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郡,建郡已有数百载,虽地处偏南,却也有户口十万。
其中,府城户口三万,余下四县,共计七万。
若真动员起来,募兵二千,不成问题。
即便仅是未经战事的青壮,但据城而守,足以抵挡十倍之敌。
幸而如今郡守,是个“憨厚忠臣”,恪守臣节,未得圣旨明文告示之前,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此人善于官场之上明哲保身,却不敢承担责任。
据哨探来报,郡守这半年来,仅仅是充实了郡兵,裁撤老弱,转入衙役,如今府城实有郡兵一千五百人。
真实战争时,并不像小说之中所写得那般容易。
千人据城而守,便可阻挡万人。
在热武器未曾广泛使用之前,城墙的作用,无论就现实意义还是人心意义,都是相当巨大。
为此,林正阳特意准备了杀手锏,专门针对城墙。
要不,他这点兵马,真的去攻城,攻不攻得下不说,损失惨重已是可以预见。
偏生林正阳如今已经洗白上岸,不愿意,也没有可能威逼着一群流民上前送死。
那是流寇做派,以前做得,现下却做不得······流民都已被他安抚,打散归入各处,组织生产经营去了。
哪能舍得将人命白白消耗在这里?
初春的晨间,依旧有些寒凉。
林正阳披着用针线串起的甲衣,内里衬着丝绸里衣,头戴盔甲,整个人遮护得严严实实的。
坐在战车之上,不但不觉得凉意,反而浑身都热出一身臭汗。
周围簇拥着大批甲士,拱卫左右。
行至一处石桥之前,猛地听见喊杀之声。
声音很近,几乎就在二百步内,林正阳凝神望去,甚至能见到此刻眼中的疯狂。
轰的一声,顿时,由极静转为极动。
前方就有一队甲士,拔刀迎上。
随后就是刀枪交鸣,武器与武器重重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声。
“噗噗”,是锋利的刀刃,划过肉体的身影。
空气中,渐渐弥漫出一丝腥味。
混合着晨间湿气,将士浑身的汗臭味,以及土壤的土腥味,拧成一股,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
林正阳置身其中,恍若不闻。
这便是真实的战场。
并不像文人笔下那般浪漫、深沉,抑或是慷慨激昂。
更多时,必须与尸体、血腥以及各种恶臭味为伴。
时刻都有着生命危险,为了增强生还几率,这甲衣片刻都不能离身。
初时林正阳也不习惯,但夜宿军营之后,久而久之,自也与之同化了。
当下,对来袭的刺客淡然漠视之。
不久,喊杀声止,早有辅兵携带工具前往,搬运尸体,割下首级,并将缴获归公。
只是稍稍停了一会,队伍继续前行。
数千人的队伍,鸦雀无声。
只有脚步声,车辙声,甲片碰撞声,不绝于耳。
无言的沉默,笼罩在整支军队上方。
半日之后,便远远瞥见城墙,道旁古碑上,“立米县”三个大字赫然在望。
掏出水晶打磨,竹筒加工的自制简陋望远镜,冲着立米县城墙之上望去。
城垛之上,树立着旌旗,有穿着号服的士卒来回巡视。
其中有数人,似是身份不凡,正探出脑袋,窥视这处,指指点点。
林正阳回忆起来,与探子报上情报对照,不难得出,城上是县尉与县令等数官。
“传令!就地扎营,埋锅造饭!”
“午时过后,再行攻城!”
身侧传令兵提笔在竹板上简短记下几句,随后打马前去传令。
“将军有令,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午后攻城!”
洪亮的声音,声声阵阵,很快传遍全军。
四千正兵,算上数千辅兵,队伍规模庞大,前后绵延近一里。
每隔二百步,便设数名传令兵,接替传达军令。
很快,军中响起鼓点。
队伍停下,早有辅兵清理场地,放火烧林,驱逐蛇虫,并就地砍伐林木,用于扎营。
林正阳又派遣数人,去城下劝降。
尽管这并无意义,楚帝帝统南渡,大义尚在,不是已崩,何况林正阳无论声望还是势力,都并不足以让人畏惧。
大楚官员,并不真的将区区一地贼寇放下心理。
背叛大楚朝廷,去投降一个地方流寇,怕是疯了吧?
以己度人,林正阳自然不信真有人会这么不智,这等情况会愿意开城投降。
但,这毕竟是惯例,还是得做做样子。
万一就有人眼瞎呢?
再者,耀武扬威,也有助于打压城内守军士气。
中午时分,云层在天上翻滚,条状、絮状,一片片的,煞是好看。
用过午饭,且稍作休整过后,洗脱了疲惫,林正阳望了望天气,下令攻城。
早已准备好的攻城车、云梯,纷纷开拨。
片刻之后,就顶着县城之上稀疏的箭雨,冲了上去。
铜锣敲响,鼓声阵阵。
数百人举盾而上,很快在盾车的掩护下,在护城河上填出几条小路。
箭雨打在盾车上,被湿土和稻草挡下,效果微弱。
一炷香后,就有云梯架上城墙。
县城城墙不高,不过两丈。
很快就有身手矫健的士卒攀爬而上。
城墙之上的守卫,冒着墙下的箭雨以及时而落下的大片石弹,倾倒沸水,烫的下方不少士兵皮开肉绽。
一时间,竟是维持了僵局。
紧接着,不少云梯被竹竿推倒,连同上面的士卒一起滚落,砸在下方。
数十人或死或伤。
林正阳面带寒霜。
守城果然大占便宜,这数十人,多半都是无救。
眼看着辛辛苦苦练出的精兵,就此折损在这处,他心都在滴血。
这可都是他亲自挑选、训练出的真正精锐。
短短时间,就折损了近百人。
如果真在此处折损太多,对他未来攻略,很是不利。
心意动处,林正阳挥手,又吩咐下去。
传令兵得令而去。
就有一队人手,各自抱着布包,分三路冲上。
很快在盾车掩护下,赶赴城下。
此时,局势又有变化。
有三处云梯,顺利架上城头。
数名老兵攀上,护卫者云梯。
三五成群,打开了局面,抱团而战。
短兵交接时,武器、训练以及兵员素质的差距,真正体现出来。
往往三五人的林军小团,便可令十几二十几县兵束手无策,一度甚至不敢近前。
随着攀上城墙的林军士卒越来越多,城墙上,局势开始扭转。
望远镜中,林正阳望见城墙两处,不断有县兵乃至于乡勇,如潮水般涌上城头,包围得水泄不通。
只是暂时摄于林军勇武,处于僵持。
然而随着登上城头的林军体力下降,局势又再度向着不利于林正阳的方向下滑。
毕竟登上城头的士卒,数目太少,体力爆发十几分钟后,就会严重下滑。
由于云梯数目限制,后续补充却不是很快。
不出意外,这一波进攻会被打退。
“这就是攻城的不利了,千人守城,万人难攻,不死伤个两三千人,耗尽城中最后一份兵力,我怕是很难迅速打下。”
“难怪,人人都说,围城才是上策,攻城却是下策。”
“可惜了,如果我真的只是土著,怕是真的会选择围城······”
正自语间,林正阳就听得前方,一声巨响,轰然传来。
战场上,一时间,完全静了下来。
所有人,包括初次使用这等强力火药的林正阳,都目瞪口呆。
望去,城墙底部,烟尘化作蘑菇云,蒸腾而上。
火焰、硝烟中,哗啦啦地,肉眼可见,砖石如泥石流一般,倾倒而下。
城墙垮了一处,露出后面街道一角。
随后,是此起彼伏的呐喊:
“城塌了!城塌了!”
“是帝君,是帝君显圣!”
“天意,这是天意啊!”
面上涌出潮红,林正阳貌似激动地下令:
“快,命令前军压上!”
“冲进去,与之巷战!”
前军上千人,顿时化作铁流,黑压压一片,涌了进去。
城中县兵,却如丧考妣,士气大降。
失去了城墙守护,就丧失了最大的底牌。
战况急转直下,令人目不暇接。
林正阳一直隐藏着的底牌之一,在此时掀开,果然起到了奇兵之效。
此世亦有火药,只是因配方和制作工艺,只能起引火之效,威力不大。
秘密遣人研制,制得这等强力火药。
一举用出,果然城破。
半个时辰之后,前军已基本控制局势。
林正阳身居大营,并不以身犯险,只是不断调兵遣将,广撒斥候,防备各处。
一个时辰之后,候选浑身浴血,带人前来禀告:
“将军,城中已基本肃清,立米县县尉战死,县令自缢身亡,县丞并县衙之中属吏已俘虏,降兵有七百人,青壮三百余人。”
林正阳微微颔首。
虚空之中,大片白气汹涌而来,汇入顶上云气之中。
半透明的白色鼎器,滴溜溜旋转,吞吐气运。
不久,白气满溢,随后鼎器就轰然炸开,体量增大了些许。
与此同时,林正阳顶上深红本命气柱随之炸开,一根红中带黄的本命,重新凝聚。
“前军变后军,留下八百人,接管此处,至于原先县衙之中官吏,都就地处决,不留隐患!”
“其家眷老小,男子统统处决,女子都充入贱籍,以儆效尤!”
说到这里,林正阳咬牙冷笑:
“先前使我损兵折将,如今城破而降,就想保全家小?没那么便宜!”
“就是要以此震慑,令其他人,明白与我军对抗的下场!”
虽说有火器破城,但仅仅是这几个时辰,就已先后折损了三百余人······这可都是精兵!
精兵数目,关系气数,每损一个,都能切实能够看到气运的折损,难以弥补,这让他怎么不心疼?
他的家底薄啊!
“另外,降兵与先前参与守城的青壮,都立刻打散收编,随我军前行,不得逗留!”
这是为了防止他主力离去之后,又生变故。
“再者,传令吏部随员,接管此城,务必要守住城池!”
命令下达后,很快,就得到执行。
就有着许多随军文吏,在甲士护卫下,前往城中。
他们将接手县城,清点府库,趁着主力尚在此处时,尽快平地城中隐患。
这便是体制建成,羽翼丰满的好处——有着充足的人才储备。
攻打一县后,迅速就能接管运转,很快就能完成初步统治,供应粮草,为体制输血。
这便是许多义军领袖,摸爬打滚几年后,才能渐渐体悟到的。
有没有完整严密的组织,气象就是大不相同。
想到此节,林正阳不禁感叹。
主世界新华国太祖,莫非竟是天授大才不成?
不然,何以慧眼独具,提前若干年就明悟其中奥妙?
甚至著作成书,不吝分享奥秘?
他能顺利成事,也是很大程度上,汲取了太祖思想的精华。
其中,府城户口三万,余下四县,共计七万。
若真动员起来,募兵二千,不成问题。
即便仅是未经战事的青壮,但据城而守,足以抵挡十倍之敌。
幸而如今郡守,是个“憨厚忠臣”,恪守臣节,未得圣旨明文告示之前,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此人善于官场之上明哲保身,却不敢承担责任。
据哨探来报,郡守这半年来,仅仅是充实了郡兵,裁撤老弱,转入衙役,如今府城实有郡兵一千五百人。
真实战争时,并不像小说之中所写得那般容易。
千人据城而守,便可阻挡万人。
在热武器未曾广泛使用之前,城墙的作用,无论就现实意义还是人心意义,都是相当巨大。
为此,林正阳特意准备了杀手锏,专门针对城墙。
要不,他这点兵马,真的去攻城,攻不攻得下不说,损失惨重已是可以预见。
偏生林正阳如今已经洗白上岸,不愿意,也没有可能威逼着一群流民上前送死。
那是流寇做派,以前做得,现下却做不得······流民都已被他安抚,打散归入各处,组织生产经营去了。
哪能舍得将人命白白消耗在这里?
初春的晨间,依旧有些寒凉。
林正阳披着用针线串起的甲衣,内里衬着丝绸里衣,头戴盔甲,整个人遮护得严严实实的。
坐在战车之上,不但不觉得凉意,反而浑身都热出一身臭汗。
周围簇拥着大批甲士,拱卫左右。
行至一处石桥之前,猛地听见喊杀之声。
声音很近,几乎就在二百步内,林正阳凝神望去,甚至能见到此刻眼中的疯狂。
轰的一声,顿时,由极静转为极动。
前方就有一队甲士,拔刀迎上。
随后就是刀枪交鸣,武器与武器重重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声。
“噗噗”,是锋利的刀刃,划过肉体的身影。
空气中,渐渐弥漫出一丝腥味。
混合着晨间湿气,将士浑身的汗臭味,以及土壤的土腥味,拧成一股,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
林正阳置身其中,恍若不闻。
这便是真实的战场。
并不像文人笔下那般浪漫、深沉,抑或是慷慨激昂。
更多时,必须与尸体、血腥以及各种恶臭味为伴。
时刻都有着生命危险,为了增强生还几率,这甲衣片刻都不能离身。
初时林正阳也不习惯,但夜宿军营之后,久而久之,自也与之同化了。
当下,对来袭的刺客淡然漠视之。
不久,喊杀声止,早有辅兵携带工具前往,搬运尸体,割下首级,并将缴获归公。
只是稍稍停了一会,队伍继续前行。
数千人的队伍,鸦雀无声。
只有脚步声,车辙声,甲片碰撞声,不绝于耳。
无言的沉默,笼罩在整支军队上方。
半日之后,便远远瞥见城墙,道旁古碑上,“立米县”三个大字赫然在望。
掏出水晶打磨,竹筒加工的自制简陋望远镜,冲着立米县城墙之上望去。
城垛之上,树立着旌旗,有穿着号服的士卒来回巡视。
其中有数人,似是身份不凡,正探出脑袋,窥视这处,指指点点。
林正阳回忆起来,与探子报上情报对照,不难得出,城上是县尉与县令等数官。
“传令!就地扎营,埋锅造饭!”
“午时过后,再行攻城!”
身侧传令兵提笔在竹板上简短记下几句,随后打马前去传令。
“将军有令,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午后攻城!”
洪亮的声音,声声阵阵,很快传遍全军。
四千正兵,算上数千辅兵,队伍规模庞大,前后绵延近一里。
每隔二百步,便设数名传令兵,接替传达军令。
很快,军中响起鼓点。
队伍停下,早有辅兵清理场地,放火烧林,驱逐蛇虫,并就地砍伐林木,用于扎营。
林正阳又派遣数人,去城下劝降。
尽管这并无意义,楚帝帝统南渡,大义尚在,不是已崩,何况林正阳无论声望还是势力,都并不足以让人畏惧。
大楚官员,并不真的将区区一地贼寇放下心理。
背叛大楚朝廷,去投降一个地方流寇,怕是疯了吧?
以己度人,林正阳自然不信真有人会这么不智,这等情况会愿意开城投降。
但,这毕竟是惯例,还是得做做样子。
万一就有人眼瞎呢?
再者,耀武扬威,也有助于打压城内守军士气。
中午时分,云层在天上翻滚,条状、絮状,一片片的,煞是好看。
用过午饭,且稍作休整过后,洗脱了疲惫,林正阳望了望天气,下令攻城。
早已准备好的攻城车、云梯,纷纷开拨。
片刻之后,就顶着县城之上稀疏的箭雨,冲了上去。
铜锣敲响,鼓声阵阵。
数百人举盾而上,很快在盾车的掩护下,在护城河上填出几条小路。
箭雨打在盾车上,被湿土和稻草挡下,效果微弱。
一炷香后,就有云梯架上城墙。
县城城墙不高,不过两丈。
很快就有身手矫健的士卒攀爬而上。
城墙之上的守卫,冒着墙下的箭雨以及时而落下的大片石弹,倾倒沸水,烫的下方不少士兵皮开肉绽。
一时间,竟是维持了僵局。
紧接着,不少云梯被竹竿推倒,连同上面的士卒一起滚落,砸在下方。
数十人或死或伤。
林正阳面带寒霜。
守城果然大占便宜,这数十人,多半都是无救。
眼看着辛辛苦苦练出的精兵,就此折损在这处,他心都在滴血。
这可都是他亲自挑选、训练出的真正精锐。
短短时间,就折损了近百人。
如果真在此处折损太多,对他未来攻略,很是不利。
心意动处,林正阳挥手,又吩咐下去。
传令兵得令而去。
就有一队人手,各自抱着布包,分三路冲上。
很快在盾车掩护下,赶赴城下。
此时,局势又有变化。
有三处云梯,顺利架上城头。
数名老兵攀上,护卫者云梯。
三五成群,打开了局面,抱团而战。
短兵交接时,武器、训练以及兵员素质的差距,真正体现出来。
往往三五人的林军小团,便可令十几二十几县兵束手无策,一度甚至不敢近前。
随着攀上城墙的林军士卒越来越多,城墙上,局势开始扭转。
望远镜中,林正阳望见城墙两处,不断有县兵乃至于乡勇,如潮水般涌上城头,包围得水泄不通。
只是暂时摄于林军勇武,处于僵持。
然而随着登上城头的林军体力下降,局势又再度向着不利于林正阳的方向下滑。
毕竟登上城头的士卒,数目太少,体力爆发十几分钟后,就会严重下滑。
由于云梯数目限制,后续补充却不是很快。
不出意外,这一波进攻会被打退。
“这就是攻城的不利了,千人守城,万人难攻,不死伤个两三千人,耗尽城中最后一份兵力,我怕是很难迅速打下。”
“难怪,人人都说,围城才是上策,攻城却是下策。”
“可惜了,如果我真的只是土著,怕是真的会选择围城······”
正自语间,林正阳就听得前方,一声巨响,轰然传来。
战场上,一时间,完全静了下来。
所有人,包括初次使用这等强力火药的林正阳,都目瞪口呆。
望去,城墙底部,烟尘化作蘑菇云,蒸腾而上。
火焰、硝烟中,哗啦啦地,肉眼可见,砖石如泥石流一般,倾倒而下。
城墙垮了一处,露出后面街道一角。
随后,是此起彼伏的呐喊:
“城塌了!城塌了!”
“是帝君,是帝君显圣!”
“天意,这是天意啊!”
面上涌出潮红,林正阳貌似激动地下令:
“快,命令前军压上!”
“冲进去,与之巷战!”
前军上千人,顿时化作铁流,黑压压一片,涌了进去。
城中县兵,却如丧考妣,士气大降。
失去了城墙守护,就丧失了最大的底牌。
战况急转直下,令人目不暇接。
林正阳一直隐藏着的底牌之一,在此时掀开,果然起到了奇兵之效。
此世亦有火药,只是因配方和制作工艺,只能起引火之效,威力不大。
秘密遣人研制,制得这等强力火药。
一举用出,果然城破。
半个时辰之后,前军已基本控制局势。
林正阳身居大营,并不以身犯险,只是不断调兵遣将,广撒斥候,防备各处。
一个时辰之后,候选浑身浴血,带人前来禀告:
“将军,城中已基本肃清,立米县县尉战死,县令自缢身亡,县丞并县衙之中属吏已俘虏,降兵有七百人,青壮三百余人。”
林正阳微微颔首。
虚空之中,大片白气汹涌而来,汇入顶上云气之中。
半透明的白色鼎器,滴溜溜旋转,吞吐气运。
不久,白气满溢,随后鼎器就轰然炸开,体量增大了些许。
与此同时,林正阳顶上深红本命气柱随之炸开,一根红中带黄的本命,重新凝聚。
“前军变后军,留下八百人,接管此处,至于原先县衙之中官吏,都就地处决,不留隐患!”
“其家眷老小,男子统统处决,女子都充入贱籍,以儆效尤!”
说到这里,林正阳咬牙冷笑:
“先前使我损兵折将,如今城破而降,就想保全家小?没那么便宜!”
“就是要以此震慑,令其他人,明白与我军对抗的下场!”
虽说有火器破城,但仅仅是这几个时辰,就已先后折损了三百余人······这可都是精兵!
精兵数目,关系气数,每损一个,都能切实能够看到气运的折损,难以弥补,这让他怎么不心疼?
他的家底薄啊!
“另外,降兵与先前参与守城的青壮,都立刻打散收编,随我军前行,不得逗留!”
这是为了防止他主力离去之后,又生变故。
“再者,传令吏部随员,接管此城,务必要守住城池!”
命令下达后,很快,就得到执行。
就有着许多随军文吏,在甲士护卫下,前往城中。
他们将接手县城,清点府库,趁着主力尚在此处时,尽快平地城中隐患。
这便是体制建成,羽翼丰满的好处——有着充足的人才储备。
攻打一县后,迅速就能接管运转,很快就能完成初步统治,供应粮草,为体制输血。
这便是许多义军领袖,摸爬打滚几年后,才能渐渐体悟到的。
有没有完整严密的组织,气象就是大不相同。
想到此节,林正阳不禁感叹。
主世界新华国太祖,莫非竟是天授大才不成?
不然,何以慧眼独具,提前若干年就明悟其中奥妙?
甚至著作成书,不吝分享奥秘?
他能顺利成事,也是很大程度上,汲取了太祖思想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