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祐因为保护刘禅和刘备两位夫人有功而受到刘备赏识以来,细数李祐立下的功劳,完全可以造就一方强盛的割据势力了。
先是在荆南有着上佳表现,奠定了自己头牌打手的地位,然后入蜀帮着刘备前攻刘璋,后下张鲁,又靠着区区一万人马就把整个西凉都打了下来,甚至还深入羌人地盘,杀出了赫赫威名。
后来又将整个雍州拿了下来,更是直击潼关,狠狠的压缩了曹魏在中原的势力。
期间还多次击败曹操,有两次都差点留下他的性命,打的他狼狈逃窜,战功之盛,当今天下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前后不到十年时间,李祐就已经帮助刘备从一个流离失所,空有皇叔之名的失意者,成就如今三方势力的最强,甚至已经可以压着曾经最强的曹操这边打,实在是让人唏嘘慨叹。
关键是这么一个功高盖主的,却依然表现的对刘备忠心耿耿,甚至自解兵权去到刘备跟前,只能说,我也想要有个这样的手下啊……
而此后李祐更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以及忠心。
之前那样的情势下李祐都没有背弃刘备,所以刘备也对李祐格外的信任,几次北伐都任用李祐担任主将,而李祐也从未让刘备失望过。
一直到公元220年,魏王曹操逝世,长子曹丕继任时,刘备的地盘已经覆盖了荆州全境,关中地区也占了很大一块,一直到了洛阳这等坚城才被阻挡住。
当然也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一下,好好的消化下已经打下来的地盘才是正理。
而孙吴那边面对刘备可不敢轻启战端了,刘备如今麾下能叫得响名号的猛将就有张飞,关羽,黄忠,魏延,马超,赵云,当然还有个天下闻名的李祐,哪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存在,都有着强悍的战功做注脚。
况且刘备那边相对孙吴来说不只是整体更加强势,也占据了地理优势。
他们趁着关羽不备逆流而上去攻击荆南还有些成功的希望,如今关羽一直不动地,摆明了就是防着他们呢,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逆流而上哪有顺流而下来的快速啊。
真个把刘备惹恼了,把李祐他们都给调回来,孙吴这边也扛不住啊。
所以孙吴采取的策略就变成了一边积极防御刘备那边可能的攻伐,一边利用刘备那边攻略曹操的时机跟着去抢几块肥肉,蚕食一些曹魏的地盘。
曹操的几次失败将曹魏的威名输的差不多了,但是曹丕新上台,总要有自己的手段来笼络下属才行。
论战绩他是没有的,也不是曹操那般允文允武的人物,就只好多许一些利益了。
最后曹丕干脆选择了篡汉自立,国号魏,是为魏文帝。
手下文武自然也各有封赏,勉强算是提振了一下士气。
其实曹丕自己也想说,我太难了!
魏国内部的争斗从来就没少过,如今外部环境不利的话,这种争斗反倒会更激烈些,没有足够的利益来转嫁这种矛盾了啊。
加上统治区域内是各种大鳄和世家最密集的,治下民众又有很多是从外地强行迁移过来的,想要让他们铁板一块怎么可能。
再者如今北面有乌桓等草原民族的威胁,西边是刘备势力的步步紧逼,南边还有孙吴的虎视眈眈,有点四面楚歌的意思,惨就一个字啊。
这内部不说人心惶惶,反正也不会多有斗志就是了,勾心斗角也就更加激烈了。
关键是他曹丕刚刚上位,又没有曹操多年积攒的威望,想要压服这些人谈何容易,真的是……太难了!
更何况刘备和孙权这边会等着他坐稳这个皇帝的位置吗,当然是选择在他立足未稳的时候赶紧开打啊。
这不有个现成的借口在这,不用才怪呢。
曹魏竟然换了国号,灭了大汉,为了匡扶汉室,解救天下万名于水火,他们自然是责无旁贷,必须干曹魏丫的。
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没等曹丕那边调理好内部关系,李祐他们纷纷开始出击。
孙吴也和刘备这边约定好了,彼此之间保持克制,就看谁能抢下更大的地盘了。
也就是几年功夫,整个关中地区就被刘备吞了个差不多,当然靠近孙吴的一侧主要还是被孙权那边给啃了下来。
双方很有默契的保留了一些缓冲带,免得提前爆发更大的利益冲突,反而便宜了曹魏那边。
情势变得愈发的明朗了起来,曹魏已经是苟延残喘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肯定要退出争夺天下的序列了。
不过他们显然还想再蹦跶一下,于是分别派了人去到了北方草原和孙吴那边,为的是什么,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孙吴这边得到的利益相对刘备来说可就有限得很了,心里不平衡是肯定的,曹魏正想利用这一点,提前引爆孙吴和蜀汉的冲突。
至于去往草原的,显然是想引乌桓等草原民族南下。
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些喘息之机,也就不在乎什么生灵涂炭,或者草原民族会对中原造成多大的创伤了。
不过刘备那边一众谋士早就算到了这一点,很多东西都预防在了前头。
诸葛亮再一次出使了孙吴,和孙权那边达成了一些协议,虽然双方都知道彼此之间的这一场大战早晚避免不了,不过眼下还是先干掉曹魏为主。
而同时李祐也带着骑兵跑去了北方草原,还等着乌桓他们这些草原民族来中原,先打服了他们再说。
就算李祐独自带队去,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打的他们不敢南窥。
结果李祐直接把乌桓的单于给灭了,就算是想逃都没跑了,带着主力直接被打残,然后整个北方草原都成了李祐的牧马地和征兵处,进一步充实了他的骑兵队伍。
这下子曹魏那边的心思算是彻底给扑灭了,所有的算盘都没有打响,等待他们的貌似只有完蛋一途。
到了这时候,刘备顺理成章的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子,直接自立为皇帝,国号为汉。
而孙吴那边也认可了刘备的自立,甚至还派人来参加了仪式,表示了恭喜。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诸葛亮上次去孙吴的时候就曾经承诺过,两家一起干掉曹魏以后,刘备这边也要认可孙权的地位,支持他立国。
至于之后这天下归属,当然还要两家打过以后才知道。
自此,天下真正的进入了三国时代。
只不过和历史上的三国的情势差别太大,曾经最为强势的曹魏,如今只能苟延残喘,而曾经最为弱势的蜀汉,则成了如今最强大的,倒是孙吴还和原本的情况差不多。
三方之间这最后的一点平衡局面也没能维持太久,就在刘备麾下发动了对曹魏的全面进攻,想要拔除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的时候,孙吴那边在陆逊的主持下,悍然发动了对蜀汉的偷袭。
于是形势好像又变成了当初汉吴联手对付曹魏时的样子,只不过这次被两面夹击的成了蜀汉。
说到底哪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孙吴那边也知道,真个没了曹魏,下一个倒霉的就该是他们了。
为了维持一个相对均衡的态势,起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孙吴这么干也是必由之路。
可惜刘备这边对此也是早有防备,诸葛亮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关羽那边可不是独自防备孙吴的,老将黄忠也被撤了回来。
对于水战他也是很有研究的,别忘了他的出身,原本干的就是水陆都要防备的活计。
赵云同样也在防备孙吴的一线,他这些年生生被用成了一个守将,这样的活又怎么能少了他。
除了李祐因为目标太大,名声又过于响亮,为了不让孙吴看出端倪,也不能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过来捣乱,李祐肯定不能轻易动地,还是出现在了抗击曹魏,或者说攻打曹魏的第一线上,保持了对曹魏的压力,让他们想捣乱都无处发力。
结果就是曹魏不止没能给蜀汉带来什么麻烦,反而在李祐的超强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只是面对李祐这一路兵马,也是没能抗住。
彻底的干掉了曹魏这个祸害以后,天下的局势也就明朗了。
蜀汉直接是三面包围了孙吴,只是攻势也难免慢了下来,需要驻守的地方太多,能够抽调出来的兵力反而少了一些,往往只能形成拉锯战,少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而李祐差不多要防御整个北方,也是抽出不出身来,再者李祐自个也觉得确实已经功高盖主了,不能过于出风头。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刘备的身体不行了。
毕竟年岁在这,就算最近条件好了,地盘多了,心情比历史上舒畅许多,关羽张飞也都没有走上历史的老路,没得善终,如今还能时不时陪在他这个大哥身边,可刘备的年岁毕竟摆在这。
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他以前的穷苦日子,都让他的身体没有那么强悍。
所以就在灭掉曹魏以后不久,刘备就倒下了,只不过消息被封锁了,没有传出去,以免影响士气。
直到和孙吴的战事赞告一段落,孙权宣布立国,这才隐约有风声传出来。
让人去恭喜了孙权的同时,刘备这边也把位子转给了刘禅,这也算是一种利益交换吧。
当然作为最大功臣,也是如今蜀汉麾下势力最为雄厚的李祐,又一次成为了双方的焦点。
他的态度如何,可以说会直接影响着天下态势。
但凡他有反心,想要自立,整个北方于他而言唾手可得。
而李祐在得到刘备病危的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将手下队伍交给了姜维和邓艾,自己仅仅带着一些护卫就跑去了刘备身边,充分展现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绝无二心。
嗯,是的,姜维和邓艾如今都是李祐麾下,这俩三国中后期的名将,甚至可以说分别是蜀汉和曹魏的中坚力量,在李祐攻占关中地区的过程中,都被他刻意的找了出来。
如今经过几年的历练以后,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人才,在北地也有了一些名声。
反正用来震慑如今已经被李祐彻底打服了的北地游牧民族是够用了的,总不至于在李祐不在的这段时间有所反复,给如今的蜀汉造成什么麻烦。
而就在李祐赶回去后不久,对于李祐的表现显得开心不已的刘备,就将他选做了托孤重臣,是和文臣之中的诸葛亮一样,辅佐刘禅的定海神针。
李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接过了这样的重任,表面上该有的客套肯定也不能少了。
然后,刘备在熬死了曹操以后,还是没能熬过年轻许多的孙权,带着没能一统天下的一点遗憾,以及看着蜀汉强悍如斯的欣慰,还是撒手人寰了。
蜀汉举国致哀,孙吴也派来了吊唁的代表,当然少不了也有打探的意思,可能私底下还想挑拨一下君臣关系。
而刘禅……表现的足够傻,又或者是装傻,不过反正没让孙吴得逞。
对李祐这个曾经的救命恩人,还有诸葛亮这半个师傅,表现的也足够尊重,这两人当然也对刘禅尽心辅佐,所以蜀汉上下倒是平稳的很,并没有发生什么叛乱。
自此以后,李祐就很少再离开刘禅的身边,出征的机会也少了很多。
他得避嫌啊,自己手里还是要少掌握一些军队比较好,加上宿卫刘禅的又成了黄忠这员老将,李祐总算是少了许多嫌疑。
之后的争斗无非就是蜀汉和孙吴之间争夺天下,大势一直在蜀汉一边。
如今的蜀汉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又不乏新生代的名将,关平和张苞也逐渐脱离了父辈的阴影成长了起来,在加上姜维和邓艾这一批被发掘出来的新人,攻伐一个好似只有陆逊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孙吴,还是比较从容的。
又用了十多年时间,在李祐这个统帅的带领下,蜀汉终于攻破了孙吴的首都建业。
孙权及陆逊等孙吴的上层看到事不可为,在给刘禅纳过降表以后,带着家人及一些心腹将士退往了孙吴早就发现并且探索过的夷洲。
至此,三国实现了一统,天下归蜀!
李祐带着大军班师回朝,至今孑然一身,没有婚娶也没有后代的李祐,在刘禅为他举行的封王仪式上,看着周围带着各色目光的熟人们,忍不住有些唏嘘慨叹。
几十年过去了,他也该回去了。
久违的系统提示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不再像以前那般的急促。
“主人已完成主线任务,即将到达最大停留时间,请主人在一小时内选择回归,或者一小时后自行回归。”系统的声音还是那么平静。
“老臣知道皇上最近十分为难,不过如今既然已经看到天下归蜀,老臣也就该走了,皇上且宽心,老臣去也!”
李祐最后看了在场这些人一眼,然后选择了回归……
先是在荆南有着上佳表现,奠定了自己头牌打手的地位,然后入蜀帮着刘备前攻刘璋,后下张鲁,又靠着区区一万人马就把整个西凉都打了下来,甚至还深入羌人地盘,杀出了赫赫威名。
后来又将整个雍州拿了下来,更是直击潼关,狠狠的压缩了曹魏在中原的势力。
期间还多次击败曹操,有两次都差点留下他的性命,打的他狼狈逃窜,战功之盛,当今天下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前后不到十年时间,李祐就已经帮助刘备从一个流离失所,空有皇叔之名的失意者,成就如今三方势力的最强,甚至已经可以压着曾经最强的曹操这边打,实在是让人唏嘘慨叹。
关键是这么一个功高盖主的,却依然表现的对刘备忠心耿耿,甚至自解兵权去到刘备跟前,只能说,我也想要有个这样的手下啊……
而此后李祐更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以及忠心。
之前那样的情势下李祐都没有背弃刘备,所以刘备也对李祐格外的信任,几次北伐都任用李祐担任主将,而李祐也从未让刘备失望过。
一直到公元220年,魏王曹操逝世,长子曹丕继任时,刘备的地盘已经覆盖了荆州全境,关中地区也占了很大一块,一直到了洛阳这等坚城才被阻挡住。
当然也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一下,好好的消化下已经打下来的地盘才是正理。
而孙吴那边面对刘备可不敢轻启战端了,刘备如今麾下能叫得响名号的猛将就有张飞,关羽,黄忠,魏延,马超,赵云,当然还有个天下闻名的李祐,哪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存在,都有着强悍的战功做注脚。
况且刘备那边相对孙吴来说不只是整体更加强势,也占据了地理优势。
他们趁着关羽不备逆流而上去攻击荆南还有些成功的希望,如今关羽一直不动地,摆明了就是防着他们呢,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逆流而上哪有顺流而下来的快速啊。
真个把刘备惹恼了,把李祐他们都给调回来,孙吴这边也扛不住啊。
所以孙吴采取的策略就变成了一边积极防御刘备那边可能的攻伐,一边利用刘备那边攻略曹操的时机跟着去抢几块肥肉,蚕食一些曹魏的地盘。
曹操的几次失败将曹魏的威名输的差不多了,但是曹丕新上台,总要有自己的手段来笼络下属才行。
论战绩他是没有的,也不是曹操那般允文允武的人物,就只好多许一些利益了。
最后曹丕干脆选择了篡汉自立,国号魏,是为魏文帝。
手下文武自然也各有封赏,勉强算是提振了一下士气。
其实曹丕自己也想说,我太难了!
魏国内部的争斗从来就没少过,如今外部环境不利的话,这种争斗反倒会更激烈些,没有足够的利益来转嫁这种矛盾了啊。
加上统治区域内是各种大鳄和世家最密集的,治下民众又有很多是从外地强行迁移过来的,想要让他们铁板一块怎么可能。
再者如今北面有乌桓等草原民族的威胁,西边是刘备势力的步步紧逼,南边还有孙吴的虎视眈眈,有点四面楚歌的意思,惨就一个字啊。
这内部不说人心惶惶,反正也不会多有斗志就是了,勾心斗角也就更加激烈了。
关键是他曹丕刚刚上位,又没有曹操多年积攒的威望,想要压服这些人谈何容易,真的是……太难了!
更何况刘备和孙权这边会等着他坐稳这个皇帝的位置吗,当然是选择在他立足未稳的时候赶紧开打啊。
这不有个现成的借口在这,不用才怪呢。
曹魏竟然换了国号,灭了大汉,为了匡扶汉室,解救天下万名于水火,他们自然是责无旁贷,必须干曹魏丫的。
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没等曹丕那边调理好内部关系,李祐他们纷纷开始出击。
孙吴也和刘备这边约定好了,彼此之间保持克制,就看谁能抢下更大的地盘了。
也就是几年功夫,整个关中地区就被刘备吞了个差不多,当然靠近孙吴的一侧主要还是被孙权那边给啃了下来。
双方很有默契的保留了一些缓冲带,免得提前爆发更大的利益冲突,反而便宜了曹魏那边。
情势变得愈发的明朗了起来,曹魏已经是苟延残喘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肯定要退出争夺天下的序列了。
不过他们显然还想再蹦跶一下,于是分别派了人去到了北方草原和孙吴那边,为的是什么,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孙吴这边得到的利益相对刘备来说可就有限得很了,心里不平衡是肯定的,曹魏正想利用这一点,提前引爆孙吴和蜀汉的冲突。
至于去往草原的,显然是想引乌桓等草原民族南下。
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些喘息之机,也就不在乎什么生灵涂炭,或者草原民族会对中原造成多大的创伤了。
不过刘备那边一众谋士早就算到了这一点,很多东西都预防在了前头。
诸葛亮再一次出使了孙吴,和孙权那边达成了一些协议,虽然双方都知道彼此之间的这一场大战早晚避免不了,不过眼下还是先干掉曹魏为主。
而同时李祐也带着骑兵跑去了北方草原,还等着乌桓他们这些草原民族来中原,先打服了他们再说。
就算李祐独自带队去,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打的他们不敢南窥。
结果李祐直接把乌桓的单于给灭了,就算是想逃都没跑了,带着主力直接被打残,然后整个北方草原都成了李祐的牧马地和征兵处,进一步充实了他的骑兵队伍。
这下子曹魏那边的心思算是彻底给扑灭了,所有的算盘都没有打响,等待他们的貌似只有完蛋一途。
到了这时候,刘备顺理成章的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子,直接自立为皇帝,国号为汉。
而孙吴那边也认可了刘备的自立,甚至还派人来参加了仪式,表示了恭喜。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诸葛亮上次去孙吴的时候就曾经承诺过,两家一起干掉曹魏以后,刘备这边也要认可孙权的地位,支持他立国。
至于之后这天下归属,当然还要两家打过以后才知道。
自此,天下真正的进入了三国时代。
只不过和历史上的三国的情势差别太大,曾经最为强势的曹魏,如今只能苟延残喘,而曾经最为弱势的蜀汉,则成了如今最强大的,倒是孙吴还和原本的情况差不多。
三方之间这最后的一点平衡局面也没能维持太久,就在刘备麾下发动了对曹魏的全面进攻,想要拔除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的时候,孙吴那边在陆逊的主持下,悍然发动了对蜀汉的偷袭。
于是形势好像又变成了当初汉吴联手对付曹魏时的样子,只不过这次被两面夹击的成了蜀汉。
说到底哪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孙吴那边也知道,真个没了曹魏,下一个倒霉的就该是他们了。
为了维持一个相对均衡的态势,起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孙吴这么干也是必由之路。
可惜刘备这边对此也是早有防备,诸葛亮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关羽那边可不是独自防备孙吴的,老将黄忠也被撤了回来。
对于水战他也是很有研究的,别忘了他的出身,原本干的就是水陆都要防备的活计。
赵云同样也在防备孙吴的一线,他这些年生生被用成了一个守将,这样的活又怎么能少了他。
除了李祐因为目标太大,名声又过于响亮,为了不让孙吴看出端倪,也不能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过来捣乱,李祐肯定不能轻易动地,还是出现在了抗击曹魏,或者说攻打曹魏的第一线上,保持了对曹魏的压力,让他们想捣乱都无处发力。
结果就是曹魏不止没能给蜀汉带来什么麻烦,反而在李祐的超强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只是面对李祐这一路兵马,也是没能抗住。
彻底的干掉了曹魏这个祸害以后,天下的局势也就明朗了。
蜀汉直接是三面包围了孙吴,只是攻势也难免慢了下来,需要驻守的地方太多,能够抽调出来的兵力反而少了一些,往往只能形成拉锯战,少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而李祐差不多要防御整个北方,也是抽出不出身来,再者李祐自个也觉得确实已经功高盖主了,不能过于出风头。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刘备的身体不行了。
毕竟年岁在这,就算最近条件好了,地盘多了,心情比历史上舒畅许多,关羽张飞也都没有走上历史的老路,没得善终,如今还能时不时陪在他这个大哥身边,可刘备的年岁毕竟摆在这。
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他以前的穷苦日子,都让他的身体没有那么强悍。
所以就在灭掉曹魏以后不久,刘备就倒下了,只不过消息被封锁了,没有传出去,以免影响士气。
直到和孙吴的战事赞告一段落,孙权宣布立国,这才隐约有风声传出来。
让人去恭喜了孙权的同时,刘备这边也把位子转给了刘禅,这也算是一种利益交换吧。
当然作为最大功臣,也是如今蜀汉麾下势力最为雄厚的李祐,又一次成为了双方的焦点。
他的态度如何,可以说会直接影响着天下态势。
但凡他有反心,想要自立,整个北方于他而言唾手可得。
而李祐在得到刘备病危的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将手下队伍交给了姜维和邓艾,自己仅仅带着一些护卫就跑去了刘备身边,充分展现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绝无二心。
嗯,是的,姜维和邓艾如今都是李祐麾下,这俩三国中后期的名将,甚至可以说分别是蜀汉和曹魏的中坚力量,在李祐攻占关中地区的过程中,都被他刻意的找了出来。
如今经过几年的历练以后,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人才,在北地也有了一些名声。
反正用来震慑如今已经被李祐彻底打服了的北地游牧民族是够用了的,总不至于在李祐不在的这段时间有所反复,给如今的蜀汉造成什么麻烦。
而就在李祐赶回去后不久,对于李祐的表现显得开心不已的刘备,就将他选做了托孤重臣,是和文臣之中的诸葛亮一样,辅佐刘禅的定海神针。
李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接过了这样的重任,表面上该有的客套肯定也不能少了。
然后,刘备在熬死了曹操以后,还是没能熬过年轻许多的孙权,带着没能一统天下的一点遗憾,以及看着蜀汉强悍如斯的欣慰,还是撒手人寰了。
蜀汉举国致哀,孙吴也派来了吊唁的代表,当然少不了也有打探的意思,可能私底下还想挑拨一下君臣关系。
而刘禅……表现的足够傻,又或者是装傻,不过反正没让孙吴得逞。
对李祐这个曾经的救命恩人,还有诸葛亮这半个师傅,表现的也足够尊重,这两人当然也对刘禅尽心辅佐,所以蜀汉上下倒是平稳的很,并没有发生什么叛乱。
自此以后,李祐就很少再离开刘禅的身边,出征的机会也少了很多。
他得避嫌啊,自己手里还是要少掌握一些军队比较好,加上宿卫刘禅的又成了黄忠这员老将,李祐总算是少了许多嫌疑。
之后的争斗无非就是蜀汉和孙吴之间争夺天下,大势一直在蜀汉一边。
如今的蜀汉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又不乏新生代的名将,关平和张苞也逐渐脱离了父辈的阴影成长了起来,在加上姜维和邓艾这一批被发掘出来的新人,攻伐一个好似只有陆逊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孙吴,还是比较从容的。
又用了十多年时间,在李祐这个统帅的带领下,蜀汉终于攻破了孙吴的首都建业。
孙权及陆逊等孙吴的上层看到事不可为,在给刘禅纳过降表以后,带着家人及一些心腹将士退往了孙吴早就发现并且探索过的夷洲。
至此,三国实现了一统,天下归蜀!
李祐带着大军班师回朝,至今孑然一身,没有婚娶也没有后代的李祐,在刘禅为他举行的封王仪式上,看着周围带着各色目光的熟人们,忍不住有些唏嘘慨叹。
几十年过去了,他也该回去了。
久违的系统提示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不再像以前那般的急促。
“主人已完成主线任务,即将到达最大停留时间,请主人在一小时内选择回归,或者一小时后自行回归。”系统的声音还是那么平静。
“老臣知道皇上最近十分为难,不过如今既然已经看到天下归蜀,老臣也就该走了,皇上且宽心,老臣去也!”
李祐最后看了在场这些人一眼,然后选择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