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六月湖基地的制造能力提升,数个新的矿脉被探测发现,白亦非开始了下一步的建造工作。
这一次的建造内容,分别是大型的电磁金属冶炼厂,和材料加工厂。
如果这两个厂能够建成,它们将会为白亦非下一阶段的建造目标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持。
白亦非所要建造的高炉,可不同于地球之上的高炉。
地球之上的高炉炼钢,需要大量的焦炭,而很明显,虽然一番探查下来,白亦非并没有在起点星上发现煤炭矿脉,不满足传统高炉炼钢的需求。
学习了很多的外星科技的白亦非,对于地球上普通的高炉炼钢技术已经有些瞧不上,他使用的是结合了外星文明的最新炼钢技术。
在飞船的资料库之中储存有建造新型高炉的全套资料,不需要煤炭,只要有足够能源就可以炼钢的高炉,利用电磁感应技术,让矿石自动发热,达到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杂质分离,金属配方调整等一系列的工序。
并且在高炉炼钢的后期处理中,还有着外星飞船吸水自恢复外壳金属的处理技术,可以对一些有需求的材料进行后期加工。
可以说,只要这项技术能够成熟,他就可以大批量地建造新的外骨骼装甲,甚至是想办法制造一艘新的外星飞船。即便再不济,有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和自恢复金属的加工技术,白亦非也可以为自己设计新的飞船。
为了建造炼钢高炉,白亦非甚至重新设计制造出了吊车型机器人。
吊车型机器人可是大家伙,不比之前的采矿运输型这样的小型机器人。
为了建造这个大家伙,白亦非足足耗费了五天时间,消耗掉了数千吨的优质钢材和半个多月的时间。
建造好了地基,铺设好了各种管道,比如进料口,出渣口,进气口等,白亦非开始了高炉的建设。
于此同时,大型材料加工厂也开始了建造工作。
整个材料加工厂只有一间厂房,里面分着无数个加工单元。
没有像现实主位面那样,将所要加工的东西分为若干个零件,这些零件分别分开制造,最后统一组装。
现实主位面的生产工序要白亦非认为大概要分为熔炼,热处理、锻造、机加工、组装等等,而这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个建造单独的加工车间来完成。
而现在,由于运用了飞船上的多维立体打印技术,和飞船上的材料加工舱一样,新的材料加工厂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步骤。
而是直接一步到位,将所有的加工程序,直接在一个车间的加工单元内,将所有的工序完成,生产出成品来。
经过这些年对外星科技的了解,白亦非知道,所谓的多维度立体打印技术,就是一种立体打印技术,是地球上3d打印技术的一种升级。
和传统的3d打印技术,多维度立体打印技术还是有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的。
首先,为了打印金属材料,并且提高加工的效率,工厂会利用外星科技将从冶炼厂运输过来的金属加工到第四态,当然白亦非私下里更喜欢称这种状态为猫态。
这种猫态下的金属不同于普通的固液气三态,它应该是属于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有着两者的一定特性。
它很容易加热融化,凝固的速度也非常迅速,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液态特征,因此在通过喷枪喷射的时候,可以形成连续稳定的金属流,是立体打印的理想状态,从融化到凝固,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十分之一微秒,可以大大提高打印的效率。
其次,在材料加工厂的各个加工单元内需要安装很多的导轨,供打印喷枪移动,和地球上的打印喷枪不同,为了追求打印速度,这些的打印喷枪都是磁悬浮的,这样可以最大效率地降低喷枪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喷枪在打印时的移动速度,在工作的时候,这些打印喷枪在轨道上运动最快可以达到音速。
最后一点,也是和传统立体打印不同的就是多维度了,这里的纬度指的不是一维二维三维,甚至是四维空间,这种涉及宇宙纬度的加工技术白亦非还只是在《三体》小说中见过(三体人智子制造技术),是汉克母星的文明暂时所难以达到的。
这里的纬度指的是坐标系,一条导轨就是一个坐标系,正常的坐标系分为x、y、z三轴,而材料加工厂则是在这三个轴之外建立了很多的子坐标系,可以让多个喷头同时加工,子坐标系越多,同时工作的喷头就越多,效率就越高,但是这样对于加工程序的编程要求也越高。
现在普通的加工单元白亦非准备使用的是三十三个子坐标系,加工起来,加上三个基本坐标系,将有三十六个喷头同时运行,而大型的准备用于建造宇宙飞船的加工单元,他准备用的是一百零五个子坐标系,这样可以让一百零八个喷头同时工作。
足足忙活了一个月时间,炼钢高炉和打印单元才建造完毕。
看着矗立在起点星平坦的大地之上,高足足有六十米的两个巨大厂房,白亦非感叹了起来。
以现在两个工厂的加工能力,电磁金属冶炼厂,铁矿石进去之后,先被还原成生铁,然后生铁再进入另一套工序,经过各种步骤冶炼,就会变成钢以及其他的合金出来。
至于其产量,白亦非做了一下估计,如果生产普通钢铁,原料足够的话,初期只开一个高炉和一条打印生产线,可以达到日产冶炼加工一千吨的样子。
如果生产白亦非所能做到的最优质的钢材,以及吸水自恢复金属,那就只可以达到日产十吨的水平了。
这点生产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随着后期更多的高炉和生产线开启,产能将会成倍,数十倍地增加。
炼钢高炉和材料加工厂建造完毕,到了这个时候,六月湖基地正式的建设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这一次的建造内容,分别是大型的电磁金属冶炼厂,和材料加工厂。
如果这两个厂能够建成,它们将会为白亦非下一阶段的建造目标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持。
白亦非所要建造的高炉,可不同于地球之上的高炉。
地球之上的高炉炼钢,需要大量的焦炭,而很明显,虽然一番探查下来,白亦非并没有在起点星上发现煤炭矿脉,不满足传统高炉炼钢的需求。
学习了很多的外星科技的白亦非,对于地球上普通的高炉炼钢技术已经有些瞧不上,他使用的是结合了外星文明的最新炼钢技术。
在飞船的资料库之中储存有建造新型高炉的全套资料,不需要煤炭,只要有足够能源就可以炼钢的高炉,利用电磁感应技术,让矿石自动发热,达到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杂质分离,金属配方调整等一系列的工序。
并且在高炉炼钢的后期处理中,还有着外星飞船吸水自恢复外壳金属的处理技术,可以对一些有需求的材料进行后期加工。
可以说,只要这项技术能够成熟,他就可以大批量地建造新的外骨骼装甲,甚至是想办法制造一艘新的外星飞船。即便再不济,有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和自恢复金属的加工技术,白亦非也可以为自己设计新的飞船。
为了建造炼钢高炉,白亦非甚至重新设计制造出了吊车型机器人。
吊车型机器人可是大家伙,不比之前的采矿运输型这样的小型机器人。
为了建造这个大家伙,白亦非足足耗费了五天时间,消耗掉了数千吨的优质钢材和半个多月的时间。
建造好了地基,铺设好了各种管道,比如进料口,出渣口,进气口等,白亦非开始了高炉的建设。
于此同时,大型材料加工厂也开始了建造工作。
整个材料加工厂只有一间厂房,里面分着无数个加工单元。
没有像现实主位面那样,将所要加工的东西分为若干个零件,这些零件分别分开制造,最后统一组装。
现实主位面的生产工序要白亦非认为大概要分为熔炼,热处理、锻造、机加工、组装等等,而这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个建造单独的加工车间来完成。
而现在,由于运用了飞船上的多维立体打印技术,和飞船上的材料加工舱一样,新的材料加工厂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步骤。
而是直接一步到位,将所有的加工程序,直接在一个车间的加工单元内,将所有的工序完成,生产出成品来。
经过这些年对外星科技的了解,白亦非知道,所谓的多维度立体打印技术,就是一种立体打印技术,是地球上3d打印技术的一种升级。
和传统的3d打印技术,多维度立体打印技术还是有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的。
首先,为了打印金属材料,并且提高加工的效率,工厂会利用外星科技将从冶炼厂运输过来的金属加工到第四态,当然白亦非私下里更喜欢称这种状态为猫态。
这种猫态下的金属不同于普通的固液气三态,它应该是属于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有着两者的一定特性。
它很容易加热融化,凝固的速度也非常迅速,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液态特征,因此在通过喷枪喷射的时候,可以形成连续稳定的金属流,是立体打印的理想状态,从融化到凝固,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十分之一微秒,可以大大提高打印的效率。
其次,在材料加工厂的各个加工单元内需要安装很多的导轨,供打印喷枪移动,和地球上的打印喷枪不同,为了追求打印速度,这些的打印喷枪都是磁悬浮的,这样可以最大效率地降低喷枪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喷枪在打印时的移动速度,在工作的时候,这些打印喷枪在轨道上运动最快可以达到音速。
最后一点,也是和传统立体打印不同的就是多维度了,这里的纬度指的不是一维二维三维,甚至是四维空间,这种涉及宇宙纬度的加工技术白亦非还只是在《三体》小说中见过(三体人智子制造技术),是汉克母星的文明暂时所难以达到的。
这里的纬度指的是坐标系,一条导轨就是一个坐标系,正常的坐标系分为x、y、z三轴,而材料加工厂则是在这三个轴之外建立了很多的子坐标系,可以让多个喷头同时加工,子坐标系越多,同时工作的喷头就越多,效率就越高,但是这样对于加工程序的编程要求也越高。
现在普通的加工单元白亦非准备使用的是三十三个子坐标系,加工起来,加上三个基本坐标系,将有三十六个喷头同时运行,而大型的准备用于建造宇宙飞船的加工单元,他准备用的是一百零五个子坐标系,这样可以让一百零八个喷头同时工作。
足足忙活了一个月时间,炼钢高炉和打印单元才建造完毕。
看着矗立在起点星平坦的大地之上,高足足有六十米的两个巨大厂房,白亦非感叹了起来。
以现在两个工厂的加工能力,电磁金属冶炼厂,铁矿石进去之后,先被还原成生铁,然后生铁再进入另一套工序,经过各种步骤冶炼,就会变成钢以及其他的合金出来。
至于其产量,白亦非做了一下估计,如果生产普通钢铁,原料足够的话,初期只开一个高炉和一条打印生产线,可以达到日产冶炼加工一千吨的样子。
如果生产白亦非所能做到的最优质的钢材,以及吸水自恢复金属,那就只可以达到日产十吨的水平了。
这点生产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随着后期更多的高炉和生产线开启,产能将会成倍,数十倍地增加。
炼钢高炉和材料加工厂建造完毕,到了这个时候,六月湖基地正式的建设才算是真正开始了。