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甘肃省,定西市。
这是一个一年四季很分明的城市。三月天,也就是昨夜一场新雨洗刷了冬季的干燥和寒冷,整个城市都仿佛活了过来,又到了一年初春的季节,大早上起床还略感清寒。市电视台,一辆橘黄色的普桑驶出了大门,穿过短短的市中心,随后向市区方向驶去,在略显泥泞的道路上纵横飙奔,那沾满泥泞的车身与轮胎间淤积的污泥告诉这个城市,它这个冬季已在这破旧的道路上风风雨雨穿梭了无数个昼夜。
陈凡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绵延的大山,思维发散,思绪连绵。春季已到,山上满是充满生机的嫩绿,久居城市之后见到这样的风景,因事业不顺而阴霾的心情也好了许多。马上过年了,陈凡一家人打算回乡下老家祭祖拜年。此行要去的老家,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在大山环绕深处。
陈凡,一九八七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光棍节出生,在家里是老大,有一个妹妹,陈点。父亲是一名初中老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全家都在祖国中南部的一个小县城靠父亲当教师的工资生活。八十年代出生,和其他所有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孩子一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贯穿了生活的主线。
重点医学院毕业的他,当年牛逼哄哄,放着市里医院的医生不做,学人家是要“下海”,梦想着闯荡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从大西北到共和国最发达的地区,从小县城到大都市,他走过很多城市,遍历人生的青春年华。
如今的社会是翻天覆地,变化以不足以以日新月异来形容,当初上学的年代靠的是学习,比的是成绩,直到上了大学,靠的是金钱,比的是关系,毕业到了社会,更是从拼爹的年代到了拼丈母娘,从当初闪耀着人生之光的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到迈入社会一无是处。
处处碰壁,坎坎坷坷,如今已是二十有七,事业一事无成,女友交一个被甩一次,而今还是光棍一个,要不是从小练习道家《铅华经》,说不定早已**了。
说起陈凡,和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童年一样,从小向往道家神通,武侠片看得多,就胡乱想象自己要是什么什么就怎么样怎么样。那个年代,七侠五义、封神演义、白蛇传,以及后来的金庸武侠剧占据了童年的无穷乐趣。
小时候看《封神榜》、《蜀山》的时候,就一直想着出家做道士,后来看了《少林寺》,就想着出家当和尚。直到后来,也就不甚了了。
其10岁那年,从庄子上本家一个走廊老道士那里学了本《铅华经》,学了一部不知道有没有名字的内家拳法,一直苦练不缀,身体是好了,但是所谓的道家气机、内功等等均是云云。
上医学院那年,凭着从老道士那所学的东西,倒是在中医上混的不错,只不过在大学毕业后考取了行医资格证,就束之高阁了。
要说起这道家《铅华经》,听说过的人真没有多少。但是说起道家《南华经》,估计知道的人很多。《南华经》,原名为《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
这《铅华经》,就是根据庄子《南华》所创,号称“汉有庄子为南华,三国陈耳不铅华”之说。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魏、蜀、吴三个政权,其时代波澜壮阔,战况连年,百姓了无生机,当然其也不乏大儒文豪、道教真贤,那时百家共鸣,诸侯争霸,也常常引起后人追思。
据野史记载,陈耳其人,秦国埂步人氏,生卒不详,一生未娶,终身修道,结庐陇原铅华山,后人称其为铅华真人。只是历来在史书上怎么也查询不到陈耳其人,直道是以无其人,不具其书。
陈凡本家那个走廊老道士,据其祖上就是三国时期的铅华真人陈耳。历史滔滔1800年,时光匆匆转瞬期间。其祖上随着历代朝堂的起伏更替,早已无法考证,至于陈姓本家,最老一辈也已淡忘了那些历史。
而《铅华经》一书,文字诘屈聱牙,神话囊括全书,书中不仅讲玄学炼丹修道,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五行等内容,还大篇幅的歌颂古代先贤功德,只介绍的上古洪荒猛兽就不下万种,都和《山海经》有的一拼了,陈凡也好当神话野史看了。其短短三百篇,老道士一生也没有理解透彻。
阴历三月二十的傍晚,秦岭山脉,定西市岷县积云山。
在山巅,一个长相普普通通,穿着一身登山装的青年正在登高望远。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整个天际笼罩着夜的沧桑。
“明天就要离开老家回城里了,还是农村好,气候宜人,这里的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行让小妹和爸妈先回去,我在多呆几天”青年一边自语,一边往山下走去。这人就是陈凡,山脚下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陈家庄。
年前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从小县城回了老家祭祖过年。
陈凡看着父母双鬓渐渐斑白,妹妹陈点也渐渐长大,快要步出高中,走进大学的殿堂,现在回忆他上学那会儿,也是唏嘘不已。上学那会儿,全家只靠父亲辛辛苦苦的工资供养生活,虽说住在小县城,但生活拮拮据据,全家人刚够解决温饱,甚至还不如一些农村人。直到自己毕业后,算是给这个拮据的家减轻了部分压力。
陈凡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颠簸奔走,算是看尽了人间百态,尝尽了世间绚丽。虽说事业上收获成就不大,但也不至于年年行廊空空,这几年下海东奔西走,虽说没有挣到大钱,但也小小存款几十万元了,在大城市的确是不够买一套房,但在老家也算是小小富裕户了,只是感情上让父母操碎了心,至今也没有带回家一个女朋友。
当年重点医学院毕业的他,内心傲居,放着县医院的正式医生不做,不顾全家人的劝说,只身一人出去闯荡,每天起的比狗早,睡的比猪晚,累的比驴累。现在回忆起来,早已被社会残酷的现实摔打的浑身是伤,身心俱乏,其过程之艰辛、内心之酸楚,不足以为外人道。
陈凡年前回家过年,看着同龄人都成家立业,内心说不着急那是假的,特别是常常看着二老听见谁谁谁结婚贺喜时,那着急、盼望、甚至是奢望的眼神,他也是心中痛楚不已,不敢面对父母。
正好在老家住了几天父母要返回小县城,他索性就留了下来,在老家散散心。
农历二三月间,一直是大雪飞舞。这几天天气渐渐转暖,才在傍晚时分一声春雷后一场阵雨不期而至。
阵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太阳即将落下之际,透出云际,映红了半边天空。晚霞,雨露,鸟鸣声,蛙叫声,茫茫云雾,在耸入天际的积云山上,勾勒出一幅出世之景。陈凡从山下老家出来,爬上了积云山。
雨后的积云山,苍穹碧蓝,白云朵朵。山腰处云雾缭绕,石阶台台而上,如梦如幻。空山寂静,鸟鸣如啼。夕阳的晚辉从天际透出,暖暖洋洋,山巅被照得金碧辉煌,就连本身早已破败的、无人居住的老道士的道观也是蒙上了一层金辉,仿若圣地。
山巅有一处鼎状的“大道石”,紧紧地扣在山巅之上,这是以前老道士的叫法,其实就是一块比普通石头块头儿更大几倍的石头。
清风拂过,衣袖飘飘。不知道是春雷和阵雨的缘故,还是真的是“大道石”的缘故,陈凡站在“大道石”上,双眼朦胧,无思无想,机缘所致,进入了传说中的境界,悟道入定了。
修行十几年来一直不曾感觉到了道机此时浓郁非常,陈凡静静而立,无知无觉,镜台一片空明,潜意识中周天行止不停,浑身发热,丹田生火,阳极而生阴,阴极而复阳。这些年孕育的精煞烘烘燃烧,转化为一丝浓郁的道机从丹田复始而上,自行周天。正所谓经中歌诀曰:“阳极而生阴,阴极而复阳,一阴初生,一阳复至,转瞬之间,大道可期”。
此时一道道天地元气不断从四面八方向道观允来,陈凡身体皮肤上快速分泌出一丝丝黑色污垢,臭气阵阵熏天,但他本人倒是无知无觉,脑海轰鸣。此时一股股古老而又苍茫的气息从大道石上传出,金光闪烁,夕阳都映照不了的辉煌从山巅直射苍穹,一时间山麓具静,山岭中各类鸟兽无息,俱都潜伏、簌簌而抖。大道石仿佛贯穿了古今,连接了上古,大荒、杀戮、鲜血一并透出。
陈凡仿佛和这片天地有了联系,一眼万年,好似置身在上古年间,穿越了神话,亲临了这片大地。他仿佛看见了大地在沉浮,天穹在破碎,百族在征战,大地之上一片苍茫,残尸遍野,部族之间举族征战,图腾映照,血气贯日,遥射星际;他仿佛听见了荒兽在咆哮,人族在呐喊,上古先民在嘶吼,“天将崩兮地裂兮,人族初立如刍狗,举族征战千百纪,纷纷战血不归魂,人不负亲苟生死,苟生死,魂不归……”
就在这时,陈凡屁股下的大道石拔地而起,缓缓升空,原本鼎状的大道石上碎石细硝片片剥落,露出了大道石原本的状态——一尊青石鼎。
鼎上锈迹斑斑,有一些古老的图案被锈迹所覆盖,难以全部看清。但鼎的一侧,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个巨大的古字刻在青石鼎上,每个古字都足有铁钩银划,苍劲有力,大气磅礴,像是两条怒龙盘旋而成。
比如今的字体繁复很多,应该是很久以前的古代刻下的,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岁月了。陈凡凝望两个苍劲的古字,皱了皱眉。这是钟鼎文,这两个字为“炎石”。但不知其意。
青石鼎周遭那些刻图与中国古代传说有关。鼎上的兽形刻图与《山海经》、《铅华经》中记载的某些荒古凶兽相近,而关于青石鼎图案中的人物则疑似是神祗……
尽管辨认出部分青石鼎上刻图的来历,但是陈凡对发生的一切却目瞪口呆,毫无头绪。
这时,青石鼎传出了“当……当……”的钟鸣声,仿佛在遥喝上古先民的嘶吼,这片天地间浓郁的元气霎时被抽一空,青石鼎金光更加耀眼,遮蔽了日月星辰,金光闪烁之间,鼎周围空间片片破碎,泯灭。
“轰”的一身,陈凡只来得及看了这个世界最后一眼,身体就被石鼎带入了空间长河,时空瞬即泯灭,思想在陷入黑暗的一瞬间陈凡思绪极度发散,是对亲人的不舍,是对未知的迷茫、恐惧,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留念,很多很多,统统具有。也就那么一瞬间,陈凡还想到自己二十七八了,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处男,早知道要离开这个世界,那还不逛遍华夏洗头房,踏遍市区的按摩中心,还装个屁的纯洁,甚至他思想上还来不及有其他任何的波动,就陷入了一片黑暗。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
这是一个一年四季很分明的城市。三月天,也就是昨夜一场新雨洗刷了冬季的干燥和寒冷,整个城市都仿佛活了过来,又到了一年初春的季节,大早上起床还略感清寒。市电视台,一辆橘黄色的普桑驶出了大门,穿过短短的市中心,随后向市区方向驶去,在略显泥泞的道路上纵横飙奔,那沾满泥泞的车身与轮胎间淤积的污泥告诉这个城市,它这个冬季已在这破旧的道路上风风雨雨穿梭了无数个昼夜。
陈凡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绵延的大山,思维发散,思绪连绵。春季已到,山上满是充满生机的嫩绿,久居城市之后见到这样的风景,因事业不顺而阴霾的心情也好了许多。马上过年了,陈凡一家人打算回乡下老家祭祖拜年。此行要去的老家,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在大山环绕深处。
陈凡,一九八七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光棍节出生,在家里是老大,有一个妹妹,陈点。父亲是一名初中老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全家都在祖国中南部的一个小县城靠父亲当教师的工资生活。八十年代出生,和其他所有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孩子一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贯穿了生活的主线。
重点医学院毕业的他,当年牛逼哄哄,放着市里医院的医生不做,学人家是要“下海”,梦想着闯荡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从大西北到共和国最发达的地区,从小县城到大都市,他走过很多城市,遍历人生的青春年华。
如今的社会是翻天覆地,变化以不足以以日新月异来形容,当初上学的年代靠的是学习,比的是成绩,直到上了大学,靠的是金钱,比的是关系,毕业到了社会,更是从拼爹的年代到了拼丈母娘,从当初闪耀着人生之光的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到迈入社会一无是处。
处处碰壁,坎坎坷坷,如今已是二十有七,事业一事无成,女友交一个被甩一次,而今还是光棍一个,要不是从小练习道家《铅华经》,说不定早已**了。
说起陈凡,和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童年一样,从小向往道家神通,武侠片看得多,就胡乱想象自己要是什么什么就怎么样怎么样。那个年代,七侠五义、封神演义、白蛇传,以及后来的金庸武侠剧占据了童年的无穷乐趣。
小时候看《封神榜》、《蜀山》的时候,就一直想着出家做道士,后来看了《少林寺》,就想着出家当和尚。直到后来,也就不甚了了。
其10岁那年,从庄子上本家一个走廊老道士那里学了本《铅华经》,学了一部不知道有没有名字的内家拳法,一直苦练不缀,身体是好了,但是所谓的道家气机、内功等等均是云云。
上医学院那年,凭着从老道士那所学的东西,倒是在中医上混的不错,只不过在大学毕业后考取了行医资格证,就束之高阁了。
要说起这道家《铅华经》,听说过的人真没有多少。但是说起道家《南华经》,估计知道的人很多。《南华经》,原名为《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
这《铅华经》,就是根据庄子《南华》所创,号称“汉有庄子为南华,三国陈耳不铅华”之说。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魏、蜀、吴三个政权,其时代波澜壮阔,战况连年,百姓了无生机,当然其也不乏大儒文豪、道教真贤,那时百家共鸣,诸侯争霸,也常常引起后人追思。
据野史记载,陈耳其人,秦国埂步人氏,生卒不详,一生未娶,终身修道,结庐陇原铅华山,后人称其为铅华真人。只是历来在史书上怎么也查询不到陈耳其人,直道是以无其人,不具其书。
陈凡本家那个走廊老道士,据其祖上就是三国时期的铅华真人陈耳。历史滔滔1800年,时光匆匆转瞬期间。其祖上随着历代朝堂的起伏更替,早已无法考证,至于陈姓本家,最老一辈也已淡忘了那些历史。
而《铅华经》一书,文字诘屈聱牙,神话囊括全书,书中不仅讲玄学炼丹修道,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五行等内容,还大篇幅的歌颂古代先贤功德,只介绍的上古洪荒猛兽就不下万种,都和《山海经》有的一拼了,陈凡也好当神话野史看了。其短短三百篇,老道士一生也没有理解透彻。
阴历三月二十的傍晚,秦岭山脉,定西市岷县积云山。
在山巅,一个长相普普通通,穿着一身登山装的青年正在登高望远。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整个天际笼罩着夜的沧桑。
“明天就要离开老家回城里了,还是农村好,气候宜人,这里的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行让小妹和爸妈先回去,我在多呆几天”青年一边自语,一边往山下走去。这人就是陈凡,山脚下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陈家庄。
年前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从小县城回了老家祭祖过年。
陈凡看着父母双鬓渐渐斑白,妹妹陈点也渐渐长大,快要步出高中,走进大学的殿堂,现在回忆他上学那会儿,也是唏嘘不已。上学那会儿,全家只靠父亲辛辛苦苦的工资供养生活,虽说住在小县城,但生活拮拮据据,全家人刚够解决温饱,甚至还不如一些农村人。直到自己毕业后,算是给这个拮据的家减轻了部分压力。
陈凡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颠簸奔走,算是看尽了人间百态,尝尽了世间绚丽。虽说事业上收获成就不大,但也不至于年年行廊空空,这几年下海东奔西走,虽说没有挣到大钱,但也小小存款几十万元了,在大城市的确是不够买一套房,但在老家也算是小小富裕户了,只是感情上让父母操碎了心,至今也没有带回家一个女朋友。
当年重点医学院毕业的他,内心傲居,放着县医院的正式医生不做,不顾全家人的劝说,只身一人出去闯荡,每天起的比狗早,睡的比猪晚,累的比驴累。现在回忆起来,早已被社会残酷的现实摔打的浑身是伤,身心俱乏,其过程之艰辛、内心之酸楚,不足以为外人道。
陈凡年前回家过年,看着同龄人都成家立业,内心说不着急那是假的,特别是常常看着二老听见谁谁谁结婚贺喜时,那着急、盼望、甚至是奢望的眼神,他也是心中痛楚不已,不敢面对父母。
正好在老家住了几天父母要返回小县城,他索性就留了下来,在老家散散心。
农历二三月间,一直是大雪飞舞。这几天天气渐渐转暖,才在傍晚时分一声春雷后一场阵雨不期而至。
阵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太阳即将落下之际,透出云际,映红了半边天空。晚霞,雨露,鸟鸣声,蛙叫声,茫茫云雾,在耸入天际的积云山上,勾勒出一幅出世之景。陈凡从山下老家出来,爬上了积云山。
雨后的积云山,苍穹碧蓝,白云朵朵。山腰处云雾缭绕,石阶台台而上,如梦如幻。空山寂静,鸟鸣如啼。夕阳的晚辉从天际透出,暖暖洋洋,山巅被照得金碧辉煌,就连本身早已破败的、无人居住的老道士的道观也是蒙上了一层金辉,仿若圣地。
山巅有一处鼎状的“大道石”,紧紧地扣在山巅之上,这是以前老道士的叫法,其实就是一块比普通石头块头儿更大几倍的石头。
清风拂过,衣袖飘飘。不知道是春雷和阵雨的缘故,还是真的是“大道石”的缘故,陈凡站在“大道石”上,双眼朦胧,无思无想,机缘所致,进入了传说中的境界,悟道入定了。
修行十几年来一直不曾感觉到了道机此时浓郁非常,陈凡静静而立,无知无觉,镜台一片空明,潜意识中周天行止不停,浑身发热,丹田生火,阳极而生阴,阴极而复阳。这些年孕育的精煞烘烘燃烧,转化为一丝浓郁的道机从丹田复始而上,自行周天。正所谓经中歌诀曰:“阳极而生阴,阴极而复阳,一阴初生,一阳复至,转瞬之间,大道可期”。
此时一道道天地元气不断从四面八方向道观允来,陈凡身体皮肤上快速分泌出一丝丝黑色污垢,臭气阵阵熏天,但他本人倒是无知无觉,脑海轰鸣。此时一股股古老而又苍茫的气息从大道石上传出,金光闪烁,夕阳都映照不了的辉煌从山巅直射苍穹,一时间山麓具静,山岭中各类鸟兽无息,俱都潜伏、簌簌而抖。大道石仿佛贯穿了古今,连接了上古,大荒、杀戮、鲜血一并透出。
陈凡仿佛和这片天地有了联系,一眼万年,好似置身在上古年间,穿越了神话,亲临了这片大地。他仿佛看见了大地在沉浮,天穹在破碎,百族在征战,大地之上一片苍茫,残尸遍野,部族之间举族征战,图腾映照,血气贯日,遥射星际;他仿佛听见了荒兽在咆哮,人族在呐喊,上古先民在嘶吼,“天将崩兮地裂兮,人族初立如刍狗,举族征战千百纪,纷纷战血不归魂,人不负亲苟生死,苟生死,魂不归……”
就在这时,陈凡屁股下的大道石拔地而起,缓缓升空,原本鼎状的大道石上碎石细硝片片剥落,露出了大道石原本的状态——一尊青石鼎。
鼎上锈迹斑斑,有一些古老的图案被锈迹所覆盖,难以全部看清。但鼎的一侧,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个巨大的古字刻在青石鼎上,每个古字都足有铁钩银划,苍劲有力,大气磅礴,像是两条怒龙盘旋而成。
比如今的字体繁复很多,应该是很久以前的古代刻下的,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岁月了。陈凡凝望两个苍劲的古字,皱了皱眉。这是钟鼎文,这两个字为“炎石”。但不知其意。
青石鼎周遭那些刻图与中国古代传说有关。鼎上的兽形刻图与《山海经》、《铅华经》中记载的某些荒古凶兽相近,而关于青石鼎图案中的人物则疑似是神祗……
尽管辨认出部分青石鼎上刻图的来历,但是陈凡对发生的一切却目瞪口呆,毫无头绪。
这时,青石鼎传出了“当……当……”的钟鸣声,仿佛在遥喝上古先民的嘶吼,这片天地间浓郁的元气霎时被抽一空,青石鼎金光更加耀眼,遮蔽了日月星辰,金光闪烁之间,鼎周围空间片片破碎,泯灭。
“轰”的一身,陈凡只来得及看了这个世界最后一眼,身体就被石鼎带入了空间长河,时空瞬即泯灭,思想在陷入黑暗的一瞬间陈凡思绪极度发散,是对亲人的不舍,是对未知的迷茫、恐惧,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留念,很多很多,统统具有。也就那么一瞬间,陈凡还想到自己二十七八了,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处男,早知道要离开这个世界,那还不逛遍华夏洗头房,踏遍市区的按摩中心,还装个屁的纯洁,甚至他思想上还来不及有其他任何的波动,就陷入了一片黑暗。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