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辽东,凄风怒号,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冷异常。

    盛京,大清朝汉人大学士洪承畴裹了裹本来就已经很紧的貂皮裘衣,吐出一口烟,低沉地说:“树楷,你跟随我多年,受苦了。”

    杨树楷微微一笑,说:“这句话,老师已经说过多次了。”

    “不,我还要说。”洪承畴沉重地叹了口气,“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话说得一点不错。可怜那葬身于松山雪地的几万将士啊。”

    杨树楷极为警惕地看了看窗外。大雪纷纷扬扬。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

    “老师喝醉了?”

    “我只是心里难受,难受啊。他们抛家别妻,跟随我来到辽东,想建功立业,可是到头来......”

    洪承畴唏嘘不已。杨树楷心中也一阵难受。血泪交织的松山惨败,谁能忘得了啊!

    两人一时都没有说话,沉甸甸的。

    松山大战前的夜晚所发生的事情,一幕幕又浮现在两人眼前。

    灯火通明,杀气弥漫的中军大帐。

    大明王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端坐在宽大的帅案后面,一把绘有黄色飞龙的尚方宝剑高高地悬挂在身后,令其不怒自威。

    宁远总兵官吴三桂,大同总兵官王朴等八位总兵官分列阶下,个个神情严肃,虎目圆睁,看着大堂上冷峻如铁的总督。

    少顷,洪承畴沉声道:“方才探子来报,满达子攻占了塔山,断了我军粮道。”

    八位总兵官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

    清军夺取塔山在预料之中。

    一个月前,皇太极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部署在明军南面,驻扎于松山杏山之间。济尔哈朗率军攻占了锦州外城,截断明军在松山杏山之间的联络通道,切断了明军归路,在明军的背后形成一种大包围态势。

    大明锦州守将祖大寿贪生怕死,置蓟辽总督的多份催战信于脑后,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欲自保为上。气得洪承畴火冒三丈,破口大骂,声言要用尚方宝剑杀了他,却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联络通道已被切断,清军在城外四周设立了数十座兵营,构建了数条防线,锦州已成一座孤城,就是想杀祖大寿也杀不了呀。

    十天前,皇太极又派出其长子肃亲王豪格,率兵攻打塔山,欲夺塔山之粮。

    洪承畴派山海关总兵官马科前去迎战,却被豪格打得一败涂地。蓟辽总督构划的欲在松锦之间与清军决战的战略方案,随着塔山的失守,如同阳光下的七彩肥皂泡般的破灭了。

    见众将官如泥塑木雕,谁也不说话,洪承畴不由得提高了声音,“诸位有何高见,能使我军脱离险境?”

    现在集结于松山一带的明军,已被清军如铁桶般得团团包围,又被切断粮道,存粮只剩下三日,有些兵营连三天的存粮也没有,所有这一切,给明军造成了心理上的极大恐慌。虽未溃败,却也人心惶惶,军心极为不稳。

    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不够。

    处此险境,就是兵圣孙子战神白起来了,又能如何?

    洪承畴站起来,在大堂上连走两个来回。笨拙的牛皮战靴用力践踏地面,发出沉重的响声。

    还是无人说话。

    大帐内一片沉寂肃静,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明军幕僚杨树楷强压狂跳的心脏,冷冷地注视着此情此景。

    虽然在辽东边关待了十几年,多多少少经历了战火硝烟,但如此沉重严峻决定生死的冷酷场面,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才是真正的铁血战争。

    事后,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洪承畴用寒冷如铁的眼光扫视一遍众总兵官,目光最后落在宁远总兵官吴三桂脸上,朗声道:“吴总兵,你久居辽东,与建虏满达子大战十几年。你说说,眼下该如何处置?”

    吴三桂跨步向前,高声道:“我军现已完全陷入满达子的重重包围之中,取胜已完全没有任何希望。为了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卑职认为,应该撤退为上。”

    洪承畴略有惊疑,怔怔地望着这位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总兵官。

    这吴三桂乃大明朝天启二年的武进士吴襄之子,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是辽东的势力派大将,众总兵官之首。其舅父就是眼下镇守锦州城的祖大寿。

    其余总兵官闻听此言,都面露诧异,不约而同地望着吴三桂。

    洪承畴面如沉水,厉声道:“吴总兵世受皇恩,何出此言?”

    “卑职实为大局着想,才出此下策,”吴三桂面不改色,镇定自如,“如今形势危急,刻不容缓,请大人速速做出决断。”

    蓟州总兵官白广恩思索片刻,高声附和道:“吴总兵言之有理。卑职也认为当下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

    “皇上派我等率大军抵抗建虏满达子,你们在这关键时刻,却有如此想法,着实让我痛心。”

    大同总兵官王朴根本就不愿来辽东,无奈皇命难违。如今见有机可趁,也大声喊叫:“现在内无粮草,外物救兵,干等下去,只是死路一条。不如就像吴总兵说的,赶紧撤退。”

    见此情景,洪承畴心中长叹一声。骄兵悍将,恐怕连崇祯皇帝也无法驾驭。决战松山的计划,可能就要落空了。

    “吴总兵此言差矣。”玉田总兵官曹变蛟紧盯着吴三桂,冷冷地说,“我等食君俸禄,应该替君分忧。就是现在撤退,也为时已晚。”

    吴三桂立马反问道:“何谓为时已晚?”

    曹变蛟向洪承畴拱拱手,面向大家,朗声高道:“请各位想一想,虏酋皇太极尽其全部精锐,不惜一切代价,将我军围困于锦州松山,其目的何在?”

    有人不以为然地喊道:“这有啥目的?不就是想一口吃掉我们呗。”

    “对。说得很对。”曹变蛟望了一眼说话的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皇太极派其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大军布置在我军南面,又命其子肃亲王豪格,其弟睿亲王多尔衮正面攻击,是想把我们来个一网打尽。”他做了一个双手合围的架势,“建虏布好了一个口袋阵,逼我们往里钻。如果撤退,恰好钻进了口袋。那时,我们就是想跑,也跑不了。”

    大同总兵官王朴面露畏惧之色,说:“那我们咋办?总不能等死吧?”

    洪承畴静静地听着,面露欣慰之色。思路清晰,分析有据,判断准确,不愧是太子太保左都督曹文诏的侄子,得到了其叔叔的真传。

    曹文诏活着的时候,时称叔侄二人为大明王朝的大小曹将军,名冠一时。

    吴三桂不满地说:“既然是口袋,那就照我说的做,撤退得了。何必浪费时间呢?”

    “不能撤退,坚决不能撤退。”曹变蛟紧紧盯着吴三桂,眼中似乎要喷出火来,“往口袋里钻,和往口袋外钻,是不一样的。”

    “好!”

    洪承畴大喝一声,气贯长虹。他快步走到帅案前,抽出尚方宝剑,映着宝剑的寒光,脸上立时呈现出狰狞恐怖之色。

    众将官都被吓了一跳,怔怔地望着总督大人。

    “众将听令。”洪承畴高举尚方宝剑,杀气腾腾地喊道,“整顿部队,列阵应敌。违我令者,格杀勿论。”

    杨树楷看着面带疲倦颓废之色的前大明王朝蓟辽总督,心中道,变了,一切都变了。

    松山惨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后来,由于松山副将夏成德送子做人质,叛变投敌,打开城门,明军坚守了半年之久的孤城松山沦陷了。

    辽东巡抚邱民仰,玉田总兵官曹变蛟,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及参将以下百余人,面对诱降,持节不屈,惨遭杀害,而松山之战的大明军队最高指挥官,蓟辽总督洪承畴却变成了大清的汉人大学士。

    历史就是如此多变,命运就是如此不测。

    浮沉起伏,生死祸福,昼夜阴晴,悲欢离合,变幻莫测,不足而论。

    “树楷,你能说说我们为何失败了,而且败得那么惨?”

    出身福建泉州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的洪承畴,天赋异禀,抱负不凡,从小就表现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愿望。在家乡溪益馆读书时,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后,批下了“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杨树楷小心翼翼地说:“老师,今天谈论这个话题,好像不太妥当。”

    是啊,身处大清朝的国都,作为汉人尤其是兵败投降之人,谈论如此敏感的话题,弄不好就会招来灭门惨祸。

    洪承畴凄苦地笑了。

    如果没有那个自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嫡传后裔,大清汉人大学士范文程的出现,更没有那个神秘的女人深夜出现在他的房间,再没有那一番温润暖玉的话语,一壶热燥似火的人参汤,也许,他已经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大明王朝的忠臣之魂魄了。

    杨树楷非常清楚这位名为汉人大学士的老师在大清朝的地位。

    他只能天天陪着,除了用同情的语言,廉价的眼泪,以示安慰之外,别无他法。而他的启蒙老师丁一民,不论在大明朝的政治地位,还是权势财富,都远远比不上眼前这位,唯一远远超过的就是民族气节。

    “你大胆地说吧。树楷,不要害怕。大不了一死而已。”

    杨树楷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外,密切注视着外面。

    大雪仍旧漫天飞舞。院子里落了厚厚一层,没有一点人的踪迹。

    他重新坐回原位,尽量压低嗓音,说:“老师决定列兵松山,背山作战,一鼓作气冲出包围圈,是非常正确的。坏就坏在王朴心怀去志,不听将令,首先率军逃跑。吴三桂马科紧随其后,导致军心涣散,无力作战。这是松山惨败的根源。”

    诚然,杨树楷说的确实不假。但是,这仅仅是根源之一。

    起初,大明崇祯皇帝鉴于辽东兵事糜烂,满清危害日益增强,征调正在陕西前线围剿流民的洪承畴,任命为蓟辽总督,率十三万精锐部队,四万匹骏马,星夜驰援宁远。

    后来,松山一战,被清军斩杀的明军士兵高达五万三千多人,自相践踏而死者以及跳海淹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导致惨败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主帅的也有将士的,不一而论。

    此时此刻,杨树楷能说主帅的失误过错吗?

    洪承畴是一个始终把个人得失荣辱放在第一位的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问,天下能有几人如此旷达洒脱呢?

    为了讨好当时的大明王朝兵部尚书陈新甲,洪承畴改变了原先制定的持重缓进的战略方针,积极迎合其速战速决的促战方针。

    这不是松山惨败的一个原因吗?

    “王朴这个狗杂种坏了老子的大事。”洪承畴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出气似的说,“崇祯爷杀他,真是大快人心。”

    尽管投降了大清朝,可大明崇祯皇帝对他的宠爱,依然让他刻骨铭心,至死难忘。

    洪承畴作为大明王朝陕西三边总督,提调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围剿流民暴乱的主要军事统帅。

    洪承畴精心谋划,巧设伏兵,令总兵马科、左光先率重兵截击李自成部于流窜途中,斩杀其大部分人马。李自成在损兵折将的情况之下,回师转东,欲强行冲破明军伏击圈。

    此时,洪承畴对时态洞若观火,又许以高官厚禄,收买了原陕西渭南豪强,如今是李自成亲兵营首领的射天狼王玉杰,令其在关键时刻反水。又令总兵曹变蛟在潼关南原设伏迎击。一切都按照洪承畴的谋划进行。

    李自成南原大败,仅率十八骑狼狈逃入陕南商洛山中。

    洪承畴治军有方,围剿流民连连得胜,明廷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统帅的部队为洪家军,如同南宋时的岳家军,大明万历朝的戚家军,自己也深受崇祯皇帝宠爱,受到多次嘉奖赏赐。

    自家厅堂高高悬挂着一副他亲笔所书的对联,即“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得意风光一时。

    如今,昔日的一切荣华富贵都化作了今天深夜的长长伤心泪水。

    大清朝大学士洪承畴沉重地闭上了双眼,担心在学生面前流下痛苦的泪水。

    他太注重面子了。

    这一点,早被誉为大清第一谋士范文程看出来,才和皇太极设下了诱降之计,大获成功。

    杨树楷轻声细语地安慰道;“老师不必难过,事情已经过去了。”

    火盆里的炭火烧得正旺,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给北国的冬天增添了不少温暖。

    许久,洪承畴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说:“快过年了,不知道家里如何?真想回家过年啊。”

    闻听此言,杨树旺心底立时涌起了压抑已久的思乡之情,由浅而深,由淡到浓,由丝丝之气到浓浓一片,瞬间弥漫了整个心田。

    将近二十年没有回家了,家乡胡杨台,启蒙老师丁一民,特别是唯一的女儿茹娟,现在怎么样了?他的心几乎要颤抖起来。

    “树楷,明天到睿亲王那儿告个假,回家去吧。”

    “过完年清军就要南下。在这个时刻,睿亲王能答应吗?”

    洪承畴又闭上双眼。

    他不想看到虽然经历了无数战火硝烟洗礼,但仍旧单纯善良的人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他不想伤害这个共患难同生死的学生,但是,这能由得了他吗?

    大清朝事实上的统治者,睿亲王多尔衮威严凌厉的声音又在他耳边隆隆炸响。

    洪学士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利用在陕西为官多年结下的资源,务必要把胡杨台作为明年大清南下的据点,不能有丝毫闪失。

    “我已经向睿亲王提过了。明天他想见见你,会同意的。”

    杨树楷已是泪流满面,扑通跪下,连磕三个响头,哽咽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大清虽敕封洪承畴为汉人大学士,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监控,让其闲居在家,不得随意出入。

    及睿亲王多尔衮掌权时,仍如以前,除偶尔咨询外,也没有授予任何官职。

    洪承畴扭头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无言无语,老泪纵横。

章节目录

胡杨悲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欲望社只为原作者白学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学究并收藏胡杨悲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