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皇宫外,等待上朝的文武百官各怀心思,消息灵通的都已经知道了昨晚发生的事情,只是结果如何却没有传出来,于是众人将目光转向了杨嗣昌和刘玉亮、倪元璐等内阁大学士以及兵部侍郎陈新甲,希望这几位大佬能出来解释一下。
然而和大部分官员的茫然一样,杨嗣昌在范福翠串联的时候曾经得到邀请,只是他选择了两不相帮,以换取如果范福翠成事之后开释薛国观。但是整整一个晚上范福翠都没有派人送来消息。
刘玉亮、倪元璐两人则将目光看向了兵部侍郎陈新甲。陈新甲茫然地摇摇头,显然这位兵部实际上的当家人对于昨晚的军队调动也一无所知。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的时候,宫墙上出现了大家熟悉的一个人,京营提督方正化!方正化面无表情地站在城墙上,俯视着文武百官,目光在人群中逡巡。片刻之后宫门打开,一队队盔明甲亮的军士从门洞里走出来,先是将等待上朝的文武百官包围起来,然后就看到太监高坑从门洞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纸,他在文武百官面前站定对着那张纸开始高声唱道:“陈国公伙同内阁大学士范福翠、秉礼监太监高起潜密谋造反,率兵冲击皇宫,冲撞圣驾,其罪当诛连九族,根据三人交代其余重要人员已经于昨晚缉拿,其余给予范等支持的官员全部当场拿下……”随着高坑每念出来一个名字,就有军士走上前当众将其拿下。等到高坑念完,众人发现原本在等待上朝的官员居然少了两三成,这还只是那些为首的人初步交代的边缘人物。
杨嗣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看看周围的同僚,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薛国观不能因为这事情而改变而遗憾,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当初不有贸然答应范福翠而庆幸。
陈新甲则狐疑地看着宫墙上的方正化,按道理说发动宫变如果没有得到京营的几个将军的支持基本上是没有胜算的,除非直接将皇上和他的儿子全部干掉,然后迅速拥立新帝。那么现在坐在宫里面的是皇上朱由检,还是范福翠等人拥立的卸磨杀驴的新皇帝呢?不管是哪一个他这个兵部侍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陈新甲这么想着就一直等到旁边有人提醒他该上朝了这才如梦方醒,原来高坑已经抓人完毕,带着答对人马扬长而,留下文武百官惴惴不安地跟着人群朝太和殿走去。
太和殿,朱由检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上,两旁是王承恩与曹化淳,杨鸿章、高世明、夏冬伟等人站在丹池下方。杨嗣昌走在人群的最前面,没有见到范福翠他就知道了昨晚的结果。看到杨鸿章他也就明白了应该是范福翠漏算了这只猴子。其他文武百官见到皇上朱由检安然无恙地坐在龙椅上也是松了一口气。
没有让众人等太久,曹化淳简要地将昨晚发生的事情给文武百官讲述了一遍,然后是朱由检下旨三司会审谋逆主犯、从犯等人一干人等。然后第二道圣旨是拔擢卢象升为东哥大学士,陈新甲为文华殿大学士,这样一来,随着薛国观和范福翠的出局,新内阁几个大学士分别是孙承宗、杨嗣昌、刘玉亮、倪元璐、卢象升、陈新甲,达到了留人之多,于是众人开始猜测几个人的分工。
很快朱由检的第三道圣旨下来了,召回孙承宗擢升为首辅,卢象升接替孙承宗督师辽东。这个安排也算是合理,卢象升的大学是身份完全是为了总督辽东的需要,对换之后内阁实际上还是五个人。于是众人再次看向了杨嗣昌,显然皇上是对他在抗击清军的表现不满,随着薛国观和范福翠的先后倒台,原本的内阁实际上只剩下杨嗣昌一个元老,但是皇上还是召回了孙承宗担任首辅。
杨嗣昌则眼睛在朱由检、曹化淳和杨鸿章等人身上逡巡想要知道范福翠等人的死活,他现在不关心内阁有几个人,而是关心范福翠如果活着是否会将他这个局外人牵涉进来,如果范福翠说了出来,就算最终没有参与,一个知情不报也是大罪。
陈新甲则松了一口气,皇上如此重用他,显然是没有计较他这个兵部侍郎部署不力或者管束不严的过错。
拔擢内阁大学士是皇上的权力,接下来就是如何肃清谋逆余党和京城的安危,众文武百官各司其职。让人意外的是杨鸿章这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兼任京营副将成为方正化的助手,其主要责任就是护卫皇宫安全。
下朝后的北京城失去了先前的安宁,到处是军士抓人抄家,整个北京城诸门关闭,五成兵马司以及顺天府、刑部和大理寺、督察院全员出动,整个北京城鸡飞狗跳。
杨鸿章也在这群人当中,昨晚带着人马及时赶到皇宫,击溃范福翠从宫外带来的人马之后,大部分禁军投降,太监被杀。杨鸿章还趁机溜到了向云芳的寝宫,只是向云芳坚持不走才悻悻地回到了战斗现场,听说杨鸿章带人去其他宫殿清除余孽,朱由检并没有怀疑,不过对于杨鸿章的到来除了感动之外就是好奇。杨鸿章也实话实说,并且将先前那位报信的太监介绍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听说了这位小太监奉了向妃的命令及时搬来杨鸿章这个救兵龙颜大悦,随即升向云芳为贵妃,择日册封,小太监则连胜三级成为正五品的总管太监,小太监似乎并没有冲昏头脑,坚持继续为向贵妃服务,这让朱由检更加开心。
朱由检开心了,杨鸿章就开心不起来,原本以为向云芳是为冲喜而来,田贵妃并没有因此而活下来,应该被冷落,还担心她的后半生。现在被封为贵妃了杨鸿章心里更加不是滋味,毕竟那是自己的女人。
朱由检见到杨鸿章神游天外,还以为他是在为自己来京城后的遭遇发愁呢,如果今夜范福翠成功,除了皇帝朱由检,第一个被清算的应该就是杨鸿章。所以杨鸿章表情严肃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朱由检大嘴一张,曹化淳负责抄陈国公的家,杨鸿章负责捉拿朝臣余党和抄范福翠的家。
在等待群臣上朝的时间里曹化淳和王承恩就不止一次地前来恭喜杨鸿章,很显然这两位认为抄家是个肥差,一般只有皇上信任的人才能摊上。杨鸿章则没有那么多心思,直接让长豹带着没有燧发枪的人六百人去了范福翠的府邸,剩下的四百火枪手在皇宫内听命。
抄家和抓人并不是杨鸿章的特长,不过好在他只是负责几个人,并且是早就被控制了的。他这边在忙着,内阁却吵翻了天。因为内阁大学师门认为杨鸿章身兼两职殊为不妥,杨嗣昌认为为了护卫皇宫安全,杨鸿章应该从户部员外郎的位置上下来,倪元璐则坚持认为为了税率改革的顺利进行,杨鸿章不应该分心,皇宫的会可以交给其他人或者直接交给杨鸿章手下那些人。
朱由检被吵的很烦,于是问陈新甲,陈新甲对杨鸿章没有成见,只是从他的角度坚持认为杨鸿章这样的将才应该和卢象升一样为国戍边。
具体怎么安排陈新甲没说,杨嗣昌于是顺杆爬,转而支持陈新甲,认为杨鸿章应该划入武将行列,好好发挥她的才能,为国家戍边。
于是朱由检旧话重提,询问几位内阁大学士,现在山西镇总兵虎大威、蓟镇总兵战死,宣大总督卢象升离任,杨鸿章应该去哪里?
闻言杨嗣昌和陈新甲都愣住了,显然两人都没想过皇上居然准备让二十岁的杨鸿章出任如此要职!尤其是杨嗣昌,显然不愿意杨鸿章一步到位,这一点就连刘玉亮也不赞成。而倪元璐则坚持留下杨鸿章,于是四人居然没一个说话的。
朱由检一甩袖袍走了,随后下了一道中旨给内阁,调杨鸿章为蓟镇总兵,下到内阁不过半个时辰,内阁就直接封驳回来,朱由检随即又下了一道中旨,调杨鸿章为大同总兵,王服为山西总兵。这次内阁讨论了一个时辰,依旧是封驳。
虽然封驳了皇上的两道中旨,但几个人都不轻松,皇上脾气本来就不好,加上年轻刚愎自用。于是都在想办法如果既达到目的又让皇上顺顺气。尤其是陈新甲,他是刚被皇上拔擢的大学士,也是主张杨鸿章这样的骁勇善战的人应该在军队里,而且主要应该是在边军。但是杨鸿章太年轻了,其他几个人自然不愿意他出任一镇总兵。从内心深处陈新甲也是不支持杨鸿章这么年轻就担任一镇总兵的,毕竟总兵属于封疆大吏,和他们这些内阁大学时一样都是熬出来的。
他们有主见,皇上有脾气,现在他们封驳了皇上的中旨,就必须想办法让皇上顺气,尤其是刚刚经历范福翠谋逆的事情,难免这位皇上会疑神疑鬼!但是如何安排杨鸿章真的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
然而和大部分官员的茫然一样,杨嗣昌在范福翠串联的时候曾经得到邀请,只是他选择了两不相帮,以换取如果范福翠成事之后开释薛国观。但是整整一个晚上范福翠都没有派人送来消息。
刘玉亮、倪元璐两人则将目光看向了兵部侍郎陈新甲。陈新甲茫然地摇摇头,显然这位兵部实际上的当家人对于昨晚的军队调动也一无所知。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的时候,宫墙上出现了大家熟悉的一个人,京营提督方正化!方正化面无表情地站在城墙上,俯视着文武百官,目光在人群中逡巡。片刻之后宫门打开,一队队盔明甲亮的军士从门洞里走出来,先是将等待上朝的文武百官包围起来,然后就看到太监高坑从门洞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纸,他在文武百官面前站定对着那张纸开始高声唱道:“陈国公伙同内阁大学士范福翠、秉礼监太监高起潜密谋造反,率兵冲击皇宫,冲撞圣驾,其罪当诛连九族,根据三人交代其余重要人员已经于昨晚缉拿,其余给予范等支持的官员全部当场拿下……”随着高坑每念出来一个名字,就有军士走上前当众将其拿下。等到高坑念完,众人发现原本在等待上朝的官员居然少了两三成,这还只是那些为首的人初步交代的边缘人物。
杨嗣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看看周围的同僚,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薛国观不能因为这事情而改变而遗憾,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当初不有贸然答应范福翠而庆幸。
陈新甲则狐疑地看着宫墙上的方正化,按道理说发动宫变如果没有得到京营的几个将军的支持基本上是没有胜算的,除非直接将皇上和他的儿子全部干掉,然后迅速拥立新帝。那么现在坐在宫里面的是皇上朱由检,还是范福翠等人拥立的卸磨杀驴的新皇帝呢?不管是哪一个他这个兵部侍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陈新甲这么想着就一直等到旁边有人提醒他该上朝了这才如梦方醒,原来高坑已经抓人完毕,带着答对人马扬长而,留下文武百官惴惴不安地跟着人群朝太和殿走去。
太和殿,朱由检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上,两旁是王承恩与曹化淳,杨鸿章、高世明、夏冬伟等人站在丹池下方。杨嗣昌走在人群的最前面,没有见到范福翠他就知道了昨晚的结果。看到杨鸿章他也就明白了应该是范福翠漏算了这只猴子。其他文武百官见到皇上朱由检安然无恙地坐在龙椅上也是松了一口气。
没有让众人等太久,曹化淳简要地将昨晚发生的事情给文武百官讲述了一遍,然后是朱由检下旨三司会审谋逆主犯、从犯等人一干人等。然后第二道圣旨是拔擢卢象升为东哥大学士,陈新甲为文华殿大学士,这样一来,随着薛国观和范福翠的出局,新内阁几个大学士分别是孙承宗、杨嗣昌、刘玉亮、倪元璐、卢象升、陈新甲,达到了留人之多,于是众人开始猜测几个人的分工。
很快朱由检的第三道圣旨下来了,召回孙承宗擢升为首辅,卢象升接替孙承宗督师辽东。这个安排也算是合理,卢象升的大学是身份完全是为了总督辽东的需要,对换之后内阁实际上还是五个人。于是众人再次看向了杨嗣昌,显然皇上是对他在抗击清军的表现不满,随着薛国观和范福翠的先后倒台,原本的内阁实际上只剩下杨嗣昌一个元老,但是皇上还是召回了孙承宗担任首辅。
杨嗣昌则眼睛在朱由检、曹化淳和杨鸿章等人身上逡巡想要知道范福翠等人的死活,他现在不关心内阁有几个人,而是关心范福翠如果活着是否会将他这个局外人牵涉进来,如果范福翠说了出来,就算最终没有参与,一个知情不报也是大罪。
陈新甲则松了一口气,皇上如此重用他,显然是没有计较他这个兵部侍郎部署不力或者管束不严的过错。
拔擢内阁大学士是皇上的权力,接下来就是如何肃清谋逆余党和京城的安危,众文武百官各司其职。让人意外的是杨鸿章这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兼任京营副将成为方正化的助手,其主要责任就是护卫皇宫安全。
下朝后的北京城失去了先前的安宁,到处是军士抓人抄家,整个北京城诸门关闭,五成兵马司以及顺天府、刑部和大理寺、督察院全员出动,整个北京城鸡飞狗跳。
杨鸿章也在这群人当中,昨晚带着人马及时赶到皇宫,击溃范福翠从宫外带来的人马之后,大部分禁军投降,太监被杀。杨鸿章还趁机溜到了向云芳的寝宫,只是向云芳坚持不走才悻悻地回到了战斗现场,听说杨鸿章带人去其他宫殿清除余孽,朱由检并没有怀疑,不过对于杨鸿章的到来除了感动之外就是好奇。杨鸿章也实话实说,并且将先前那位报信的太监介绍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听说了这位小太监奉了向妃的命令及时搬来杨鸿章这个救兵龙颜大悦,随即升向云芳为贵妃,择日册封,小太监则连胜三级成为正五品的总管太监,小太监似乎并没有冲昏头脑,坚持继续为向贵妃服务,这让朱由检更加开心。
朱由检开心了,杨鸿章就开心不起来,原本以为向云芳是为冲喜而来,田贵妃并没有因此而活下来,应该被冷落,还担心她的后半生。现在被封为贵妃了杨鸿章心里更加不是滋味,毕竟那是自己的女人。
朱由检见到杨鸿章神游天外,还以为他是在为自己来京城后的遭遇发愁呢,如果今夜范福翠成功,除了皇帝朱由检,第一个被清算的应该就是杨鸿章。所以杨鸿章表情严肃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朱由检大嘴一张,曹化淳负责抄陈国公的家,杨鸿章负责捉拿朝臣余党和抄范福翠的家。
在等待群臣上朝的时间里曹化淳和王承恩就不止一次地前来恭喜杨鸿章,很显然这两位认为抄家是个肥差,一般只有皇上信任的人才能摊上。杨鸿章则没有那么多心思,直接让长豹带着没有燧发枪的人六百人去了范福翠的府邸,剩下的四百火枪手在皇宫内听命。
抄家和抓人并不是杨鸿章的特长,不过好在他只是负责几个人,并且是早就被控制了的。他这边在忙着,内阁却吵翻了天。因为内阁大学师门认为杨鸿章身兼两职殊为不妥,杨嗣昌认为为了护卫皇宫安全,杨鸿章应该从户部员外郎的位置上下来,倪元璐则坚持认为为了税率改革的顺利进行,杨鸿章不应该分心,皇宫的会可以交给其他人或者直接交给杨鸿章手下那些人。
朱由检被吵的很烦,于是问陈新甲,陈新甲对杨鸿章没有成见,只是从他的角度坚持认为杨鸿章这样的将才应该和卢象升一样为国戍边。
具体怎么安排陈新甲没说,杨嗣昌于是顺杆爬,转而支持陈新甲,认为杨鸿章应该划入武将行列,好好发挥她的才能,为国家戍边。
于是朱由检旧话重提,询问几位内阁大学士,现在山西镇总兵虎大威、蓟镇总兵战死,宣大总督卢象升离任,杨鸿章应该去哪里?
闻言杨嗣昌和陈新甲都愣住了,显然两人都没想过皇上居然准备让二十岁的杨鸿章出任如此要职!尤其是杨嗣昌,显然不愿意杨鸿章一步到位,这一点就连刘玉亮也不赞成。而倪元璐则坚持留下杨鸿章,于是四人居然没一个说话的。
朱由检一甩袖袍走了,随后下了一道中旨给内阁,调杨鸿章为蓟镇总兵,下到内阁不过半个时辰,内阁就直接封驳回来,朱由检随即又下了一道中旨,调杨鸿章为大同总兵,王服为山西总兵。这次内阁讨论了一个时辰,依旧是封驳。
虽然封驳了皇上的两道中旨,但几个人都不轻松,皇上脾气本来就不好,加上年轻刚愎自用。于是都在想办法如果既达到目的又让皇上顺顺气。尤其是陈新甲,他是刚被皇上拔擢的大学士,也是主张杨鸿章这样的骁勇善战的人应该在军队里,而且主要应该是在边军。但是杨鸿章太年轻了,其他几个人自然不愿意他出任一镇总兵。从内心深处陈新甲也是不支持杨鸿章这么年轻就担任一镇总兵的,毕竟总兵属于封疆大吏,和他们这些内阁大学时一样都是熬出来的。
他们有主见,皇上有脾气,现在他们封驳了皇上的中旨,就必须想办法让皇上顺气,尤其是刚刚经历范福翠谋逆的事情,难免这位皇上会疑神疑鬼!但是如何安排杨鸿章真的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