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天朦朦胧胧下着一点小雨,天气也没那么热,宋宁又跟着宋承孝往私塾的方向去。
虽然下半年未必让宋承孝继续做教书的生意,但招生的事情还是要进行的,如果招生得来的束脩能支付未来半年的场地租钱,甚至盈余还很多,那就继续让宋承孝教,但若入不敷出的话,那宋承孝就只能回家去闭门读书,专心应付来年的科举。
上半年的租钱是要给的,这是六月十四,也就是说宋承孝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来招生,到月底如果没有续租的话,那这场地就会被东家收回。
这半个月时间内,宋宁理论上还是要在私塾内读书的。
但实际上私塾内除了宋宁之外,已经没有第二名学生,宋宁也根本不需要留在私塾内。
当天他要去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买书,用来考科举的书,他不指望宋承孝来教他,拿之前所得的一百五十文去买书已经足够,要说江南到底也是书香之地,宁海县又不是小县,城里还是有书铺子的,宋宁为了避免被人坑,每一文钱都要省,他一上午便走了六七家书铺。
书籍的印刷质量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甚至有的还会出现错漏的情况,宋宁也是要货比三家,不能买印刷质量太好的,否则单书不过几十页就需要十几文一本,性价比太低。至于那些有明显印刷缺陷的书他也不能买,每一本都需要翻一遍,确定没问题之后才能买。
一上午下来,他一共买了三本书,除了之前就有的《大学》和《孟子》之外,他把四书的另外两本买了,也就是《论语》和《中庸》,另外《四书章句集注》也被他买到,不过这本书因为字数较多,而且分了上下两册,书价格也比较贵。
前两本一共才花了九文钱,而《四书章句集注》则花了二十六文。
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一些文房四宝的东西,他发现这时代关于读书所用的东西都很贵,文房四宝之中笔墨砚比较贵,但用量少,再加上宋承孝那本来就有,使得他不需要买,纸张虽然便宜,一张大概一开的宣纸才一文钱,但如果每天都去写字的话,显然用量是非常吓人的,一天下来这一张纸还未必够用。
毕竟写的是毛笔字,就算是蝇头小楷,因是繁体字,也比铅笔字和钢笔字大许多。
“这可就麻烦了,难道我要每天去买纸?这些宣纸还不能反正面写,这纸张是用不起啊。”
到中午,宋宁又买了三个炊饼,他也没敢多花钱,但凡能吃饱肚子便可,等吃过后他去找木匠为自己做一套桌椅,这是他准备开小本买卖所用。
好在大明朝中期的江南县城内功能也很齐全,不知道的就去打听,又是货比三家之后,他找了个五十岁上下姓刘的木匠,在商议好价格之后,以十二文钱的价格,为他定制一套桌椅。
“小兄弟,你说的这尺寸也不大,回去当吃饭的桌子不够大,当摆东西的也很小,你用来作何?”刘木匠发现宋宁坐在旁边拿着本书在读,也不走,而是在当监工,一边锤锤打打一边问道。
宋宁抬起头,看着刘木匠道:“看不出来吗?用来读书的,平时在上面写字,这尺寸正好。”
“嘿,还是个读书人,不简单啊。”
刘木匠多少有些唏嘘,在他的印象里,读书人都是斯文人,每个都是衣着得体甚至是文质彬彬,而像宋宁这样不修边幅的少年则跟他心中读书人的印象相去甚远。
宋宁不肯走,也是他没地方去,索性就留下来当监工,防止刘木匠糊弄了事。
本来刘木匠这里也没多少买卖,才花了半个多时辰,就已经制造好了一把桌子和一把椅子。
“小兄弟,看看怎样?不是跟你吹,我老刘做出来的桌椅板凳,那是绝对结识,几年你都用不坏,估摸你老了之后还能坐着。”刘木匠见宋宁在验货,不由在吹嘘。
宋宁不喜欢这种吹牛逼的人,他坐上去试试,再用力摇晃几下,的确很结识,但他还是担心桌椅的木板有些薄。
宋宁道:“那刘木匠,若是这一年时间内桌椅坏了,比如说腿断了,或者是钉子开了,能否到你这里来包修?”
“啥?包修?”刘木匠所处的时代,可没听说过三包的东西,通常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宋宁点头道:“怎么,刘木匠连这点自信都没有?如果你说一年内包修的话,以后我还会再到你这里来做木器,否则这也就是一锤子买卖,以后也恐怕见不到面,你少一个回头客,倒不如给来个包修的政策,以后常来。”
“嘿,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脑瓜子就是比旁人好,那行,按你说的,一年内包修,明年到这时候,如果坏了你就来,这桌椅你放心,坏不了!”
刘木匠之前的确是很自信,但加了个包修的政策之后,他开始不太自信了,不过想想也没啥损失,反而觉得宋宁的思路很好,或许还能成为未来的一条财路。
宋宁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竹竿道:“那东西刘木匠也没用了吧?能否送给我?”
“稀罕就拿走,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刘木匠并不当回事。
宋宁把竹竿拿来,再琢磨了一下,问道:“那刘木匠你可知道哪里有卖幡布的?”
“你要作何?”刘木匠更不理解。
“写块招牌!”宋宁道。
刘木匠笑道:“看你,就知道不像正经读书的,你想做买卖?要找幡布,我这就有,给两文钱还帮你归置好。”
“行,你找来,字我自己写,写完之后你再帮我钉上去。”
……
在刘木匠帮忙之下,宋宁用粗毛笔在幡布上写了“代人写信”。
刘木匠不识字,好奇问道:“这是干啥?”
“替人写信,就是捉刀。”宋宁解释。
“哦。”刘木匠似懂非懂。
宋宁把幡布挂好,让刘木匠固定住,随即把幡绑在桌子上。
宋宁先把桌子抗在肩膀上,再一手提着椅子,道:“那刘木匠,我先走了,以后来做木器活什么的都找你。”
“嘿,这小娃子,看你真是机灵……”
刘木匠这里本来活少,当天就接了宋宁一单买卖,正因如此才便宜而为宋宁所找到,他亲自送宋宁出了门口。
宋宁扛着桌椅到了距离老爹私塾不过一条街的地方,在街口随便摆放起来。
等他把桌椅都摆放整齐,连幡布招牌都竖起来之后,一个小的摊子就算是完成了。
虽然下半年未必让宋承孝继续做教书的生意,但招生的事情还是要进行的,如果招生得来的束脩能支付未来半年的场地租钱,甚至盈余还很多,那就继续让宋承孝教,但若入不敷出的话,那宋承孝就只能回家去闭门读书,专心应付来年的科举。
上半年的租钱是要给的,这是六月十四,也就是说宋承孝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来招生,到月底如果没有续租的话,那这场地就会被东家收回。
这半个月时间内,宋宁理论上还是要在私塾内读书的。
但实际上私塾内除了宋宁之外,已经没有第二名学生,宋宁也根本不需要留在私塾内。
当天他要去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买书,用来考科举的书,他不指望宋承孝来教他,拿之前所得的一百五十文去买书已经足够,要说江南到底也是书香之地,宁海县又不是小县,城里还是有书铺子的,宋宁为了避免被人坑,每一文钱都要省,他一上午便走了六七家书铺。
书籍的印刷质量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甚至有的还会出现错漏的情况,宋宁也是要货比三家,不能买印刷质量太好的,否则单书不过几十页就需要十几文一本,性价比太低。至于那些有明显印刷缺陷的书他也不能买,每一本都需要翻一遍,确定没问题之后才能买。
一上午下来,他一共买了三本书,除了之前就有的《大学》和《孟子》之外,他把四书的另外两本买了,也就是《论语》和《中庸》,另外《四书章句集注》也被他买到,不过这本书因为字数较多,而且分了上下两册,书价格也比较贵。
前两本一共才花了九文钱,而《四书章句集注》则花了二十六文。
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一些文房四宝的东西,他发现这时代关于读书所用的东西都很贵,文房四宝之中笔墨砚比较贵,但用量少,再加上宋承孝那本来就有,使得他不需要买,纸张虽然便宜,一张大概一开的宣纸才一文钱,但如果每天都去写字的话,显然用量是非常吓人的,一天下来这一张纸还未必够用。
毕竟写的是毛笔字,就算是蝇头小楷,因是繁体字,也比铅笔字和钢笔字大许多。
“这可就麻烦了,难道我要每天去买纸?这些宣纸还不能反正面写,这纸张是用不起啊。”
到中午,宋宁又买了三个炊饼,他也没敢多花钱,但凡能吃饱肚子便可,等吃过后他去找木匠为自己做一套桌椅,这是他准备开小本买卖所用。
好在大明朝中期的江南县城内功能也很齐全,不知道的就去打听,又是货比三家之后,他找了个五十岁上下姓刘的木匠,在商议好价格之后,以十二文钱的价格,为他定制一套桌椅。
“小兄弟,你说的这尺寸也不大,回去当吃饭的桌子不够大,当摆东西的也很小,你用来作何?”刘木匠发现宋宁坐在旁边拿着本书在读,也不走,而是在当监工,一边锤锤打打一边问道。
宋宁抬起头,看着刘木匠道:“看不出来吗?用来读书的,平时在上面写字,这尺寸正好。”
“嘿,还是个读书人,不简单啊。”
刘木匠多少有些唏嘘,在他的印象里,读书人都是斯文人,每个都是衣着得体甚至是文质彬彬,而像宋宁这样不修边幅的少年则跟他心中读书人的印象相去甚远。
宋宁不肯走,也是他没地方去,索性就留下来当监工,防止刘木匠糊弄了事。
本来刘木匠这里也没多少买卖,才花了半个多时辰,就已经制造好了一把桌子和一把椅子。
“小兄弟,看看怎样?不是跟你吹,我老刘做出来的桌椅板凳,那是绝对结识,几年你都用不坏,估摸你老了之后还能坐着。”刘木匠见宋宁在验货,不由在吹嘘。
宋宁不喜欢这种吹牛逼的人,他坐上去试试,再用力摇晃几下,的确很结识,但他还是担心桌椅的木板有些薄。
宋宁道:“那刘木匠,若是这一年时间内桌椅坏了,比如说腿断了,或者是钉子开了,能否到你这里来包修?”
“啥?包修?”刘木匠所处的时代,可没听说过三包的东西,通常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宋宁点头道:“怎么,刘木匠连这点自信都没有?如果你说一年内包修的话,以后我还会再到你这里来做木器,否则这也就是一锤子买卖,以后也恐怕见不到面,你少一个回头客,倒不如给来个包修的政策,以后常来。”
“嘿,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脑瓜子就是比旁人好,那行,按你说的,一年内包修,明年到这时候,如果坏了你就来,这桌椅你放心,坏不了!”
刘木匠之前的确是很自信,但加了个包修的政策之后,他开始不太自信了,不过想想也没啥损失,反而觉得宋宁的思路很好,或许还能成为未来的一条财路。
宋宁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竹竿道:“那东西刘木匠也没用了吧?能否送给我?”
“稀罕就拿走,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刘木匠并不当回事。
宋宁把竹竿拿来,再琢磨了一下,问道:“那刘木匠你可知道哪里有卖幡布的?”
“你要作何?”刘木匠更不理解。
“写块招牌!”宋宁道。
刘木匠笑道:“看你,就知道不像正经读书的,你想做买卖?要找幡布,我这就有,给两文钱还帮你归置好。”
“行,你找来,字我自己写,写完之后你再帮我钉上去。”
……
在刘木匠帮忙之下,宋宁用粗毛笔在幡布上写了“代人写信”。
刘木匠不识字,好奇问道:“这是干啥?”
“替人写信,就是捉刀。”宋宁解释。
“哦。”刘木匠似懂非懂。
宋宁把幡布挂好,让刘木匠固定住,随即把幡绑在桌子上。
宋宁先把桌子抗在肩膀上,再一手提着椅子,道:“那刘木匠,我先走了,以后来做木器活什么的都找你。”
“嘿,这小娃子,看你真是机灵……”
刘木匠这里本来活少,当天就接了宋宁一单买卖,正因如此才便宜而为宋宁所找到,他亲自送宋宁出了门口。
宋宁扛着桌椅到了距离老爹私塾不过一条街的地方,在街口随便摆放起来。
等他把桌椅都摆放整齐,连幡布招牌都竖起来之后,一个小的摊子就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