汉末的董卓曹操和后来的司马氏,又或是唐末五代那些手握兵权不断夺取帝位的军阀们的行径都太过粗暴简单,太过容易落人口实了。而更可怕的是,孙途所倚仗的这一点,即便到了现在,也没人能够看破。
一抹苦笑后,赵佶终于说道:“张卿这回确实是错怪孙太尉了,他从来就没有代朕自立之意,一切全都是朕自知罪孽深重,不能再在此高位上祸国殃民才做下的决定。至于待朕禅位后的继任者——”说着,他的目光往殿外望去,就在那个小小的人影沿着长长的阶梯来到殿门前时,他也道出了这位的名字:“柴逊!”
听到这个陌生到了极点的名字,殿内群臣都愕然愣住,一脸的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此人何德何能竟能接受如此天子重位,就连张渐等本来打算无论赵佶说什么人继位都要反对的臣子也短暂的陷入沉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随即,众人才发现在二十来个禁军将士的护卫下,一个身着华贵袍服,气质尚佳,但却年龄只得十岁出头的孩童正迈步进入殿来。在看到高高在上的赵佶时,他也没有太多的恐慌,按照臣子该有的礼节,就冲皇帝行下了跪拜大礼:“臣柴逊叩见陛下。”
这就是柴逊?那个即将继任天子重位之人?可他到底是什么人啊,凭的什么这个位置由他来坐?哪怕是换作废太子赵桓,甚至是孙途自己当了这个皇帝,大家都还能接受些,可这么一个年龄幼小,名不见经传,又没有什么显赫家世的黄口小儿,怎会被选为下一任的天子?
都不用张渐再出来反对质疑了,当下里就有十几个官员相继跳出臣班来,纷纷大声道:“还请陛下恕臣等不恭,此事实在叫臣等无法接受。此子既非宗室,也未有任何大功于我大宋朝廷,焉能居此高位?”
“陛下,天子之位关系到天下江山社稷,亿万黎民,岂可如此儿戏?臣万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陛下……”
面对着如此多人的审视和敌意,年纪尚小的柴逊终于感到了一阵恐慌,跪在地上的小身体都开始打起颤来,目光则不住在四下里寻摸,就跟溺水者抓救命稻草般,想要找到一个依靠。最后,他的目光落定在了最前端的那人身上,有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正好看到了孙途已一步迈了出来。
他只用目光在那些还在吵个不停的官员面上一扫,这些人就突然身子一震,纷纷住嘴,殿内的气氛也为之一肃。而后,孙途才哼了一声:“你等皆是朝廷重臣,现在却跟街巷中闲汉泼皮般吵闹不休,真是岂有此理!”
顿了一下后,方才放缓了语气道:“我知道你们都在质疑什么,觉着柴逊他身份不够,似乎和皇帝之位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陛下作此决定完全就是胡闹,对吗?”
或许很多人心里确如其所说,但表面上却不敢展露,只能保持沉默。而孙途的一双眼睛却盯在了张渐身上,他很清楚,此人正是今日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只要让他无话可说,便能凭此压服百官,顺利让赵佶退位了。
可即便是张渐,在被孙途如此虎视眈眈般盯上后也是一阵的恐慌,蔡京、梁师成、李纲、宋江……一个个曾经比他地位要高得多的朝中重臣的死状走马灯般在其脑中盘旋,那都是和孙途为敌的下场,他可不想步这些人的后尘啊。
但是,作为礼部尚书,作为大宋数朝老臣,张渐又不得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与孙途周旋,总不能就这么任其把天子给废了吧——虽然听着是禅位,可其实就是废立!
在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后,张渐终于是一咬牙,回看孙途:“孙太尉说的是,老夫确实很难认同让这么个与我赵宋毫无关系的外人,这么个黄口竖子来当天下之主。相比起来,倒是孙太尉你更适合呢。”
“哈哈,我乃大宋臣子,岂能干出某朝篡位的勾当来,那不是要惹天下人共同声讨吗?”孙途却是一笑摇头,立刻就否定了对方的这一提议,随后才又把脸一肃道:“至于你说这柴逊与我大宋没有半点关系,却也不对。张尚书,你也是饱读诗书,熟悉历史之人,难道到了现在都没从他的姓氏上看出一点端倪,看出他与赵宋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吗?”
张渐一愣,皱眉思忖了起来:“柴逊,柴家,柴家……”忽地,他双眉一挑,脸上已露出了极大的惊诧之色:“难道说此人竟是……竟是周世宗柴荣的后人?”
只此一句,顿时就让殿内其他人等的脸色都再度大变,有惊讶,有恍然,而更多的,却是浓浓的忌惮。不是忌惮柴逊的身份,而是忌惮孙途的手段,为了找出一个正当理由来把赵家从皇位上驱走,他居然找到了这么个人物!
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显然孙途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握有了这张王牌,也就是说早在多年前,他就有心要把赵佶,乃至整个赵家从天下之主的宝座上给掀翻下去了。如此心机手段,想想都叫人后背发凉啊。
是的,其实早在当初还在山东时,孙途就已经在为这一日布局了,所以才会把柴进留在身边。话说那时候的他留着柴进倒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一旦真与朝廷开战,还可以打出为柴家后人复位的旗号,直指赵家得位不正。
只是后来,随着孙途地位不断提高,这一手后招倒是用不到了。但柴进,以及他的儿子人等还是被孙途养了下来。直到这次,才由其孙子柴逊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不过这对柴进来说也算是好事了,至少让柴家重新走上了那个最高的巅峰,哪怕是个傀儡,而且称帝的时间怕也不会太长。
“然也,他正是当初被太祖赵匡胤夺去皇位的柴宗训的后代子孙。想当初,赵匡胤在那乱世因周朝主幼国疑,怕汉家江山为外族所侵才悍然于陈桥发动兵变,这才有了百年大宋天下。而今日,赵佶失道,致使天下百姓受苦,自知其罪,故决定重新把天下让还与柴家后人,敢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顿了一下后,孙途更是露出一丝笑容来:“我想此事要是传于后世,只会被万代传诵,直言我汉人果然多是为国为民之智者,而少权欲熏心之辈。其美名甚至都不在尧传舜,舜传禹这样的先贤之下了吧?”
好嘛,经孙途这么一说,还真让他把道德制高点都给占领住了。竟让张渐这个礼部尚书一时间都不知该作何反驳才好,事实上,他也确实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对这一出了。
其实谁都知道,让赵佶禅位柴逊只是一个过度,总有一日,或一二年,或两三年后,他便会再来上一次,把皇帝之位禅让到孙途手中——而到了那时候,孙途得此位就变得名正言顺,再没有人能提出质疑了,毕竟他之前只是宋臣,而之后柴逊还是被他一手扶保上来的,自然不存在以臣凌君,如曹丕司马炎之流般的恶劣后果——但偏偏,谁都无法在此刻挑出什么大错来。
而且更叫人感到恐慌的是,随着孙途把这一点彻底挑明后,也就意味着他已把自己推到了和太祖赵匡胤同一位置上。
赵宋的开国其实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情,是当时手握兵权的赵匡胤假称有辽人犯边,然后在带大军出城后突然在陈桥发动兵变,杀回汴京,夺了孤儿寡母的皇帝位,真论起来,不比曹丕等人好多少。反倒是孙途今日所为,至少比他要强上许多,他可没有欺负什么孤儿寡母,而且十多年南北征战所立下的功勋更在赵匡胤当年之上!
所以如果有人真认定了孙途是逆臣乱臣,那就是连带着把赵匡胤也给骂了进去。哦,对了,就跟继承了基因似的,就在赵匡胤死后,他弟弟赵光义居然又复刻了一遍自己兄长的做法,同样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走了皇位。所以无论怎么说,只要认为孙途此行为有问题,那就是否定了赵宋百年的正统性,那孙途窃其皇位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了。
这是一个从哪边走都无法走通的死路,饶是张渐等人,在苦苦思索后也拿不出反驳的理由来,再加上孙途本就大权在握,一言九鼎,禅让一事已成定局。
在一番沉默后,终于随着童沐这个宰相的抢先表态,而使群臣随后作出了接受事实的决定。反正无论他们如何反对挣扎,到最后总无法改变孙途的主意,那就坦然迎接赵宋终结的现实吧。
大宋宣和十一年腊月十五,天子赵佶下诏罪己,同时自请去自己皇帝之位,禅位后周柴家后人柴逊。待到明年正月开始,就将改国号为周,改元,靖康……
大宋宣和十一年,存续了百年之久的赵宋王朝,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