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毫无疑问,此最要在于颜值。
通俗来讲,就是长的漂亮,而且是非常非常的漂亮。甚至能让任何语言描绘为之失色。
可颜值有何用呢?
最直观的,莫过于颜值真的可以当饭吃。不是那么恰当的例子,后世直播那么多,其实都知道这玩意自动美化了,可那重要嘛,起码好看些看起来更顺眼不是。真摆张丑脸,除非实力当真超群,不然多难混出头。
可若是转变其他方面的作用呢?
怕是有些人会想到三国系列的游戏,其属性包括统帅、武力、政治、智谋、魅力五项,其中魅力最直观作用显现,一是征兵时数量更多,而其二便是在招降以及招揽再也武将的时候成功率更高。
很显然在绣锦这里也采取了这种方式。
当初那个系统仍旧存在,只是存在感几近于无,绣锦没有在的时候,它就是个固定模式化的程序,依照绣锦最先开始的设定继续运行着。至于对于妹子们的特殊能力等等,也是依托绣锦的能力以及逐渐对此方世界规则的熟悉以及运用得以实现。
当然了,以上暂为周少瑜的自我猜测,是否正确并不肯定,但应当八九不离十。
四女齐聚,给出的组合能力很直接,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并非是一个主动能力,算是buff加成。
流民吸引率,民心凝聚度,征兵数量加成,乃至人才吸引率也同样大幅上升。同样的,对于劝降成功的几率照样有不小的提升。
周少瑜估摸着,连民心凝聚度都能提升,怕也是因为实在美过头了,所谓美若天仙,此非凡间人,既然都有现在了,那么信服度更高?
不管如何,这buff真真是够逆天的了,然而想要实现,当然要有前提。
如果四女皆藏于幕后从不露面,只闻其名不知其貌,那再强也没用,谁知道你是个什么情况啊。
可这么高调的一登场,那就不一样了,这么多人亲眼所见,单从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清净下来倒吸凉气就能看出效果如何。有了实证,哪怕之后没见过的人听到传闻,也不会怀疑过多。
既然都需要露面了,周少瑜想着,索性干脆再高调些,妹子们帮自己做了那么多,将领地打理的仅仅有条,也很得百姓信服,至多也就是那些脑袋实在转不过弯的书生士子仍旧反对者。不过到了现在,就算反对,也都得承认她们的能力。
在此之前,为了大局,周少瑜基本也算是隐于幕后,世间反对声乃至骂名,全都由李清照为首的妹子担着,比如当初湘州尚为潭州,推行新政之举,明面上全由李清照来扛,而周少瑜却不直接露面。
此举的缘由到也简单,假若周少瑜直接站在明面,反对的声势只会更加浩荡,不利于发展,在书生士子才是舆论主流的年代,寻常百姓都还是很盲目的,加之读书人地位都高,下意识就会认为他们说的是正确的,是对的,是没有错的。如此一来,压力只会更大,潭州新政也更难推行。
可若是李清照来顶,实在不行的时候,大可以其女子之身为由推脱。
这并非算是周少瑜推卸胆子,而是出于通盘的考虑。
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不但善怀阁名声大噪,湘州文会也盛大举行,更重要的是,领内各方面的宣传渠道已经彻底打通,勾栏瓦舍四处建立,就连偏僻的乡间也常有戏班子流动出演,通过此等方式直接对百姓宣传管理策略以及舆论控制,压根就不怕那些反对的读书人。
只有自家势力稳定才是真的,有了目前的基本盘,足够稳扎稳打,若给予更多的时间铺垫,哪怕周少瑜当真直接举起反旗,妹子们也有自信自家地盘上的百姓毫不迟疑跟随。
以上可以说对外部因素的考虑,此时将妹子们彻底推向前台已经没有过多负担。
而内部因素,出自于周少瑜对妹子们的一种补偿。之前一直躲在幕后,虽说是有缘由,可躲着就是躲着,也从未直接发声,哪怕随着时间发展他人基本已经默认接受,也不会有谁傻到这里头没周少瑜的意思。但公开发声和不发声,那是两码事。
从今往后,有流言蜚语,有反对,有骂名,没关系,咱周少瑜来扛。
妹子们已经全部踏上文坛分立两侧,唯有李清照站于文坛中间的祭坛边。下一刻,从街道的尽头,齐整的脚步声传来,湘州的将士们身穿黑色锦服,踏着整齐的步伐雄壮而来。
队伍的中央,周少瑜一身红色蟒袍,其样式乃根据明朝飞鱼服为基设计,瞧着便觉英姿飒爽。
到此时,众人才忽然发觉,先前善怀阁的诸位女大家们,其衣裙样式也从未见过。
自然是没有见过的,除非大梁世界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位赵飞燕,但这显然不可能。
而既然与赵飞燕有关,毫无疑问,是为‘留仙裙’,且是妹子们合力之下的改良款。
还在写,后面的一会改。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无子无女的一应后妃,尽皆入长安感业寺为尼,时为五品才人的武媚娘因此入内。
次年五月,唐高宗入感业寺祭奠,与武媚娘相识。
再年五月,王皇后因感膝下无子,而唐高宗李治专宠萧淑妃,为保地位,特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媚娘纳入宫中,以此与萧淑妃抗衡。
又过一年,武媚娘封二品昭仪,而这时候,武媚娘已诞下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也是武媚娘的长子李弘。
仍旧是一年过去,时为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五月,受到大半宠爱的武媚娘,已与王皇后、萧淑妃成后宫三足鼎立之势,甚至稳占优势。
按照轨迹发展,再过得两年,武媚娘大获全胜,王皇后与萧淑妃都将身死,而死法,砍去手足,放入酒坛……
可这又怎么样呢?于阳平如此想着。现在的身份,终究不过于家一个弃子罢了。
于家,正宗的老牌家族,在后世的历史划分中,与李家一样,都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在整个唐朝,于家共出宰相三人,官至三品五品以上的人数众多,乃是非常有地位有名望的名门大族。
时下于家最出名的,便是于志宁了,当初隋乱弃官归故里,李渊入关,立刻带领当地名望乡绅拜迎,加之其才,立刻受到重用,随后长期跟随李世民左右,乃李世民身边的核心人员。
其后,于志宁又为太子李承乾的东宫属官,后李承乾被废,于志宁也是唯一一个不曾被问罪的东宫属官,仍旧加以重用,之后李治为太子,则立刻任为太子左庶子。
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是为顾命大臣,于志宁改任侍中,加封光禄大夫、燕国公,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两年后,又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太子少师,可谓风头正盛,权势到达顶点。
不过也快到此为止了,再两年后,唐高宗李治废王皇后,改立武媚娘为后,于志宁从头到尾一言不发,首持两端,没曾想如此依旧被武媚娘记恨,最终以党附长孙无忌为由被贬。
总归就目前而言,整个于氏,于志宁这一支是最为得势的,不但其本人身居高位,其直系后代也基本尽皆为官,且都不算是小官。
相比之下,于阳平这一支就比较作孽了。
同为于姓,照旧会因为嫡出庶出而有所差别,到了于阳平这一代,当与于志宁孙辈同代,但也早已经出了五服,必要时或可拉拢照顾一二,也会有少许走动,但实际联系已并不多。可无论如何也是一个祖宗,也断不会任由人欺负了去。
于阳平的便宜老爹于文然,时为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从官职上就可以看出,于文然是个守礼之人,即便不是,所处之位,也会逼迫他如此。
然而就是前几天,于文然做出了一件大事,将第七子于阳平驱逐家门,从此断绝父子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于阳平的前身郁郁而终,从而让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穿越到此。
至于驱逐的理由……
于阳平看了看眼前热闹的景象,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平康里,乃是长安街坊名,因位于城北,又称北里,在后来的朝代里,亦为妓院的代称。为何?因为平康里就是时下最大的红灯区,没有之一!
孟郊一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尽了金榜题名之后的风光,可这个花,当真只是寻常的花朵么?《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金榜题名之后,当下的风气,第一时间,便是来平康里游乐,而不是别的,可见这花,也是大有深意。
眼下于阳平就住在这,而且是最下等的屋子。
平康里共有三条巷子,有上、中、下之分,又为南巷、中巷、北巷。而其中北巷,便是最下等的那一个。当然,这并不代表在这条巷子里混饭吃的女子没本事,很可能只是因为她们的才艺过时了,不管如何,即便是最差的北巷,也绝非寻常百姓可以来的,档次还没有低到那个地步。
就拿现在这位三十许的青衣女子来说,此刻正拿着鞞鼓,唱着曹植的鼙舞歌,舞姿豪迈奔放,伴随着女子的娇柔,很有几分看头。
然而很可惜,鞞舞现如今早已不流行了。
鞞舞起源已不可考,但在汉朝时,曾作宫廷之舞,用于延宴。魏时依曲更辞,晋时增加舞人,宋时增添伴奏乐器,齐时又称鞞扇舞,只因其加入了扇子,嗯,此扇并非折扇,这时候还没这玩意,而所谓宋时,也并非唐朝之后的北宋,而是南北朝的刘宋。
传到现在,鞞舞基本已经没落,只留残曲残舞,即便如此,会的人也是寥寥可数,有兴趣欣赏之人也屈指可数,这种情况下想要混口饭吃,还是很难的,何况现在可没有什么文化遗产保护。
至于鞞鼓这东西,真要说个类似的玩意出来,大约也就是大的像拨浪鼓,小的模样则像团扇。
鞞鼓的命运要比鞞舞好得多,鞞舞算是要彻底没落了,但鞞鼓,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明!
然而还是没隋唐什么事,总归这个时期欣赏不来。
也正因为如此,青衣女子从十来岁开始跳鞞舞,到现在二十来年,也仍旧毫无名气,并非没有姿色,只是除了这个,她也不会别的什么的,是以一直都在平康里的北巷讨生活,待再过得几年仍旧找不到归宿,开始年老色衰的她,就要不得不考虑如何养老的问题了。
房里当然不止她一个女子,另外还是好几个伴奏以及倾听的,不过年岁基本都是四十往上,最大的已经五十七岁,她们曾都是平康里讨生活的女子,要么找不到归宿,要么便是好容易找到归宿之后却又被赶走。
像这样的女子在平康里很多,都居住于北巷的深处,暗地里称之为后北巷。大多深居简出很少露面,平日里多点手工活赚点小钱用以度日,然而单靠这些收入仍旧还是少了,好在除却那些目中无人的当红女子,一般而言,其他的青楼女子多少都会接济一二,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宿命如何,若有朝一日同样如此境地,也会希望有人接济一二的吧。
而此时,于阳平就居住在这一群青楼‘退役’女子当中……
于阳平,于文然第七子,庶出,其母刘氏出自于长安城郊一户酒商之女。
当初于文然之所以愿意纳一名商户之女为妾,看中的就是钱财。作为于家偏的不能再偏的于氏分支,当然比不得于志宁那家子富贵。
刘氏一支几代单传,到了刘氏这一辈,只得一子一女,不曾想,刘氏出嫁之后,其兄病逝,刘家就此绝后,不小的家业,自然也就到了于文然的手里。
通俗来讲,就是长的漂亮,而且是非常非常的漂亮。甚至能让任何语言描绘为之失色。
可颜值有何用呢?
最直观的,莫过于颜值真的可以当饭吃。不是那么恰当的例子,后世直播那么多,其实都知道这玩意自动美化了,可那重要嘛,起码好看些看起来更顺眼不是。真摆张丑脸,除非实力当真超群,不然多难混出头。
可若是转变其他方面的作用呢?
怕是有些人会想到三国系列的游戏,其属性包括统帅、武力、政治、智谋、魅力五项,其中魅力最直观作用显现,一是征兵时数量更多,而其二便是在招降以及招揽再也武将的时候成功率更高。
很显然在绣锦这里也采取了这种方式。
当初那个系统仍旧存在,只是存在感几近于无,绣锦没有在的时候,它就是个固定模式化的程序,依照绣锦最先开始的设定继续运行着。至于对于妹子们的特殊能力等等,也是依托绣锦的能力以及逐渐对此方世界规则的熟悉以及运用得以实现。
当然了,以上暂为周少瑜的自我猜测,是否正确并不肯定,但应当八九不离十。
四女齐聚,给出的组合能力很直接,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并非是一个主动能力,算是buff加成。
流民吸引率,民心凝聚度,征兵数量加成,乃至人才吸引率也同样大幅上升。同样的,对于劝降成功的几率照样有不小的提升。
周少瑜估摸着,连民心凝聚度都能提升,怕也是因为实在美过头了,所谓美若天仙,此非凡间人,既然都有现在了,那么信服度更高?
不管如何,这buff真真是够逆天的了,然而想要实现,当然要有前提。
如果四女皆藏于幕后从不露面,只闻其名不知其貌,那再强也没用,谁知道你是个什么情况啊。
可这么高调的一登场,那就不一样了,这么多人亲眼所见,单从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清净下来倒吸凉气就能看出效果如何。有了实证,哪怕之后没见过的人听到传闻,也不会怀疑过多。
既然都需要露面了,周少瑜想着,索性干脆再高调些,妹子们帮自己做了那么多,将领地打理的仅仅有条,也很得百姓信服,至多也就是那些脑袋实在转不过弯的书生士子仍旧反对者。不过到了现在,就算反对,也都得承认她们的能力。
在此之前,为了大局,周少瑜基本也算是隐于幕后,世间反对声乃至骂名,全都由李清照为首的妹子担着,比如当初湘州尚为潭州,推行新政之举,明面上全由李清照来扛,而周少瑜却不直接露面。
此举的缘由到也简单,假若周少瑜直接站在明面,反对的声势只会更加浩荡,不利于发展,在书生士子才是舆论主流的年代,寻常百姓都还是很盲目的,加之读书人地位都高,下意识就会认为他们说的是正确的,是对的,是没有错的。如此一来,压力只会更大,潭州新政也更难推行。
可若是李清照来顶,实在不行的时候,大可以其女子之身为由推脱。
这并非算是周少瑜推卸胆子,而是出于通盘的考虑。
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不但善怀阁名声大噪,湘州文会也盛大举行,更重要的是,领内各方面的宣传渠道已经彻底打通,勾栏瓦舍四处建立,就连偏僻的乡间也常有戏班子流动出演,通过此等方式直接对百姓宣传管理策略以及舆论控制,压根就不怕那些反对的读书人。
只有自家势力稳定才是真的,有了目前的基本盘,足够稳扎稳打,若给予更多的时间铺垫,哪怕周少瑜当真直接举起反旗,妹子们也有自信自家地盘上的百姓毫不迟疑跟随。
以上可以说对外部因素的考虑,此时将妹子们彻底推向前台已经没有过多负担。
而内部因素,出自于周少瑜对妹子们的一种补偿。之前一直躲在幕后,虽说是有缘由,可躲着就是躲着,也从未直接发声,哪怕随着时间发展他人基本已经默认接受,也不会有谁傻到这里头没周少瑜的意思。但公开发声和不发声,那是两码事。
从今往后,有流言蜚语,有反对,有骂名,没关系,咱周少瑜来扛。
妹子们已经全部踏上文坛分立两侧,唯有李清照站于文坛中间的祭坛边。下一刻,从街道的尽头,齐整的脚步声传来,湘州的将士们身穿黑色锦服,踏着整齐的步伐雄壮而来。
队伍的中央,周少瑜一身红色蟒袍,其样式乃根据明朝飞鱼服为基设计,瞧着便觉英姿飒爽。
到此时,众人才忽然发觉,先前善怀阁的诸位女大家们,其衣裙样式也从未见过。
自然是没有见过的,除非大梁世界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位赵飞燕,但这显然不可能。
而既然与赵飞燕有关,毫无疑问,是为‘留仙裙’,且是妹子们合力之下的改良款。
还在写,后面的一会改。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无子无女的一应后妃,尽皆入长安感业寺为尼,时为五品才人的武媚娘因此入内。
次年五月,唐高宗入感业寺祭奠,与武媚娘相识。
再年五月,王皇后因感膝下无子,而唐高宗李治专宠萧淑妃,为保地位,特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媚娘纳入宫中,以此与萧淑妃抗衡。
又过一年,武媚娘封二品昭仪,而这时候,武媚娘已诞下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也是武媚娘的长子李弘。
仍旧是一年过去,时为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五月,受到大半宠爱的武媚娘,已与王皇后、萧淑妃成后宫三足鼎立之势,甚至稳占优势。
按照轨迹发展,再过得两年,武媚娘大获全胜,王皇后与萧淑妃都将身死,而死法,砍去手足,放入酒坛……
可这又怎么样呢?于阳平如此想着。现在的身份,终究不过于家一个弃子罢了。
于家,正宗的老牌家族,在后世的历史划分中,与李家一样,都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在整个唐朝,于家共出宰相三人,官至三品五品以上的人数众多,乃是非常有地位有名望的名门大族。
时下于家最出名的,便是于志宁了,当初隋乱弃官归故里,李渊入关,立刻带领当地名望乡绅拜迎,加之其才,立刻受到重用,随后长期跟随李世民左右,乃李世民身边的核心人员。
其后,于志宁又为太子李承乾的东宫属官,后李承乾被废,于志宁也是唯一一个不曾被问罪的东宫属官,仍旧加以重用,之后李治为太子,则立刻任为太子左庶子。
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是为顾命大臣,于志宁改任侍中,加封光禄大夫、燕国公,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两年后,又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太子少师,可谓风头正盛,权势到达顶点。
不过也快到此为止了,再两年后,唐高宗李治废王皇后,改立武媚娘为后,于志宁从头到尾一言不发,首持两端,没曾想如此依旧被武媚娘记恨,最终以党附长孙无忌为由被贬。
总归就目前而言,整个于氏,于志宁这一支是最为得势的,不但其本人身居高位,其直系后代也基本尽皆为官,且都不算是小官。
相比之下,于阳平这一支就比较作孽了。
同为于姓,照旧会因为嫡出庶出而有所差别,到了于阳平这一代,当与于志宁孙辈同代,但也早已经出了五服,必要时或可拉拢照顾一二,也会有少许走动,但实际联系已并不多。可无论如何也是一个祖宗,也断不会任由人欺负了去。
于阳平的便宜老爹于文然,时为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从官职上就可以看出,于文然是个守礼之人,即便不是,所处之位,也会逼迫他如此。
然而就是前几天,于文然做出了一件大事,将第七子于阳平驱逐家门,从此断绝父子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于阳平的前身郁郁而终,从而让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穿越到此。
至于驱逐的理由……
于阳平看了看眼前热闹的景象,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平康里,乃是长安街坊名,因位于城北,又称北里,在后来的朝代里,亦为妓院的代称。为何?因为平康里就是时下最大的红灯区,没有之一!
孟郊一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尽了金榜题名之后的风光,可这个花,当真只是寻常的花朵么?《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金榜题名之后,当下的风气,第一时间,便是来平康里游乐,而不是别的,可见这花,也是大有深意。
眼下于阳平就住在这,而且是最下等的屋子。
平康里共有三条巷子,有上、中、下之分,又为南巷、中巷、北巷。而其中北巷,便是最下等的那一个。当然,这并不代表在这条巷子里混饭吃的女子没本事,很可能只是因为她们的才艺过时了,不管如何,即便是最差的北巷,也绝非寻常百姓可以来的,档次还没有低到那个地步。
就拿现在这位三十许的青衣女子来说,此刻正拿着鞞鼓,唱着曹植的鼙舞歌,舞姿豪迈奔放,伴随着女子的娇柔,很有几分看头。
然而很可惜,鞞舞现如今早已不流行了。
鞞舞起源已不可考,但在汉朝时,曾作宫廷之舞,用于延宴。魏时依曲更辞,晋时增加舞人,宋时增添伴奏乐器,齐时又称鞞扇舞,只因其加入了扇子,嗯,此扇并非折扇,这时候还没这玩意,而所谓宋时,也并非唐朝之后的北宋,而是南北朝的刘宋。
传到现在,鞞舞基本已经没落,只留残曲残舞,即便如此,会的人也是寥寥可数,有兴趣欣赏之人也屈指可数,这种情况下想要混口饭吃,还是很难的,何况现在可没有什么文化遗产保护。
至于鞞鼓这东西,真要说个类似的玩意出来,大约也就是大的像拨浪鼓,小的模样则像团扇。
鞞鼓的命运要比鞞舞好得多,鞞舞算是要彻底没落了,但鞞鼓,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明!
然而还是没隋唐什么事,总归这个时期欣赏不来。
也正因为如此,青衣女子从十来岁开始跳鞞舞,到现在二十来年,也仍旧毫无名气,并非没有姿色,只是除了这个,她也不会别的什么的,是以一直都在平康里的北巷讨生活,待再过得几年仍旧找不到归宿,开始年老色衰的她,就要不得不考虑如何养老的问题了。
房里当然不止她一个女子,另外还是好几个伴奏以及倾听的,不过年岁基本都是四十往上,最大的已经五十七岁,她们曾都是平康里讨生活的女子,要么找不到归宿,要么便是好容易找到归宿之后却又被赶走。
像这样的女子在平康里很多,都居住于北巷的深处,暗地里称之为后北巷。大多深居简出很少露面,平日里多点手工活赚点小钱用以度日,然而单靠这些收入仍旧还是少了,好在除却那些目中无人的当红女子,一般而言,其他的青楼女子多少都会接济一二,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宿命如何,若有朝一日同样如此境地,也会希望有人接济一二的吧。
而此时,于阳平就居住在这一群青楼‘退役’女子当中……
于阳平,于文然第七子,庶出,其母刘氏出自于长安城郊一户酒商之女。
当初于文然之所以愿意纳一名商户之女为妾,看中的就是钱财。作为于家偏的不能再偏的于氏分支,当然比不得于志宁那家子富贵。
刘氏一支几代单传,到了刘氏这一辈,只得一子一女,不曾想,刘氏出嫁之后,其兄病逝,刘家就此绝后,不小的家业,自然也就到了于文然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