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也许生活所迫和物质需求才是探险的理由

    转眼到了春节,我和妈妈、儿子过了个简单的年。说实话我很怕过年,因为自从2006年爸爸去世之后,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都会哭,我也会哭,想到以前爸爸在的时候,每次过年时的饭菜都是由他来做,爸爸厨艺高超,尤其是做海鲜,味道一绝,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真的很幸福。到了2004年,我结婚了,变成了一家四口,到了2005年,儿子出生了,变成了一家五口,天伦之乐便是如此啊!可是仿佛是上天跟我们开玩笑,2006年,爸爸因癌症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过了几年,我又和妻子离婚了,所以,就只剩下我和妈妈、儿子三个人。

    自正月初一开始,按照传统我们自然要相互串门拜年,走亲戚,走朋友,每天轮番在各家吃饭,很热闹。每年我和钟锐、张清都会搞春节聚会,我家挺单调的,所以一般不会在我家聚。钟锐家每年都会有太多的人去拜年,人多乱哄哄的,所以也不会在钟锐家聚。所以最近几年我们都是去张清家聚会,带着东西,顺便看望一下老人和孩子,给小孩压岁钱,图个吉利。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每年我们都喝得烂醉如泥,也许这是一种释放吧!

    今年照旧,我和钟锐开车来到张清家,探望过他的父母,开始动手做饭,弄点肉、海鲜和蔬菜,涮火锅,方便简单。我们哥三个边吃边喝酒边聊天,没有别人,畅所欲言。我们回顾了一下过去一年中的探险之旅,收获是有的,但是主要是探寻谜团方面的收收获,至于物质方面的,很少。在清东陵得到的一些钱几乎都捐了,在清西陵得到的一些钱几乎都在贵州和云南建了学校,清昭陵和清福陵的龙脉是空的,而清永陵的龙脉宝藏最多,却归到了国家的手中,到最后我们几个两手空空,还是没钱。

    张清好像是喝多了酒,说:“咱哥几个净是瞎忙活了,当初咱们几个约好去寻宝的时候,为的是挣钱和发财,可到头来咱得到的宝藏都捐了,咱帮国家找到的宝藏,国家也没给咱一分钱奖金啊!你们都了解我,我离婚了,现在的女朋友跟我连结婚的钱都没有,也没钱买房子,我他妈图什么呀!”说完他端起酒杯把一杯白酒都干了。钟锐也喝的有点高,说:“要我说,咱们捐钱都是宁鹏教唆的,可是咱们真的了解他吗?他的钱也会都捐了吗?我现在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孩子的花费很大的,哎!”说完他端起酒杯把一杯白酒也都干了。

    我见他们俩都挺激动,于是劝说他们:“咱们几个确实都有难处,我其实更难啊,到现在我连个完整的家都没有,咱哥几个别说什么有钱,连小康生活都算不上。可是话又说回来,首先,咱们捐了钱又做了好事,本身是对于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充实。其次,对于宁鹏,先不去管他是否也会捐钱,就说每次危难之时吧,人家不是救过咱们几次吗?”他们俩听完,点了点头,钟锐说到:“他确实救过咱们几次,可是我总感觉他是利用咱们的知识和智慧从而开启龙脉,所以我不感激他,最多算相互利用。”张清说:“哎,咱先不说他了,清朝龙脉是探完了,不是还有明朝龙脉吗?咱应该去探险,如果咱找到明朝龙脉宝藏了,就不要再那么无私了,怎么着也得自己留点钱吧!”我笑了笑,说:“好,那咱们就订好了,等过完年天气暖和了,三月份左右吧,咱就去找这个明朝龙脉宝藏。”说完,我们三人同时举起酒杯,碰在一起,干了……

    有些时间没见到婷婷了,平时只是打电话,过完年一直没见面,转眼到了三月份,春天来了,我们三人决定去找婷婷,跟她商量一下再次探险的事。

    我给她打了个电话,约她出来,当我们四人再次聚在一起的时候,仿佛感觉有太长时间没见了,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问这问那,十分亲切。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四人并肩战斗,共同经历生死的感情。当我们提出想去探访明朝龙脉的想法时,婷婷高兴地一下子跳了起来:“太好了,这段时间都快把我闷死了,早就想出去了,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去的,一定会来找我的,要不咱们现在就出发吧!”我和钟锐、张清相视一笑,点了点头。

    说干就干,我们找到我们藏起来的装备,装上车,出发去第一个目的地—北京明十三陵。

    第二章探访明十三陵的秘密

    我开着我的标致307,向北京开去。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整个陵区位于天寿山。明十三陵顾名思义这里葬着明朝的十三个皇帝,大明帝国共历十六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钟山,即明孝陵。建文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没有陵墓。自永乐大帝朱棣定都北京之后,共历十四帝,但第七帝景泰皇帝朱祁钰的陵墓在北京西山,即明景泰陵。所以天寿山共葬有十三个皇帝,也就有十三座帝陵,即:永乐大帝的长陵,洪熙帝的献陵,宣德帝的景陵,正统天顺帝的裕陵,成化帝的茂陵,弘治帝的泰陵,正德帝的康陵,嘉靖帝的永陵,隆庆帝的昭陵,万历帝的定陵,泰昌帝的庆陵,天启帝的德陵,崇祯帝的思陵。现在明十三陵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北京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到了明十三陵,确切地说是到了景区。我们见已到中午,决定先吃午饭,停车的位置在大宫门附近,大宫门是整个陵区的正门,这里通道两侧都是农家院饭店。我们随便找了一家,点了几个菜,印象最深的是这里虹鳟鱼,做得很好吃,吃完饭,我们决定先看一下整个陵区。

    进入景区需要买票,现在十三陵景区分为四个景点对外开放,有永乐大帝的长陵、隆庆帝的昭陵、万历帝的定陵和陵区的神道,我们买了通票进入景区。首先来到神道,这条神道是整个明十三陵区的神道,所以规模宏大,相比清代的神道要气派很多。我们先来到碑楼,这座碑楼的规模很大,非常气派。里面是长陵的神功圣德碑,碑高三丈,比清代的碑高大太多,上面撰写着为永乐大帝歌功颂德的碑文。驮碑的赑屃自然也非常的大,我们摸了摸赑屃的头和腚,因为有“摸赑屃头不发愁,摸赑屃腚不生病”的说法。出了碑楼,我们继续向前走。

    接下来是石象生,明十三陵的石象生雕刻精美,石材高档,是难得的艺术宝库类大型石雕群。无论是数量还是单个石象生的大小,都远远的超过了清代石象生,尤其是骆驼和大象,非常的高大。其他的如狮子、獬豸、麒麟、马以及武将、文臣、功臣也都形象高大而且雕工精细、栩栩如生,虽然已临风沐雨六百年,却依然保存的非常完美。石兽每种都有站、卧各一对,六种石兽共计十二对,石人每种两对,三种石人共计六对,石象生的总数为十八对、三十六个。欣赏完精美的石象生群,继续向前。

    神道的最后建筑为棂星门,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又有“

    天门”之意。共有三道门,六根门柱形似华表。三道门额坊中央雕刻有火焰珠,故又称其为火焰牌坊。神道到此也就走完了,再往北是七孔汉白玉神桥,过了神桥便是明十三陵的主陵—长陵的陵门。但不可以直接过去,中间有栅栏相隔,现在只能原路返回,然后出了神道景区才可以去长陵景区。

    来到长陵,从陵门进入,来到陵恩门。站在陵恩门内侧台阶上,遥看陵恩殿,不禁感叹:太雄伟了!简直如同故宫的太和殿一样气派!此殿宽九间,深五间,周围为汉白玉基座和栏杆,前后为汉白玉台阶和丹陛石,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堪称明清皇陵大殿之最。走入殿中,更是惊讶,见大殿之中共有六十根楠木柱,都非常的粗壮,当中的四根柱子直径都在一米以上,此殿堪称国内最好的楠木殿。因为楠木贵如黄金,又是文物,所以所有的楠木柱都被玻璃罩护着,游客用手是摸不到的。整个大殿被建成明十三陵出土文物展览馆,中间为永乐大帝朱棣的坐像,两侧为文物展柜,周围是各种图文介绍。看完整个展览需要很长时间,这里游客众多,纷纷拍照,我们也似乎溶入了整个人群,好像暂时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走出大殿,后面有二柱牌坊、石五供、明楼和宝城。明楼非常高大,两侧连接宝城,宝城内圆丘即是宝顶,下面便是地宫。长陵保存的很完整,也没有被盗,堪称明十三陵之最。

    游览完长陵,来到昭陵。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隆庆帝朱载垕的陵寝,现已对游人开放。我们从碑楼到陵恩门、陵恩殿、二柱牌坊、石五供、明楼到宝城整个转了一圈,感觉比长陵规模小很多,有点类似于清代的皇陵,没有什么亮点,很快便转完了。接下来我们又来到定陵,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帝朱翊钧的陵寝,现已对外开放。定陵的陵恩门、陵恩殿等主要建筑早已在战争中被烧毁,现在只剩遗址。明楼保存完好,两侧连接宝城,宝城旁边有通道,直接向后走,便可以来到宝顶之下地宫的入口。是的,定陵的地宫已对外开放,定陵的文物发掘是国家组织的,由数名文物专家系统化的完成。我们沿入口向下走,有几层楼的深度,便来到地宫。地宫分为前、中、后三殿,前殿没有什么东西,中殿有皇帝和两位皇后的三个汉白玉石宝座,座前各有一副琉璃五供和长明油灯以及盛油的青花瓷缸。后殿停放着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棺旁放着装有随葬品的几只红漆木箱。参观完地宫,我们沿台阶向上,可以走出地宫直接走上明楼。从明楼下来,便走出了定陵景区,定陵的地面建筑虽保存的不完整,但其开放的地宫成为明十三陵最大亮点。

    就这样,我们以游客的身份游览完了明十三陵对外开放的四个景区,可是,接下来该做正事了,龙脉的入口在哪里呢?

    第三章:天寿山探秘,惊闻大明水龙脉

    参观完明十三陵景区,已经是傍晚了,我们驱车找了家农家院,决定先住下再说。找了一会儿,最后我们决定在一家名为“天寿山村”的农家院住下。老板很热情,领着我们将车停在他们自家的院中。我们从他家要了晚饭,吃完饭,便在小院中闲聊。不一会儿,老板也来到院中,他客气地请我们吃西瓜,我们忙道谢,并拿过板凳请老板一起聊天。老板是北京人,为人热情又健谈,很爽快地答应了和我们聊聊。我们便请他给我们讲讲这明十三陵和这天寿山的故事。

    老板侃侃而谈,说起明十三陵的各位皇帝和各自的陵寝简直是如数家珍。又说起这天寿山的来历,原来,早在六百年前,永乐大帝朱棣的皇帝徐氏去世,朱棣命大臣请术士风鉴高人开始寻找“万年吉壤”,一方面安葬徐氏,一方面也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寻找死后的“万年寿域”。而在北京周边寻找了多处,朱棣看后都不满意。后来,有位江西的术士名为廖均卿,他找到了这里,推荐给了朝廷。朱棣看后非常满意,因当时此山名为黄土山,山势如龙椅宝座一般灵气十足,山前两侧又有龙山和虎山,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朱棣很喜欢此地,当即为黄土山赐名为“天寿山”。永乐七年开始建皇陵,永乐十一年第一座皇陵—长陵竣工。此后明朝各代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我们听完之后,我试探着问老板:“老板,那此地可以说是大明朝的龙脉之地喽?一定有宝藏吧?有人来寻宝吗?”老板听完哈哈大笑:“小兄弟,这个你还真的说对了,这大明朝有几处皇陵宝地,此地埋葬的皇帝最多。可谓龙脉之地。而在南京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在盱眙和凤阳还有朱元璋祖上和父母的陵,那也是龙脉之地。要说这来到天寿山寻找龙脉宝藏的,那就太多了。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到大清国的八旗军,都把整座山搜遍了,全都一无所获。后来到了民国时期,也有军阀派兵搜过山,也没有收获。到了现在,新中国也有盗墓和探险的,但从来没听人说过找到过什么。”

    我听完心头一凉,但紧接着问道:“那您没听以前老辈人说过关于这宝藏的传说吗?”老板又是一笑,说:“这个你还真问着人了,我的祖上给明朝当过护陵大臣。虽然时间很长了,但还是有个说法传了下来,就是水龙脉和河下金。”我们四人同时一惊,我不禁喊出:“水龙脉?”老板接着说:“是啊!水龙脉!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龙脉,但大多深藏于皇陵的背靠山之中。而唯独这大明王朝的龙脉特殊啊,相传藏于三江两湖之下,被称为五水河下金,是藏于水底之下的水龙脉宝藏啊!”

    我们又惊又喜,既充满希望又顿感失望。惊之惊大明龙脉之神秘,喜之喜终于有了线索,希望来源于找到宝藏的信心,失望来源于听闻的这些话似乎仅仅只是个传说。老板见我们发呆,便笑着说:“怎么了?各位,也想找宝藏吗?”我愣了一下,忙说:“见笑了老板,我们只是普通的游客嘛!今天和您闲谈,听得我们入了神,您讲的太精彩了!”老板说:“我也是从老辈人那里听来的,好了各位,早点休息,我就不打扰了。”说完老板站起身和我们道别,去了前院。我们几个还是发呆,头都大了。最后决定先休息,明天再说。

    说是休息,其实大家都没有睡好,心里想着“水龙脉”的事。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的吃过早饭,便开始研究龙脉的事。我拿出地图,标记出北京、南京、盱眙、凤阳这几处有明代皇陵的地方,然后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想到农家院老板所说的“三江两湖、五水河下金”,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跟南京相关的当然是长江,跟盱眙、凤阳两地相关的当然是淮河,而将北京与南京、盱眙、凤阳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就只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所以我们初步认为所谓的“三江”应该是指“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再仔细观察,则发现淮河入洪泽湖,洪泽湖又联通高邮湖,然后又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汇流,最终流入东海。所以我们初步认为所谓的“两湖”应该是指“洪泽湖、高邮湖”。这样一来,我们大概的明白了什么叫做“三江两湖”,也明白了三江两湖相加才可以称之为“五水河下金”。

    那么宝藏到底在哪呢?总不能三江两湖的水底下全都是黄金吧?只能是在某一段汇合的地方才会找到龙脉宝藏。经过大家一致决定,我们准备实地去南京、盱眙、凤阳看一下皇陵,然后再察看一下“三江两湖”的汇合点到底在哪里,这样才能离龙脉宝藏更近一些。说干就干,我们辞别农家院老板,驱车赶往北京西站,将车在一个可以“包月”的私人停车场放好,便坐上火车赶往下一站—南京。当然了,有些特殊的装备只能放在车里,只能带一些简单的装备。

    第四章:到访固若金汤的明孝陵

    因为我们乘坐的是高铁,所以仅仅五个小时之后,我们便到达了六朝古都南京。这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我们只能在火车站附近找宾馆住宿。安排好住宿,我们出去吃了点晚饭,大家在一起聊天,畅所欲言,感觉挺轻松。吃完晚饭,我们回到各自房间休息,准备明天去明孝陵。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饭,坐地铁赶往明孝陵所在的南京钟山风景区。明孝陵是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因明清两代后来所有的皇陵都按照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所以明孝陵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也是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最大的皇陵。同时,明孝陵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它与秦皇陵和唐乾陵并称中国最“固若金汤”的三大皇陵,分别是中国皇陵历史上三大高峰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的杰出代表,也是所有盗墓者不可逾越的三大皇室宝藏。现在的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与中山陵毗邻,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来到钟山脚下的苜蓿园旅游车站点,见大批的游客在买票,有的去中山陵,有的去明孝陵,还有的去其它景点。去中山陵的车很多,去明孝陵的车却很少,显然是去中山陵的游客要比去明孝陵的游客多,不知道长眠此地的明太祖朱元璋和国父孙中山会怎么想,呵呵!

    等到了去明孝陵的车,车是敞篷的,是钟山景区专用的游客接送车。经过十几分钟的山路行驶,我们到达了明孝陵。我买了门票,我们四人走进景区。我们进来的“门口”是两段现代建造的墙,墙面上写着“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到了景区里面,最先看到的是金水桥,熟悉历史以及皇陵建筑的人现在就会明白,我们来到的其实是整个陵区的中间。这个位置将整个陵区分为“神道部分”和“主体部分”两大部分。

    我们决定先参观主体部分,过了金水桥,走了一小段路,首先来到的是孝陵的正门—文武方门。现存的建筑是新中国于1999年修复的,因为历史上多次战乱,原有的建筑早已被毁,后来在清代被修复,但再次被毁,直到新中国才被按照原样复建。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四个鎏金大字。

    过了正门,前面便是碑殿。本来这里是明孝陵的中门,但毁于战火,后来由清代改建为碑殿。正中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乃是清康熙皇帝御题,意思是颂扬明太祖的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宗宋祖。当然,这也是康熙皇帝为了治理汉人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后来此碑被毁倒地,同治年间被扶起粘合,到了新中国1980年以后,碑身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形成了一堵墙。所以从前面只能见到驮碑的龟趺的前半身,而从后面才能见到龟趺的后半身。

    碑殿之后就是孝陵的享殿。原有的享殿名为孝陵殿,但早已被毁,只剩下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前后各有三道踏跺,尚存有六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而现在位于台基中央的享殿是清代所修复改建的三间小享殿,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继续前行,纵深百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甬道尽头有石桥,称为升仙桥,意为过了此桥便是仙界。过了桥就是方城,孝陵的方城非常高大,如同城堡一般,外部全用大条石砌成。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过了隧道便可见宝顶南墙。其实整个宝顶便是一座小山包,周围皆用大条石砌成,形成了一圈围墙,真是固若金汤、无人可盗之。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可登上位于方城之上的明楼,明楼同样高大宏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南面开三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一个拱门。站在方城明楼的北面,俯看宝顶,终于明白了明孝陵固若金汤名副其实,留给我们的仿佛只有宝顶南墙上的七个字:“此山明太祖之墓”。剩下的就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力去浮想联翩了。

    参观完主体部分,我们开始往回走,一直又回到金水桥。接下来开始参观神道部分,因为我们位于整个陵区的中间位置,所以只能从棂星门开始以反向的顺序参观整个神道了。孝陵的棂星门为明代原本的建筑,但却是后来重新修复的,只有六个石柱础为本来遗留,整个棂星门呈三开间的造型。

    接下来是整个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石象生。孝陵的石象生最具特色,也可以说在中国都可称绝无仅有,因为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型,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使建筑与地形山势完美的结合,整条神道如同北斗七星一般独具特色。石象生的排列顺序为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望柱、武将、文臣,其中六种石兽各自站、卧共两对,共计十二对、二十四件。狮子象征皇权,獬豸象征公正,骆驼象征疆域辽阔,大象则象征江山稳固,麒麟象征吉祥,马象征南征北战,一统江山。石望柱一对、两根,武将、文臣各两对,共四对、八尊。孝陵石象生虽历尽六百年风雨,但其精美的雕工让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石雕艺术瑰宝。

    来到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终于明白为什么它被称为“四方城”了,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四壁各有一个宽五米的拱形门洞,特别像一座城堡。碑亭里面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乃是永乐大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撰述的歌功颂德的巨型石碑。现在的碑亭显得非常的残破。

    最后我们来到大金门,大金门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原为黄瓦重檐式建筑。现在只能看到上部砖石砌筑的墙壁和下部石造的须弥座,共有三个券门洞,中间高,两边稍低,整座门已经非常残破了。这里有景区的出口,我们走出景区,结束了明孝陵的参观。

    参观完整个明孝陵,我们不仅没有什么线索,反而更加的摸不清头续,因为我们实在看不出这明孝陵与所谓的“水龙脉”有什么关系。

    第五章:钟山遇高人,大明护陵将军之谜

    我们在钟山的景区小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没有人说话,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仿佛整个探访的工作都陷入了僵局。过了一会儿,听到身后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我们回头一看,是一辆出租车。司机师傅问我们要不要打车,婷婷没好气地摆手想让他走,我却灵机一动,俯在车窗上问他:“师傅,这座钟山您熟吗?”司机一笑,说:“我就是南京人,而且经常来钟山景区,当然熟了,您说吧,想去哪?”我说:“那好,那您知道有哪里可以了解关于明朝的文化吗?这明孝陵周围就没有什么展览馆和陈列室吗?”司机想了一下,说:“那倒是没有,但有个地方,有位老人在那讲明史,分文不收,只要感兴趣就行,听说他是为了弘扬大明文化。”我的心一动,赶忙说:“那好,那您带我们去吧。”说完招呼他们三人上车,他们都没明白,但只好上车,去找那位老人。

    十几分钟七拐八拐的路,终于到了。离老远我就见到有一个临时搭的小凉蓬,里面有张八仙桌,几把椅子,桌上摆着茶具,最靠里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者。我们下了车,付过车费,便径直来到老者近前。我先施一礼,跟老者问了声好,老者很客气,请我们坐下,并给我们倒了茶水。我见老者须发皆白,仙风道骨,顿时心生敬佩,感觉没有必要绕圈子,便开门见山地问道:“老人家,我听说您在此讲述明史,分文不取,只为弘扬大明文化,我们几个对明史非常感兴趣,特来请您赐教。”老者面露微笑,道:“那不知几位想了解哪方面的历史呢?”我回答:“既然此时我们身在明孝陵周围,那就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这明朝皇陵的历史典故吧。”老者哈哈大笑:“哈哈!几位问对人了,实不相瞒,我之所以在此弘扬大明文化,正是因为我就是大明朝护陵大将的后人啊!我最精通的便是大明的皇陵和护陵的历史啊!”听到这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才叫绝处逢生,老天相助呢!

    我们赶紧请老者开始讲述,老者喝了口茶,开始讲:“当年,永乐大帝朱棣在天寿山修建完自己的陵墓—长陵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能够不受盗墓者的打扰,便开始着手建立一支特殊的军队,这支军队便是大明的护陵军。他们是从全国军队之中挑选的顶尖武林高手,个个身怀绝艺,个个誓死效忠大明皇帝。朱棣将他们全部都御赐为“朱”姓,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荣耀。朱棣又将他们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部队。其中,青龙军负责守卫位于盱眙的明祖陵,白虎军负责守卫位于凤阳的明皇陵,朱雀军负责守卫位于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玄武军负责守卫位于北京的朱棣的明长陵(当然,当时朱棣并没有想到大明的灭亡,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长陵会成为明十三陵的一部分。)后来,这几支部队都经历过战争,与李自成斗,与清军斗,最后大明灭亡了。但大清没有毁灭明十三陵和明孝陵,所以玄武军的后代和朱雀军的后代便繁衍了下来,我便是朱雀军其中一名将军的后世子孙啊!但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却为了断大明的龙脉而毁了明祖陵和明皇陵,后来,明祖陵又深埋水下,成为水下皇陵。所以经过这一切,青龙军和白虎军似乎并没有留下后人,好像这两支部队都神秘失踪了。还听说他们一直在水下生活,可这种说法好像太离谱了。”

    我们静静地听着,听完这一段,我问道:“老人家,这几支神秘部队经历大明王朝几百年,他们的军队成员怎么组成的呢?”老者说:“因为当初最早的第一批军人都被赐“朱”姓,所以后来的每一批军人几乎都是他们的子孙,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世代姓朱。当然,我也姓朱。”我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那当年李自成毁坏了明祖陵和明皇陵,他找到大明的龙脉了吗?”老者说:“当然没有,别说他了,后来的清军,再后来的国民军都没有找到大明龙脉,至今也是个谜啊!我听说青龙军和白虎军的后人一代一代的都在水下守护着大明的龙脉呢!”

    听到这里,我们更加确定大明龙脉就在水下,而且最可能就在明祖陵和明皇陵附近。我们又跟老者聊了一会儿,老者很慷慨,把有关明朝的皇陵的故事都讲给了我们。最后,我们辞别老者,并保证愿意为弘扬大明文化做贡献,打了个出租车,离开了钟山景区,准备去明祖陵和明皇陵看一下,并时刻准备进入水下一探究竟。

    ;

章节目录

失落的龙脉之探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赵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杰并收藏失落的龙脉之探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